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风景构成法在中国的应用初探
定价:49.80元
作者:郑淑超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581245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风景构成法是创始于日本的一种绘画心理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流行,但在却鲜有学者研究。本书的研究内容包括:1.风景构成法在日本的评分标准与检核指标是否适用于中国背景下的绘画者,主要的不同有哪些;2.风景构成法在临床被试与学生被试间的差异在哪里;3.风景构成法应用在团体辅导中的特点与优势;4.风景构成法应用在个案中的特点与优势。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郑淑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汕头大学咨询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生期间汕头大学心理咨询师三年,参加多次心理治疗专业培训,参与负责多项工作坊、团体辅导。曾获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广东省妇女研究成果评选奖;参与并负责多个省部级、校级学术课题。曾任中学专职心理老师三年,现任职于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
文摘
无
序言
无
我一直对“风景”这个词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在我看来,风景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景色,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射,一种文化的体现。这本书的题目《风景构成法在中国的应用初探》让我感到非常契合我个人的兴趣。“风景构成法”这个术语本身就暗示着一种系统性的、有条理的思考方式,关于如何将各种元素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有意义的画面。而“在中国”,则将这个理论的落地之处锁定在我们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我好奇这本书是否会触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原理,比如“三远法”等,以及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能与当代的景观设计理念相融合。我也期待它能分析一些中国特有的地缘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着我们对“风景”的理解和塑造。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而另一些则让我们感到平淡无奇。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引导我们重新发现和创造美的生活手册。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风景构成法”这一概念,并且能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书籍。市场上关于风景理论的书籍并不少,但往往侧重于西方案例,或者过于学术化,难以触及普通读者的兴趣点。这本《风景构成法在中国的应用初探》的题目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理解的“风景构成法”不仅仅是简单的元素堆砌,更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对自然、人文、历史、功能等多种要素的理解和整合,来创造出具有特定意义和美学价值的“风景”的方法论。中国的风景,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从江南水乡的温婉灵秀,到塞北草原的辽阔壮美,再到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每一种风景都有其独特的“构成”逻辑。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这些中国本土的风景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构成方法,那将是极具价值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些司空见惯的风景,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构成智慧,并且能启发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构成”更美好的风景,无论是家门口的一片绿地,还是城市中的一处公共空间。
评分“风景构成法”——这个词语组合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种严谨又充满艺术性的画面。它让我联想到将自然元素、人文痕迹、历史文脉,甚至是抽象的概念,都按照某种内在的逻辑和秩序进行编排,从而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这本书聚焦于“在中国”的应用,这一点格外吸引我。中国的土地上,有着无数独特而迷人的风景,从壮丽的自然景观到充满人文气息的古镇,再到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象。我十分好奇,在这本“初探”的书里,作者是如何解读“风景构成法”在中国这片土壤上的具体表现和潜在应用。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理念融入风景的构成之中?是否会分析现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在快速发展中,如何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保留并弘扬本土特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有意识地去“构成”我们周围的环境,让它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求,更能触动我们的情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创造出真正具有中国气韵和现代活力的风景。
评分作为一名对城市景观设计有初步了解的人,我对于“风景构成法”这个概念一直充满好奇。它听起来就像是一门揭示风景背后“秘密”的艺术。而这本书将这个理论聚焦于“在中国”的应用,这让我感到尤为振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飞速,随之而来的是景观的快速塑造与演变。在这过程中,我们是仅仅模仿,还是在真正理解并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创造具有生命力的风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它是否会探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借景”、“对景”、“障景”等构成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变奏?它是否会分析当代中国城市景观中遇到的挑战,例如如何处理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的冲突,如何创造既有地方特色又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公共空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辅以引人入胜的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风景构成法”如何在具体的中国场景下被实践,并且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创造那些让我们身心愉悦、充满魅力的风景。
评分这本《风景构成法在中国的应用初探》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仅从它所触及的理论框架来看,就让我充满了期待。风景构成法,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逻辑,仿佛在描绘一幅幅由无数要素精心编织而成的画卷。我特别好奇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地貌,从巍峨的山脉到蜿蜒的河流,从古老的村落到现代化的都市,每一处都蕴含着独特的“构成”语言。这本书是否能够有效地阐释如何将西方成熟的风景构成理论,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本土的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甚至是艺术创作中,这是我最为关注的。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剖析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意境营造,以及现代城市景观中如何平衡人文与自然、历史与发展,从而形成既符合国际审美,又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独特风景。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帮助读者理解“构成”的力量是如何改变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空间美学和环境叙事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探索的契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