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FBI教你10秒钟打动人心
定价:18.00元
售价:12.2元,便宜5.8元,折扣67
作者:齐白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38583366
字数: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打动人心是一门智慧,更是一门艺术。如何识破迷雾,敲开心门?在这里,FBI首度公开职业秘密,向你讲述10秒钟打动人心的技巧。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如此大胆、坦诚、真识地透露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心理秘密,尽管这些秘密值得一窥。
从肢体到语言,从读心到攻心,FBI将帮助你打赢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战。当你洞悉了打动人心的奥秘,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无穷无尽的资本,能瞬间赢得好感、获取支持、化解敌意、成功说服他人……
和FBI一样成为精准快速打动人心的高手,你就能在职场和生活中左右逢源。
Part01
只需一分钟,FBI即可看透你
当人类的语言变得越来越没有可信度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像FBI探员一样,来研究人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借此来读懂他人的真实想法,这是一种可靠的心理学策略。
t神奇的心理学策略
当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人人将自己的心包裹在严严实实的“保护壳”里,这层“保护壳”可以使自己免受别人的攻击,也让别人无法一眼看穿你。但是这层“保护壳”又是很脆弱的,因为它在“阅读”大脑的心理学策略面前形同虚设、不堪一击。
你了解它吗
“阅读”大脑的心理学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在短时间内对一个人的善恶、品性、能力和真实想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技术,判断的正确与否和作出判断的时间长短、使用者的熟练程度有关。一方面,它涵盖了心理学、面相学、微表情等学问,是一门深奥复杂的社会学知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门人际交往的艺术,也是一种与人沟通的工具,它渗透于人与人交往的任何环节中,我们在潜意识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所以它又浅显易懂。
初学者一般都会对心理学策略有一定的误解,认为解读一个人的脸色、表情和语言就是察言观色。这种想法是很肤浅的,它不只是阅读一些表面的东西,它的精髓更在于能深入地了解被阅者的内心,去伪存真,从本质上把握一个人。即使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掌握了全部的相关知识,如果没有大量详细的实战经验也做不到。我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这样一种经常使用的工具,在生活中却经常被我们用错或忽视,由此导致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反应——“我看人很准的,这次居然看走眼了”“他怎么会欺我呢”“我竟然领会错了他的意思”等抱怨的话语。你是否曾经平心静气地想过这个问题——你真的了解心理学策略吗?好好想一下,请作出回答。
像其他的工具和技能一样,心理学策略并非让人可望而不可即,我们通过系统学习,然后再多加训练,还是可以达到熟练运用的。所以,即使你不了解也没关系,因为本书将带你领略心理学策略的独特魅力。
剖开大脑看门道
人的大脑是人一切思维行动的命令者,要想学习心理学策略,首先要了解人的大脑。
当今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磁共振成像扫描和中枢成像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尝试借助相关软件来对大脑进行解读了。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科学家们大体将大脑分为三部分(引用美国医生、神经学家保罗·麦克莱恩(Paul MacLean)的说法),即人类大脑是由爬虫类脑(脑干)、哺乳动物类脑(边缘系统)和人类大脑(新皮质)组成的。
首先是被称为爬虫类脑的脑干。
脑干也叫原始脑,是人类大脑古老和小的部位,也是所有动物大脑的核心部分,它掌管着所有动物的本能活动。尽管它已经进化了数百万年,但依然与爬虫动物的大脑一样(不仅样子一样,而且功能也一样)。爬虫类脑控制着动物和人类的本能和直觉,维持着生命大部分的基本功能。例如当机体感觉到饿了,就会自己找食物吃;到了繁衍的期,就会找异性去;当遇到危险时,要么奋力战斗,要么迅速逃跑。
