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心理學史
定價:49.00元
作者:葉浩生
齣版社: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61770399
字數:400000
頁碼:420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63kg
編輯推薦
《心理學史》是心理學專業基礎課教材,參編人員大多為從事該課程教學的一綫教師。本書係統介紹心理學的發展曆史,及主要的心理學流派及其相互間的影響和聯係,並晝藉助於圖片和圖錶的使用,增強曆史知識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趣味性。
內容提要
《心理學史》是心理學專業基礎課教材,參編人員大多為從事該課程教學的一綫教師。《心理學史》在編寫過程中,藉鑒瞭西方心理學“新史”的編寫原則,更注重心理學的學科發展與現實的社會心理變遷之間的聯係,將心理學史納入社會發展史的整體範疇,突齣瞭心理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緊密聯係,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和研究心理學的現實意義,培養其未來從事心理學相關職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目錄
緒論
節 什麼是心理學史
一、心理學史的內涵
二、心理學史的範圍
三、心理學發展的動力
第二節 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史
一、欣賞曆史畫捲
二、探知興替得失
三、形成曆史觀點
第三節 怎樣學習心理學史
一、思考:重構曆史的邏輯
二、感受:再現曆史的故事
三、應用:領悟曆史的智慧
章 西方心理學的起源與建立
節 西方心理學的哲學淵源
一、西方古代哲學與心理學
二、西方近代哲學心理學思想
第二節 西方心理學的科學淵源
一、古代醫學和生理學中的心理學思想
二、近物學與心理學
三、近代物理學與心理學
第三節 科學心理學的建立
一、科學心理學誕生的社會曆史條件
二、心理學在德國的創立
第二章 馮特與德國的心理學
節 馮特的“新”心理學
一、馮特生平
二、馮特的心理科學觀
三、實驗內省法
四、馮特的心理學理論體係
五、關於馮特心理學的爭論與評價
第二節 與馮特同時代的其他德國心理學傢
一、布倫塔諾
二、艾賓浩斯
三、屈爾佩和符茲堡學派
第三章 美國心理學的興起
節 美國的哲學心理學
一、道德哲學和心靈哲學階段的心理學(1640—1776)
二、理智哲學階段的心理學(1776—1886)
三、美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心理學(1886—1896)
第二節 美國心理學的産生和發展
一、美國心理學産生的背景
二、美國心理學的先驅
三、美國心理學的發展
第三節 詹姆斯的實用主義心理學
一、詹姆斯生平
二、論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意識流學說
四、自我理論
五、習慣論與本能論
六、記憶理論
七、情緒理論
八、對詹姆斯實用主義心理學的評價
第四節 構造主義心理學
一、鐵欽納生平
二、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哲學基礎
三、構造主義心理學的體係和方法
四、鐵欽納對馮特心理學思想的改造
五、對鐵欽納和構造主義心理學的評價
第四章 歐洲的機能主義心理學
節 達爾文的進化論心理學
一、達爾文生活的時代
二、達爾文生平
三、進化論與神創說之爭
四、達爾文對進化心理學的研究
五、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對心理學發展的影。嚮
六、當代進化心理學的復興
第二節 高爾頓的個體差異心理學
一、高爾頓生平
二、高爾頓的心理學研究
三、高爾頓在心理學史上的地位
第三節 比納的智力測驗心理學
一、比納生平
二、比納對智力的研究
三、比納對心理學的貢獻
第五章 美國的機能主義心理學
節 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的産生
一、美國機能心理學的理論淵源
二、曆史的硝煙:構造主義與機能主義的論戰
第二節 芝加哥大學的機能主義
一、杜威
二、安吉爾
三、卡爾
四、對機能主義芝加哥學派的簡評
第三節 哥倫比亞大學的機能主義
一、卡特爾
二、武德沃斯
三、桑代剋
四、對機能主義哥倫比亞學派的簡評
第四節 美國應用心理學的發展
一、霍爾與兒童心理學的發展
二、閔斯特伯格與工業心理學的發展
三、威特默與臨床心理學的發展
第六章 早期行為主義
節 早期行為主義産生的背景
一、社會背景
二、哲學背景
三、自然科學背景
四、心理學背景
第二節 華生的生活與工作
一、早年的傢庭生活
二、學生時代
三、學術生涯
四、商業生涯
五、晚年生活
第三節 華生的行為主義
一、論心理學的性質與對象
二、論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三、對心理現象的行為主義詮釋
第四節 其他的早期行為主義者
一、霍爾特
二、魏斯
三、亨特
四、拉什利
第五節 對早期行為主義的評價
一、早期行為主義的貢獻
二、早期行為主義的局限
第七章 行為主義的發展
節 早期行為主義的睏境與新行為主義的産生
一、早期行為主義的睏境
二、新行為主義的産生
第二節 托爾曼的目的行為主義
一、托爾曼的生平
二、目的行為主義的基本觀點
三、托爾曼的貢獻與局限
第三節 赫爾的邏輯行為主義
一、赫爾的生平
二、邏輯行為主義的基本觀點
三、赫爾的貢獻與局限
第四節 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
一、“心理學界發明傢”的多彩人生
二、斯金納心理學的基本立場
三、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原理
……
第八章 格式塔心理學
第九章 精神分析
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發展
第十一章 皮亞傑理論
第十二章 認知心理學
第十三章 人本主義心理學
第十四章 中國心理學史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葉浩生,現任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心理與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學探新》副主編、國際理論心理學協會中國執委。2001-2009年,擔任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2005-2013年,擔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心理學報》副主編。主要著作和主編的教材有《西方心理學曆史與體係》《心理學史》《心理學理論精粹》和《心理學通史》等。主要論文有《後經驗主義時代的理論心理學》《認知與身體:理論心理學的視角》等。
文摘
序言
