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化视阈下网球运动教学实践阐析
定价:57.00元
作者:于天博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80359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科学化视阈下网球运动教学实践阐析》主要针对人群为高校体育教师。
内容提要
如今,网球运动作为人们普遍所喜爱一项体育活动,已经在全世界各地盛行。大学生群体对网球运动的热爱更是其他群体不能企及的,所以,高校网球教学活动的研究就会显得尤为突出。《科学化视阈下网球运动教学实践阐析》首先介绍了网球运动的起源、特点、功能、场地、器材等内容;然后阐述网球运动与健康、网球运动训练、教学原则、科学化的医务监督等内容;*后从网球的技术教学、战术教学、双打教学等方面入手,对网球的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广大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目录
作者介绍
于天博,副教授,1981年10月生人,2000年考入辽宁师范大学体育教育学专业,2008年考入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至今在沈阳建筑大学体育部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著作的3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20余项。2010年受聘亚组委,作为技术官员参与亚残会足球项目赛事,2016年通过亚足联L1级教练员考核。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一种非常严谨的、甚至有些冷峻的分析方法来审视网球这项充满激情的运动。我更倾向于从心理调适的角度去挖掘其价值。网球的“孤独性”在体育界是出了名的,如何在高压对抗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专注力,这背后必然有深刻的心理学原理。我期待书中能详尽介绍“心流”状态在网球比赛中的诱发条件和维持方法。是不是可以通过特定的视觉或听觉刺激来帮助球员快速进入最佳竞技状态?此外,对于青少年球员的早期培养,书中是否能提供一套平衡“技术发展”与“心理韧性建立”的阶段性计划?特别是如何处理失误和挫折感。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科学的“压力管理模型”,能够帮助教练员识别和干预球员在关键分上的心理崩溃,那么它就真正触及到了竞技体育的灵魂。它应该像一部科学的“人脑使用说明书”,专门针对网球场上的决策制定和情绪控制。
评分我揣测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是非常注重对传统网球教学理念进行“祛魅”的过程。那些口耳相传的“秘诀”,在科学的显微镜下是否还能站得住脚?我关注它在技术动作分解上的精确度。比如,关于正手引拍和释放时机的探讨,是否会引入高帧率摄像和三维动作捕捉数据,来清晰对比不同级别球员之间的细微差别?如果它能用直观的图表和模型,解释为什么某些被认为是“非正统”的动作(比如某些顶尖选手独特的发球动作)在能量传递效率上反而更高,那将极具颠覆性。我希望看到的不是对既有模式的简单复述,而是基于物理定律和人体工程学的创新性解读。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技术评估工具,让教练能够摒弃主观判断,而是依据客观的生物力学数据来指导球员修正发力链,那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将是巨大的推动。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球迷,我对那种将网球运动提升到哲学高度的解读往往心生敬畏,但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更偏向于实操和可验证性。我好奇它如何处理网球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张力。网球场上的即兴发挥和对手的不可预测性,是科学模型难以完全捕捉的。因此,这本书是否探讨了如何在严格的科学框架内,为球员的创造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留出足够的“模糊空间”?比如,在战术训练中,是否引入了“随机干扰变量”的设计,以模拟比赛的混乱性?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个将“经验法则”与“实证数据”相结合的集成化教学框架,指导教练如何在既定的科学路径中,鼓励球员发展出独特的、适应性强的比赛风格,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既要足够硬核到让科学家信服,又要足够柔软到让一线教练能够在实际场地中应用自如,实现科学指导下的个性化爆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充满了严谨的学术气息,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复杂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以及技术分析的深度探讨。我期待它能为我们揭开网球这项运动背后那些看似神秘实则可以用科学解释的规律。比如,关于发球的空气动力学分析,如果书中能结合最新的生物力学模型,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调整击球点、拍面角度和挥拍轨迹来最大化球速和旋转,那简直是太棒了。我尤其关注教学法的部分,现代体育教学越来越强调个体化,书中是否能提供一套基于数据分析的、针对不同身体素质和学习进度的运动员的训练路径图?比如,如何利用高科技的追踪系统(如鹰眼或更精细的传感器)来量化球员的动作误差,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建议。如果内容能深入到认知科学层面,探讨如何优化球员在比赛中的决策制定过程,比如压力下的反应速度和战术选择的逻辑,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上升到了对顶尖竞技状态的全面解析。总而言之,我希望它是一本能够引领未来网球教练员和研究者思维的重量级著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经验传授的层面。
评分光从书名来看,这绝对是一本为那些追求极致效率和精准度的网球教练和痴迷于数据分析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武功秘籍”。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如何将“科学化”的视角融入到日常的训练细节中去。例如,在步法训练上,它是否会引入运动控制理论,详细解析不同击球位置下,球员重心转移的最佳路径和效率最高的核心发力机制?我特别想看到关于恢复和伤病预防的章节,这方面往往是经验主义泛滥的领域。书中是否会提供基于心率变异性(HRV)或乳酸阈值测试的量化指标,来精确指导训练负荷的安排,确保运动员既能达到训练效果又不至于过度疲劳?如果它能清晰地界定出“什么是好的训练”,并且用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这些“好”的训练成果,那么它就超越了一般的训练指南。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系统的、可复制的评估和干预框架,让每一次击球、每一次跑动,都成为数据积累的一部分,而不是盲目重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