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不是天生的天才——草根妈妈18年教育手记
定价:32.00元
作者:徐菊香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1152739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你是否担心 错过孩子0-6岁的黄金教育期!
你是否迷茫 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你是否遗憾 没有把握住开发孩子潜能的**时期!
你是否希望 不让孩子“天才”的大脑被埋没、被扼杀!
没有阳春白雪,只有下里巴人
没有教育专家,只有平凡妈妈
18年教子档案大揭密
爱心、耐心、细心和科学的早教
让每个妈妈都能造就出天才孩子
内容提要
《我不是天生的天才——草根妈妈18年教育手记》是作者18年教养日记的精华展现。作者从心智、学习、音乐、识字、阅读、英语、运动等多个角度,描述了自己对女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历程和感悟,展现了自己在育儿及教养方面的独到见解及成功经验。
《我不是天生的天才——草根妈妈18年教育手记》是一本适合所有妈妈阅读的,内容丰富并切实可行的教育知识宝典。
目录
1. 心智篇
放手,让孩子自己走
让孩子学会抉择,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感兴趣需要能力
小成功汇聚成大自信
天道酬勤 / 成功了有奖励
学分数,懂分享
作孩子的保护伞 / 屏蔽负面词汇对孩子的伤害
首刻印象 / 好的说理时机
说话要看对象 / 5岁时讨论的严肃问题
做人真难 / 目标与世故
我虚伪吗? / 不同社会角色的冲突
苦乐人生观 / 苦与甜、消极与积极之辩证关系
幼儿园的天 / 人生的第二次分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幼儿也是
表情给的痛
量身定做心理疏导故事 / 做孩子好的心理医生
性别角色认同 / 喜欢当女孩
单纯的快乐 / 从人前表演,到登台演奏
2. 音乐篇
教养孩子的使命感 / 虹虹学钢琴的原因之一
孩子越聪明,父母越不能懈怠 / 虹虹学钢琴的原因之二
不压缩日子,细细品味每个“勾” / 虹虹学钢琴的原因之三
人生脚本之“热爱音乐” / 虹虹学钢琴的原因之四
点滴欣赏,带给孩子快乐与自信
快乐纠错 / 错误不是她犯的,是她的手指
苦乐相掺,目标激励
多元激励 / 考级与红旗、故事与旅游激励
玩钢琴 / 从练琴中得到乐趣
自由散漫地爱上钢琴
借音乐魅力,拓展视野
借音乐说话
从家庭Party到英国舞台
3. 学习篇
思维方式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开通孩子思维的万维网
练习身体语言,给大自然配诗
背古诗,战逆境
故事与现实相接,儿歌与情境相配
游戏中学数学 / 积累数字感
“洗洗”老师的话 / 解读老师
怎样把一天变长 / 6岁时的愿望
是杂烩也是算术,靠聪明也靠意志
疏忽的遗憾
4. 阅读篇
提前识字阅读,也是提前开发智力
通过识字与阅读,建立对自我、对他人的信任
识字游戏增强综合能力
罩衣真的破了吗 / 异常事件识字叫“铭记”
情感体验助识字
“躲进小楼成一统” / 制造识字的情境
灵光乍现——从“大门”中揪出“大”字
“我告诉你湖北在哪里” / 地图识字
面对面——每天正式识字七八分钟
阅读识字,每页一个生字
将字连成串,串成句 / 阅读前的准备
角色扮演,走进阅读
读爸爸的歌词 / 迈入纯文字阅读
捕捉女儿的眼神 / 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
个性化阅读提兴趣
图书加工记 / 良言如春风、善心结善缘
《绿色的春装》 / 每天泛读,每周精读
循序渐进,发展阅读
5. 英语篇
多方培育英语学习兴趣
跳出三界外 / 自由快乐学英语
心血来潮的英语启蒙 / 先混个耳熟吧
好玩记单词1 / “我在单词里”形记法
好玩记单词2 / “胡思乱想”音记法
文化反思记单词 / 到底有没有上帝
品德修养记单词 / 恶语伤人六月寒
儿歌、童谣与故事,学英语的好帮手
从英语绕口令、打油诗到抒情诗
量身定制中英文混搭故事
激发英语兴趣、拓宽英语阅读
大量阅读英语故事
诵演英文经典
6. 运动篇
能吃的孩子能干
为孩子打造适宜的活动空间
运动智能 / 从普通到超前的飞跃
运动的快乐=努力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安全意识与冒险精神
玩乐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后记 母亲的事业
父母的天职
母亲的事业
挖沟引渠 / “顺其自然”需要资格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 欣赏孩子,享受养育之乐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平时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涉猎还算广泛,大多是国外引进的心理学流派或者国内名家的理论总结。坦白讲,很多时候都觉得过于晦涩或者不接地气。但是这本不同,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本土化”和“实战性”。作者完全站在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母亲的角度,去对抗我们熟悉的学区房竞争、兴趣班内卷以及来自老一辈的育儿观念冲击。她没有用复杂的心理学术语来包装自己的方法,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她如何通过观察、倾听和耐心陪伴,最终打开了孩子的心扉。其中关于如何鼓励孩子面对挫折的那几页内容,我甚至用荧光笔做了大量的标记。她没有说“没关系,下次再来”,而是引导孩子去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一起制定“补救”计划,这种积极引导的“行动派”教育观,非常符合现代社会对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这本书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坦诚的“育儿经验交流会”,让人读完后不是觉得“学到了一个新概念”,而是觉得“我明天就可以去试试这个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粗粝的美感,它没有经过太多华丽的修饰,像未经雕琢的原石,却因此散发出最真实的光芒。