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道德经 大32 张乐群 9787506835541

画说道德经 大32 张乐群 978750683554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乐群 著
图书标签:
  • 道德经
  • 道家思想
  • 绘画
  • 艺术
  • 哲学
  • 中国传统文化
  • 张乐群
  • 文化
  • 经典
  • 插图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35541
商品编码:2970105873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画说道德经 大32

定价:38.00元

作者:张乐群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068355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画说道德经》作者张乐群细心研读道德经五千文,用国画的形式精心绘制成80多幅图画,配以原文和相应的解释文字,图文并茂。简洁生动的语言,配以作者匠心的绘画,读之令人赏心悦目。作者在绘画经典的同时,完成了自己对艺术的赏析,也完成了对国学经典的传承。

内容提要


目录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后 记

作者介绍


张乐群教授,出生于1941年,祖籍江苏邳县。一生爱好绘画,14岁在天津创作《天仙配》、《天女散花》,获青少年绘画比赛一等奖。18岁参加工作当教师,作品《开学了》获青年业余绘画创作一等奖。先后在文化馆、文艺团体、文联、文化局等单位工作,曾在内蒙古乌兰牧骑工作,能歌善舞,屡演主角。他主办的期刊发行量达50万册以上,改编的武侠小说绘本发行量100万套以上。曾参加过多部电视剧、电影的编剧及美工等工作。
  他对中国历史和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数千年前的伏羲、、孔子,三国时代的关公,宋朝的岳飞等等历史人物都十分崇敬。他用画笔把中国历代经典著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青少年提供了浅显易懂的经典国学绘画读本。
  不忘历史、不忘祖先、弘扬国学,是每个中国人的天职。中国是世界上一个用文字连续记载历史的国家,五千年的传承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些都深深吸引着中国人民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人民。乐群先生推出全套“画说国学丛书”,包括《画说道德经》、《画说弟子规》、《画说三字经》、《画说中华孝典》、《画说论语》、 《画说中华名医》、《画说孔子七十二贤人》、《画说关公》、《画说易经》等十几部画册。今后,他将陆续推出新的国学画册。

