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影像 2008

奥运影像 20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更前 著
图书标签:
  • 奥运会
  • 2008年北京奥运会
  • 体育摄影
  • 影像记录
  • 历史
  • 文化
  • 中国
  • 体育
  • 纪念
  • 摄影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2363335
商品编码:2933014012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9-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奥运影像 2008

定价:180.00元

作者:罗更前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8023633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影像见证历史。体育摄影家罗更前的《奥运影像2008》就是一部见证北京奥运会的视觉图像。一幅幅精彩的瞬间,展示了北京奥运会上各国运动员努力拼搏的精神,以及他们的悲伤与无奈。画册不但给人予视觉美与艺术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摄影的技巧和方法。

目录


作者介绍


  罗更前,内蒙务过农、放过马、山西经过商,部队服过役,津港当过工人。
  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84年开始涉足体育新闻摄影。曾采访过四届百夏季奥运运会、两届冬季奥运会、两届足球世界杯、四届亚运会。1996年荣获中国新闻摄影“金眼奖”,2003年被证为中国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2007年举办“更快更高更强”体育摄影个展。
  现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摄影部体育照片采编室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 。

文摘


序言



《奥运影像 2008》 一、 辉煌时刻: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开幕与闭幕 2008年8月8日,夜幕下的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被璀璨的烟花点亮,宣告着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个国家梦想的升华,一次文化交融的盛宴。 开幕式,一场史无前例的视觉奇观,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表演以“梦想”为主题,以“写在长卷上的奥林匹克”为主线,通过精湛的舞蹈、震撼的音效和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以及对和平、友谊和梦想的永恒追求。从活字印刷的千年传承,到四大发明的智慧闪耀,再到丝绸之路的丝丝入扣,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也深深触动着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当象征着五环的巨幅画卷在空中缓缓展开,无数心怀梦想的运动员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入赛场,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聚焦在北京。 闭幕式同样精彩纷呈,却又别具一格。它没有开幕式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一种更为温情和感性的方式,回顾了这17天的精彩瞬间,表达了对运动员们的感谢,以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一场名为“告别,但相约”的晚会,以音乐和舞蹈为纽带,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和观众们的情感凝聚在一起。当五环的火焰缓缓熄灭,象征着一届奥运会的圆满落幕,但留下的,却是永不磨灭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奥运影像 2008》收录的不仅是开闭幕式的壮丽场景,更是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每一帧画面,都诉说着一个故事,传递着一份情感,定格着一个时代的辉煌。 二、 赛场风云:激情、汗水与荣耀的交织 北京奥运会的赛场,是无数运动健儿挥洒汗水、追逐梦想的舞台。他们在这里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用坚韧的意志和精湛的技艺,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田径赛场上,博尔特以闪电般的速度刷新纪录,他的笑容和风采成为了新的奥运标志;刘翔在万众瞩目下却因伤遗憾退赛,但他拼搏的精神依然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女子铅球名将巩立姣,用力量和技术征服赛场,站上最高领奖台。 游泳池中,菲尔普斯如同一条矫健的鱼,在水中掀起阵阵波澜,他获得的八枚金牌,不仅是个人荣誉的巅峰,更是奥林匹克游泳史上的传奇。孙杨在长距离泳道上的奋力拼搏,展现了中国游泳健儿的崛起。 体操馆里,中国体操队的男团和女团以完美的配合和高难度的动作,赢得了裁判和观众的阵阵喝彩,他们以团队的力量,摘得了沉甸甸的金牌。 乒乓球、羽毛球等中国队的优势项目,选手们以“快、准、狠”的战术,再次巩固了中国在这些项目上的统治地位,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篮球赛场上,“梦之队”的回归,带来了更加精彩激烈的比赛,各国球队之间的较量,充分展现了篮球运动的魅力。 水上项目、射击、射箭、击剑……每一个项目,都汇聚了全世界最顶尖的运动员。他们或专注,或拼搏,或喜悦,或失落,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故事。 《奥运影像 2008》深入到每一个比赛的精彩瞬间,捕捉了运动员们从严峻的备战,到赛场上的全力以赴,再到最终夺冠或拼尽全力的各种情绪。这些画面,不仅仅是比赛的结果,更是他们背后付出的辛勤努力、经历的痛苦挣扎,以及最终获得的荣耀与成长。 三、 城市脉搏:北京的蜕变与世界的目光 2008年的北京,仿佛一夜之间迎来了巨大的蜕变。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宏伟的场馆拔地而起,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城市的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从“鸟巢”到“水立方”,这些标志性的建筑,不仅满足了体育比赛的需求,更成为了北京这座城市新的文化符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人民的热情空前高涨。无论是在赛场内外,还是在街头巷尾,都能感受到北京市民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热情。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用微笑和帮助,迎接八方来客。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成为了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石。 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赛,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北京汇聚,交流思想,增进了解。奥运村里,各国运动员其乐融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因为共同的梦想而走到一起。 《奥运影像 2008》不仅记录了赛场上的辉煌,也定格了这座城市在奥运会期间的独特风貌。它展现了北京如何以一种包容、开放、自信的姿态,迎接挑战,展示自我,并在全球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运动员们在奥运村的互动,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再到城市各个角落的活力,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而立体的北京画卷。 四、 精神传承: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体现 《奥运影像 2008》所记录的,远不止于比赛的胜负和城市的繁华,它更深刻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核: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更快、更高、更强”是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不断挑战自我的写照。每一个刷新纪录的瞬间,每一次突破极限的尝试,都凝聚着他们无数次的训练、无数次的跌倒和无数次的爬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懈追求卓越的奥运精神。 “更团结”则体现在比赛中的团队协作,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共同的梦想而汇聚一堂。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尊重与友谊,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观众们的共同欢呼,都传递着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文化的温暖力量。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向世界递出的一张精彩名片,它证明了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会。这场盛会,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在无数人的心中播下了和平、友谊、进步的种子。 《奥运影像 2008》希望通过其精心编排和呈现的影像,能够让观者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感受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并从中获得启发与力量。这本书,是对一段历史的致敬,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盼。它是一份珍贵的纪念,更是一份永恒的激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上那些捕捉瞬间的光影处理,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热烈的夏天。我特别喜欢它对于“影像”这个概念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照片,更像是在编织一张关于记忆、关于国家情感的无形之网。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不喧宾夺主,却又默默地烘托着主体画面带来的那种震撼力。翻阅时,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叹为观止,比如某个运动员在起跑线上紧张到微微颤抖的手指,或是某个瞬间观众席上不同肤色面孔上交织的期盼与激动。这些都不是新闻图片能轻易捕捉到的,它更深入地挖掘了“人”在宏大叙事下的微观体验。那种超越了体育竞技本身,触及到人类共同情感的深度,让人不禁思考,我们究竟在追逐什么?是奖牌的光芒,还是挑战极限的勇气?这本书用它独特的视觉语言,给出了一个非常富有层次感的回答,远超了我对一本“影像记录”的初步预期。它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复品读的摄影散文集,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感悟涌现。

