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定价:29.80元
作者:陶芳标,曹召伦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533732561
字数:272000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看到或接待那些因心理卫生问题而苦苦挣扎的同学——或因为学习方式难以适应,或备受人际交往困扰,或因失恋而痛不欲生,或上网成瘾难以自拔……显然,依靠现有的心理卫生资源不能给这些同学以咨询辅导,更谈不上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的心理健康、发掘心理潜能。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让大学生自己掌握解决心理困扰的“金钥匙”,即开展心理卫生自我教育,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卫生资源不足、专业或业余工作者素质尚待提高的局面。《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
全书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恋爱、性心理、人格发展以及择业就业中的诸多适应问题。以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出发点,在让大学生通过自学了解相关心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的阅读理解材料和典型案例,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依据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设计了丰富的心理训练,坚持练习,必达潜移默化之效。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超乎想象,它完全摆脱了纯理论的空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作者提供的许多练习和反思工具,都设计得非常具有操作性。它们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建议,而是可以直接带入日常生活场景的干预措施。比如,关于如何进行“五分钟正念呼吸”的详细步骤分解,清晰到可以马上跟着做。更妙的是,许多练习都强调了“小步快跑”的原则,鼓励读者从微小的改变开始积累成功经验,这对于容易产生拖延和畏难情绪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动力。我尝试了其中关于“识别非理性信念”的表格练习,它强迫我把脑海中模糊的负面想法具象化并逐一拆解,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它提供了转化知识为行动的有效桥梁。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细腻且富有同理心,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心理学教材那种高高在上或过于晦涩的感觉。作者的语言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倾听的朋友,娓娓道来,不急不躁。他擅长用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深奥的心理学原理,比如将自我认知比作一块不断被雕刻的璞玉,将情绪管理比作掌舵风暴中的小船,这些比喻既生动又精准,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处理一些敏感或沉重的主题时,作者的笔触尤为温柔,他不会用批判性的语言去评判读者的困境,而是提供一个安全、接纳的空间,让人敢于直面自己的脆弱。这种“陪伴式”的写作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过程中的心理防御,使得许多我原本觉得难以启齿的内心挣扎,在文字中找到了共鸣和理解。这种温暖的基调,无疑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让学习过程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次与自我和解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和强调。作者反复指出,心理健康是一条千人千面的探索之路,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答案或普适的“捷径”。在介绍任何方法论时,他都会提醒读者进行个性化调整,鼓励大家将理论作为参考框架,而不是僵硬的教条。这种灵活和包容的态度,让读者感到自己是被看见、被理解的,而不是被塞入一个预设的“健康模板”中。书中分享的案例也多种多样,涵盖了不同背景、不同困扰的人群,这种多元化的呈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自己的困惑并非孤例,同时也让我学会用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他人的经历。这种不强迫、不预设的论述风格,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自由和富有探索性,让人感觉这本书是为“我”而写的,而非面向大众的通用说明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现代感,封面简洁大气,色彩搭配沉稳而不失活力,给人一种专业又亲和的感觉。内页纸张质量上乘,触感细腻,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排版设计上,作者显然花了不少心思,字体大小适中,段落间距合理,使得文本的阅读流畅度极高。尤其是那些关键概念的阐述部分,常常会使用加粗或引用框来突出重点,这种视觉上的引导性非常强,让人能迅速抓住核心信息。书中的图表和插图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作为辅助理解复杂心理学概念的工具,逻辑清晰,一目了然。例如,某个关于压力应对机制的流程图,用图形化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了,对于初学者来说,比纯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呈现质量,已经超越了我对一般心理学普及读物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精心制作的工具书,不仅内容值得信赖,连带着阅读体验本身,都是一种享受和被尊重的体现。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作者在内容上也一定投注了同样严谨的态度。
评分书中逻辑构建的严谨性让我印象深刻。它并非是零散观点的堆砌,而是遵循着一个清晰、递进的学习路径。起始部分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逐步深入到具体实践层面,最后落脚于长期自我维护的策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过渡时所做的铺垫工作,总能巧妙地将前一章的结论自然地导向下一章的主题,使得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稳固。这种结构化的处理,极大地帮助了读者的记忆和知识的内化。例如,在讨论情绪识别的模块后,紧接着就引入了认知重评的技巧,两者之间的衔接完美地展示了“认识”与“行动”的内在联系。对于希望系统性提升自我认知的人来说,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简直是量身定制,它确保了读者不会因为知识点的跳跃而感到迷茫,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