作者叙事时那种毫不设防的坦诚,让人很难不产生共鸣。她记录了自己作为母亲的焦虑、无助,甚至有些不光彩的小情绪,比如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沮丧,甚至一度想放弃的心态。正是这些不完美,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那些只展示成功案例的“成功学”读物。它教会我们,育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修正的过程,没有人是完美的,重要的是面对问题时的态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成功”定义的拓展,她不仅仅关注分数和名校,更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这些“软指标”在如今这个过度强调量化结果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被赋予了一种“松弛感”,知道即便是普通家庭,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关键在于母亲是否用对了“心力”而非“财力”。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个人教育反思录持保留意见,总担心作者会过度美化自己的经历,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始终保持着一种批判性的自我审视。作者并没有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教育楷模,反而坦诚地展示了许多自己当初走过的弯路和付出的惨痛代价。这种“前车之鉴”的叙述方式,对于正在迷茫中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及时的雨露。她对于如何平衡“尊重孩子的天性”与“必要的规则约束”的探讨,尤其值得称道。她没有走极端,既没有放任自流,也没有采用高压控制,而是找到了一条充满韧性的中间道路。例如,她在处理孩子对某些不喜欢的科目产生抵触情绪时,没有采取强迫手段,而是通过巧妙地将该科目与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建立联系,从而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策略,比那种硬碰硬的对抗有效得多。这本书读下来,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什么“招数”,而是建立了一种更健康、更具弹性的教育观,让人对接下来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巧妙,它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样板着个脸孔,而是采用了日记体和随笔结合的方式,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你几乎可以跟着作者的脚步,同步感受到那个阶段她所面对的困境与喜悦。我记得有一段她写到自己如何平衡工作和陪读的矛盾,那种身心俱疲却又不能停下来的状态,简直是戳中了当下无数职场父母的心窝子。更难得的是,她的反思是极其深刻且具有批判性的。她敢于直面教育体制的僵化和应试的压力,却没有选择逃避或盲目抵制,而是积极地寻找在现有框架下为孩子争取最大自主权的空间。这种“入世”的智慧,比那些空谈“理想教育”的理论要实用一百倍。我读完后,立刻回去审视了自己过去对孩子的一些要求,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是把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强加给了孩子,这本书像一剂清醒剂,让我重新校准了教育的航向——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比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重要得多。那种细微的情感波动,那种在坚持与妥协之间的拉扯,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这本书我前段时间偶然间翻到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草根妈妈”的教育心得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无非是些老生常谈的鸡汤文字,顶多算个茶余饭后的消遣。然而,真正翻开之后,才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它的价值。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实打实地记录了一个普通母亲在教育路上摸爬滚打的心路历程。她没有光鲜的背景,没有昂贵的资源,所有的经验都是在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反思中积累起来的。尤其让我触动的是她对“天才”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我们社会太热衷于追捧所谓的“神童”,将教育的目标异化为制造一个个完美的“学霸”。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或许在于发掘和呵护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独特性,即便是最平凡的孩子,只要用对方法,也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章关于情绪管理的描写,她处理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方式,真实到让人拍案叫绝,完全不是教科书里那种理想化的“耐心沟通”,而是充满了烟火气的挣扎与和解,读起来非常过瘾,让人感觉像是邻家一位经验丰富的阿姨在倾心交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