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笑臉 哭臉——卓有成效的兒童行為訓練
定價:18.00元
作者:(澳)約翰·歐文,林放,武文婕
齣版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100236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22kg
編輯推薦
包含強而有力的心理學原理;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提供即時見效的可行性方法;引導孩子自我矯正,大幅提升行動力;行為訓練是孩子走嚮成功的法寶,好行為不是天生的;孩子能否自律,關鍵在於父母的教導。
本書的行為訓練係統,通過蘊含心理學原理的趣味訓練法,重塑孩子的行為及性格,讓孩子一生受益。
內容提要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現在的成年人寜可多養寵物,也不願意多生孩子?我想這是不是因為寵物不會跟你頂嘴,它們看到你總是很開心,從不會覺得你真丟臉,也不會打斷你的談話,不會帶同伴迴傢,不會把屋子搞得亂七八糟,它們還會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如果它們爭吵打鬧,一桶冷水潑過去就足以讓它們消停下來。當然,或許還有其他的原因:可能隻是因為對付圍著你搖尾繞圈的寵物比對付天天和你饒舌的小孩要簡單得多!
再者,我們的生活方式與上述現象的齣現是否也有關聯呢?我們這個社會正在被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分割開來,讓我們遠離傢人,得不到親友的支持。同時,我們對物質、工作、金錢、住房的追求卻和孩子們主要的需求越來越格格不入,他們需要的是快樂、想象、自由以及和傢人待在一起的時間。
現代人的生活日益偏離瞭健康傢庭的模式。許多年輕女性選擇不生育孩子,更多的人有瞭孩子以後拒絕履行撫養之責。那些肩負養育重任的父母護子心切,他們寜願把自己的孩子關在“安全”的屋子裏。也不願意他們到“危機四伏”的戶外活動,孩子們戶外遊戲的時問被電腦遊戲取而代之。調查顯示,每5個孩子中就有1個孩子每周戶外娛樂活動少於5小時。
目錄
前言
章 卓有成效的訓練
笑臉/哭臉——行為訓練係統
關於行為訓練係統的Q&A;
如何保持頭腦清醒
第二章 各類傢庭的撫育指導
再婚傢庭
單親傢庭
祖父母
第三章 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
攻擊性
咬人
哭
尋求關注
不聽話
害怕和焦慮
多動
嫉妒
和性教育
吃飯問題
睡眠問題
排泄問題
說髒話
壞脾氣
抱怨
第四章 學齡兒童
挑釁行為
多動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欺負他人和被人欺負
做白日夢
自衛行為
懶惰
不聽話(針對父母的“聾啞癥”)
孤獨
驚慌失措
親人離世的悲痛
逃學
同胞爭鬥
擔憂
第五章 中學生
酗酒和吸毒
憤怒
迴嘴
溝通問題
欺
抑鬱癥
自殺
不尊重
悲傷
不負責任
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來自同齡人的壓力
離傢齣走
性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閱讀瞭幾本關於依戀理論的書籍,對早期親子聯結的質量有瞭更深的理解。因此,我對《笑臉 哭臉》中關於如何通過行為訓練來鞏固安全依戀關係的章節特彆感興趣。行為問題往往是依戀關係齣現裂痕的信號,孩子通過“哭臉”來測試父母的可靠性,試圖確認無論自己錶現多糟糕,父母的愛依然穩定存在。我希望這本書能將行為訓練置於一個更宏大的“關係修復”的框架下考量。如果僅僅是糾正瞭外顯的行為,而沒有療愈內在的關係創傷,那一切努力都將是徒勞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低強度的、非語言的互動技巧,來重建那些因日常衝突而受損的親子聯結。比如,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第二天早晨,傢長應該如何用一種簡單而真誠的方式,嚮孩子傳遞“我愛你,這件事我們都過去瞭”的信號?這種“重置”的能力,對於維持傢庭的長期和諧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不僅教我們如何避開眼前的“雷區”,更能指引我們走嚮一個更深厚、更有韌性的親子關係的高地。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笑臉 哭臉——卓有成效的兒童行為訓練》聽起來就非常吸引人,它直指傢長們在育兒過程中最常遇到的睏境:如何理解和引導孩子復雜多變的情緒和行為。我最近正在努力學習如何更溫和、更有效地處理孩子的小脾氣和不閤作,所以毫不猶豫地把它加入瞭我的書單。我特彆期待作者們能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工具箱”,而不是空泛的理論。市麵上關於兒童心理和行為的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落地到日常實踐中,並且能真正觸動傢長內心深處的,卻是鳳毛麟角。我希望這本書能清晰地闡釋“笑臉”和“哭臉”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比如,當孩子大哭時,他真正需要的是被看見、被接納,還是需要設立清晰的界限?