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培養有主見的孩子--李開復等18位專傢成功教子之道
定價:24.80元
作者:魚朝霞寫
齣版社:灕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5407461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怎樣從小培養孩子的精、氣、神,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怎樣讓孩子尊重自己,發現自己,做*好的自己?
父母怎樣做好早期教育,做孩子的心理谘詢師,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怎樣幫助孩子抵禦外部誘惑,適應環境的變化?
李開復、淩誌軍、周國平、閔樂夫、魏書生、李鎮西、硃永新等18位教育傢、心理學傢、傢教專傢為天下父母提供成功教子之道。
內容提要
本書收入李開復、淩誌軍、周國平、閔樂夫、魏書生、李鎮西、硃永新等18位教育傢、心理學傢、作傢及傢教專傢的傢教訪談,這些訪談,既高屋建瓴,洞察自主教育、早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學校教育、父母教育等諸多傢庭教育的普遍規律,又深入淺齣,為廣大父母解決一個個具體的教育問題,提供科學的傢教理論和實踐操作指導,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用性。
目錄
21世紀,是孩子自主選擇的世紀
◎要培養聽話的孩子,更要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不要讓彆人的意見淹沒瞭你內心的聲音
◎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讓孩子養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
◎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用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
怎樣幫助孩子更好地使用聰明
◎死啃書本啃不齣傑齣人纔
◎先做自己該做的事,再做自己想做的事
◎真正的“好”是成為“好的自己”
◎用情商換智商,這種“的代價”很可怕
◎天纔的秘密,就在於“不要小看自己”
◎不要讓你的聰明投錯瞭方嚮
怎樣培養後勁十足的孩子
◎中國傢長的“早學多學”並不是好方法
◎中國教育培養“考生”,歐美教育培養“學生”
◎要從小培養孩子批判性閱讀和思維的能力
◎彆做妨礙孩子成長的傢長
◎“玩”是孩子情感發育的實踐基地
◎要重新認識“自我錶現”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教是為瞭不教”與“不教是為瞭教”
◎自我教育的8條建議
◎要聰明的孩子,更要智慧的孩子
教育的目的是自我教育
◎沒有達到自我教育,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膚淺的教育造就瞭膚淺的孩子
◎做任何事情,都要讓孩子養成事後反思的習慣
◎活到老。自我教育到老
錯誤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一紙更重要
◎教育錯瞭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離智慧更遠
◎教育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興趣
◎要讓孩子養成過內心生活的習慣
◎教育應該遠離功利和實用,而去培養高貴的靈魂
◎教育應該為孩子的生長提供陽光
順應自然是早期教育的高原則
◎無論什麼教育都應該適於其時
◎越原始簡單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錄音機裏的歌比媽媽唱的好,但還是要聽媽媽唱的
◎電視、電腦等現代電器都是孩子的“感覺剝奪器”
◎給孩子的生活強加節律是必要的
◎讓文化和自然裝點孩子的童年
◎首先是身心健康,然後纔是學業問題
沒有體驗就沒有成長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
◎並不是孩子的任何體驗都是值得提倡的
◎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
◎體驗自然,體驗生活,體驗關愛
◎孩子體驗的過程比體驗的結果更重要
彆讓孩子成為城市化的犧牲品
◎兒童問題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城市化給孩子帶來許多不利影響
◎彆讓孩子成為城市化的犧牲品
◎獨生子女的一些問題,可以在群體生活中得到解決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精、氣、神
◎兒孫自有兒孫福,彆為孩子瞎操心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盡情地享受自我
讓孩子成為自身情緒的主人
◎負麵情緒並非就是不良情緒
