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N岁孩子(6-10-12岁孩子共5册)全球阶梯教养耶鲁大学20年研究成果全球阶梯教养 正版现货

你的N岁孩子(6-10-12岁孩子共5册)全球阶梯教养耶鲁大学20年研究成果全球阶梯教养 正版现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阶梯教养
  • 耶鲁大学
  • 6-12岁
  • 成长指南
  • 教育方法
  • 正版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9047126
商品编码:29315074763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你的6-12岁孩子
作者:[美]路易丝?埃姆斯 [美]弗兰西斯?伊尔克,玉冰/译
定价:154.8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59616098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当孩子表现出教养的困难和麻烦时,如果父母知道这不是个别行为,而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共有的暂时现象,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同样,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如果了解孩子在某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就可以减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盲目性。
  为了告诉父母孩子在成长各个阶段的发展和行为,美国格赛尔人类发展研究所在耶鲁大学对数以千计的孩子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汇集在《你的N岁孩子》系列。书中不仅详细总结了孩子各年龄段在身心发展特质、心智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和人际关系表现,也总结了他们这一阶段的成长规律,并列举孩子的很多典型表现,在此基础上给父母提供教养建议、亲子共处技巧。

 
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加了解孩子,从而理解并欣赏孩子的行为。


  目录

作者序 给父母一份关于孩子的成长地图
001

名家序(一)众里寻他千百度
005

名家序(二)在这里寻找答案
010

名家序(三)在帮助孩子的同时懂得孩子
012

译者序因为懂得,所以从容
014

六岁孩子能力发展及教养简表 020

?

章 内心充满矛盾,行为两极化————六岁孩子的身心特征

典型的六岁孩子,是一个小小的矛盾体,集两个于一身。他的苦恼是既依赖妈妈,又想要离开妈妈,期盼走向独立,所以六岁是孩子与母亲真正开始分离的起点。大约在五岁半到六岁半之间,孩子的许多行为似乎从各个方面一起忽然转身,都朝向明显对立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六岁的太过精力旺盛而且强横刁蛮,转向七岁的太过忧郁而沉寂的过程中,其间会有一段日子是孩子的美好绽放的时刻,也是让家长享受的一段亲子时光。

1. 六岁典型特征:小小的矛盾体,集两个于一身
002

? ?内心充满矛盾,爱走两个

? ?认为自己是整个的中心

? ?很多行为明显恶化

? ?使家里乌烟瘴气的小烦恼

? ?使家里快乐的小可爱

2. 六岁半到七岁之间:孩子的美好绽放的时刻
012

? ?聪明、幽默、喜欢猜谜

? ?行为上热切,感情上炽热

3. 给父母的提醒:对孩子有一份合理的心理预期 017

?

第二章 母子矛盾占出的地位——六岁孩子的人际交往

以六岁孩子典型“两极化”的行为特点,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他既可以展露出爱的一面,也可以展露出糕的一面。没有谁会是比他更为活泼可爱、热情洋溢、充满快乐和惹人喜爱的小宝贝,也没有谁会是比他强横刁蛮、不讲道理、充满嫉妒和让人头疼的小捣蛋。在六岁孩子的人际关系中,朋友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中比较令人注意的一点是,以性别分群的现象开始出现。

1. 与父母之间:母子之间纠葛的年龄
022

? ?矛盾与冲突是母子关系的主旋律

? ?对父亲往往心怀敬畏

2. 与祖父母之间:关系融洽且亲昵
026

? ?对祖父母充满好感,充满温情与和谐

? ?尽量每次只和一个孙儿玩

3. 与老师之间:行为得体,言听计从
029

4. 与兄弟姐妹之间:充满磕磕绊绊,对弟弟妹妹尤其恶劣
032

5. 与朋友之间: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
034

? ?在玩耍中争强好斗

? ?对朋友往往看不顺眼,不够宽容

? ?开始出现以性别分群的现象

?