虽然爬虫类脑的功能十分单一,也不能凸显出人类比其他动物高级的特性,但它的指令在心理学策略的使用过程中却不可忽视。
其次是被称为哺乳动物类脑的边缘系统。
之所以称它为哺乳动物类脑,是因为边缘系统是动物进化到哺乳类动物阶段所形成的特有的脑。它主要包括杏仁核和海马体,主管着人类的情绪和感觉功能。这是哺乳动物类脑优于爬虫类脑的关键,也是哺乳动物像爬行动物一样“冷血”的核心器官。
边缘系统对我们周围世界的反应是条件式的,它能够对环境作出相应的判断,所发出的信息也是真实可信的。另外,边缘系统也是我们的情感中心。各种信号从这里出发,前往大脑的其他部位,而这些部位各自管理着我们的行为,有的与情感有关,有的则与我们的生死有关。一个人在心理压力非常大时神色紧张和流汗的现象,正是边缘系统对周围环境真实的反应。
后一部分是被称为新皮质的人类大脑。
新皮质是哺乳动物进化到人之后才加入的,因此也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系统。这部分脑负责高级认知和记忆,让我们有能力去记忆、计算、分析、解析和产生直觉,因此也被称为思考脑。正是这部分脑将我们与其他哺乳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还让我们有了经济、社会和文化。不过,它也是脑中不诚实的部分,因此它也被称为“爱说谎的脑”。我们的这部分脑会行,而且经常行。在“阅读”大脑的过程中遇到的大障碍就是这个爱说谎的脑下达的指令。
爬虫类脑、哺乳动物类脑和人类大脑,三者虽然有高低之分、先后之别,但缺一不可,它们共同维持着人类脑的运行,让它们的主人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还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当人们学会了趋利避害之后,谎言、伪装便产生了。
你阅人,人也阅你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个体是不可能离开其他人单独生活的,所以,用以满足生存的吃、喝、住、行都需要你与其他人打交道,谁也躲不过这一法则。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说起来既复杂又简单。简单之处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千百年来不外乎以下几点:要么喜欢,要么讨厌;要么害怕,要么亲近;要么真诚对待,要么谎言对之。说起来确实很简单,但简单之中又充满着无数的变数,上一秒明明是喜欢,但下一秒却因为一点小事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在纷杂的人际交往中应该学会心理学策略的必要性。要处世,先识人。一个人的表情变化、无意间举手投足的小动作和话语中的弦外之音等,都会将他的真实想法泄露给你。人们都在拼命地掩饰自己,但人们又无法将自己掩饰得天衣无缝。
有人或许会说,我对心理学策略不感兴趣,所以我可以不去学习心理学策略。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相当错误的,你不去主动解读别人,并不意味着别人就不会来解读你。阅人是相互的,你在阅读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解读着你。我们学习心理学策略并不是一味让我们去揭穿别人的谎言,而是要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本着和谐共赢的原则,在既不误解别人、又不会被别人误解的前提下,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
一个谎言,千百个漏洞
人类行为分析专家通过测试得出结论:人是喜欢说谎的动物,一个成年人平均每日少要说谎二十五次。人类大脑所拥有的高智商和高情商,让他可以轻松地驾驭自己的语言和表情,使虚假的信息像事实那样表现出来,以达到欺别人的目的。
一个谎言十个掩
一个谎言从诞生到消失的过程遵循着一个不成文的定律,这个定律被称为“一比十定律”,是指制造一个谎言后,需要用十个谎言来掩盖这一个谎言。
2011年4月,FBI探员在调查某议员时,在其家中的冰箱里发现了9万美金。当局怀疑议员涉嫌,并将其与尼日利亚一家公司的商业合作关联在了一起。当FBI探员询问议员这笔钱的来源时,议员谎称这笔钱是自己从里扣下私藏起来的,目的是躲避妻子耳目。但FBI探员立即将议员的账户进出明细调了出来,账单显示议员近一年的都一分不差地存入了户头,就算是支出也是在商场、超市直接刷卡消费。议员意识到自己的谎言要被揭穿了,又谎称这是很久前自己托朋友购买基金的利润分红。因为时间已经很久,而且他口中所说的这位朋友又已经离世,他便大胆地捏造了时间、地点和购买的基金种类等。
在议员看来,他编造的一系列谎言天衣无缝,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FBI探员很快就将他的这一系列谎言一一揭穿。这一系列的谎言,正是为了要掩盖他接受的这一事实,完全符合“一比十定律”。然而再多的谎言也没能掩盖住事实,因为再完美的谎言,也是有漏洞的。