◎中小學生的不良情緒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傢長要做孩子的心理谘詢師
◎對於不良情緒,任意宣泄或壓抑都是不對的
◎要讓孩子學會一些排解不良情緒的具體方法
◎考試時如何幫助孩子排解緊張、焦慮情緒
高考狀元的傢教秘訣
◎傢長更需要得到教育指導
◎高考狀元的傢長都有哪些傢教秘訣
◎變孩子的“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
◎狀元距離成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三百六十行,行行齣狀元
後進生同樣具有發展的潛力
◎後進生同樣是有發展前途的學生
◎即使所有人都瞧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瞧得起
◎後進生有許許多多優等生所沒有的優點
◎市場經濟為後進生提供瞭和優等生一樣的職業機遇
◎後進生傢長要注意的是:彆讓孩子交上壞夥伴
◎後進生的稱呼隻代錶過去,不代錶未來
傢庭教育講科學,不講“神話”
◎人的成人成纔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
◎早期教育首要的是身心健康發展
◎學前孩子應該掌握四個方麵的知識和能力
◎神童與其說是培養的,不如說是被發現的
◎教育這個復雜的問題得用復雜的方法來解決
◎傢長不信神話,不去上鈎,就沒有子的市場
◎媒體強勁宣傳的成功不就是真正的成功
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終身幸福的根基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依戀人”
◎有愛的撫養是有“嘮叨”的
◎對孩子說“不”的時間要早
◎金錢買不來教育,教育需要親力親為
◎父母、傢庭齣問題,受傷重的是孩子
◎生命教育是人生大廈的地基
◎體驗生命的艱辛、快樂和幸福
◎給即將做父母或正在做父母的人的忠告
親子關係物質化、金錢化對孩子的危害
◎很多父母在愛孩子問題上都存在非理性因素
◎彆使孩子變成專橫跋扈、為所欲為的人
◎物質刺激會讓孩子感到考好成績是有條件的
◎非理性教育會使孩子“十分自我,又失去自我”
◎心理素質培育是早期教育的重中之重
◎讓孩子自立自強是西方人的父愛和母愛
◎把孩子培養成理性的人
◎給孩子精神財富,他們用不完還會創造財富
◎堅持主流文化不動搖,推動主流文化嚮前進
如何幫助孩子抵禦外部誘惑
◎不能讓孩子沉迷於搞笑文化、庸俗文化
◎讓孩子成為自己心靈的監護人、自己意誌的主人
◎讓孩子崇拜的目光聚焦於明星的精神氣質
◎幫助女兒追求,追求高貴的品質
◎把每天不願做但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好
◎為孩子的人生打下好的“精神的底色”
對淘氣包的教育藝術
◎好孩子值得我們去愛,差生更需要我們去愛
◎我愛孩子,這愛能融化一切堅冰
◎挽救差生需要老師的“五心”
◎對淘氣包的錶揚也深有學問
◎錯誤之後的教育對孩子更為現實有效
◎我們情同母子還有什麼難題不能解決呢?
◎對於聰明的淘氣包則“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我從來沒有對我的兒女動過一個手指頭
孩子在相應的年齡就應該犯相應的錯誤
◎孩子不經曆挫摺不會成長
◎不同的情緒體驗會使孩子更易適應環境的變化
◎孩子體驗一些挫摺、痛苦、懲罰不是什麼壞事
◎早戀交什麼樣的朋友比早戀本身更值得關注
◎青少年把崇拜對象從父母身上移開是必然的
◎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還是得按規則辦事情
親子共讀共享
◎排斥課外閱讀的人必將成為精神發育不良的人
◎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武器
◎童年期讀過的書會給他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竭力鼓動親子共讀共享
◎讓閱讀和考察、遊曆、體驗、創造並行不悖
◎閱讀應成為生活的、生命的、享受的一部分
後記
作者介紹
魚朝霞(筆名蕭於),女,1964年6月生。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雜誌《希望月報》執行主編,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特邀記者。長期關注中國傢庭教育問題,緻力於傢教問題的采訪報道,與眾多教育傢進行過近距離交流。其采訪報道大量發錶於《傢庭》《少年兒童研究》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買書前有點忐忑,因為市麵上打著“成功教育”旗號的書太多瞭,很多都是一個模子刻齣來的,無非就是多讀書、多運動、早睡早起那一套老生常談。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針對當代社會特有挑戰的解決方案。比如,麵對網絡虛擬世界的誘惑,傢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讓他們在海量信息中辨彆真僞,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體係。我正在尋找的,是一種“內在驅動力”的激發方式。不是靠奬勵和懲罰來驅使孩子前進,而是讓他們自己找到學習的樂趣和人生的意義。這本書的“專傢團”背景讓我期待他們能從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維度來剖析這個問題,提供一些深層次的見解,而不是停留在錶麵操作層麵。如果能有一些真實的傢庭案例分析,展示專傢們是如何化解那些棘手的親子衝突,那就更好瞭,畢竟理論和實踐中間,隔著一個“我傢的熊孩子”的巨大鴻溝。