第三章 充满战争的硝烟——六岁孩子的日常作息

与五岁时的乖巧、听话相反,六岁孩子两极化和情绪化的性格特点,使他在日常作息方面的表现实在令家长头疼、崩溃!他们在餐桌上“胡作非为”,穿衣时挑三拣四,在宣泄情绪时每每大发脾气……这些的确都是令家长十分头疼的行为。但不可否认,放肆和野蛮是这个时期不可避免的。六岁的孩子脆弱,做家长的与其一味地责骂孩子,不如给孩子更多的宽容,同时,善用与孩子相处的技巧。

1


  编辑

★耶鲁大学40年研究成果,美国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根据上千位孩子真实成长跟踪总结的早教百科!

为了告诉父母孩子在成长各个阶段的发展和行为,美国格赛尔人类发展研究所在耶鲁大学对数以千计的孩子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汇集在《你的N岁孩子》系列。书中不仅详细总结了孩子各年龄段在身心发展特质、心智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和人际关系表现,也总结了他们这一阶段的成长规律,并列举孩子的很多典型表现,在此基础上给父母提供教养建议、亲子共处技巧。

★ 兰登书屋30年当家好书,阶梯教养圣经,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

《你的N岁孩子》系列一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了兰登书屋30多年的当家品牌,并被授权到各地,成为了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自2012年引进简体版后,一直好评如潮,短短7年间持续就超过100万册,好评率高达99.6%。众多家长口口相传,倾情,被奉为“新手爸妈读的育儿宝典”。

★ 内容全面,从“*好的朋友”到不肯吃饭,再到没有感,你想知道的关于6岁孩子的一切,本书都将告诉你!

典型的六岁孩子,是一个小小矛盾体,集两个*于一身。他*的苦恼是既依赖妈妈,又想要离开妈妈,期盼走向独立,所以六岁是孩子与母亲真正开始分离的起点。大约从五岁半到六岁半之间,孩子的许多行为似乎从各个方面一起忽然转身,都朝向明显对立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六岁的太过精力旺盛而且强横刁蛮,转向七岁的太过忧郁而沉寂的过程中,期间却会有一段日子是孩子的美好*为绽放的时刻,也是让家长*为享受的一段亲子时光。

★《你的N岁孩子》全新升级改版

1.内文改用手感更好的轻型纸,封面特种纸,高端大气,也更适合用于赠送亲朋好友;

2.开本更加小巧适手,方便家长们随身携带,闲暇之余便能翻出来一探究竟;

3.对语言文字进行加工润色,更加口语化、生活化,方便家长们理解阅读;

4.聘请知名育儿专家对内文进行审订,与时俱进,剔除部分过时的、*的案例及分析;同时结合原书观点新增了一些新鲜案例,以确保科学合理性。

★ 中国儿童教育专家罗玲、李跃儿、胡萍、小巫、兰海、安燕玲、海文颖倾情作序!

 

   因为有这样一套书,告诉你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标识,解开他每个年龄的密语……不再纠结所谓的“问题”,为人父母也变成了*容易的事!


