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完全图解催眠心理学(2013版)
定价:28.00元
作者:霍欣彤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44241304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完全图解催眠:催眠心里学》对催眠不可思议的一面做了一次全面的介绍,这里有许多人都很想知道但是却无从得知的内幕,例如催眠是否和睡着了一样呢?一旦被催眠师控制就会任其摆布吗?……但更为重要的就是催眠的一些功用,例如,运用催眠可以增强记忆力,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可以寻找遗失的记忆,可以激发人的学习欲望来治疗厌学症,可以使你在希望的时间起床,可以治疗皮肤病,还可以利用催眠开治疗尿床、脸红,同时也可以戒烟、戒酒以及……,其中有一些问题只需要自己活用简单的催眠方法便可以解决。由此而得之催眠的关键就是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内容提要
每个人都经历过催眠,你相信吗? 当你打开这本《完全图解催眠:催眠心里学》的 时候,你就会发现,催眠正以其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 们。也许你会对这件事将信将疑,也许你会觉得神秘 而危险的催眠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别急, 你是否曾经在公交车上恹恹欲睡?是否曾经在鸟语花 香的大自然中浮想联翩?又是否有过受到广告的影响 而立即采取购买行动的行为?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经历过催眠了。
如果你还不相信,那么打开这本《完全图解催眠:催眠心里学》吧,这里将会告诉你什么是催眠, 催眠的历史,催眠可以治疗的顽疾以及一些神奇的催 眠方法。书中的例子简单而实用,并配有十分形象的 插图可以使读者更加轻松的读懂催眠。
你容易成为一位受控者还是一名具有潜质的催眠 师。别犹豫了,赶快进入催眠的神奇世界吧!
目录
编者序:催眠——神奇的心理治疗方法
本书阅读导航
章 不可思议的催眠
1.催眠是什么:神秘而又有效的心理疗法
2.催眠性恍惚:催眠时难以抗拒的轻松
3.被动陛注意力集中:自然而然集中于暗示下的恍惚状态
4.被暗示性亢进:暗示性话语的影响力
5.人们对催眠的误解:一旦被催眠就会任催眠师摆布
6.催眠与睡眠:催眠状态和睡着了一样吗
7.催眠时的脑波:可以看到的催眠状态的变化
8.催眠与无意识:催眠会唤起无意识
9.唤起无意识:与无意识世界全接触
10.与无意识交流:探察无意识世界的方法
11.被暗示性与被催眠性:容易被暗示的人就容易被催眠吗
12.催眠感受性:决定哪些人容易被催眠
13.催眠的分类:他人催眠与自我催眠
14.暗示的分类: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15.催眠深度:催眠程度有深浅之分
第二章 催眠的历史
1.催眠的开始:原始时代的催眠
2.国王的神奇力量:只有牧师可以使用的秘法
3.麦斯麦术:麦斯麦与肱气疗法
4.普伊塞格的发现:人工催眠与睡眠奇迹
5.磁气现象的起因:是否由暗示作用引起
6.伽斯纳的驱魔术:疾病是恶灵的杰作吗
7.催眠麻醉:暗示的力量可以使疼痛消失
8.催眠命名的由来:布雷德翻开催眠史新的一页
9.南锡学派的催眠研究:利保尔特与博恩海姆的成就是什么
10.夏科对催眠的见解:南锡学派与巴黎学派的大论战
11.精神分析论的萌芽:布洛伊尔与不喝水的少女
12.弗洛伊德开创精神分析:从情感宣泄疗法到自由联想法
13.弗洛伊德以后的催眠:衰落的催眠再次受到瞩目
14.库埃法:自我催眠法的诞生
15.催眠被医学界认可:国际临床实验催眠学会的创立
16.催眠概念的革命:艾瑞克森式的催眠诱导法
第三章 催眠的实施
1.催眠阶段与催眠现象:被引发的催眠现象也分阶段
2.催眠接待:了解催眠接待的流程与目的
3.催眠的场所: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催眠
4.进行催眠的关键点:催眠师与受试者之间的信任
5.事前面谈:事前面谈需要做哪些工作
6.催眠的危险性:催眠疗法对任何人都有效吗
7.催眠前的注意事项:进行催眠需要注意什么
8.被暗示性实验:确认受试者是否容易被催眠
9.催眠诱导法:使受试者迅速进入恍惚状态
10.催眠深化法:要想深化恍惚状态应该怎么做
11.“催眠术”与“催眠”的区别:为什么必须用“催眠”这个词
第四章 催眠暗示与催眠现象
1.动念动作应答法:与无意识对话的方法
2.催眠对身体的影响: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3.催眠时的记忆力:可以增强记忆力
4.催眠对触觉的影响:可以利用催眠暗示控制感觉
5.催眠对触感以外感觉的控制:对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的控制
6.梦的诱导:催眠可以使人做梦
7.后催眠暗示:让受试者在觉醒后执行指令
8.关键字法:立刻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
9.健忘暗示:要让受试者忘记催眠暗示
10.人格转换:改善人际关系的催眠方法