再完美的谎言也有漏洞
凡事有果必有因,扭曲事实的谎言因为没有真实的基础支撑,只要稍加思考,那些貌似完美的谎言就会漏洞百出。
逻辑学是一门相当严谨的科学,环环相扣。人类的大脑有着天生的严密逻辑性,我们在叙述某一件事情时,可能会忽略掉部分细节,但是我们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叙述的,绝不会顺序杂乱、前后矛盾。但是在编造谎言时,编造者因为过于重视谎言这个结果,从而忽视了其他的细节,在要求叙述时,往往自乱阵脚而临时编造相关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因为是无中生有的,所以会显得突兀、不真实。
200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曾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案件,受害者死于密室,没有目击证人,没有监控记录,作案者也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FBI探员初步判断这是亲人、朋友或邻居作案,经过排查,住在离受害者不远的爱德华进入了探员们的视野内。当探员询问爱德华案发当天在哪里、做什么时,他坚称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电视。他将自己何时看的电视、看的什么电视剧一一告诉了探员。经探员查实,爱德华所说的话没有任何问题,他的证词几乎完美,没有人能够证实爱德华证词的虚假之处,FBI探员更是无法由此申请令。
询问即将结束时,一名经验丰富的探员问了爱德华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你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是否发现异常情况?”爱德华愣了一下,然后耸了耸肩:“没有任何异常。”然而正是这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答,将爱德华精心准备的谎言堡垒击溃。
在探员询问其他邻居时,有三位当时正在家中看电视的邻居都提到,在案发的时候,电视台突然有一两分钟的信号中断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太阳耀斑爆发,导致无线电波中断。而爱德华却说没有异常,显然是案发时间段他并没有待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而是做了其他的事。终,FBI探员以此为切入点,将爱德华几乎完美的谎言揭穿。所以说,再完美的谎言,都存在漏洞。
究竟是谁出卖了你
人类之所以能进化成为高级动物,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和心智进化出了可以用语言、表情和动作来掩盖内心的能力。这种能力让人在不开心的时候也能哈哈大笑,在极度兴奋的时候也能镇定自若。但是,那些装出来的表情并不是内心的真实流露,会在不经意间悄悄出卖你。
隐藏的秘密出卖者
生活中是否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秘密守在你的心底很久,你只将它与亲密的朋友分享,从未向陌生人说起过。但是,终这个秘密还是被对手得知了。这时你一定绞尽脑汁地想一个问题——究竟是谁出卖了你?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正是讲述秘密出卖者的。
狐狸一直垂涎刺猬的美味,但因刺猬的一身硬刺而无法得逞。刺猬的好朋友乌鸦是个大嘴巴,它范围广,什么话都传播。有一天,乌鸦与刺猬闲聊时,乌鸦对刺猬的毛刺铠甲大加赞赏:“刺猬大哥,你的毛刺铠甲天下无敌,谁见了你的铠甲都躲得远远的,我真羡慕你!”
刺猬刚开始时还很谦虚,什么也不说,但经过乌鸦的几番夸赞之后,刺猬开始变得忘乎所以了,它悄悄地对乌鸦耳语道:“乌鸦小弟过奖了,世界上没有天下无敌的东西,我同样也有弱点。你知道吗,当我蜷缩起来的时候,肚脐眼儿仍然是露在外面的,如果朝肚脐眼儿吹气,我就会奇痒无比,身体自然就会打开了。”乌鸦听了之后十分惊讶,原来刺猬的弱点在肚脐眼儿。刺猬后还特意叮咛了一句:“乌鸦小弟,你千万不要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
乌鸦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将刺猬的秘密告诉别人,但在一次与喜鹊的闲聊时,乌鸦为了讨好美丽的喜鹊,将刺猬的秘密告诉了喜鹊。乌鸦告诫喜鹊,这个秘密一定不能外传,喜鹊当然也很认真地答应了。后来,喜鹊告诉了斑马,斑马告诉了土拨鼠。
土拨鼠不幸被狐狸抓住了。当狐狸张开大口想吃掉土拨鼠时,土拨鼠灵机一动,对狐狸说:“聪明的狐狸,你不是很想尝尝刺猬的美味吗?如果你放了我,我就告诉你卸掉刺猬那身毛刺铠甲的办法!”狐狸听完刺猬的秘密后,将土拨鼠放走了。
结果是什么呢?大家应该都知道了,狐狸捉住了刺猬,然后轻轻地向刺猬的肚脐眼儿吹气,刺猬的防御被化解,自然成为了狐狸的盘中大餐。到底是谁出卖了刺猬?是乌鸦,是喜鹊、斑马,还是土拨鼠呢?
