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第二辑)科学就医
定价:25.00元
售价:16.3元,便宜8.7元,折扣65
作者:中国科协科普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2001191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科学就医有窍门
导 读 2
1. 你知道科学就医吗? 3
2. 如何选择医院? 4
3. 什么情况选择社区医院就诊? 5
4. 如何选择就诊科室? 5
5. 如何预约挂号? 7
6. 什么时候该挂专家号? 8
7.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专家? 8
8. 去医院有哪些注意事项? 9
9. 看病前需要带哪些资料? 10
10. 候诊时除了等,还能做什么? 11
11. 就诊时有哪些禁忌? 1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心里就暗自打鼓,毕竟“十万个为什么”这个名头太大了,很容易让人觉得内容空泛、蜻蜓点水。但翻开这本书的扉页,看到后面那一长串的出品方和编写团队,心里踏实了不少。我个人对健康和医学科普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但市面上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太多,很多时候真假难辨,让人无所适从。我希望能有一本权威、系统,又能真正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参考书。这套书的排版设计相当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章节划分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深度科普的读者,也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医学概念层层剥开,讲得明白透彻。比如,关于一些常见疾病的成因和预防,书中没有堆砌那些令人头晕的专业术语,而是结合了大量的生活场景来举例说明,让人读完后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该怎么做”。这种注重实践指导的风格,正是我所期待的。
评分说实话,我对科普读物有个小小的偏见,总觉得它们为了追求趣味性,难免会牺牲掉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但《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第二辑)》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内容深度足以让一个医学专业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参考价值,但语言却丝毫没有学究气。我发现它在阐述一些前沿的医学进展时,做得尤其出色。比如,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病方面的最新进展,书中没有停留在科幻层面的描述,而是非常客观地分析了其伦理边界和目前的临床试验阶段。这种平衡的视角非常难得,体现了编者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没有试图把复杂的科学变成简单的口号,而是尊重读者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去认识科学的复杂美。对于想了解“未来医学”方向的朋友,这本书绝对是上佳的入门读物,它让你既感到振奋,又保持清醒。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养生迷”,我读过的健康书籍没有二十本也有十五本了,但很多读完后总觉得差点火候,要么过于偏激,要么就是老生常谈。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中正平和”,它没有过度渲染疾病的可怕,也没有盲目推崇某种“灵丹妙药”。它所有的论述都建立在扎实的循证医学基础之上,这一点从文末的参考文献和引用来源就可以看出来,显得底气十足。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对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联性讨论得非常透彻。在现代社会,心理压力导致的身体问题越来越普遍,但很多健康书会避开这个话题,或者简单带过。而这本书则用相当大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压力荷尔蒙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提供了科学的应对策略。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健康是身心合一的整体管理,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它提供的远不止是关于身体的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健康生活哲学。
评分最近身体总有些小毛病,去医院吧,挂号排队太折腾,而且很多时候医生给的建议也是简短几句,回家后又忘了大半。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套书,没想到它成了我床头的新宠。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住在你身边的、知识渊博的家庭医生。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疑难杂症时的那种严谨态度。它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会列出多种可能性,并指出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哪些可以先通过自我调节观察。这比在网上随便搜一下“症状”然后被各种吓人的结果淹没要靠谱得多。有一段讲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自我管理,里面提供的那些小建议,比如如何调整睡眠周期、如何进行轻度运动,都非常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我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几天的作息,虽然不能说立竿见影,但那种身体由内而外焕发生机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身健康素养,减少“信息焦虑”的普通人来说,简直是一剂良药。
评分我是一个极其注重细节的人,选购书籍时,封面设计、纸张质感、甚至印刷的清晰度都会影响我的阅读体验。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大气沉稳,内页的纸张也选择了护眼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知识结构上的精心构建。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是什么”和“怎么办”,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健康知识体系。比如,它会先介绍人体某个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然后延伸到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最后落脚到预防和治疗方案。这种“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组织方式,让读者在阅读单个章节时,也能感受到整体逻辑的连贯性。我个人尤其喜欢它对“健康误区”的集中澄清部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养生小窍门”,经过书中的科学分析后,才发现很多都是站不住脚的理论,这种“祛魅”的过程,让人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