11.年龄倒退:追溯遗失的记忆
12.发展催眠:去体验未来的自己
13.自动记录:寻找内心深处的压抑
14.正幻视与负幻视:通过暗示引起幻视的现象
15.实验神经病:用催眠来制造心理问题
16.前世疗法:你相信自己有前世吗
第五章 催眠诱导与催眠深化法
1.振子法:用硬币来实施催眠暗示
2.呼吸法:反复深呼吸就能进入催眠状态
3.要径法:用手的动作来配合催眠
4.凝视法:凝视发光物体会犯困
5.睁眼闭眼法:简单的动作进行催眠诱导
6.眼睑僵硬法:催眠过程中眼睛无法睁开
7.手指固定法:手掌或手指僵硬的现象
8.手臂伸展法:手臂伸展可以使受试者进入恍惚状态
9.手臂的上抬与下落:使受试者快速进入恍惚状态的技法
10.抬手法:让受试者毫无抗拒地接受暗示
11.注意呼吸法:通过自然呼吸进入催眠状态
12.手臂僵直法:由手臂僵直进入催眠状态
13.全身僵直法:让人身体无法动弹的催眠方法
14.全身无力法:无力暗示使用要得当
15.站立后倒法:需要很高技巧的技法
16.左右运动和前后运动:通过单调的运动进行催眠
17.本能运动:能够舒缓压力的催眠技法
18.重感暗示法:通过重感暗示进行催眠的方法
19.倒数法:通过倒数数字实施催眠的方法
20.节拍器法与沉默法:用节拍和沉默来使心情平静
21.台阶法与隧道法:可以体验到移动感的技法
24.想象法:想象力与催眠深度的关系
25.觉醒法:从催眠中唤醒受试者的技法
第六章 催眠的活用方法
1.自律训练法:自己能够进行的催眠
2.治疗厌学:用催眠激发人的学习欲望
3.遗尿症的催眠治疗法:尿床也能通过催眠治疗
4.晕车症状的克服:催眠可以使人不再晕车
5.治疗失眠:从失眠意识中解放出来
6.按时起床的方法:催眠可以使在希望的时间起床
7.脸红症的克服:催眠使你在人前不脸红
8.催眠戒烟法:利用催眠可以戒烟
9.催眠节酒法:可以避免饮酒过量
10.用催眠治疗皮肤病:利用催眠使瘊子消失
11.催眠法:无压力平稳减重法
12.偏食矫正法:催眠可以让孩子不挑食
13.症状置换法:用催眠把重的症状换成轻的症状
14.时间扭曲法:用催眠控制时间知觉
15.治疗不安发作:催眠能够控制身心不安的感觉
16.自信获得法:让人体验梦想实现的感觉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完全图解催眠心理学(2013版)》,我产生了一种想要深入研究的冲动。它给我的整体印象是,这本书在试图构建一个关于催眠的完整认知体系,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再到伦理道德的考量。我尤其好奇的是,在“图解”的层面,它是否能清晰地展示出催眠师与来访者之间互动的精妙之处?比如,在引导来访者进入深度催眠状态时,催眠师的眼神、手势,甚至是声音的节奏,究竟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催眠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在于催眠师能否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让来访者愿意放下戒备,敞开心扉。如果书中能够通过详细的图示,解析这些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以及如何根据来访者的个体差异,调整催眠策略,那将是对催眠实践者极大的帮助。此外,书中对于催眠在不同心理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是否有深入的探讨?例如,对于那些长期被焦虑、抑व或失眠困扰的人们,催眠是否真的能提供一条有效的出路?这些问题,都让我想更仔细地去探究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
评分当我拿起《完全图解催眠心理学(2013版)》这本书时,内心深处涌动的是一种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探寻。我一直对潜意识的力量深信不疑,并且觉得催眠是窥探这片深邃海洋的绝佳工具。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能用简洁明了的方式,阐释催眠状态下大脑的生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我期待的是,它不仅能教会我“怎么做”,更能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举个例子,在处理那些根深蒂固的负面思维模式时,催眠是否能通过改变潜意识的信念系统,从而带来持久的改变?书中“图解”的承诺,让我对它能否直观地展示出催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以及催眠师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充满期待。例如,如果来访者在催眠中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催眠师应该如何专业地处理,以确保其安全和疗愈?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关于心灵奥秘的启蒙之旅,我渴望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催眠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潜力的学科。
