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传统太极拳全书(附赠DVD)
定价:65.00元
作者:陈正雷,等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009424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太极拳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传统太极拳是太极拳传承和发展的“源头活水”。本书由当代传统太极拳六大流派的名家代表——陈正雷、崔仲三、李秉慈、乔松茂、孙剑云、王海洲——六位先生合著,分别阐述了各个流派的历史源流、风格特点、健身养生价值、练习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详解了各流派代表套路的练习方法和要领。书配光盘,由六位名家亲自演练,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是我社已出版的、广受读者欢迎的《太极拳全书》的升华。
目录
传统陈式太极拳/陈正雷
一、陈式太极拳的源流、发展及演变
二、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三、陈式太极拳的健身与技击作用
四、陈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五、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六、陈式太极拳的练功法则
七、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及缠丝劲练习
八、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简介
九、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十、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图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崔仲三
一、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二、杨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和健身作用
三、杨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杨式太极拳108式动作名称
五、杨式太极拳108式动作图解
传统吴式太极拳/李秉慈
一、吴式太极拳的形成、演化和传承
二、吴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三、历史资料
四、历史资料部分影印
五、关于修订的几点说明
六、吴式太极拳93式动作名称
七、吴式太极拳93式动作图解
传统武式太极拳/乔松茂
传统孙式太极拳/孙剑云
传统赵堡太极拳/王海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尤其是在其对太极拳“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深度剖析上。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阴阳转换”的论述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虚实”这种初级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呼吸与意念如何引导气血运行,从而实现刚柔相济、开合自如的状态。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论证,为什么太极拳的每一个圆圈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动作,而是整个宇宙运行规律在人体上的体现。这种哲学层面的提升,让我的练习从单纯的身体活动,升华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修炼。每次练完,身体上的疲惫感很轻,但精神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明和放松。与其他只关注招式和套路的武术书籍不同,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武入道”,它引导读者在练习拳架的同时,反观内心,调节情绪。这种综合性的指导,是我在其他地方难以找到的宝贵财富,它让太极拳真正融入了我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每周一次的健身项目。
评分这部武学宝典,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种泛着岁月痕迹的烫金字体,就让人肃然起敬。我算是从小跟着家父断断续续接触一些拳架子,但总觉得不得要领,练起来总像在做广播体操,少了些神韵。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结构严谨的图解,每一个动作的分解都细致入微,特别是对那些晦涩难懂的“掤、捋、挤、按”的文字描述,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贴合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人群,不会一上来就抛出太玄乎的理论,而是将复杂的内功心法,用非常形象的比喻穿插其中。比如对于“松腰沉胯”的讲解,他没有用那种空泛的“用意不用力”,而是通过描述身体像一棵扎根于地底的古树,根须是如何吸收地气向上输送力量的,这种具象化的描述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那种“向下扎根,向上拔梢”的微妙感觉。更难得的是,书中对太极拳的哲学思想部分也有深入浅出的阐述,让练习者明白这不仅仅是套路招式,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动中的禅定。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对照着图谱,对着镜子比划,才勉强理解了起势的那个微妙的转换。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套拳谱,更像是一张通往太极世界的大地图,指引着迷失的修行者找到正确的方向。
评分作为一名工作繁忙的业余爱好者,时间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最怕的就是那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猜”作者意图的书籍。幸运的是,这本《传统太极拳全书》在清晰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图注清晰,文字简练,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高效的自学路径。例如,在讲解缠丝劲的练习时,书中不仅描述了动作的走势,还非常细致地解释了肩、肘、腕的配合关系,甚至连手指的开合都做了标注。这种近乎“保姆式”的指导,极大地减少了我在初期摸索的时间成本。我发现,很多我过去练了很久都体会不到的“螺旋缠绕”感,通过书中特定的辅助练习法,仅仅几天时间就能初窥门径。这让我对作者的教学理念深表认同——真正的大家,能够将高深的武学原理,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这对于推广和普及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传统”这两个字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老一套的东西在现代社会可能有些僵化。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故作高深地堆砌那些艰深的古籍原文,而是选择了最接地气的方式来传承精髓。我尤其欣赏它对“劲力”的解析,这绝对是太极拳练习者最头疼的一环。书里用大量的篇幅对比了“拙力”与“排劲”的区别,甚至还加入了不同阶段练习者应该如何感受和培养这种内劲的练习方法。我尝试着书里提到的几个小功法,比如“浑圆桩”的进阶练习,坚持了十天,身体上的变化是立竿见影的。过去我练拳时,手臂总是酸胀发麻,感觉像在“用蛮力推石头”,现在虽然还谈不上游刃有余,但明显感觉到力量的传递不再是肌肉的僵硬收缩,而是从丹田发出的一种柔和而坚韧的“排劲”,仿佛身体内部有一股看不见的泉水在流动。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让我对陈家沟拳法的历史传承有了更深一层的敬意。它证明了真正的传统,是历经时间检验而依然充满生命力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兼顾了理论深度和实践操作性,这点我非常赞赏。它不是那种只有口诀和图谱的晦涩典籍,也不是那种只教你动作流程的花架子。前几章详细拆解了基础的桩功和步法,为后续套路的学习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我过去学拳,总是在套路里纠结于动作的对不对,却忽略了“立足”的根本。这本书用极大的篇幅强调了“脚下生根”的重要性,指出脚底的劳宫穴、涌泉穴与地面的互动,是如何影响到全身劲力的传导的。当我按照书中的指导,仔细调整脚底的受力点时,我发现我原本摇晃的“野马分鬃”,一下子就稳固了许多,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托住了一样。而且,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招式时,都会配以“实战应用”的思考,让你明白这个动作在面对推手或实战时,它真正的意图是什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优美姿态上。这种理论与实战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钻研下去的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