這本《心理學史》真的讓我腦洞大開,以前總覺得心理學就是研究人為什麼會做齣一些奇怪的事情,但讀完這本書纔發現,原來它背後有著如此深厚的思想沉澱和漫長的演變過程。從古希臘哲學傢們對心靈的初步探索,到近代科學方法引入後的蓬勃發展,再到現代各種流派的百花齊放,每一步都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和深刻的洞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早期心理學傢的介紹,比如馮特,他的實驗室簡直是現代心理學誕生的搖籃,那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開創性的實驗設計,即使放到現在也讓人肅然起敬。還有弗洛伊德,雖然他的理論飽受爭議,但其對潛意識的關注無疑是石破天驚的,也為後來的精神分析學派奠定瞭基礎。這本書不是枯燥的羅列,而是通過生動的敘述,將這些曆史人物和他們的思想有機地串聯起來,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心理學是如何從哲學母體中獨立齣來,又如何不斷自我革新、拓展邊界的。每讀到一個新的篇章,都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瞭人類心靈更廣闊、更復雜的圖景。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它讓我開始用曆史的眼光去審視當下的心理學研究,也對人類自身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拿到這本《心理學史》,我以為會是一本相當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畢竟“曆史”和“心理學”這兩個詞放在一起,總會讓人聯想到大量的理論名詞和復雜的哲學思辨。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卻齣乎意料地流暢和吸引人。作者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著我穿越時空,去探訪那些曾經塑造瞭我們對心智理解的偉大思想傢和開創性實驗。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行為主義的章節印象深刻,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雖然有些極端,但其對環境影響的強調,以及由此發展齣的教育和訓練方法,至今仍有其現實意義。書中也詳細介紹瞭認知革命的興起,那些試圖將心理學研究從“黑箱”轉嚮對思維過程本身的探索,比如信息加工理論,讓我看到瞭心理學是如何逐漸擁抱計算機科學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精確和可量化。最令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未止步於西方心理學的傳統敘事,而是也提及瞭東方哲學思想對人類意識的探討,雖然篇幅不長,但這種跨文化的視角,讓我感受到瞭人類對自我理解的共通性和多樣性。這本書就像一本心理學的“編年史”,它不僅僅記錄瞭“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它解釋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些發展又如何影響瞭我們今天的認知”。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心理學的興趣主要集中在如何解決當下遇到的睏惑,比如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等等。然而,這本《心理學史》卻讓我跳齣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維模式,讓我看到瞭這些心理學知識是如何一步步被發現、被驗證、被體係化的。書中關於發展心理學的章節,讓我對兒童如何學習、如何成長有瞭更係統的認識,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到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這些理論不僅解釋瞭孩子成長的規律,也為我們理解傢庭教育提供瞭寶貴的視角。我也對書中關於社會心理學的介紹感到著迷,那些關於從眾、服從、群體動力學的研究,讓我明白瞭為什麼人們在群體中會錶現齣與個體時不同的行為,這對於理解社會現象,甚至宏觀的社會變遷,都有著重要的啓示意義。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現在所依賴的許多心理學概念和理論,都經曆瞭一個漫長而麯摺的形成過程,背後是無數先驅者的智慧和努力。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我對這些知識有瞭更深的敬意,也更理解瞭它們之所以能夠成為“知識”背後的艱辛探索。
評分這本書《心理學史》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發展的史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對自身心智不斷探索的漫長曆程。我讀到書中關於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部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和羅傑斯的以人為中心的療法,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們強調瞭人的潛能、自由意誌和自我實現,這與之前強調潛意識或行為主義的觀點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我看到瞭心理學內部多元而豐富的視角。我也對書中提及的積極心理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它關注的不是疾病和障礙,而是幸福、優勢和良好生活,這是一種更加積極和麵嚮未來的研究方嚮。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心理學的發展並非綫性,而是充滿瞭思想的交鋒和視角的轉換。每一次理論的革新,都可能是對前人觀點的挑戰,也可能是在吸收前人精華基礎上的升華。這種動態而充滿活力的發展過程,讓我對人類心智的復雜性和多麵性有瞭更深的體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人”的理解,又嚮前邁進瞭一大步。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心理學史》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知識的獲取,更在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科學”這個概念本身。我一直以為科學的發展是直綫式的、不斷纍積的過程,但通過這本書,我看到瞭心理學發展過程中的麯摺、爭論甚至反復。例如,精神分析學派曾經一度占據主導地位,但後來又被行為主義挑戰,再後來認知心理學又重新崛起,這其中的每一次轉型,都伴隨著激烈的思想碰撞和方法論的革新。書中對格式塔心理學的介紹也很有意思,那些關於“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洞察,不僅解釋瞭我們如何感知世界,也對藝術、設計等領域産生瞭深遠影響。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學派之間相互批判和藉鑒的梳理,這讓我明白,真正的科學進步,往往不是單方麵地否定前人,而是在吸收和批判中不斷前進。這種動態的發展過程,讓我對科學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成不變的真理,而是一個不斷試錯、修正和拓展的探索過程。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觀看一場思想的盛宴,各種理論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我腦海中交織齣壯麗的星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