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在真實傢庭場景中經過檢驗的案例分析,而不是過於理想化的教學範本。比如,如何區分孩子是需要安慰還是需要糾正,這種微妙的平衡感,往往是新手父母最難把握的。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與伴侶在育兒理念上達成一緻的建議,那就更完美瞭,因為育兒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我期望讀完後,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明白那些令人抓狂的行為,其實是孩子在用他們有限的語言和能力嚮我們發齣的求救信號,而我們隻需要換一種“語言”去迴應。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設計非常巧妙,它用最直觀的錶情符號概括瞭兒童行為的兩個極端——積極和消極,這立刻讓人聯想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我一直覺得,現代社會對孩子的要求太高瞭,我們往往隻看到瞭“笑臉”背後的順從和乖巧,卻常常忽視瞭“哭臉”中蘊含的巨大能量和未被滿足的需求。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卓有成效”這四個字。很多育兒書教你“如何做”,但很少有書能真正深入到“為什麼有效”的層麵。我非常好奇,作者們如何定義“成效”?是短期的服從,還是長期的自律和情緒調節能力?如果是後者,那麼訓練的重點就應該從“控製行為”轉嚮“培養能力”。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循序漸進的框架,比如說,針對不同年齡段(學步期、幼兒園期、學齡期)的行為挑戰,分彆給齣具有針對性的乾預策略。例如,對於兩三歲的“可怕的兩歲”,是否有一種萬能鑰匙能打開理解他們內心世界的門鎖?我期待看到一些關於正麵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的深入探討,強調尊重和平等對話,而不是基於懲罰或奬勵的權宜之計。畢竟,我們培養的是未來能夠獨立麵對復雜世界的成年人,而不是永遠需要父母在旁指點江山的傀儡。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兒童發展的愛好者,我發現市麵上許多行為訓練書籍都帶有很強烈的作者個人色彩,或者過於側重西方文化背景,這使得我在本土化應用時總感覺有些水土不服。這本書由三位作者共同撰寫,其中一位作者的名字林放,讓人感覺更貼近亞洲文化語境,這讓我對它的普適性和本土化實踐性抱有更高的期待。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們如何平衡“同理心接納”和“必要規則建立”之間的張力。有時候,過度強調同理心會導緻界限模糊,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而規則設定過於嚴苛,又會扼殺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力。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動態的平衡模型,比如一個決策樹,指導傢長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靈活切換角色,那將是巨大的收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關於傢長自身情緒調節的篇幅。很多時候,孩子行為的爆發,往往隻是點燃瞭父母內心深處早已積壓的不安全感或憤怒。如果這本書能幫助我們首先穩定住自己的“情緒海嘯”,也許孩子自然就會平靜下來。這本書的深度,我希望能超越簡單的“你做錯事瞭,所以要……”的錶層邏輯。
評分我買書時有個習慣,就是先看目錄結構。這本書的標題結構暗示瞭一種二元對立的處理哲學,但真正有價值的,在於如何將這種對立統一起來。我猜測它可能會深入探討“感覺”與“行為”的關係。很多傢長搞混瞭“感受”和“行為”的邊界,認為孩子有權利感受憤怒,但無權錶現齣打人的行為。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們如何清晰界定這種邊界,並在日常訓練中進行示範。此外,關於“奬勵與懲罰”機製的反思,也是我關注的重點。傳統的奬勵機製——比如用貼紙或零食來鼓勵好行為——雖然短期有效,但長期來看,是否會削弱孩子內在的動機和對是非的判斷力?我期望看到一些關於“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的有效運用方法,這些方法往往需要傢長有極高的智慧和耐心去設計,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剝奪權利。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腳本,展示如何在孩子情緒激動時,傢長可以進行“暫停”(Time-in)而非“隔離”(Time-out)的有效乾預,那就太棒瞭。我期待的不是“教你管住孩子”,而是“教你成為一個更有智慧的引導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