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教育心理学简编 | 作者 | 桑代克,张奇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202990 | 出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爱德华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现代联结主义的倡导者和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98年他以《动物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获得博士学位,这是心理学中个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通过研究动物学习的实验,他提出联结主义理论和系统的学习定律学说。1903年他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1913—1914)进一步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桑代克一生成果丰硕,著作和论文共计507种。他的重要著作还有《心理学纲要》、《智力测验》、《成人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学习的基本原理》、《比较心理学》、《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人性与社会秩序》、《人及其工作》等。1912年他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21年被《美国科学家》杂志评为全美排名的科学家,1934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 |
| 目录 | |
| 卷人类的本性/1 章原始倾向的一般特征/3 第二章人类本能和能力的禀赋/10 第三章人类本能和能力的禀赋(续)/21 第四章原本使人满足和烦恼的事物/37 第五章身体上的小动作倾向及大脑的联结倾向/43 第六章学习能力/51 第七章原始倾向的解剖与生理/62 第八章原始倾向发生与消失的顺序和时期/74 第九章原始倾向的价值与利用/85 第二卷学习心理/93 第十章动物学习定律/95 第十一章人的联想学习/104 第十二章分析和选择的学习/114 第十三章心理的功能/128 第十四章进步的数量、速率和极限/137 第十五章进步的原因与情境/150 第十六章进步速度的变化/166 第十七章进步的持久性/179 第十八章一种心理功能的进步对其他功能效率的影响/191 第十九章心理疲劳/208教育心理学简编2 第二十章心理疲劳(续)/224 第三卷个体差异及其原因/243 第二十一章导言/245 第二十二章个体差异的原因:性别与种族/253 第二十三章近祖或家族的影响/263 第二十四章成熟的影响/274 第二十五章环境的影响/279 第二十六章单一特质个体差异的性质与数量/297 第二十七章特质组合个体差异的性质和数量:智力和性格的类型/303 参考文献/312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教育心理学核心概念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性梳理,尤其是在“认知发展”这一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的理论,而是着重分析了这些理论在儿童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讨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时,书中不仅解释了每个阶段的特征,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说明如何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上观察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升。我尤其对“最近发展区”(ZPD)的阐释印象深刻,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说明了教师如何通过“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在ZPD内完成学习,从而实现有意义的成长。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另外,书中关于“问题解决”的讨论也相当精彩,它不仅仅介绍了各种问题解决的模型,还分析了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比如知识储备、思维策略、元认知能力等。作者还提供了一些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具体方法,比如引导学生分解问题、鼓励批判性思维、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在梳理教育心理学这一庞大而复杂的学科时,采取了一种极为精炼却又兼顾深度的视角。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学习动机”那一章节的阐述,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停留在理论模型的堆砌,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不同动机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比如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平衡,如何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以及如何利用反馈机制强化学习行为。作者还特别提到了“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策略,比如引导学生设定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强、有时间限制(SMART)的目标,并通过分解大目标为小步骤来增强其成就感。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教学的“工具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这些原则,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书中还涉及了“认知过程”的讲解,对记忆、思维、问题解决等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且联系了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让那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精炼性,它浓缩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要义,避免了冗余的陈述,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点,并能迅速将其应用于实践。
评分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处理“社会性发展”这一章节时,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社会性挑战以及教育的介入作用。作者在探讨“同伴关系”时,详细分析了群体动力、社交技能的培养以及如何处理同伴冲突。我特别赞同书中关于“积极的同伴互动”的论述,书中提供了一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互相支持的策略,例如小组项目、合作探究等,这些方法不仅能提升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此外,书中对“道德发展”的探讨也让我颇有触动。作者不仅介绍了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还重点强调了学校在培养学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书中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比如情境式教学、角色扮演、讨论伦理困境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我从中看到了学校教育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的巨大潜力。书中还涉及了“情绪管理”的议题,分析了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这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处理人际关系非常有帮助。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学中的诸多现象。作者在探讨“学生差异”这一点上,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他不仅仅停留于常见的智力、性格差异,更深入地分析了学习风格、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效果的影响。我特别喜欢关于“学习风格”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学生划分为“视觉型”、“听觉型”等,而是强调了学习风格的动态性和个体性的特点,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一直觉得课堂上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所有学生,而这本书提供的思路,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设计更具包容性和差异化的教学活动。此外,书中关于“课堂管理”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提出的“积极行为支持”理念,强调预防胜于治疗,通过建立积极的课堂规则、提供明确的期望,以及及时给予正向强化,来营造一个有序而有爱的学习环境。这与我过去一些“惩罚为主”的管理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我意识到,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是更有效的途径。书中还对“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强调了信任、尊重和共情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参与度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觉得实用和具有价值的部分,在于它对“教育评估”这一关键环节的深入讲解。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各种测试方法,而是将评估置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强调了评估的目的、功能以及如何通过评估来促进学习。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形成性评估”的论述,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学生作品分析等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这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估”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我看到了评估在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书中还对“学习诊断”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作者分析了如何识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并提供了一些诊断工具和方法。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诊断他们的问题所在。书中还就“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等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清晰的说明,让读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各种评估工具。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性评价,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