让你没有秘密
其实,寓言故事中真正出卖刺猬的,恰恰正是刺猬自己。在一个充满危险、弱肉强食的森林里,只有它的一身硬刺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而它却为逞一时口舌之快,把自身的致命弱点告诉了所谓的好朋友乌鸦,终使得自己成了狐狸口中的美餐。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要轻易将自己的秘密和弱点告诉别人,能替自己保守秘密的人,有且只有你自己!
寓言故事中的秘密是当事人自己说出来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类似的情况。但是你知道吗?在能使用心理学策略的人面前,很多隐藏的秘密是不需要别人自己开口说的,他们只要运用一些深层次技术去解读别人的内心,同样可以获取到。
对于精于此道的专家来说,与寓言故事中的刺猬不同之处在于,你不必开口辩解,也不必深藏不露,他们通过你的神色、表情、动作等细微之处,一样可以触及你的秘密。但与寓言故事相同之处又在于,出卖你的那个人,同样是你自己。
在美国FBI探案史上,有一件类似的经典案例。乔·纳瓦罗探员是一名有着25年工作经验的FBI探员,他运用心理学策略成功地破获了一起利用碎冰锥的恶性案件。这起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十分复杂,联邦调查局只能运用筛选的方式来缩小嫌疑人的范围。当乔·纳瓦罗探员询问到一名男子时,他有着充分的不在场证明,态度、语言也很诚恳,让人无法将其与那起残忍的案联系在一起。但乔·纳瓦罗探员并未放松警惕,他依然不停地问着他的问题:
“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枪吗?”
“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刀子吗?”
“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碎冰锥吗?”
“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锤子吗?”
这名男子对所有的问题都摇头否认,他没有将自己的秘密说出来,但他的身体却出卖了他——当乔·纳瓦罗探员提到碎冰锥时,那名男子的眼皮明显地耷拉了下来,而且一直耷拉到下一种凶器的名字出现。乔·纳瓦罗探员察觉到了这一丝变化,立即明白了其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将这名男子列入了嫌疑人的名单。后来,经过调查局的不断调查取证,终证明碎冰锥案件的凶手正是这名男子。
所以,在精通心理学策略的专家面前,任何人都隐藏不住自己的秘密。
只需一分钟,FBI即可看透你/7
神奇的心理学策略/8
一个谎言,千百个漏洞/13
究竟是谁出卖了你/16
FBI的法宝/20
洞悉人性,看FBI的谋略/23
笑得再“真诚”,眼睛也会出卖他/24
每个人都有面具,先听假面的告白/29
注意观察对方无意识的动作/35
看一个人怎样,就看他身边的人怎样/39
不会有无事献殷勤的人,看清动机很重要/44
从肢体语言看清约会对象的心理和性格/48
找出对方的弱点,你就可以先发制人/52
先辨别一个人是否真诚,再确定与之交往的尺度/58
竞争失败,大的可能在于低估对方的智慧/62
从表情读懂心语/69
那张表情丰富的脸/70
珍视你的眼/81
什么样的眼神迷人/85
如何让你的眼睛会放电/91
解读眼神的心理学策略/96
你的眼睛该往哪儿看/101
一眼看透真笑还是假笑/107
笑能为你带来什么/112
嘴形泄露笑的本意/117
不会说谎的身体语言/123
手势表达了他的内心/124
会说话的手/132
两只手的二重唱/138
掌心的秘密/145
腿脚的姿势出卖了他自己/151
腿才是一切的根基/159
从站姿看出态度/164
不安分双腿的坐姿/170
让你更强悍的姿态/175
你不该这么坐椅子/180
管好你的手/185
见招拆招,有效沟通获取真实信息/189
谎言都是这样开场的/190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201
适当说出自己的秘密/212
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215
让对方信任你的印象/230
化解他人敌意的策略/243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挺有意思的,“FBI教你10秒钟打动人心”,9787538583366。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哇,FBI耶!听起来好专业,好厉害的样子。我一直觉得,跟人打交道,尤其是第一次见面,或者在一些需要快速建立连接的场合,能不能在短时间内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这简直是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平时生活中,我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者在工作中需要和新客户、新同事交流,总会有点小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怕说错话。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出了“10秒钟”和“打动人心”,这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技能啊!想想看,如果我能在短短十秒内,就让对方觉得我这个人不错,愿意跟我进一步交流,那该多好!这不仅仅是情商的表现,更是一种高效沟通的体现。我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出各种场景了:在商务谈判中,如何在开场白就抓住对方的兴趣?在朋友聚会上,如何快速融入新群体,让大家喜欢我?甚至是在求职面试中,如何在最初几秒钟就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这本书,感觉就像一本武林秘籍,传授我一套秘而不宣的沟通绝学,让我能够像特工一样,精准捕捉人心,悄无声息地赢得好感。我非常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改变,让我不再畏惧社交场合,而是能自信从容地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评分这本《FBI教你10秒钟打动人心》(ISBN: 9787538583366)听起来就像一本能够彻底改变我与人交往方式的宝典。我一直认为,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尤其是快速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软技能。有时候,我们明明有很好的想法,或者很想帮助别人,但就是因为在沟通的初期没有做好,导致整个交流过程都变得不顺畅。想象一下,在一次重要的商务会议上,你能否在短短几秒钟内就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专业和真诚?