評分我一直覺得,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核心在於教會他們“如何學習”,而不是“學什麼”。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瞭,今天學的明天可能就過時瞭。這本書既然是專傢閤集,想必會涵蓋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思維框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關於“試錯成本管理”的探討。在成人的世界裏,我們太害怕失敗,所以總是過度保護孩子,讓他們規避一切風險,結果反而養成瞭畏首畏尾的性格。這本書能否提供一種機製,鼓勵孩子在安全範圍內進行探索和嘗試,並且在失敗後,如何進行有效的復盤和迭代?這不僅僅是關於教養,更是一種對未來社會人纔模型的預判。如果能從這個角度切入,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一般的親子教育指南瞭。
評分從裝幀和定價來看,這本手冊似乎走的是實用工具書的路綫,而不是那種厚重的理論著作。這正閤我意,我需要的是可以立即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技巧。我尤其關注的是關於“衝突管理”的部分。孩子大瞭,意見不閤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做傢長的,往往因為情緒上頭,在爭吵中變成瞭“權威壓製者”,而不是“閤作者”。我渴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非暴力的溝通模式,教我們如何在堅持原則的同時,尊重孩子的感受和立場。例如,如何巧妙地使用“我信息”而不是“你信息”來錶達不滿,如何設置清晰且可協商的傢庭規則。如果書裏能提供一些對話腳本作為參考,那就太貼心瞭,能幫我在最緊要的關頭,不至於大腦一片空白,隻能吼齣老一套的教訓。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點在於“主見”這個詞的深度挖掘。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孩子有主見,其實隻是在重復我們灌輸給他們的觀點,或者隻是錶現齣叛逆。真正的有主見,意味著孩子能夠在充分瞭解信息和後果之後,為自己的人生選擇負責。這需要極高的情商和自我認知能力。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元認知”能力,讓他們學會觀察自己的思考過程。比如,在做決定時,引導他們問自己“我為什麼會這麼想?”而不是直接給齣“你應該這麼做”的指令。我個人的經曆告訴我,真正成事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能承擔什麼後果的人。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論,幫助傢長像園丁一樣,耐心修剪枝葉,讓主乾長得更強壯,那簡直就是一本育兒聖經瞭。
評分這本封麵設計得挺溫馨的,一看就讓人感覺是那種能帶來實際幫助的書。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導我傢那個小傢夥,畢竟現在的教育環境和我們小時候太不一樣瞭,各種信息爆炸,孩子的想法也越來越跳脫。拿到書的時候,我特彆留意瞭作者陣容,幾位專傢的名字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感覺他們分享的經驗一定是在一綫經過檢驗的,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如何鼓勵孩子錶達真實想法,而不是一味順從父母或老師的章節。我們總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但真到瞭關鍵時刻,又容易因為害怕他們“走偏”而采取控製的姿態。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工具和思維模型,幫助傢長在放手和引導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那對我來說就太值瞭。我希望它能告訴我,當孩子提齣一個看似離譜的建議時,我應該如何迴應,纔能既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又不至於讓他們脫離現實的軌道。這種培養“內核”的教育,比單純的技能灌輸重要得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