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学二胡 正版 书籍 音乐 曲谱

中老年学二胡 正版 书籍 音乐 曲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二胡
  • 中老年
  • 乐谱
  • 曲谱
  • 音乐
  • 学习
  • 教材
  • 兴趣
  • 艺术
  • 老年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鑫舟启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ISBN:9787509402757
商品编码:29757706231
丛书名: 中老年学二胡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老年学二胡

定价:39元

作者:常兆凡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

ISBN:97875396600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Z33RT 9787539660066

编辑推荐

 


 

二胡受到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喜爱,但目前的入门教材读者定位皆为青少年,对他们不适合。针对他们的生理特征及认知程度,特编写此教程。全书分为十八课,每课包括复习、新课、乐曲三部分,内容浅显,易于上手,让老年朋友轻松掌握二胡学习的入门知识。考虑到他们的生理特征,该书减少了用以锻炼手指灵活性的练习曲,增加了大量的乐曲,并以大号简谱的方式呈现。同时在书前附有简单乐理知识,从而让学习更便捷。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目录序前言上篇二胡的基本知识一、二胡定音二、二胡各部位的名称序前言上篇二胡的基本知识一、二胡定音二、二胡各部位的名称三、弓法符号四、指法符号五、二胡演奏的姿势和手型六、二胡演奏的三大技法:“揉、打、滑”七、怎样保护二胡*组课程D调一、D调*把位音位1.运弓、音位练习2.内外弦、空弦换弦练习二、D调*把位指位1.一个八度2.音位练习曲3.音位练习曲4.同指同位练习5.定位练习6.音阶练习曲三、乐曲1.找朋友2.大雄鹅3.鄂伦春小唱4.凤阳花鼓5.小乐手6.一分钱7.小熊跳舞8.小红帽9.我爱北京天安门10.萧11.红星歌12.谁料皇榜中状元第二组课程G调一、G调*把位音位二、G调*把位指位1.拉定位2.G调音阶练习曲3.音准练习4.一个八度5.二指练习曲三、乐曲1.交城山2.打革巴归来3.祝你生日快乐4.新年好5.三大纪律八项注意6.学习雷锋好榜样7.铃儿响叮当8.山青水秀好风光9.孟姜女10.北风吹第三组课程F调一、F调*把位音位二、F调*把位指位1.拉定位2.*把位音练习曲三、乐曲1.卖报歌2.牧歌3.牧羊姑娘4.我爱我的台湾岛5.敖包相会6.踏浪7.马车夫之歌8.送别9.在那遥远的地方10.采茶扑蝶11.花儿与少年12.盼红军13.绣灯笼14.小开门15.好日子16.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7.平了贼儿回家再孝双中篇第四组课程D调一、D调音位二、D调第二把位指位1.D调第二把位内外弦音准练习曲2.D调换把练习3.D调二、三指换把练习三、乐曲1.山清水秀好风光2.小燕子3.洁白的哈达4.天涯歌女5.春江花月夜6.互表身世7.放风筝第五组课程G调一、G调音位二、G调第二把位指位1.拉定位2.第二把位音位练习3.第二把位音准练习曲4.第二把位音准练习曲5.G调一指换把练习曲三、乐曲1.山青水秀好风光2.北风吹3.一指换把练习4.彩云追月5.山西民歌6.夕阳红7.大海啊,故乡8.宝贝9.满工对唱10.橄榄树11.七彩虹第六组课程C调一、C调音位二、C调三种把位、音位1.三指定位·C调*把位音位练习曲2.二指定位·C调下式把位练习曲3.一指定位·第二把位练习曲三、乐曲1.咱们的2.军民大生产3.绣金匾4.九九艳阳天5.春江花月夜6.镜中花,水中月第七组课程bB调一、bB调音位二、bB调*把位指位1.拉定位2.bB调*把位音准练习3.换把练习三、乐曲1.沂蒙山小调2.兰花草3.四季歌4.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主题音乐5.太阳升起在草原上6.小草7.北京的金山上8.映山红9.京剧行弦曲10.啊,朋友11.瑶族舞曲12.红莓花儿开13.推小车第八组课程A调一、A调音位二、A调*把位指位1.拉定位2.A调*把位内、外弦音阶练习3.A调*把位音准练习曲4.A调练习曲三、乐曲1.欢乐颂2.我不想说3.济公4.喜儿哭爹5.篱笆墙的影子第九组课程基本功训练音准训练1.一到二把位的音准练习2.一到三把位的音准练习3.快弓训练4.慢弓·颤音(打音)5.慢弓·揉弦(滚揉)6.交替指活指练习7.一指换把练习下篇抒情乐曲30首1.青藏高原2.我爱你,中国3.红梅赞4.山丹花5.蝶恋花6.我们是黄河泰山7.人在幸福里8.年年都唱花鼓歌9.前奏10.十八湾水路到我家11.多彩安徽12.父老乡13.美丽的杭州14.那波里舞曲15.洗衣歌16.小背篓17.致爱丽丝18.喜洋洋19.兵哥哥20.查尔达斯2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2.梁祝23.拉德斯基进行曲24.情哥哥的心思猜不透25.冰山上的雪莲26.小夜曲27.茉莉花28.女战士刀舞29.拉魂腔随想曲30.兰花戏鼓附录再强调对音乐符号的认识与应用演奏(独奏)与伴奏的定音区别胡琴家族部分成员的定弦与定音温馨提示收起全部>>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绍