或者在一次社交聚会中,你能否迅速地让陌生人对你产生好感,从而开启一段愉快的对话?这本书的名字直接触及了这一点,而且“FBI”的标签,又赋予了它一种权威性和深度。我非常好奇,那些常年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FBI特工,究竟掌握了哪些独门秘籍,能够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洞察人性,赢得信任,甚至影响他人的决策。我期待书中能够揭示一些关于人类心理的底层逻辑,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的具体方法。或许会是一些关于如何解读对方的微表情,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语调,甚至是如何通过非语言信号来传递积极的信号。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一些“套路”,而是能够帮助我从根本上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原理,从而成为一个真正能够与他人建立深度连接的人。
评分拿到这本书《FBI教你10秒钟打动人心》(9787538583366),我立刻就被它的标题所吸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进行沟通。然而,有多少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表达不被理解,或者自己的善意没有被接收到?尤其是初次见面,或者在一些关键时刻,如何在短时间内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起积极的连接,这简直是一门艺术。FBI,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专业性,让人联想到那些经过严密训练、拥有超凡洞察力的特工。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从FBI破案、审讯或者卧底的视角出发,来揭示那些在极端环境下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我想象,它可能会剖析FBI特工是如何通过细微的语言、语气、甚至眼神的交流,来快速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让我能够在10秒钟内就做到让对方产生好感,或者至少不产生反感?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教会我一些关于如何建立信任、如何激发对方兴趣、甚至是如何巧妙地化解潜在的冲突的实用方法。这本书,仿佛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高效人际交往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看到“9787538583366”这个ISBN号,我就知道这可能不仅仅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励志读物。FBI,这个词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感和权威感,让人联想到严谨的训练、精准的分析和非凡的洞察力。我一直对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这类东西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人类行为背后逻辑的学问。这本书的名字“FBI教你10秒钟打动人心”,让我感觉它可能融入了犯罪心理学、行为分析或者一些经过科学验证的沟通技巧。我设想,这本书会从FBI探员破案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在与嫌疑人、证人打交道时所运用的那些高超的沟通和说服技巧。比如,他们是如何通过细微的肢体语言、语气的变化来判断对方是否说谎?他们是如何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暴露真实想法?甚至是如何利用一些非语言的暗示,来影响对方的情绪和判断?这不仅仅是“讨人喜欢”那么简单,更像是建立信任、获取信息、甚至改变对方想法的一种高阶策略。我期待书中会有很多具体的案例分析,能让我看到这些技巧是如何在真实的、高压的甚至危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的,然后将这些原则提炼出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种“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方式,往往比空泛的理论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人掌握。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FBI教你10秒钟打动人心”,9787538583366,光听着就让人觉得,这肯定不是一本随便写写的书。FBI,这个组织给人的感觉就是专业、高效、而且非常注重细节。他们平时的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博弈,所以我想,这本书的内容肯定会非常实用,而且有深度。我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觉得,有时候想让别人理解我的想法,或者接受我的建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我说的非常有道理,对方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我表达的方式不对,而产生抵触。这本书的名字里有个“10秒钟”,这说明它强调的是一种非常快速、高效的沟通方式。我猜想,书里会教一些能够迅速抓住对方注意力,并且在短时间内建立连接的方法。可能涉及到如何观察对方的反应,如何调整自己的语言和姿态,甚至是如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小技巧,来让对方感到舒适和信赖。我特别好奇,FBI的特工们是怎么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并且让对方愿意配合的。这会不会涉及到一些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比如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的运用?或者是一些话术上的窍门,能够巧妙地引导对话的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认知,让我能够改变以往的沟通模式,变得更加自信和有说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