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定价:49.00元
作者:白杨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64425616
字数:
页码: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典型个案分析法,以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构建为研究的主题。运用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以中国乒乓球队中的文化力为研究线索,通过对组织文化在中国乒乓球队的组织建设和管理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构建等问题的分析探讨,旨在从管理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地总结。
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外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育文化的内涵
2.2 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发展研究
2.3 关于文化传播的理论内涵
2.4 关于组织文化的内涵
2.5 体育组织文化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组织文化与体育组织文化的渊源
4.2 人性假设理论
4.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4 文化结构层次理论
4.5 中国传统文化在体育组织文化中的价值
5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发展嬗变
5.1 由群体而个体——凸现人文关怀
5.2 由一元而多元——主体意识回归
5.3 文化力——中国乒乓球队永续发展的动力
6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内容体系构建
6.1 器物层(物质层)
6.2 行为层
6.3 精神层(心理层)
7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实施体系
7.1 实施原则
7.2 实施途径——乒乓球队的组织文化塑造
8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传播
8.1 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内部传播
8.2 组织外部传播
9 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构建可推广价值
10 结论
作者介绍
白杨(1979-),男,副教授,博士,安徽人,常州工学院教师。1999年9月一2003年7月在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9月一2006年7月在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9月一2009年7月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常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工作。曾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完成厅局级课题6项,参与课题和省部级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文摘
《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6.1.2中国乒乓球队队服
一个运动队的服装是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它就像多棱镜,通过衣着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折射出运动队的文化内涵。
20世纪50-70年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外交封锁。同时在体育领域,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运动组织的一些负责人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宣传的影响,他们也敌视中国,封锁我们。在当时我国体育项目基本被世界体坛封锁,仅有乒乓球、排球两个项目没被封锁。中国乒乓球队首当其冲就成为当时向世界展现我国人民精神面貌的旗帜。我们的国旗是鲜红的五星红旗,当时中国乒乓球队的队服上衣也全是鲜红色,中国乒乓球健儿在世界乒乓大赛上,穿着国旗色的队服奋力拼搏,反映出高超的球技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排除万难、不屈不挠的气魄。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经济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人们的生活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的服装从清一色的“非蓝即灰”,变成了五彩缤纷的服装。我们的乒乓球队队服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由原来的清一色的“国旗红”,发展成多种颜色为主体的队服。更凸显出国民的精神面貌,反映出我国人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积极融人世界经济组织的决心和信心。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文明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乒乓球队顺应时代发展,乒乓球队服又有了很大变革,队服更加美观舒适、更加时尚。队服的颜色也有了很多种,蓝色、红色、黑色等等。队服上有了很多赞助商的标志,如中国联通的“中国结”标志、李宁公司的标志,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中国乒乓球队在队服的设计上也加入很多中国传统元素,如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健儿的衣服胸前都绣着一条中国龙,非常具有中国风格。看上去生机勃勃、很有活力。
6.1.3业余文化活动
中国乒乓球队作为中国体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们不光刻苦训练严格管理,也十分重视运动队的业余文化活动的安排。他们善于利用业余文化活动来更好的调节训练、促进训练。可以说,中国乒乓球队在安排平时的业余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尤为突出。他们通过业余活动来培养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团队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除了日常训练与比赛之外,中国乒乓球队还经常利用训练之余的时间组织各种活动,来丰富运动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是紧张训练之余作为辅助手段的积极调整。为了备战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世界大赛,基本上每年国家队的队员都是在训练基地与队友和教练共度春节,而为了体现对长年在外奔波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关怀,也为了增强全队的凝聚力,创造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举行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了国家乒乓球队的保留节目,也形成了吃年夜饭之后队员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传统,这些业余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乒乓球队的内部团结,促进强大的团体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国乒队的教练们深谙御兵之道,在抓紧平时日常训练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大赛来临之前的放松。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全队进行封闭训练时,也不忘组织队员开赴九华山进行积极性调整,以放松队员紧张的身心。
……
序言
读完这本《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在梳理和分析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的深层原因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具体章节,但单从书名和大致的框架来看,就能预感到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探讨,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基因,才能让这支队伍在国际赛场上始终保持如此强大的竞争力。是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训练模式?还是那种集体荣誉感至上的团队精神?亦或是教练与队员之间相互信任、共同成长的独特关系?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来加以论证的。对于我这样一个体育爱好者来说,了解一支队伍的组织文化,比单纯关注比赛的输赢更能让我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探究那些看不见的、却又至关重要的因素,如何塑造了一支传奇队伍的辉煌。我猜想,作者一定深入采访了许多队员、教练,甚至管理层,通过一手资料来构建这本书的论据,这种严谨的研究态度本身就值得称赞。
评分我注意到《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这本书,是因为我对那种“冠军文化”如何形成并维系深感好奇。大家都知道中国乒乓球队的成绩斐然,但“成功”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套复杂的运作机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这套“组织文化体系”是如何在日常训练、比赛管理、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的。比如,在选拔和培养年轻队员时,除了技术评估,是否也有一套考察其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文化认同的体系?在教练团队内部,又是如何形成一种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并有效地传达给队员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毕竟,抽象的理论很难让人信服,如果能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或数据,那将极大地增强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影响力。我个人认为,一个强大的组织文化,是任何一项事业能够长期成功的基石,而中国乒乓球队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研究样本。
评分这本书《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似乎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纯粹技术分析的视角来解读中国乒乓球的辉煌。我一直觉得,一支队伍能够长久保持巅峰状态,除了顶尖的教练和运动员,必然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看不见的力量在支撑。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这些“看不见”的元素,比如,它是如何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来塑造运动员的职业操守和团队精神的?又或者是,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这种组织文化是如何帮助队员们调整心态、重振旗鼓的?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否会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从而构建一个立体、全面的理论框架。对我而言,了解中国乒乓球队的组织文化,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成功的经验,更是希望从中获得关于如何构建和维护一个优秀团队的启示,无论是在体育界还是其他领域。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体育发展历程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看到《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这本书时,便立刻被它所吸引。这本书的研究对象——中国乒乓球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符号。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揭示,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体系”支撑着这支队伍在世界乒坛的统治地位。我很好奇,作者是否会对“中国乒乓”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技术和战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其中的作用?或者“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工匠精神是如何被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我猜想,作者很可能也会审视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中国乒乓球队的组织文化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并同时吸纳新的元素。这种研究,对于理解中国体育项目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并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超越比赛本身的思考,去触及更深层次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
评分坦白说,看到《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这本书的书名,我最先联想到的是那些关于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的书籍。但仔细一想,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其内部的凝聚力和运作模式,绝对堪比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体育运动的特有属性与组织文化理论相结合的。例如,在追求极致的个人技术提升的同时,如何能够维系强大的集体荣誉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下,如何保持队伍内部的稳定和高昂士气?这本书是不是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演变的脉络?从早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到改革开放后的科学管理,再到如今更加注重细节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同时期是否有不同的文化侧重点?我个人认为,了解这些演变过程,对于理解这支队伍的韧性和适应性至关重要。毕竟,任何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并保持核心价值的组织,才最具生命力。我对书中关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部分格外感兴趣,这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