文摘


序言



《道德经》:一场穿越时空的哲学之旅 穿越千年的智慧之光 《道德经》,这部古老而又常新的著作,自诞生之日起,便以其博大精深的智慧,深刻地影响了东方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它并非一本简单的说教手册,而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是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更是引领我们认识宇宙、理解人生、安顿心灵的永恒指南。 何为“道”?何为“德”? 《道德经》的核心概念便是“道”与“德”。“道”是什么?老子用尽了语言的极限,却又始终不愿给出明确的定义。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似乎在告诉我们,“道”是超越一切言语和概念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自然运行的规律,是无始无终、无形无象的永恒之“真”。它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是天地万物生长化育的根本动力。 而“德”,则是“道”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遵循“道”的规律而行动,是顺应自然,是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行为相统一。它不是外在的功绩或名誉,而是生命本真的显露,是内在和谐的流露。 《道德经》的宇宙观:虚无与生化 《道德经》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宇宙观。它认为,宇宙的起源并非从“有”而来,而是从“无”生“有”。“无”并非虚无缥缈的空洞,而是孕育万物的虚灵。正是这种“无”,给予了“有”存在的空间和可能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描述,勾勒出了宇宙从无到有的生化过程。从混沌的“道”,化生出最根本的“一”(可能是太极),继而产生阴阳二气,再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化生出天地万物。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过程,展现了宇宙的动态平衡与内在秩序。 《道德经》也强调“物极必反”的规律。当事物发展到极致时,便会转向其对立面。例如,至柔可以克至刚,至静可以致远。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和转化机制。 《道德经》的人生观:柔弱与不争 在人生观层面,《道德经》倡导了一种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智慧。它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回归到最纯粹、最本真的状态,如同婴儿般纯净无邪。 “上善若水。” 水,在《道德经》中被誉为最接近“道”的物质。它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居于众人不愿居之地,故几于道。这种“柔弱”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蕴含着无穷的韧性与生命力。 “不争”是《道德经》中一个重要的德行。这并非懦弱退缩,而是不与外界的纷争相纠缠,不刻意追求名利,而是以一种平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当一个人能够做到“不争”,便能“无为而无不为”,达到一种“与世无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道德经》的政治观:无为而治 《道德经》对政治也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其核心便是“无为而治”。这并非放任自流,而是指统治者应遵循“道”的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万物自然生长,各得其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统治者如果能够做到清静无为,减少政令,不扰民,百姓便能自然地受到教化,趋向正道,生活富足,心灵淳朴。 《道德经》还强调“治大国若烹小鲜”,告诫统治者要谨慎行事,不可随意搅扰,要保持事物的自然状态。它反对过度的征伐和严苛的法律,认为这些只会激化矛盾,导致混乱。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安顿心灵,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道德经》所蕴含的智慧,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剂良药。 认识自我,回归本真: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迷失自我。《道德经》引导我们向内看,去探寻生命的本真,去认识自己内心的需求,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 化解冲突,促进和谐: 《道德经》的“不争”与“柔弱”思想,对于化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理解和接纳差异,用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往往比强硬的对抗更能达到目的。 应对挑战,保持韧性: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道德经》的“柔弱胜刚强”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以一种更具弹性的方式去应对挑战。 反思现代文明: 《道德经》对过度欲望、物质至上的批判,也促使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思考如何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德经》:一部等待被重新发现的经典 《道德经》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字字珠玑,句句含藏。它不是一本需要逐字逐句去理解的教科书,而是一部需要用心去体悟、去实践的智慧之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每一次实践,都会有新的收获。 无论是哲学家、思想家,还是普通大众,《道德经》都能提供深刻的启示。它跨越时空的界限,连接着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迷茫与渴望;它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更为深刻的理解与安宁。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道德经》如同一股清流,涤荡心灵的尘埃,带来宁静与力量。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于外在的征服,而是来自于内在的平和与对“道”的顺应。它邀请我们踏上这场穿越时空的哲学之旅,去探寻生命的真谛,去感受宇宙的奥秘,去活出最真实、最智慧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画册简直是视觉的盛宴!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又不失雅致,每一页都像是一幅精心构思的艺术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图上的匠心独运,无论是人物的动态捕捉还是场景的氛围营造,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那些线条的流畅与墨色的浓淡变化,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深奥的哲理,即使不深究文字的含义,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学境界。我常常会花上好一段时间,只是静静地凝视着某一张图,试图去理解画家想要通过这些笔触传递的意境。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结合了传统国画与现代设计感的作品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古典智慧与当代审美的桥梁,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悄然浸润在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之前看过不少类似的图文结合的书籍,但很多都显得臃肿或者失衡,不是图抢了文的风头,就是文字显得突兀。但这一本,图文之间的呼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它们是彼此成就的关系,文字是画面的注解,而画面则是文字的灵魂延伸。这种和谐统一感,让整个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没有丝毫的阅读阻碍。我甚至将它作为范本,去研究如何更好地平衡视觉元素和信息传达。对于喜爱设计和排版的朋友来说,光是研究它的布局结构,就已经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了。

评分

这本书的收藏价值非常高,放在书架上就是一件亮丽的装饰品。但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一种可以反复阅读的生命力。它不像那些只求一时的热度的流行读物,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也许是随着我个人阅历的增加,对某些画面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许是灯光、心境的变化,让我捕捉到了之前忽略的色彩层次。它像一位沉默却睿智的导师,在你需要的时候,总能适时地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并且愿意推荐给所有追求生活美学和精神滋养的朋友的佳作。

评分

翻开这本书,那种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和现代气息的奇妙融合,真的让人耳目一新。它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着一种高级感,纸张的质地触感极佳,让人爱不释手。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那些微小的点缀、留白的运用,都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这不像是一本简单的图解读物,更像是一部沉淀了多年功力的艺术家的创作结晶。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开始模仿书中的一些笔法在随身的笔记本上涂抹,那种尝试去复刻那种韵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享受。它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触觉和精神上的丰富,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慢下来、沉思片刻的角落。

评分

我得承认,一开始我对“画说”这种形式有些许疑虑,担心它会不会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简化了原本复杂的思想。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功力深厚,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是用最直观、最富冲击力的画面语言,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每幅画作都像是一个精妙的隐喻,初看可能只是觉得画面漂亮,多看几遍,结合文字的提示,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美妙。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智慧往往是简洁而有力的,而艺术恰恰是传达这种简洁力量的最佳媒介。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降低了理解门槛,却丝毫没有牺牲其思想的深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