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育兒那些事兒:0~3歲孩子就要這麼養
定價:28.00元
作者:(日)汐見稔幸 ,祁焱
齣版社:灕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4077103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想培養腦子好的孩子嗎?看看汐見博士的六大法則:
1.相信孩子自身的成長能力
2.培養好奇心
3.培養自主性
4.培養體貼他人的溫柔之心
5.父親盡早加入育兒
6.母親精神百倍,孩子也會開心
另有眾多現實媽具體案例,總有一些能給您提供藉鑒:
隻有我傢孩子被小朋友排斥在外
附近沒有小朋友可以一起玩……
畏縮不前不願離開父母身邊
管得太多的孩子自立會晚嗎?
孩子做事慢吞吞的……
內容提要
“盲目愛子”的父母後會贏
走在孩子的後邊吧
爬爬培養注意力、探究心和行動力
語言的發育需要實際的體驗
……
本書以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和悅納孩子的個性、想法為基點,將父母關心的0-3歲孩子的各種育兒問題娓娓道來,旨在幫助零經驗的父母、被種種育兒“僞科學”所誤導的父母、力求輕鬆育兒的父母走齣育兒睏惑,用理智的頭腦、平和的心態,培養齣具備自身獨特個性和能力、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更有良好的社會性基礎的寶寶。
目錄
前 言
章 給初為人母的人
0~3歲培養能力、誘發好奇心的關鍵10條
1.培養一個有個性的孩子 孩子不像育兒書裏寫的那樣長大
2.嬰兒是人 嬰兒和大人一樣擁有感情
3.孩子有自己成長的能力 走在孩子的後邊吧
4.孩子的類型都是“天生的”.有“費事的孩子”,也有“不費事的孩子”
5.善用“具體的錶揚”.“具體的錶揚”比“一般性的錶揚”更能發展個性
6.嬰兒沒有“任性”.有的隻是自我主張
7.原則上禁止體罰 體罰隻會給幼小心靈留下創傷
8.相信孩子的潛能.“盲目愛子”的父母後會贏
9.培養聰明的身體
培養感性豐富的身體、喜歡製作東西的身體、喜歡活動的身體——這也可以
提高好奇心和學習能力
10.大方地接受周圍人的幫助 育兒要開放,不能孤獨!
第2章 享受育兒快樂
抓住育兒要點,滋養心靈,培養能力
0~6個月
隻能躺著以及會坐時期的關鍵
迴應孩子的哭和笑是培養孩子能力的步
主動跟孩子說話
抱孩子、背孩子可以建立信賴感
初的玩具和圖畫書
7-12個月
會爬、會站時期的關鍵
“給、拿”的遊戲建立雙嚮體驗
爬爬培養注意力、探究心和行動力
撫觸身體的交流遊戲
看著孩子獨自玩耍
一天一次見見風
沙子池魅力無窮
1-2歲
1歲期的關鍵
從後邊扶助孩子
盡情地走
汐見博士專欄★父親參加育兒①
語言的發育需要實際的體驗
2-3歲
2歲期的關鍵
從自由的探索活動到“玩過傢傢”
增加孩子的運動量
培養一個充滿感性的身體
汐見博士專欄★父親參加育兒②
“讀書給孩子聽”可以激活想象力
一點點培養孩子的社會性
第3章 每個孩子都是“問題兒”
重視每個孩子的發展特點
孩子不會像育兒書裏寫的那樣長大
調皮和好奇心
暴躁脾氣
嗬斥方式,錶揚方式
怕見生人和跟屁蟲
任性和自我主張
反抗
吵架
夜哭郎
汐見博士專欄★哄孩子睡覺
欺負彆人的孩子,被欺負的孩子
快點做
汐見博士專欄★“奉子成婚”的育兒
“自己來”
愛哭的孩子
外齣
有瞭小弟弟(妹妹)
祖父母
汐見博士專欄★去掉尿不濕
男孩子女孩子
汐見博士專欄★活用因特網
送進保育園
講故事給孩子聽,讀書給孩子聽
汐見博士專欄★吮手指
電視、錄像
玩具和遊戲
音樂
汐見博士專欄★獨生子女
汐見博士專欄★關於發育障礙
第4章 嬰兒大腦的發育和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會提高孩子的能力嗎?
依靠腦科學可以讓孩子的大腦發育嗎?
嬰兒的心靈是怎麼發育的?
為什麼說嬰兒期很重要?
多給予刺激好嗎需要什麼樣的刺激呢
早早進行教育的話將來會怎樣?如果不教育呢?
“早期教育”的陷阱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認識文字?
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數字好呢?
學英語重要的是什麼?
隻有在每天的生活中纔能提高孩子的能力
第5章 這種時候該怎麼辦?
具體案例Q&A
不覺得孩子可愛
隻有我傢孩子被小朋友排斥在外
附近沒有小朋友可以一起玩,我想把孩子送到開發能力的幼兒教室
父母的意見不統一
管得太多的孩子自立會晚嗎?
希望孩子擁有比自己更好的人生
孩子做事慢吞吞的,讓我著急
孩子身體弱,恐怕以後跟不上大傢
不會運動是天生的嗎?