 


 

常兆凡 二胡专业教师,淮北老年大学二胡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弦音雅韵:二胡演奏的艺术与传承》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为广大二胡学习者,特别是零基础入门和有一定基础希望系统提升的爱好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学习路径。它不仅涵盖了二胡的基础演奏技巧、乐理知识,更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二胡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全书结构清晰,由浅入深,从乐器认识、运弓发音的细微之处,到复杂演奏技巧的精妙运用,再到不同流派曲目的赏析与演绎,力求将二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 第一章:初识挚友——二胡的形制与声学原理 本章是二胡学习的基石,旨在让学习者全面了解自己手中乐器的“前世今生”与内在构造。 1.1 二胡的起源与演变: 追溯二胡自唐代奚琴演变而来的历史脉络,介绍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更迭与形制变化,理解其作为中华民族代表性乐器的文化底蕴。 1.2 器乐构造的精妙解析: 详细图解二胡的各个部件——琴筒(音箱)、琴杆、琴弦、弓杆、徽位(指板)及其材料选择对音色的影响。重点剖析了蒙皮(蟒皮或松香粘合的仿制品)在振动传递和音色塑造中的核心作用。 1.3 声学原理的初步认知: 简述二胡发声的基本原理,即摩擦生热引起琴弦振动,通过琴码和千斤将振动传递至琴筒,再经由蒙皮共振放大与修饰的过程。理解音色“润、柔、美”的物理基础。 1.4 调音与维护基础: 教授如何使用电子调音器或音叉进行D/A标准音准调校,并指导日常的清洁、防潮、松紧度调节等基础保养知识,确保乐器处于最佳发声状态。 第二章:起步之阶——持琴、运弓与基础音阶练习 本章聚焦于二胡演奏的“两大支柱”:右手运弓与左手按弦。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放松性,这是决定音色纯净度的关键。 2.1 正确的持琴姿势: 详细图解坐姿与站姿,强调身体的平衡感与放松度。指导如何正确放置左腿支撑琴筒,以及如何使琴杆自然倾斜,为运弓创造空间。 2.2 左手按弦的要领: 介绍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在琴杆上的自然放置状态,强调手指的站位、触弦角度与按弦力度对音准(“准”)和音色(“实”)的影响。特别讲解如何避免“指肚”过多接触琴杆造成阻碍。 2.3 右手运弓的精微控制(核心): 这是本章的重点。 持弓方法: 介绍“柳叶式”或“鹅头式”等常用持弓法,强调手指的松弛与关节的弹性。 运弓轨迹与弓位: 区分“平推平拉”与“圆弧运动”的差异。详细讲解空弦的“靠弦”与“压弦”,以及空弦音的饱满度训练。 弓段的划分与控制: 练习全弓、分弓(长分弓、短分弓)在“中弓”、“弓根”、“弓尖”三个区域的力度、速度与触弦点的配合,以实现音色的变化。 2.4 音阶与指位练习: 针对初学者,系统排布D调、A调等常用调性的一、二把位音阶练习,重点解决换把前的音准微调问题,并结合基础乐理,理解唱名与音名的对应关系。 第三章:技巧的深化——音色与表现力的拓展 掌握了基础的运弓和按弦后,本章引导学习者进入二胡表现力的广阔领域,学习如何让“声音歌唱起来”。 3.1 揉弦技法: 揉弦(揉指)是二胡“抒情性”的关键。 手型与力度: 分析“上下揉”与“内外揉”的区别与适用场景。 速度与幅度控制: 通过练习窄而快的揉弦(使声音集中)和宽而慢的揉弦(使声音舒展),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均匀性。 揉弦与音高的关系: 探讨揉弦对面准的微妙影响及校正方法。 3.2 滑音、装饰音与颤音: 学习各类装饰音在二胡上的实现方式。 滑音(上滑音、下滑音): 强调指位的平稳过渡与速度的控制,以营造“倾诉感”。 颤音与弹音: 区分演奏时值与情绪表达上的区别,用于增强旋律的活力与颗粒感。 