评分这本《完全图解催眠心理学(2013版)》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披着厚重学术外衣的“心灵探险指南”。我一直认为,催眠并非电影里描绘的那般悬乎,它更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一种与潜意识沟通的独特桥梁。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催眠诱导技巧的描写,是仅仅停留在文字描述,还是通过丰富的图解,将那些微妙的肢体语言、语调变化,以及对来访者情绪的精准捕捉,都一一呈现出来?例如,在处理一些深层次的心理创伤时,催眠是否能扮演一个温和而有效的辅助角色?我设想,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通过催眠来克服恐惧症、戒除不良习惯,甚至是提升自信心,那将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毕竟,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将其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才能真正体现一门学科的价值。这本书的“图解”二字,让我对它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将催眠心理学的复杂原理变得触手可及,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受益,开启一段关于自我探索的奇妙旅程。
评分《完全图解催眠心理学(2013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似乎在试图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用一种更直观、更易懂的方式来呈现催眠心理学这门学科。我一直对催眠的“唤醒”过程特别感兴趣,如何安全、有效地将一个人从催眠状态中带回,并且确保其心理状态的稳定和积极?书中是否提供了相关的指导和技巧,比如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催眠后遗症”,或者如何帮助来访者将催眠中获得的积极体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不仅仅停留在“如何催眠”的层面,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何催眠”以及“催眠的边界”在哪里。作为一个对心理学抱有探索精神的读者,我希望能够理解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具体作用,它与其他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之间是否存在互补性?这本书的“图解”部分,如果能够生动地展示出催眠师如何运用言语暗示,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和积极的心理重塑,那将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关于“完全图解催眠心理学(2013版)”的一些零散感想 最近翻阅一本叫做《完全图解催眠心理学(2013版)》的书,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确实挺吸引人的,那种略带神秘又充满学术气息的风格,很容易让人产生好奇心。我本身对人类潜意识和心理行为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探究人们行为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驱动力时,常常会思考催眠这门学科究竟能为我们揭示多少真相。想象一下,当我们将意识的束缚暂时解除,那些被压抑的记忆、未曾表达的情感,甚至是一些被遗忘的潜能,是否就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门学科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窥探心灵深处的窗口。我一直觉得,心理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分析,更是与人内心世界产生共鸣的过程。如果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将催眠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那么它对于像我这样渴望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尤其期待书中在解释催眠过程中,如何平衡科学严谨性与人文关怀,如何在引导个体探索内心世界的同时,又能保证其安全和心理健康。一个好的催眠心理学指南,应该能够激发读者对自身潜能的信心,并引导他们走向积极的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