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包邮 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不在包邮范围之内购买前请咨询 。谢谢
基本信息
书名:外台秘要方-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
yuanjia:126.00元
售价:93.2元,为你节省32.8元
折扣:73折
作者:(唐)王焘 著,王淑民 校注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1
ISBN:9787506749404
字数:933000
页码:76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外台秘要方》四十卷,又省名为《外台秘要》,为唐·王焘著。《外台秘要方》是一部类编式著作,主要收录了唐代中期以前五六十家名著内容,凡援引或题书名,或记作者,同时也收集了部分民间单方、验方及少量外来医方,并将其按疾病分门别类编排,先栽名家医论,次录医方、灸法及各种外治法。
内容提要
《外台秘要方》,唐·王焘著。王焘一生为官,曾在门下省guojia图书馆 “弘文馆”供职二十余载,接触到晋唐以前大量医学书籍,并探其奥秘,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资料。后因故遭贬,先后出任房陵、大宁太守。其地处僻陋,地方病、流行病盛行,多赖“经方”救助而幸存,遂发奋整理诸家医方,于公元752年编成此书。
《外台秘要方》共四十卷,收录了秦至唐中期五十六位著名医家方论,约六千余首医方,并将其按疾病分为1104门。每门类先引《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名家医论,医方、灸法及各种外治法附录其后。凡援引或题书名,或记作者姓名,许多唐以前失传医籍赖其得以流传至今。本书是唐以前记载疾病种类ZUI多的著作,首先用六卷的篇幅记载了伤寒、天行、温病、黄疸等数十种流行病证治;其次用十五卷的篇幅记载数百种内科杂病的证治;妇人胎前产后、经血带下、婴幼儿、明堂灸法、服石方及并发症、虫兽伤人等门类也记载了数百种各种疾病的证治。这是一部研究唐以前医学历史的重要著作,其中很多经方、验方至今仍在临床应用。现存有多种宋刻本,但均有程度不等的残缺,保存较好的版本当首推明程衍道刻本,其后有多种翻刻本、本、铅印本流行。
目录
DIYI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第十三卷第十四卷第十五卷第十六卷第十七卷第十八卷第十九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四卷第二十五卷第二十六卷第二十七卷第二十八卷第二十九卷第三十卷第三十一卷第三十二卷第三十三卷第三十四卷第三十五卷第三十六卷第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第三十九卷第四十卷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得极为合理,逻辑脉络清晰流畅,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这简直是一本绝佳的案头参考书。它不仅仅是罗列方剂,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方剂置于特定的病案情境和辨证体系中去考察。我发现,许多书中的论述,对于我当前接诊的一些复杂病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启发。特别是那些关于证候演变和治法机变的部分,讲解得深入而具体,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不是那种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是带着强烈的临床指导性。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捕捉到一些新的临床感悟,感觉自己的辨证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锤炼和提升。这种潜移默化的学术熏陶,远比单纯的题海战术来得有效和持久。
评分我之前尝试阅读一些古代医书,常常因为文言文的晦涩和注释的缺失而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注释体系简直是学习的福音。编校者显然花了大工夫,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重要的是对那些关键病机、方义背后的中医理论逻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发。特别是对于一些古代特有的方剂结构和药物配伍的精妙之处,都给予了清晰的指引。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疑难或争议性观点时的态度,不是简单地断言,而是列出不同的学派观点和现代研究的佐证,让读者能够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上去理解古人的智慧。这种既尊重原文、又与时俱进的校注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让原本高不可攀的经典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用心了!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那种沉稳大气的古典气质吸引住了。封面选用的纸张触感温润,那种细微的纹理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低调地闪烁着,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精致感。而且,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内页的排版,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握,都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细读古籍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很多古籍影印本为了追求成本而牺牲了阅读体验,但这本书显然在出版质量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装订也十分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书脊会散架,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中医经典文献的敬畏之心,绝对是市面上少有的高水准古籍整理出版物。
评分说实话,我最看重的是这套书在“实用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出色。很多号称“临床”的书,要么过于口诀化,缺乏理论深度;要么理论过于深奥,脱离实际操作。而这本书恰到好处地找到了一个黄金分割点。当你需要快速查找某个方剂时,清晰的条理让你毫不费力;当你深入探究其原理时,详实的校注又为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后盾。我甚至将这本书作为我带教实习生的必读书目之一,因为它教会的不仅仅是“用什么方”,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如何思考”——即如何运用中医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培养临床独立思考能力的效果,是任何速成指南都无法替代的,它提供的是一种长期的学术营养。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兴趣的人,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这本书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意义。能够将这样一部重要的中医典籍以如此规范和高质量的形式推向市场,本身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力保护和弘扬。阅读过程中,我能强烈感受到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学实践的严谨态度。这种通过文字跨越时空与古代医家进行对话的感觉,是其他任何现代医学读物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医体系的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体会到中医学术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代医家呕心沥血、不断积累的成果。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后学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源头活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