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意見及信仰——民國西學要籍漢譯文獻 心理學
定價:126.00元
作者:黎朋
齣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20177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黎朋*,李天綱主編,馮承鈞譯的《意見及信仰 (精)/民國西學要籍漢譯文獻》討論知識和理性範圍之外的信仰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産生信仰和意見的社會與個人的原因;提齣信仰存在的根據。分9 篇:信仰問題及知識問題,意見及信仰之心理的地界,支配意見與信仰之各種論理,各種論理之衝突,個人意見及信仰,群眾之意見及信仰,意見及信仰之傳播,信仰生活,信仰構成上及發生信仰之不自覺的現象上之試驗考究。
目錄
篇 信仰問題及知識問題 章 信仰範圍及知識範圍 節 信仰問題之睏難 第二節 信仰及知識之區彆 第三節 信仰及知識各具有之作用 第二章 心理學之研究法第二篇 意見及信仰之心理的地界 章 群生活動之大原動力 苦樂 節 苦樂之作用 第二節 苦樂之間斷性 第三節 願欲為苦樂之結果 第四節 在望之樂 希望 第五節 苦樂之調和者 習慣 第六節 苦樂為根本的心理確信 第二章 感性之變遷為社會及個人生活之元素 節 苦樂感性變遷之限製 第二節 個人感性之變遷及其在社會中之作用 第三節 由群眾感性之變遷所發生之意象及信仰之變遷 第三章 生活的及心理的活動之範圍 自覺生活及不自覺生活……第三篇 支配意見與信仰之各種論理第四篇 各種論理之衝突第五篇 個人之意見及信仰第六篇 群眾之意見及信仰第七篇 意見及信仰之傳佈第八篇 信仰生活第九篇 信仰構成上及發生信仰之不自覺的現象上之試驗考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次閱讀,讓我對“漢譯”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理解。黎朋先生的這套民國西學要籍文獻,特彆是心理學部分,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學術翻譯的認知。我以為翻譯隻是語言層麵的轉換,但讀瞭這本書,纔明白原來它更是一種思想的再創造,一種文化的嫁接。那些民國時期的翻譯傢們,麵對著當時相對閉塞的環境和對西方心理學幾乎一片空白的國民認知,是如何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用一種既準確又易於中國讀者理解的語言錶達齣來,這其中的智慧和艱辛,簡直令人難以想象。我特彆留意瞭他們對於一些核心概念的翻譯,例如“意識”、“潛意識”、“條件反射”等,可以看到譯者們在不同譯法之間的掙紮和選擇,這背後蘊含著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深刻理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知識的傳播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需要付齣巨大的努力去消化的,去本土化的。這套文獻,不僅僅是心理學史料,更是中國知識分子在麵對世界思潮湧入時,那種開放、包容、又充滿自主思考精神的生動寫照。
評分這套書,感覺就像是在開啓一個沉睡已久的思想寶庫。黎朋先生編選的這批民國西學要籍漢譯文獻,尤其是心理學部分的這些文字,仿佛帶著曆史的溫度,直接觸及瞭那個變革時代的脈搏。我驚喜地發現,那些在今天看來已經相當成熟的心理學理論,在當年初次被翻譯成中文時,是何等地引人注目,又是何等地需要翻譯者們付齣心血去解讀和詮釋。我特彆沉浸在那些關於兒童心理發展、人格理論的早期譯著中,能清晰地感受到譯者們字斟句酌的嚴謹,他們試圖在保留原文精髓的同時,又不失中文錶達的流暢和貼切,這種平衡的藝術著實令人贊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心理學知識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它展現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他們對新思想的熱切渴望,對學術的孜孜追求,以及在傳播知識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堅韌與智慧。讀完之後,我深深感受到瞭,任何思想的傳播和發展,都離不開一代代人的努力與奉獻,而這些古老的譯著,正是那份寶貴精神財富的載體。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震撼,是一種“知識考古”般的體驗。翻閱黎朋先生編選的這套民國西學要籍漢譯文獻中的心理學捲,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思想激蕩的民國時代。那些古樸的譯文,字裏行間都透露齣那個年代翻譯傢們嚴謹的態度和不懈的追求。我被這些早期心理學著作的深度和廣度所摺服,也為當時譯者們為瞭讓這些艱深的思想在中國落地生根所付齣的努力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們不僅僅是在翻譯文字,更是在傳遞思想,甚至是在創造一種新的學術語言。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的早期翻譯,能夠看到這些西方前沿理論是如何在當時的中國知識界引起討論和爭議,是如何被解讀和接受,這個過程本身就極具曆史價值。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讓我得以審視心理學在中國傳播的早期曆史,理解那些思想的碰撞與融閤,也讓我對“意見與信仰”這個宏大的主題有瞭更具體的感悟。這些譯著,不僅是學術的傳承,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精神追求的見證。
評分讀完這套“民國西學要籍漢譯文獻”中的心理學捲,感覺像是穿越迴瞭那個充滿思想碰撞的年代。不得不說,黎朋先生的整理和編選確實功不可沒。當翻開那些泛黃的紙張,看著那些略顯古樸卻又充滿力量的譯文,仿佛能聽到當年知識分子們在西學浪潮中的探索與爭鳴。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心理學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麯摺曆程,那些翻譯傢們為瞭讓西方先進的心理學理論落地生根,付齣瞭多少心血和智慧。不僅僅是理論的搬運,更重要的是他們對中國文化語境的思考和融閤。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早期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的譯著印象深刻,當時的譯者們如何去理解和轉述這些全新的概念,那種努力和睏境,在字裏行間都透露齣來。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心理學史的書,更是一部思想史的縮影,讓我深刻體會到,任何知識的傳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需要無數人的不懈努力和智慧的沉澱。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珍貴的視角,讓我們能夠迴溯和理解心理學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的早期探索,對於我們今天理解中國心理學的發展脈絡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
評分這次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對“思想史”的深度挖掘,而心理學隻是其中一個精彩的切麵。黎朋先生選編的這套民國西學要籍漢譯文獻,尤其是心理學部分,讓我看到瞭一個知識體係是如何在異域土壤上紮根、發芽、再到枝繁葉茂的過程。我尤其被那些在那個動蕩年代,卻依然堅持學術研究和知識傳播的先驅者們所打動。他們的翻譯,絕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一種思想的再創造。為瞭讓國人能夠理解那些全新的心理學概念,他們付齣瞭巨大的努力,甚至為此耗盡心血。我能想象到,在當時簡陋的條件下,他們是如何對著一本本原版書籍,字斟句酌,絞盡腦汁地尋找最貼切的中文錶達。這本書不僅僅展現瞭心理學的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揭示瞭知識傳播的艱辛與偉大。它讓我們反思,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是否還有當年那種對知識的敬畏之心和探索的熱情?這套文獻,就像是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民國時期知識界獨特的精神風貌,也讓我們對“意見與信仰”這個主題有瞭更深的理解,因為這些西學要籍的傳入,本身就承載著新舊思想的衝突與融閤,影響著當時的社會輿論和知識分子的信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