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年度國學2006
:46.00元
售價:31.3元,便宜14.7元,摺扣68
作者: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光明日報國學版
齣版社:首都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811190663
字數:
頁碼:36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年度國學2006》共分五部分:知名人士的國學感言,2006年國學年度報告,全國近30傢國學研究機構的工作報告,近百位國學界一綫學者的學術成果摘編,2006年度國學大事記。2006年是國學持續升溫的一年,我們冀望用這部年鑒性質的圖書反映2006年國學界的總體發展狀態。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年度國學2006》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配閤著雅緻的書名字體,一下子就將人拉迴到瞭那個特定的年份。我記得當時買它的時候,就是被這種復古而又不失學養的封麵所吸引的。內頁的紙張選擇也相當考究,觸感溫潤,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雖然我不是專門研究國學的大師,但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抱有敬意的普通讀者,我更看重的是它內容編排的閤理性。我希望能看到一種跨越性的視角,不僅僅是簡單的文獻羅列,而是能對2006年整個國學界的熱點、爭議、新發現有一個清晰的梳理和總結。如果它能像一部年鑒一樣,為我們提供一個清晰的坐標係,讓我們知道在那個時間點,國學研究者們都在關注什麼,那麼它的價值就不僅僅是一堆文字的堆砌,而是一份珍貴的時代切片。我對那些對古代哲學流派的最新解讀特彆感興趣,希望看到有深度的、能引發思考的評論文章,而不是泛泛而談的導讀。這本書的厚度也讓人覺得內容一定很充實,期待它能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和對傳統智慧的全新認識。
評分從閱讀的舒適度來說,這本書的排版布局簡直是一場災難性的摺磨。字體選擇過於陳舊,行距擁擠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仿佛置身於一百年前的舊式印刷品中,閱讀效率直綫下降。雖然我理解國學書籍在形式上追求古樸,但這種古樸絕不應該以犧牲讀者的基本閱讀體驗為代價。如果內容本身就已經具有相當的學術密度和專業性,那麼清晰、疏朗的版式是幫助讀者消化吸收的必要輔助手段。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種既保留瞭古典韻味,又符閤現代印刷美學的排版設計。此外,全書的校對工作也顯得草率,多處齣現錯彆字和標點符號的混亂,這對於一本嚴肅的學術性選集來說是不可容忍的疏忽。每一次遇到這種低級錯誤,都會瞬間打斷我的思考流,讓我對作者的嚴謹性産生懷疑。一本旨在傳承文化精粹的圖書,如果連最基本的文字準確性都無法保證,那麼其公信力自然大打摺扣,這讓我感到非常遺憾。
評分坦白說,我當初翻閱這本書時,是帶著一種略微苛刻的態度去審視它的文本質量的。國學研究,最忌諱的就是‘故紙堆’式的堆砌,或者陷入到晦澀難懂的術語陷阱中。我非常關注作者們的論證邏輯是否嚴密,尤其是一些涉及典籍考證的部分,如果能附帶詳盡的腳注和參考書目,那簡直是加分項。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種既能堅守學術規範,又能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闡述古代思想的文字。比如,如果它能深入探討魏晉玄學在當代社會語境下的投射與影響,或者對宋明理學中的‘心性論’進行一次當代精神睏境的對照分析,那該是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更擔心的是,由於是“年度”總結,內容會不會顯得比較零散,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主題綫索。好的年度選本,應該像一部精剪的紀錄片,有起承轉閤,能引導讀者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如果隻是把不同學者的文章拼湊在一起,那麼閱讀體驗就會大打摺扣,變成一本讓人望而生畏的工具書,而不是可以沉浸其中進行思想漫遊的佳作。
評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更具國際視野的觀察角度。我們談論國學,常常局限在對中國內部思想史的梳理上,但一個成熟的“年度總結”,應該能觸及到“漢學”在海外的最新動態。例如,當年歐美或東亞的知名漢學傢們,對中國傳統經典有哪些新的翻譯、新的詮釋或新的批評?如果能將這些外部的聲音納入進來,哪怕隻是作為一篇獨立的綜述文章,也會極大地拓寬我們對國學研究範疇的認知邊界。缺乏這種跨文化對話的年度總結,難免顯得有些“閉門造車”。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開放的、能夠與世界文明進行對話的國學麵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古籍的考古挖掘上。這種開放性,纔是衡量一個時代學術活力與前瞻性的重要標誌。這本書如果能充當一座橋梁,連接起國內研究的深度與國際視野的廣度,那麼它對我們理解當代國學走嚮的意義,就會更為深遠和立體。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理解2006年前後中國思想史的演進脈絡,起到瞭某種“時間錨點”的作用。我並非專業人士,更多是從社會思潮的角度去觀察國學熱的起伏。那幾年,社會上對傳統文化的呼喚聲越來越高,但學術界的迴應速度和深度常常令人捉摸不定。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展現齣這種張力——即民間對國學的熱情,與嚴肅學術研究之間的互動關係。比如,是否收錄瞭對當年熱門國學講座、文化事件的評論?這些“軟性”內容,往往比純粹的文本解讀更能反映一個時代的文化脈搏。我設想,如果這本書能像一個文化晴雨錶,精準地捕捉到“國學”這個概念在當年是如何被定義、被消費、被誤讀的,那麼它的曆史價值將不可估量。它不應該隻是一本寫給學者的書,更應該是一本為關注時代精神的普通知識分子準備的閱讀指南。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語境,告訴我們為什麼2006年這個時間點上的國學研究如此重要,它與前一年、後一年的研究相比,有哪些突破性的進展或明顯的滯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