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好媽媽培養女孩的100個心理技巧(雙色)
定價:33.80元
作者:鄭麗英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21194160
字數:312000
頁碼:27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每個女孩都是一串美妙的音符,而若想奏齣悅耳的音樂說難不難,說易不易,關鍵是從小就需要良好的傢庭教育,這就是說,如果父母對女兒的教育方法得當,每個女孩都可以成為*秀的女孩。本書從父母要扮演的角色、女孩的健康成長、如何培養女孩的氣質、如何培養她的淑女風範、如何與女兒溝通、如何培養女兒的良好習慣,以及如何開發女孩智力、提高她們的學習能力等方麵來為父母提供培養女孩的參考,以使她們健康成長,成為*秀的女孩,成為真正的人間天使。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得說,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慢熱型”。如果你期望的是那種一頁一個“乾貨小貼士”的快餐式閱讀體驗,那很可能會感到失望。前三分之一的內容幾乎都在鋪陳背景,探討的是社會環境對現代女性心智發展的影響,以及傳統文化中對“好女孩”的刻闆印象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對女兒的期望值的。我一度有些不耐煩,覺得這和書名承諾的“100個心理技巧”似乎相去甚遠。但是,當我堅持讀到中間部分,看到作者開始將宏大的社會議題巧妙地收束到傢庭場景中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非常強烈。她不是在教你怎麼“管教”孩子,而是在提供一個觀察世界的全新視角——即把孩子看作一個擁有獨立心智和發展軌跡的個體,而不是父母願望的投射物。尤其是關於“情緒命名與共情”的那幾個章節,論述得極其嚴謹,引用瞭大量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讓那些看似空泛的教育口號變得有據可依,充滿瞭智慧和力量感。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說實話,是我近期讀到的書籍中最有“匠人精神”的一本。盡管它側重於心理學探討,但它並沒有采用那種冷冰冰的學術風格。雙色的印刷,使得重點內容和注釋區域得到瞭很好的區分,閱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穿插的那些手繪插圖。這些插圖並非簡單的裝飾,它們往往是對核心觀點的形象化詮釋,比如一棵根係發達的樹象徵著內在安全感的重要性,或是兩個錯位的幾何圖形暗示著代際溝通中的信息失真。這些視覺元素有效地降低瞭文本的閱讀門檻,讓那些深奧的心理學概念變得更加直觀易懂。我甚至會時不時地停下來,細細品味這些畫作,它們就像是作者在沉默中給讀者遞上的一張張便條,充滿瞭溫和的提示和鼓勵。這種注重細節的用心,讓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從純粹的知識獲取,升華成瞭一種審美的享受。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它那厚實的裝幀和略帶復古氣息的封麵設計,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探索一番。我原本是衝著書名裏“心理技巧”這幾個字來的,期待能從中找到一些立竿見影的、操作性強的指南。翻閱之後,發現它更像是一部深入探討傢庭教育理念的哲學著作,而不是一本簡單羅列“做什麼、不做什麼”的清單手冊。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尤其是在描述父母與孩子之間微妙的情感互動時,總能精準地捕捉到那種難以言喻的內心波動。比如,書中有一章專門探討瞭“無條件的愛”在現代傢庭教育中的異化現象,它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如何去愛,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論引述,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對“愛”的理解是不是已經被社會期望所扭麯。讀完這一章,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正的教育,或許是從修正父母自身的認知開始的。它促使我停下來,不是去關注我的女兒錶現得好不好,而是去關注我自己是如何看待她,又是如何將這種看待投射到她的行為上的。這種由內而外的反思,比任何具體的技巧都來得更深刻、更持久。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基礎非常紮實,但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待“錯誤”和“不完美”的態度。在許多育兒書中,父母被塑造成近乎全能的楷模,所有的挫摺和失誤都被歸咎於技巧的不當運用。然而,這本書卻將犯錯視為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是對孩子而言,對父母更是如此。書中反復強調“示範性脆弱”(Exemplary Vulnerability)的概念,鼓勵父母在孩子麵前展現自己的掙紮和局限,以此來建立更真實、更有韌性的親子關係。我記得有一段話寫道:“你不需要嚮你的女兒展示你是一個永不跌倒的巨人,你隻需要嚮她展示,當你跌倒時,你如何選擇站起來。”這句話像一道閃電,擊中瞭許多追求完美父母的內心。它極大地減輕瞭我的心理負擔,讓我意識到,比起扮演一個完美的“教育傢”,做一個真誠的“陪伴者”纔是孩子更需要的榜樣。
評分從內容的廣度來看,這本書遠遠超齣瞭單純的“女孩教育”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類的通用指南。書中對“邊界感”的探討尤其深入。作者並沒有采取一刀切的嚴厲管教方式,而是巧妙地引入瞭“自我界限”與“他人界限”的互動模型。她詳細分析瞭在哪些情況下,過度保護會變成一種隱形的控製,以及如何通過清晰、溫和的語言來幫助女孩建立起“拒絕的權利”。我特彆喜歡她提齣的“延遲滿足”的現代化詮釋——它不再是關於剝奪快樂,而是關於培養對自身欲望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閱讀完這些章節後,我感到我的工具箱裏裝的不再是生硬的命令,而是充滿彈性的對話腳本和一套成熟的自我認知框架。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教會我們如何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麵對這個復雜世界的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