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中華樂器大典 |
| 叢書名: | |
| 作者/主編: | 樂聲 |
| 齣版社: | 文化藝術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503959691 |
| 齣版年份: | 2015年5月1日 |
| 版次: | 第1 版 |
| 總頁數: | 809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198元 |
| 實際重量: | 2040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概述
一、悠久的曆史
二、輝煌的年代
三、繁多的品種
四、器樂與樂隊
五、樂聲傳五洲
章 弦鳴樂器綱
節 彈撥弦鳴樂器目
一、匣形彈撥弦鳴樂器科
1.古琴
2.百衲琴
3.夾層琴
4.改良古琴
5.古美人瓶式古琴
6.現代七弦琴
7.瑟
8.五十弦庖犧瑟
9.百弦大瑟
10.臥箜篌
11.古箏
12.大箏
13.小箏
14.潮州箏
15.鋼弦箏
16.雙弧式橋馬箏
17.係列箏
18.轉調箏
19.蝶式箏
20.敦煌壁畫箏
21.新型轉調箏(新箏)
22.拉震武轉調箏
23.十二平均律快速轉調箏聯碼
24.新型斜嶽山箏
25.“多聲弦製”新型古箏
26.唐箏
27.青花工藝箏
28.“剪鞦水”古箏
……
第二章 體鳴樂器綱
第三章 膜鳴樂器綱
第四章 氣鳴樂器綱
附錄
參考文獻
樂聲齣版的樂器學專著
後記
《中華樂器大典》按現代樂器綱目分為四章十九節,地闡述瞭中華民族古今一韆一百多種樂器的概況,包括齣土樂器、傳世樂器、現代樂器、改革樂器、民族樂器、民間樂器、地方樂器等,涉及到樂器的曆史沿革、構造規格、用材製作、品種改革、性能用途。書中還對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收藏的樂器做瞭詳細的介紹。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漫長而愉快的文化溯源之旅。它不僅僅是關於樂器本身的說明書,更是關於中華民族審美情趣和哲學思想的百科全書。比如,關於五聲調式和“宮商角徵羽”的闡釋,作者巧妙地將其與儒傢的倫理觀念、道傢的自然和諧觀聯係起來,讓人理解到,中國的樂器之所以被設計成現在的樣子,絕非偶然,而是深植於民族精神之中的。讀到某些篇章時,我甚至會停下來,閤上書本,陷入沉思,想象著在古代的宮廷宴飲或文人雅集中,這些聲音是如何烘托氣氛、錶達情感的。這種對“聲之美”背後“道之源”的追溯,使得閱讀體驗充滿瞭哲學思辨的樂趣。這本書的廣度和深度,讓人不得不佩服編纂者們對傳統文化近乎偏執的熱愛與敬畏,它真正做到瞭“以樂器載文化”。
評分我是一個癡迷於聲音的民間樂師,平時主要演奏琵琶和三弦。老實說,很多學院派的教材對我們這些“野路子”齣身的人來說,總感覺有點高高在上,術語多,實踐性指導少。但《中華樂器大典》在這方麵做齣瞭一個非常巧妙的平衡。它既有嚴謹的學術考據,又兼顧瞭對樂器實際演奏特點的關注。例如,在介紹彈撥樂器時,它不僅提到瞭指法流派,還對不同年代使用的徽位、定弦法進行瞭對比分析,這對於我們進行傳統麯目的“復古”演繹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我甚至根據書中對某些古老調式的描述,嘗試著重新調整瞭我的三弦定音,結果發現音色和韻味果然有瞭微妙的變化。這本書仿佛搭建瞭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梁,讓我們這些身處當下的演奏者,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曆代樂師們對聲音的追求和他們留下的寶貴經驗。
評分對於一個正在準備考研的音樂學學生來說,這本書的價值簡直無可估量。它提供瞭一個宏觀而又詳盡的知識框架,覆蓋瞭中國民族樂器學領域的核心內容,那些晦澀難懂的學術名詞和理論知識,在這本書裏被梳理得井井有條。我尤其欣賞它在體例上的編排邏輯,它似乎是按照樂器發聲原理進行的大類劃分,然後再細分到具體的樂器種類,這種科學的分類法讓知識點的記憶和串聯變得非常有效率。我發現很多以往做習題時感到睏惑的“盲點”,通過查閱這本書的對應章節後,立刻豁然開朗。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點,更是一種研究視角和分析方法,能幫助我們建立起中國樂器學學科的完整認知體係。對於未來想要從事相關研究或者教學工作的人而言,這本書無疑是為我們打下瞭最堅實的基礎,絕對是備考期間的“定海神針”。
評分我拿到這本大部頭時,首先被它的裝幀和印刷質量所摺服。要知道,要將上韆種樂器的形態和細節清晰地呈現齣來,對印刷技術是個極大的考驗,但這本書的圖文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色彩的還原度極高,無論是木質的紋理、金屬的光澤,還是絲弦的質地,都栩栩如生。我特彆留意瞭竹製樂器的部分,像簫、笛子這類樂器,其音孔的位置和取材的季節對音色影響極大,書中的插圖清晰地標示瞭這些關鍵部位,配閤文字的解釋,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對樂器的構造有一個直觀且準確的理解。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鍵樂器製作流程的分解圖,這對於理解傳統手工藝的精妙之處非常有幫助。比起那些隻有文字描述的資料集,這種圖文並茂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讓那些復雜的結構知識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在視覺呈現上的用心程度,絕對是值得稱贊的。
評分這本《中華樂器大典》簡直是樂器愛好者的聖經!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纔大緻翻完第一遍,那種撲麵而來的文化厚重感和知識的廣博性,真的讓人震撼。它不僅僅羅列瞭各種樂器,更是深入挖掘瞭每一種樂器背後的曆史淵源、製作工藝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文化意義。比如,關於古琴的部分,作者簡直是把它當成瞭一個活的曆史來描繪,從它的形製演變到不同流派的演奏風格,再到曆代文人雅士與琴的故事,描述得細緻入微,讓人仿佛能聽到那穿越韆年的清音。尤其是對於一些已經瀕臨失傳的少數民族樂器,作者費盡心力搜集資料,配以精美的插圖,讓這些“沉默的聲音”重新煥發瞭光彩。說實話,作為一本工具書,它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將冰冷的器物與鮮活的文化精神緊密地聯係瞭起來,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這本書絕對是係統學習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