洞悉儿童成长脉络:引领父母智慧育儿之旅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轨迹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色彩斑斓,充满无限可能。然而,在这幅画卷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父母渴望理解和掌握的育儿智慧。市面上关于儿童成长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触及核心、提供系统性指导、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却屈指可数。如果您正面临着育儿的种种困惑,希望找到一份可靠的指引,那么,这本书将是您不容错过的宝藏。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育儿技巧,而是深入探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剖析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核心需求与挑战,旨在为父母提供一套科学、有效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育儿理念与实践方法。我们相信,真正的育儿智慧并非源自瞬间的灵感,而是源于对孩子成长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亲子关系的细致经营。 第一部分:理解孩子成长的基石——心理发展与认知探索 育儿的起点,在于理解。每个孩子都在经历着独特的心理发展历程,从婴儿时期的基本需求满足,到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萌发,再到儿童时期的社会性交往和认知能力的飞速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和发展任务。本书将带领您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拨开迷雾,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婴幼儿期(0-3岁):安全感的基石与依恋关系的构建。 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安全感是其未来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回应式照料、积极的身体接触和稳定的生活常规,为孩子建立牢固的安全依恋关系。我们将探讨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睡眠训练等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强调父母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同时,您将了解到如何通过观察孩子的信号,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作出恰当的回应,从而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和独立性。 幼儿期(3-6岁):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规则意识的初步建立。 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孩子开始渴望独立,尝试自主,也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本书将聚焦于如何在这个阶段,在尊重孩子独立性的同时,引导他们理解和遵守规则。我们将深入探讨“分离焦虑”、“如厕训练”、“零食与零花钱管理”等日常育儿难题,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父母平衡管教与自由。您将学习到如何通过积极的语言和榜样作用,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理解情绪表达和管理的重要性。 学龄期(6-12岁):认知能力的飞跃与社会性网络的拓展。 进入学龄期,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将迎来飞跃式的发展。学校、同伴、课外活动等构成了孩子日益广阔的社会舞台。本书将重点关注如何支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我们将探讨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遇到的挑战,如学习困难、同学关系、校园欺凌等,并提供父母的介入策略。此外,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朋友关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也是本书的重要章节。 第二部分:实践智慧的提炼——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素 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真正的育儿能力。本书将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素,从沟通技巧、情感连接到规则制定与界限设置,为您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育儿工具箱。 有效沟通的艺术:倾听、理解与表达。 沟通是连接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桥梁。本书将教您如何放下评判,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话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您将学习到如何运用积极肯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平等尊重的对话模式。从“我”信息的使用,到非暴力沟通的原则,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沟通技巧,帮助您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情感连接的力量:理解与支持。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和连接。本书将强调如何成为孩子情绪的“安全港”,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坚定的支持。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拥抱、陪伴、鼓励等方式,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接纳。同时,本书也会引导父母关注自身的情绪管理,认识到父母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重要性。 规则与界限的智慧:引导而非控制。 清晰的规则和合理的界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本书将教您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适合家庭的规则,并以一致、公平且充满爱的方式执行。我们将探讨如何在规则的框架内,给予孩子探索和犯错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本书强调的是“引导”而非“控制”,帮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自律和独立。 家庭氛围的营造:爱、尊重与包容。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一个充满爱、尊重与包容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本书将引导您思考如何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家庭环境,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理解。我们将探讨如何处理家庭冲突,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以及如何让家庭成为孩子心灵的避风港。 第三部分:家长自身的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孩子 育儿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和反思的过程。本书不仅关注孩子,更关注父母自身的成长。我们相信,父母的自我完善是高质量育儿的关键。 认识育儿误区:打破陈旧观念,拥抱科学育儿。 许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社会压力或他人经验的影响,从而陷入一些育儿误区。本书将帮助您辨识和打破这些陈旧的观念,例如“不打不成器”、“孩子必须听话”等,转而拥抱更加科学、人性化的育儿理念。 管理自身情绪:压力下的冷静与智慧。 育儿之路充满挑战,压力和焦虑在所难免。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情绪管理技巧,帮助您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您将学习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如何进行自我疏导,以及如何将育儿压力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建立支持系统:寻求帮助,共同成长。 育儿并非孤军奋战。本书鼓励您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包括与伴侣的有效沟通,与亲友的互助,以及寻求专业资源的帮助。您将了解到,适时地寻求支持,不仅能减轻您的负担,也能让您从不同的视角获得启发,与孩子共同成长。 结语: 这是一本陪伴您走过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的实用指南。它将为您提供深刻的洞察、实用的方法和坚定的支持,帮助您成为一名更有智慧、更有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用理解、耐心和科学的育儿理念,为孩子构建一个充满爱与可能性的童年,让他们以最美好的姿态,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这本书,将是您在育儿旅途中最忠实的伙伴,最可靠的灯塔。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是它对于“家庭文化”构建的强调。很多家长把教养等同于报班、补习或者监督作业,但这本书却把视线拉回到更底层的家庭互动模式上。它没有直接批判任何一种已有的教育方式,而是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长期、稳定、一致性的教养模式对孩子未来认知结构的影响。我注意到,书中对“挫折教育”的阐述非常到位,它不是鼓励你让孩子去经历无谓的痛苦,而是教你如何将孩子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挫折,转化为内在的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家长具备极高的情商和耐心,而这本书提供的正是提升这些“隐形技能”的工具箱。我特别喜欢它在设计思考题时的那种启发性,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如果你的孩子在A情境下表现出B行为,你过去最可能的反应是什么?而基于现在学到的知识,最理想的第三种反应是什么?”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比直接阅读一个标准答案要深刻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色彩搭配既有知识的厚重感,又不失亲和力,初次翻阅时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专业和严谨的气质深深吸引住了。我特别关注了它在引言部分对“阶梯式教养”核心理念的阐述,作者并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视的专家口吻,而是非常接地气地引导父母思考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期望和干预方式。尤其是对6岁、10岁、12岁这三个关键节点的深入剖析,简直像是一张精准的导航图,让我这个原本对“孩子到底该在哪个年龄学什么”感到焦虑的家长,找到了清晰的路线。书中提到的那些基于长期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读起来让人心服口服,因为它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能立即应用到日常互动中的具体建议。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在高段低段儿童的友谊处理上进行有效引导的章节,让我豁然开朗,明白了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有多么笨拙和无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框架,让我们能够跳出“别人家的孩子”的焦虑,真正回归到理解和陪伴我们自己孩子的成长节奏上。