评分

最让我触动的是这本书所蕴含的、一种含蓄而又磅礴的“集体记忆”的构建。它没有采用过分煽情的文字注解,而是主要依靠影像本身的力量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通过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媒体和个人视角素材的精妙筛选与组织,这本书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横跨文化、种族的沟通桥梁。它展现的不仅仅是中国如何成功举办了一场奥运会,更是世界如何在那段时间内,在同一个赛场上,找到了共同的语言——那就是对卓越的追求和对公平竞争的尊重。读完后,我感到一种非常强大的“我们曾在一起”的情绪力量,那是一种超越了国界和政治的,纯粹的人类体育精神的胜利。这种不以文字堆砌,而是以画面直击心灵的表达方式,显得尤为真诚和有力,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能长时间地感受到那份来自盛夏的激情与荣耀。

评分

我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赛场内激烈对抗的纯粹记录,但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策划的“城市变迁史诗”。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奥运场馆建设与日常生活中的烟火气并置,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张力。比如,某张照片里,新落成的“鸟巢”在夕阳下投下巨大的阴影,而阴影的边缘,却能看到老式胡同里晾晒的衣物,这种新旧交替的对比,简直是神来之笔。作者对光线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似乎对北京这座城市在2008年所经历的心理转变有着深刻的洞察。那些关于城市交通的疏导、市民们对奥运口号的集体记忆、甚至是对志愿者们充满热情的侧面描绘,都构建了一个立体、有温度的2008北京。它跳脱了传统体育画册的窠臼,将焦点放在了“全民参与”和“城市精神”的塑造上,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关怀。这本书,与其说是记录了一场赛事,不如说是记录了一个时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的瞬间。

评分

从技术层面上讲,这本书的印刷质量达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高度,这对于一本影像志来说至关重要。色彩的还原度非常精准,尤其是对于那些色彩饱和度极高的运动服饰和场馆灯光,那种鲜艳夺目却又丝毫没有失真的质感,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展示。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运动轨迹的捕捉达到了近乎科学测量的精度,许多高速运动中的关键帧被凝固得无比清晰,让人能清楚地分析出运动员发力点和身体姿态的细微差别。这不仅仅是艺术家的眼睛,更需要摄影师对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例如,抓拍跳水运动员入水瞬间,水面的涟漪和运动员身体的完美切入角度,那种瞬间的平衡感被完美捕捉,仿佛时间凝固在了零点零一秒。这种对瞬间的掌控和对画质的坚持,让这本书的收藏价值也同步提升了不少,它不仅仅是留念,更是一部关于光影、速度与形态的视觉研究报告。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非常强悍,简直像一首高亢激昂的交响乐。它没有采用按时间线索铺陈的保守做法,而是通过主题和情绪的快速切换,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现场沉浸感。一会儿是田径场上百米冲刺的极致速度,下一页却是水立方内水花四溅的安静力量;刚被某个失误带来的沮丧情绪笼罩,马上就被观众席上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所点燃。这种剪辑手法非常高明,它模拟了我们在现场观看比赛时那种心跳加速、情绪跌宕起伏的真实体验。而且,它对非焦点人物的关注也极其到位,比如教练员在场边焦急等待的特写、裁判员在关键判罚时的复杂神情,这些“幕后英雄”的影像赋予了整个事件更深的人性维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照片,而是在“经历”2008年夏天发生的一切,仿佛能听到空气中弥漫的汗水味和看台上震耳欲聋的呐喊声。这种动态的叙事方式,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变得极其引人入胜,完全停不下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