书名: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定价29.80元
作者:潘鸿生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23
ISBN:9787563949403
字数:205000
页码:2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章 打开心扉,在沟通中读懂孩子
孩子需要沟通3
孩子需要被赏识10
孩子需要父母的倾听16
父母要学会适当地闭嘴21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25
不要打断孩子说话31
孩子渴望平等的交流37
学会与孩子协商42
听懂孩子的弦外之音47
第二章 规范引导,消除孩子内心的阴影
纠正孩子的忌妒心理55
教孩子学会分享60
淡化孩子的虚荣心67
克服孩子骄傲自大的心理72
让孩子与抑郁隔离,快乐地成长77
克服自卑,培养孩子的自信心81
解除孩子的猜疑心理86
不忽视孩子的任性妄为91
别再让孩子孤独96
改变孩子过于追求完美的性格100
第三章 耐心培养,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教会孩子乐观处事107
培养孩子果断的性格113
教孩子宽以待人117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121
让孩子扛起责任的大旗126
给孩子上一堂挫折教育课132
培养诚实的孩子138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145
不让孩子成为情绪的俘虏151
第四章 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烦恼
孩子的上学恐惧症从何而来159
纠正孩子学习粗心的坏习惯163
好成绩需要好计划168
让孩子集中精力听课174
让孩子爱上学习178
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182
培养并呵护孩子的好奇心186
警惕孩子的考试焦虑症191
让孩子爱上阅读194
第五章 关注行为,从生活细节上了解孩子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203
改掉孩子做事磨蹭的毛病209
帮孩子摆脱不讲卫生的坏习惯215
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222
培养热爱劳动的好孩子228
遵守公共秩序从小开始234
让孩子有节制地上网239
让孩子有节制地看电视243
第六章 细心观察,解读孩子的青春疑惑
调节孩子的逆反心理251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254
尊重孩子的隐私257
调试孩子的早恋心理261
让孩子远离不健康内容265
调试孩子的追星心理268
让孩子远离烟酒272
本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让家长更好地去理解——只有读懂孩子的心理,你才能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教育你的孩子。
关联模板【结束】节点,请勿手动操作节点内的内容!!!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真的非常贴心,处处体现出对读者的尊重。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说教的姿态,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充满智慧的长者,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跟你分享他的人生智慧。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处理家庭冲突与夫妻教育步调一致性”的章节。这往往是很多家庭教育的“雷区”。书中明确指出,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任何分歧,都会被孩子解读为“权力斗争的漏洞”并加以利用。它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家长会议”机制,教我们如何私下解决教育理念的差异,确保在孩子面前展现出统一的战线。这比单纯告诉我“夫妻要一致”要具体多了,它甚至给出了会议的议程和讨论的注意事项。对于我这种常常因为教育观念和伴侣争执的家长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读完整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入的心灵Spa,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与伴侣合作,共同构建一个稳定、充满理解的家庭环境。这本书的价值,绝对远超一本普通的育儿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是太扎实了,读起来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它不像一些工具书那样干巴巴的,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处理孩子的嫉妒心”的那一章印象深刻。我的大儿子最近老是欺负刚出生的二宝,我当时非常生气,觉得他不懂事,不懂得分享爱。书中并没有简单地批评他“自私”,而是深入挖掘了这种行为背后的“失落感”和“被忽视感”。它建议父母要“为旧有的角色做一次正式的告别仪式”,承认大宝曾经是唯一的焦点,并通过高质量的“一对一时间”来填补他的情感空缺。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感觉自己过去对大宝的严厉指责是多么的武断和伤害。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教你“做什么”,更教你“如何感受”,它激活了我们作为父母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本能的爱意,但这种爱意需要被科学地引导。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作为成年人在处理压力和冲突时的不成熟,从而敦促我们先从自身做起,实现自我成长。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比较追求效率的人,以前看育儿书总觉得信息量太大,抓不住重点。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拆解成了几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模块,而且每个模块都有详尽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我特别欣赏它在“规则建立”那一章的处理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不许做”、“必须做”,非常僵硬。这本书则提出了一种“共同协商”的边界设定方法。比如,关于睡前玩耍时间的问题,我以前是直接宣布几点必须上床,孩子必然反抗。现在,我们坐下来,一起讨论了“充足睡眠对第二天学习和玩耍的重要性”,然后共同决定了一个“缓冲时间”,最后执行起来阻力小了很多,孩子也更有主人翁意识。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儿童权利意识”的探讨,这在国内的育儿书籍中相对少见。它提醒我们,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权,而不是将他们视为父母的附属品。这种现代、开明的教育理念,让我对亲子关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这本书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有觉察的父母”。
评分哇,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爸妈”量身定做的!我最近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一味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落实在一个个日常的场景里。比如,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哭,我以前的反应肯定是“不就是个玩具吗,至于这样?”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对于孩子来说,那个玩具承载着他的情感寄托和安全感。书里介绍了一种“镜像反馈”的沟通技巧,教我们如何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引导他们思考。我试着在昨晚女儿因为没吃到冰淇淋而闹脾气时用了这个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竟然自己平静下来,跑过来抱了我一下。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解比说教有效一万倍。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的阶段描述得也非常清晰,像一张导航图,让我提前预判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了应对策略。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让人读起来很舒服,完全没有被指责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悄悄分享秘诀。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传统教育观抱有疑虑的人,总觉得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需要更灵活的引导。这本书在“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这一部分,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详细剖析了标准化考试和过度规划对孩子“内在驱动力”的扼杀。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允许失败的空间”,强调了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我过去总是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单和比赛名次,现在我开始学着赞美他尝试新事物时的勇气,而不是只盯着他是否成功解决了问题。比如,他搭积木搭得歪七扭八,我以前会直接帮他“修正”,现在我问他:“你觉得这个结构稳固吗?你想让它看起来更像什么?”通过这种提问式的对话,他自己发现了平衡点。这本书还特别提到了“电子产品的使用边界”,它不是一刀切地禁止,而是教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将屏幕时间转化为“主动创造时间”,比如看完一个纪录片后,引导孩子画出里面的场景,或者自己动手模仿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这种将“限制”转化为“引导”的思维模式,是我在这本书中获得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