3.3 独特的演奏技法: 介绍如“轮指”(快速重复拨弦)、“吟猱”(结合揉弦与滑音的综合技巧)等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技巧,并指出其在不同地域性曲目中的应用。 3.4 弓法组合训练: 重点攻克连弓(Sustaining)、分弓(Articulation)与顿弓(Staccato)。学习如何通过弓速和弓压的变化,清晰地区分不同节奏型和乐句的呼吸感。 第四章:音乐的织体——节奏、曲式与和声感知 二胡演奏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音乐理解的体现。本章侧重于音乐理论在二胡实践中的运用。 4.1 二胡的节奏律动: 深入分析常用节奏型(如切分音、附点节奏)在二胡演奏中的重音处理与律动感把握,强调与伴奏或乐队配合时的“卡点”能力。 4.2 常见曲式结构解析: 讲解AABA、ABAB、再现曲式等,指导演奏者如何在演奏长篇幅乐曲时,通过结构把握来设计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层次感。 4.3 民族音乐语汇初探: 介绍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在二胡上的特性,以及小二度、增四度等特定音程在营造“悲凉”或“紧张”情绪中的作用。 4.4 弓弦的色彩运用: 探讨如何利用“靠近琴码的短弓”(音色明亮、紧凑)和“靠近指板的长弓”(音色柔和、朦胧)来描绘不同场景或心境。 第五章:风格的探索——曲目赏析与流派借鉴 本章引导学习者将所学技巧应用到实际曲目中,理解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二胡作品所要求的不同风格处理。 5.1 传统独奏曲的研习: 以《赛马》、《光明行》、《病中吟》等经典曲目为例,分析其技术难点与艺术处理。例如,《赛马》中对快速跑动和马嘶声的模拟,与《病中吟》中对手指深层揉弦与气口控制的要求。 5.2 地方音乐风格的模仿: 介绍如广东音乐(音色清脆、快速灵活)、江南丝竹(细腻婉转、装饰音丰富)等地方风格的特点,并选择相应的练习曲目进行模仿性训练。 5.3 现代与协奏曲思维: 探讨二胡在现代大型乐队或协奏曲中的角色转换,如何处理与交响乐的音量平衡、如何准确把握指挥的意图,以及如何诠释更宏大、更现代的音乐主题。 5.4 艺术再创造的边界: 鼓励学习者在深刻理解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诠释,培养“用二胡讲故事”的能力,而不是机械地复制他人演奏。 --- 结语: 二胡的魅力在于其对人声最细腻情感的模仿能力。本书提供的知识体系,旨在帮助学习者跨越初学阶段的障碍,最终达到“手中的乐器,心中的诗篇”的境界。持之以恒的练习,配合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深入理解,必能使您在二胡的艺术之路上,奏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弦音雅韵”。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市面上的二胡教材,大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曲目太偏向基础练习曲,缺乏足够的兴趣驱动力。但这本《中老年学二胡》最让我惊喜的是它选曲的独到眼光。它不像那种枯燥的教程,而是巧妙地将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民乐,比如一些改编自戏曲选段或脍炙人口的传统小曲,融入到循序渐进的练习体系中。我发现,当我在学习新的技法时,立刻就能用这些熟悉的旋律来实践,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比如,它在讲解揉弦技巧时,立刻配上了“赛马”中某个特定段落的应用,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揉弦在表现马奔跑时的那种富有张力的感觉,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这种“学一点,马上就能用上,并且听起来像那么回事”的学习体验,对于我们这些追求即时成就感的中老年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地拉下去。