评分

坦率地说,一开始我看到“耶鲁大学20年研究成果”这样的标签时,内心是有那么一丝抗拒的,总觉得这类书籍会过于学术化,读起来会很吃力,或者离我这种普通家庭的生活太远。但是,这本书的编排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将复杂的、基于长期追踪的数据,转化成了极其形象化的图表和生活场景剧本。比如,在关于“专注力培养”的章节,它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解释了前额叶皮层发展与任务切换能力的内在联系,让一个对神经科学知之甚少的父母也能瞬间理解其原理。更让我感到贴心的是,它非常注重“非典型发展”的考量,承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并提供了针对性强、灵活度高的建议。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教育”的指南,更像是一本“如何理解我的孩子”的深度传记,让我们能够真正看到孩子世界里正在发生的一切。

评分

作为一名已经陪伴孩子走过好几个重要阶段的家长,说实话,市面上的育儿书看得实在太多了,很多都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要么过于偏重心理学理论的晦涩,要么就是一味鼓吹某种单一的教育哲学。然而,这套书(我指的是它所代表的整个体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实战性”和“跨度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不同阶段,这个‘怎么做’需要进行怎样的微调”。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自主权与边界感”的平衡探讨。在10岁到12岁的过渡期,孩子对独立性的渴望是爆炸式的,但很多父母在这时候反而会因为恐惧而收紧缰绳,导致冲突升级。这本书非常巧妙地利用耶鲁大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脚本,教父母如何在放手和托举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没有那种教条式的命令感,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又极其智慧的导师进行深度对话,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并在脑海中构建起自己孩子的立体画像。

评分

这套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结构,体现了一种对读者体验的极大尊重。章节之间的逻辑推进是层层递进的,从宏观的教养哲学,逐步深入到微观的日常对话技巧。我特别欣赏它在每一章末尾设置的“反思角”或“行动清单”,这有效地防止了“读完就忘”的通病。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吸收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深度的自我迭代和教养升级。它挑战了我们很多根深蒂固的“老观念”,比如“孩子就该听话”、“犯错是件坏事”等等。它用科学的视角告诉我们,真正的权威不是靠压制建立的,而是靠建立在理解、尊重和有效沟通基础上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世界多了一层“X光”透视的能力,不再只是凭本能去反应,而是能预判、能设计更具建设性的干预措施。这本书是值得反复阅读和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重新审视的宝贵资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