踏實不下來,對圖畫書也沒興趣
畏縮不前,不願離開父母身邊
什麼樣的孩子會被欺負?
“撒嬌的孩子”讓人擔心
孩子太軟弱,覺得他可憐
左撇子需要糾正嗎?
第6章 如何培養真正腦子好的孩子
為瞭讓孩子發揮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充實的人生,
父母需要做什麼?
相信孩子自身的成長能力
培養好奇心
培養自主性
培養體貼他人的溫柔之心
父親盡早加入育兒
母親精神百倍,孩子也會開心
作者介紹
汐見稔幸
1947年生於大阪,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白梅學園大學短期大學校長。他的專業是教育學、教育人類學、育兒學,把育兒學與保育學當做綜閤人類學研究。本人育有3個孩子,從個人經驗齣發,呼籲父親加入到育兒行列。
主要著作有《父母可以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在“差距社會”順利生存的育兒方式》《育兒不能生氣,不能焦急》《孩子的自尊與傢人》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柔和的色調和溫馨的插畫風格,一下子就抓住瞭我這個新手媽媽的心。剛開始翻閱的時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專業但不說教”。它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在旁邊輕聲細語地分享心得。我特彆欣賞它對新生兒不同發展階段的細緻觀察,比如寶寶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嘗試翻身,這些小小的裏程碑都被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來,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一本育兒指南,而是在閱讀一部關於生命奇跡的記錄片。特彆是關於“如何與寶寶建立早期聯結”的那幾章,提供的具體小技巧非常實用,比如如何通過眼神交流和輕聲細語來安撫哭泣的寶寶,這些都是我之前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深度解析。它真正關注的是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不是一味追求早教的“進度條”。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即將到來的育兒生活充滿瞭期待和信心,少瞭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評分作為一個對科學育兒有一定追求的父親,我更看重那些有理有據的論述,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到位。它不像某些網絡文章那樣充滿聳人聽聞的口號,而是引用瞭大量發展心理學的概念,並且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復雜的理論。比如,書中對“安全依戀”的形成機製分析得絲絲入扣,它不是空泛地說“要多抱抱”,而是具體指導父母如何在喂奶、換尿布這些日常瑣事中,悄無聲息地構建起信任的基石。我尤其喜歡它討論“界限設定”的部分,在強調愛與接納的同時,也清晰地勾勒齣如何溫和而堅定地引導孩子建立規則意識。我立刻在傢裏嘗試瞭書裏提到的“選擇性提供”策略,效果立竿見影,孩子不再是無休止地索求,而是學會瞭在限定範圍內做決定。這種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的寫法,讓我感覺手中的這本書分量十足。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這在育兒類書籍中是比較少見的。它用瞭大量的留白,字體選擇也偏嚮於一種溫潤的襯綫體,讀起來非常舒服,不會讓人有閱讀壓力。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的那些富有詩意的“育兒箴言”或者短小的感悟片段,總能在我感到疲憊時帶來一股清流。比如,書中有一句話我抄在瞭手機備忘錄裏:“養育,是與一個生命共同成長的過程,我們隻是走在前麵,而不是站在高處。”這句話瞬間消解瞭我心中那種“我是權威”的傲慢。它讓我更願意蹲下來,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去理解他們那些在我們看來“無理取鬧”的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這是一種審美上的愉悅和精神上的洗禮,是其他同類書籍無法給予的深度體驗。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作者對於“0到3歲”這個階段的理解,簡直是入木三分。他似乎能洞察到這個年齡段孩子內心深處的那些微小掙紮和巨大喜悅。我之前對如何引導孩子處理負麵情緒非常頭疼,總覺得一味地壓抑或過度反應都不是辦法。而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命名情緒”的工具箱,教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識彆、接納自己的生氣、沮喪或嫉妒,而不是直接去糾正行為本身。這種“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思路對我觸動很大。而且,書中對“遊戲化學習”的推崇也讓我茅塞頓開,它提醒我們,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和有創意的玩耍。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教養指南,不如說是一份與孩子建立高質量關係的“情感說明書”,它的價值遠超齣瞭具體的養育技巧本身。
評分坦白說,我這本書放在床頭已經有一段時間瞭,一開始隻是隨便翻翻,但越往後讀,越覺得它像一本“育兒哲學”的書,而不是一本操作手冊。它很少直接告訴我“你應該這樣做”,而是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錶現齣這樣的行為”。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方式非常高明。比如,書中對“分離焦慮”的探討就極其深刻,它沒有簡單地歸咎於父母陪伴不夠,而是從嬰兒認知發展的高度去解釋這種恐懼的閤理性,並提供瞭一套從容應對的框架。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尊重孩子節奏”的章節,作者反復強調,每個孩子的成熟速度都是獨一無二的,過度乾預隻會拔苗助長。我立刻反思瞭自己過去幾天對孩子學習爬行的催促,感到非常慚愧。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很沉靜,讀起來讓人心緒平和,很適閤在忙碌之餘,給自己放個“精神SPA”,重新校準一下育兒的航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