评分

从实操性和耐用性来看,这本书也远超我的预期。我购买的是正版书籍,首先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其次也是对质量的保证。这本书的装订非常结实,采用的是锁线装订而非胶装,这意味着我可以将书页完全摊平在谱架上,甚至是翻到某一页后,它能稳稳地保持在那里,而不用我用手按着,这在拉琴时非常方便,解放了双手。而且,曲谱中的印制质量非常稳定,即便是反复沾上一点点手汗或是不小心蹭到琴油,字迹和线条依然清晰可辨,没有出现墨水晕染的情况。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买东西图的就是一个“靠谱”和“经用”,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那种看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消耗品,而是可以陪伴我未来几年持续精进的良师益友。

评分

作为一名自学二胡的爱好者,我深知“跟谁学”的重要性,而一本好的教材就是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在技法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上,展现出了一种“过来人”的智慧。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高难度的指法,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本的运弓的“平、直、圆”讲起,甚至细致到如何握弓柄才能最省力、如何避免弓毛粘在琴弦上发出“嘶嘶”的噪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换把”的教学部分,很多书都轻描淡写地带过,但这本书却配有详细的图解,甚至提到了针对老年人手部灵活度可能下降的调整建议,比如建议在换把时可以稍微放慢速度,用声音的连贯性来弥补指法的瞬间速度不足,这种体贴入微的关怀,让我感觉作者真的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思考过学习的痛点。

评分

这套曲谱的音频资源配套做得非常到位,这一点我给满分。现在很多教材只提供一本死板的乐谱,想听标准示范音,还得自己去网上大海捞针,费时费力。但这本书明确标注了配套音频的获取方式,而且示范演奏的质量极高,演奏者显然是一位功底深厚、情感丰富的演奏家。我常常会先听一遍完整的示范,感受一下气息和速度的把握,然后再对照着谱子练习。更有价值的是,音频中不仅有完整曲目的演奏,还贴心地分段提供了“慢速示范”和“技巧分解示范”,这对于纠正我自己的节奏错误和不准确的音准,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多维度的学习辅助,让我的练习效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不再是孤军奋战地摸索。

评分

这本《中老年学二胡 正版 书籍 音乐 曲谱》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二胡”二字,显得既古典又不失庄重,非常符合目标读者的审美。内页的纸张厚实,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或反复翻阅,也不容易产生疲劳感,这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非常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五线谱和简谱采用了清晰的对照方式并置,字体大小适中,间距合理,即使视力稍有下降,也能轻松辨认每一个音符和指法标记。而且,曲谱的标注非常细致,除了基本的弓法和指法提示外,还巧妙地加入了许多传统演奏中的“神韵”注解,比如“如泣如诉”、“轻快跳跃”这类描述性文字,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光看谱子可能体会不到的音乐情感,通过文字引导,能更好地把握演奏的意境。整体来说,这本书在硬件和基础信息呈现上,做到了专业与易读性的完美平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