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主编的这本《中国音乐 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小提琴第2套5 级-7级)》主要是为非音乐专业的小提琴5-7级等级考 试者编写的。每一级别的内容包括:音阶、练习曲、 大型乐曲(协奏曲、奏鸣曲)、二重奏乐曲及中外乐曲 (中国乐曲中包括几首中国作曲家改编的外国儿歌曲 调)。所选的练习曲及乐曲均为中外经典之作,趣味 性和音乐性很强。
五级
一、音阶
(一)一根弦第Ⅰ~第Ⅴ把位
1.F大调
2.bB大调
3.bE大调
4.bA大调
5.#f小调
6.b小调
7.e小调
8.a小调
(二)双音
1.C大调
2.G大调
3.F大调
4.D大调
5.bB大调
6.a小调
7.e小调
8.d小调
9.b小调
10.g小调
二、练习曲
1.练习曲(Op.37 No.5)
2.练习曲(Op.37 No.6)
3.练习曲(Op.37 No.9)
4.练习曲(Op.36 No.5)
5.练习曲(Op.36 No.20)
6.练习曲(Op.20 No.33)
三、协奏曲
1.**协奏曲(Op.7)Ⅰ、Ⅱ、Ⅲ
2.第四协奏曲(Op.15)Ⅰ、Ⅱ、Ⅲ
3.协奏曲(g小调)Ⅰ
四、外国乐曲
1.圣母颂
2.小步舞曲
3.回旋曲
4.船歌
5.纯洁的(选自歌剧《马尔塔》)
6.假日(《幻想曲》片断)
7.婚礼进行曲(选自歌剧《罗恩格林》)
8.小夜曲
五、中国乐曲
1.新春乐
2.丰收颂
3.茉莉花
六级
一、音阶
(一)一根弦第Ⅱ~第Ⅵ把位
1.G大调、g小调
这套教材的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显得很专业,一看就知道是正经出版物。我本来对手头的这套教材有点拿不准,毕竟市面上各种考级教材层出不穷,质量参差不齐。但翻开这本《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小提琴第2套5级-7级)》后,心里的疑虑就打消了不少。教材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五线谱和指法标注都非常准确,对于初学者或者正在冲刺高级别的琴童来说,这简直是福音。尤其是高难度技巧的示范部分,作者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严谨性,又融入了现代演奏的理念,让人感觉既有厚度又不失灵活性。我特别欣赏它在练习曲和曲目选择上的平衡,既有炫技的片段,也有注重音乐表现力的曲目,保证了学生在技术和艺术性上的全面发展。这套书的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厚实,油墨浓郁,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担心损坏,细节之处见真章啊。
评分我个人的学习风格偏向于视觉化和体验式,对于枯燥的技巧训练常常感到乏味。然而,这套教材在视觉呈现上做了一些巧妙的平衡。虽然是严谨的考级教材,但它在曲目的配图和某些示范指法的标注上,做到了既不失严肃性又不至于过于死板。更重要的是,它在难度划分上把握得极好,让人在练习的过程中能持续获得成就感。当你攻克了一个看起来棘手的乐句时,教材提供的后续巩固练习会让你觉得之前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和强化。它不是简单地把难度加码,而是在巩固旧技能的同时,引入新的挑战元素,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单纯的应试压力。
评分从一个资深音乐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教材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考级工具”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中国小提琴演奏美学入门读本。它所选用的曲目,既有国内优秀作曲家的原创作品,也融入了一些改编的经典曲目,拓宽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尤其对于七级这个阶段,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要求已经很高,这套书在对乐句的呼吸感、情感的表达上,给出了非常精妙的提示。这种提示不是生硬的文字指令,而是通过乐谱上细致的力度记号和速度变化建议来体现的,需要学习者去用心体会和揣摩,这才是真正的音乐教育——引导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整体而言,这套教材的编纂水平,体现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对不同级别学习者需求的深刻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陪练家长,我最关注的是教材的实用性和系统性。这套《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小提琴第2套5级-7级)》在这两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与考级大纲的衔接紧密到几乎可以视为官方指南,每一个音阶、练习曲、独奏曲的选择都精准地对应了考级要求,省去了我们家长来回比对不同教材的麻烦。它的递进关系设计得非常科学,仿佛是一条精心铺设的阶梯,保证学生在稳固了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去迎接下一阶段的挑战,很少出现“断层感”。特别是对一些中高级技巧的处理,比如复杂的换把位连接,教材提供了多种练习思路,让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这种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非常宝贵。
评分说实话,刚接触这套教材的时候,我有点被里面的内容深度给“震撼”到了。它并不是那种简单粗暴地堆砌难点音阶和琶音的教材,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每一个级别所应该掌握的核心技术要点。比如在五级到七级的过渡阶段,对换把、换把后音准的控制、弓法在不同弦上的连贯性,教材都有非常详尽的分解讲解和针对性练习。我注意到,它在一些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上做了强调,比如手腕的放松与支撑,这对于提升演奏的流畅度和避免疲劳至关重要。更让我觉得物有所值的是,教材中对于曲目背景的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能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的情感和时代背景,而不是单纯地把音符当成机械的符号来完成。这种人文关怀,是很多纯技术性教材所欠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