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入门基础教程
定价:29.80元
售价:22.6元
作者:刘宝友,康文怀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22304155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1.本书是作者在大学开设“象棋研究”选修课的经验和体会精华。
内容提要
象棋是我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本书以众多象棋棋谱名著和实战对局为基础,结合作者在大学开设“象棋研究”选修课的经验和体会,分别详细介绍了象棋基础知识、象棋基本杀法、实用残局战术、古今排局赏析、常见布局等内容,通俗易懂,非常实用。本书适合象棋初、中级爱好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教材供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宝友,教授,自上小学起喜欢象棋,至今已经购买相关图书300余册,闲暇时分析研究象棋技战术与象棋文化,颇有心得。曾就一些典型棋局与象棋大师或棋艺理论家刘殿中、陈孝坤、崔鸿传、杨明忠、朱鹤洲、黄大昌、黄少龙等进行交流,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赞赏。在《象棋研究》等专业象棋杂志上发表象棋类论文十多篇。自2009年起,在大学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象棋研究欣赏”公选课,选课的学生累计1000多人,反映良好。
文摘
序言
这本棋谱刚拿到手,我就被它沉稳的封面设计和扎实的排版吸引住了。作为一名从小就对那些黑白分明的方块世界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本既能系统梳理基本功,又不至于枯燥乏味的入门教材。市面上很多入门书要么过于侧重历史典故,对于实战技巧的讲解总是浅尝辄止,要么就是堆砌了大量复杂变例,让初学者望而却步。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恰到好处”。作者对于基础知识的梳理非常到位,从棋盘的结构、兵种的特性,到开局的基本原则,讲解得深入浅出。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比如“子力均衡”、“空间优势”等,并非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和简短的文字分析,帮助读者建立起直观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残局处理时采用的“情景模拟”方式,仿佛置身牌桌之上,需要立即做出决策,这种代入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操性。总而言之,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象棋艺术的大门,而非仅仅停留在“会走棋”的阶段,这对于打牢根基至关重要。
评分从排版和用词习惯上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沉稳大气”。它没有使用那些过于浮夸或过于口语化的表达,行文风格非常专业,但又绝不晦涩难懂。我发现作者在一些关键术语的引入上做了细致的铺垫工作,比如在第一次提到“弃子取势”这个概念时,会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物质交换”的重要性,然后再引出“非物质价值”的权衡。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专业术语的读者,也不会感到压力。此外,书中的图表制作精良,棋盘的标记清晰,关键的着法都有明确的箭头或符号指示,即便是没有电子棋盘辅助,阅读起来也不会产生歧义。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体现了作者对教学质量的极高要求。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对于那些想系统梳理知识体系的中级棋手来说,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一本查阅和回顾的工具书来使用。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棋谱的时候,内心是抱有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入门”二字泛滥,很多都是名不副实的。但这本书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疑虑。它的逻辑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作者似乎非常清楚初学者的思维盲点在哪里,每一步棋理的推演都像是精心设计好的阶梯,确保你不会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没消化就仓促进入下一个。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中局战斗策略的剖析。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眼花缭乱的陷阱和绝杀,而是着重讲解了如何评估局势的“主动权”和“被动权”。书中举例的对局都非常经典,但讲解的角度却很新颖,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一步“看似平庸”的调动,实际上是为后续的进攻埋下了伏笔。读完这部分的分析,我感觉自己看棋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三五步,而是能看到更长远的影响。这种结构化的教学方式,比起死记硬背招法,要高效得多,它教的不是“走什么棋”,而是“如何思考下棋”。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战演练的人,纯理论的堆砌对我来说效率低下。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它的配套练习和例题设计得相当巧妙。不是那种孤立的“请问下一步如何制胜”的题目,而是嵌入在特定战略目标下的练习组。比如,在讲解如何利用象翼的优势时,它会连续给出五六个类似的残局或中局片段,要求你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有的是要求你巩固阵地,有的是要求你抓住时机发动闪击。这种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极大地强化了对特定战术手法的肌肉记忆。我按照书中的指引,自己动手复盘了好几盘,效果立竿见影。以前总觉得某些战术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现在明白了,那是因为对触发这些战术的前提条件理解不够深刻。这本书通过大量实战案例的拆解,把那些抽象的战术原则,具体化成了可执行的步骤,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对我下棋时“心态”的调整。很多时候,我们在对弈中失利,往往不是因为计算失误,而是因为心理上的失衡——比如急于求成,或者因为一两次失误就心态崩溃。这本书在基础教程中融入了一些关于“大局观”和“耐心等待”的哲学思考,虽然篇幅不多,但点到即止,极具启发性。它教会我认识到,象棋是一场持久战,很多优秀的棋局并非依靠一招制胜,而是依靠持续地积累微弱优势,最终水到渠成。书中对一些经典防守和应对失误的分析尤其深刻,它展示了如何在劣势局面下保持镇定,寻找转机,而不是盲目反扑。这种“防守即是进攻的准备”的理念,彻底改变了我过去那种“赢棋就要下得快、下得猛”的片面看法。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下棋时更加从容、更有耐心了,这对于任何棋类运动来说,都是比技术本身更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