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
定价:45.00元
作者:孙瑞雪 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2749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kg
编辑推荐
《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是家教作家孙瑞雪继畅销书《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之后的力作。孙瑞雪在广大家长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读者基础牢固,受众美誉度佳,媒体曝光率高。此次出版的双色珍藏版一直是孙瑞雪的忠实读者所期待的。 好书推荐: 爱和自由(珍藏版)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 家庭中的蒙台梭利早教游戏(全六册)(享誉世界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早教圣经实践版
目录
开篇语/
章 什么是完整的成长/
第二章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节 什么是主人
第二节 唤醒身体
第三节 身体的禁锢对儿童成长意味着什么
第四节 不同阶段的身体发展特征
第五节 隐藏在儿童身体里的生命力
第三章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节 儿童天然拥有情绪
第二节 情绪共生
第三节 儿童有认知情绪的内驱力
第四节 怎样陪伴儿童情绪的成长
第五节 儿童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六节 伴随情绪,儿童进入生命深处
第七节 精神情绪
第四章 儿童是自己感觉的主人/
节 感觉是发现的智慧
第二节 感觉是儿童认知的基础
第三节 感觉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
第四节 感觉带领儿童进入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
第五节 感觉是良知和善(道德)的来源
第六节 对感觉的新认识
第五章 儿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节 心理,扩展了儿童内在的空间
第二节 历经心理过程,外在的事件被接纳
第三节 历经心理过程,外在的人和物被接纳
第四节 经历不同的心理过程,得出不同的认知结果
第五节 父母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
第六节 关系中,儿童心理的成长
第七节 心理成长的缺失,阻碍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八节 心理、意识和思维
第六章 儿童是自己认知的主人/
节 从感觉上升到概念,就是智力
第二节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内驱力
第三节 环境的真实,是儿童认知的条件
第四节 意志力的产生和形成
第五节 认知,在真实的生活中发展
第六节 认知被局限在头脑的系统中
第七节 认知和儿童内在生命的成长
第七章 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节 儿童是天生的“精神贵族”
第二节 儿童天然向往并敏感于精神
第三节 走出精神,创造自我
第四节 与儿童共享精神生活
第五节 如何为儿童创造精神成长的环境
第六节 在“爱和自由”中,儿童精神的成长
第八章 精神胚胎的引领/
节 精神胚胎
第二节 无与伦比的觉察
第九章 自我创造的历程/
节 自我的萌芽:我的便便是我的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萌芽:“我的”私有财产
第三节 自我的诞生:“我的”想法是我的
第四节 自我的力量
第五节 自我的丧失
第六节 自我的替代品——小我
第七节 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第十章 完整的人/
节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第二节完整的人
第十一章 再谈感觉/
第十二章 不同角度的洞见——儿童成长阶段的几个经典理论/
节成长阶段的发现
第二节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阐述
第三节蒙特梭利关于成长阶段的划分
第四节卢道夫史代纳关于生命成长阶段的阐述
第五节爱利克埃里克森关于生命成长阶段的阐述
附录:词语释义
后记:金色的希望
内容提要
《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继承并发展了《爱和自由》的核心思想,进一步讲述儿童如何在创造的外在世界中创造“自我”,如何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育为一个完整的人。本书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诠释了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本书*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
作者介绍
孙瑞雪 孙瑞雪教育机构总校长,中国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创始人,“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长”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儿童敏感期理论”的创始人。其专著《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新一代父母养育孩子的必读书。《爱和自由》荣获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活动2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奖。
坦白讲,市面上的育儿书大多是“工具书”,用完即弃,但这本书更像是“常青树”,值得反复研读。它的文字里有一种强大的穿透力,每一次重读,都能根据孩子年龄段的变化,品出新的滋味。比如,我第一次读时,关注的是如何处理发脾气,第二次读时,我开始关注如何鼓励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死板的脚本,而是一套灵活的“底层操作系统”。作者对于“延迟满足”和“内在奖励机制”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她教你如何将外界的赞美,逐步转化为孩子自我肯定的力量。这本书的推荐人群非常广泛,不仅对新手父母有醍醐灌顶之效,对于那些在教育上已经感到疲惫和迷茫的“老兵”来说,更是一剂强心针。它重新点燃了我对教育的热情,让我相信,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评分从内容结构上看,这本书的逻辑递进非常清晰,从宏观的家庭氛围建立,逐步深入到微观的日常对话技巧,最后落脚到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我发现它最大的特点是“平衡”。它既有对孩子内心需求的深刻洞察,也有对现实社会规则的合理要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高情商”的定义,它不是教孩子如何“讨人喜欢”,而是教会他们如何“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其中关于“挫折教育”的篇章,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以前我总是担心孩子受一点点委屈,现在我明白了,过度的保护只会培养出玻璃心的成年人。书中用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描述了“帮孩子脱困”和“陪孩子走过困境”的区别,前者剥夺了成长的机会,后者才是真正的赋能。这种区分,让我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教育难题,有了一种更从容、更具战略性的准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感觉,那种配色和字体选择,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沉淀下来的智慧。我是在一个朋友那里偶然看到这本书的,她家孩子正处于我目前非常头疼的“叛逆期”,她向我力荐。坦白说,我原本对市面上那些泛滥的育儿书籍有点免疫了,总觉得很多都是“老生常谈”,换汤不换药。但是这本书的序言,就非常抓人眼球,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孩子会这样?”这种提问的方式,让我这个焦躁的家长立刻安静了下来。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冲突”的定义,她不是把它看作是需要被消灭的洪水猛兽,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一点在后面的章节中得到了非常扎实的论证,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展现了如何巧妙地在冲突中建立规则和信任。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着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进行反思,那种被“击中”的感觉,是其他许多畅销书无法给予的深度共鸣。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告诉你哪里走偏了,但绝不指责,只是提供了一条更平坦的路。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育儿方法指导”,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重塑”的指南。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发脾气、失去耐心,根源在于我们自己的未解决的情绪和旧有的思维定式。作者在这方面着墨颇多,她毫不避讳地将“父母的内心状态”置于育儿成功的核心位置。我之前总以为,只要买了最好的早教课,或者严格执行作息表,孩子就会优秀。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我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才是孩子最大的“噪音源”。书中有一个练习,要求家长记录下自己一天中最容易失控的三个场景,并分析背后的情绪触发点。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又是极其疗愈的。它迫使我直面那个在孩子面前“失控的自己”。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把父母塑造成完美的圣人,而是承认人性的复杂,并提供工具帮助我们成为“更完整的自己”,只有父母先成长了,孩子才能自然地被引导向上。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极其流畅自然,完全没有传统教育类书籍那种生硬的学术腔调。作者在讲解复杂心理学概念时,总是能够找到最贴近生活的比喻。比如,她用“给孩子的内心世界搭建一座坚固的桥梁”来形容有效沟通的重要性,这个画面感极强,让我立刻明白了什么叫做“看见”孩子的情绪。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界限设置”的那一章印象深刻。以前我总觉得,爱孩子就得无条件满足他,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真正的爱,是提供一个安全且可预测的环境。作者不是提倡一味地严格,而是教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设立“我们家的规矩”,并且让她明白,规矩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护他。书中提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暂停一分钟再回应”的策略,我已经开始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实践,效果立竿见影,孩子的哭闹时间明显缩短了,而且她开始学会等待,而不是立刻爆发。这让我体会到,教育的艺术,真的在于那些微小瞬间的把握,这本书就是一本捕捉这些“微小瞬间”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