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徐元勇安徽文艺出版社艺术考研正版 9787539643557

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徐元勇安徽文艺出版社艺术考研正版 978753964355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元勇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古代音乐史
  • 音乐史
  • 徐元勇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艺术考研
  • 音乐学
  • 历史
  • 古代音乐
  • 考研参考书
  • 9787539643557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43557
商品编码:29859864321
页数:163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
作者/主编:  徐元勇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号:  9787539643557
出版年份: 2012年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163页
开本:  1/16
图书定价: 29.00元
实际重量:  279 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徐元勇编著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古代音乐文献知识举要;古代音乐史料举要;古代音乐家考释;古代乐器考释等。本书要依据文献存在的方便为主;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选取每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譬如,收秦青不收古代乐器的收录标准,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只收入能够找到文献记载的乐器,当然也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古代音乐机构记载十分详细,加上这些机构中的乐官的记载,若不加选择必会十分臃肿复杂,因此,本书只是选用了几个代表性的条目。音乐场所多收录民间音乐方面的词汇。古代音乐种类也尽量选取了基本、具有代表性的条目。


凡例一、古代音乐文献知识举要1. 诸子百家2. “十三经”3. 四书五经4. 九经5. 六艺6. 经史子集7. 正史8. 起居注9. 实录10. 政书11. 类书12. 丛书



《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古代音乐文献知识举要;古代音乐史料举要;古代音乐家考释;古代乐器考释等。 
《西域乐舞考古学研究: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流变与文化交融》 作者: 陆建华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19876-0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聚焦于西域地区音乐考古与乐舞遗存的深度研究专著。作者陆建华教授,以其深厚的考古学功底和广博的音乐史知识,系统梳理了自史前至中古时期,贯穿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音乐文化现象。全书不仅立足于出土乐器实物和壁画、雕塑等图像资料,更结合文献记载与田野考古发现,构建了一幅宏大而精微的西域乐舞变迁图景。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传统音乐史研究中对文献的过度依赖,而是将“物证”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对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高昌故城等地出土或描绘的乐器实物(如箜篌、琵琶、筚篥、羯鼓、筚篥、竽、排箫等)进行类型学分析、材质考证和音乐学功能推断,力求重建当时的音响世界。 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导论与方法论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西域乐舞考古学”的研究范畴,阐明了考古学视角对音乐史研究的独特价值——即通过物质遗存来考察音乐的社会功能、传播路径和技术形态。作者详细阐述了研究中所采用的跨学科方法,包括考古学田野调查报告的解读、乐器形态的年代学断代、以及基于图像学的舞蹈姿态复原等。同时,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地理和历史分期,明确了早期绿洲文明、中原王朝郡县及西域各国(如楼兰、于阗、龟兹等)在乐舞传承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早期西域乐器及其文化源流 重点探讨了青铜时代晚期至汉代早期,西域地区固有音乐元素及其与周边文化(如印欧语系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的早期接触。通过对新疆北部草原石刻和早期墓葬中发现的弹拨乐器雏形以及骨笛等吹奏乐器的分析,揭示了西域音乐的“本土根基”。此部分尤其关注了早期丝绸之路开辟前,音乐是如何在不同族群间进行非官方的、基于贸易和迁徙的初步交流。 第三部分:龟兹乐舞的鼎盛与胡乐的输入 龟兹(今库车一带)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乐舞中心”。本部分集中分析了龟兹在公元四至九世纪,如何通过佛教的传播,成为中原地区“胡乐”的主要输入口。研究聚焦于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中描绘的大量乐舞场景。作者细致辨识了壁画中的乐器组合(如大型箜篌、五弦琵琶的早期形态),并结合梵文和古突厥语文献中的记载,重构了龟兹宫廷和宗教仪式中的乐舞规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龟兹“曲子”的结构进行了音乐学推测,探讨了其与印度笈多王朝音乐的关联性。 第四部分:敦煌石窟中的乐舞场景与技术演变 敦煌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宝库,也是中原与西域乐舞交融的集大成地。本部分着重研究了莫高窟、榆林窟等地的壁画,记录了乐器在唐宋时期的具体形制变化。例如,琵琶从横抱到竖抱的演变,以及中原传统乐器(如笙、篪)如何与新传入的西域乐器并置于同一乐队中。作者通过分析供养人供奉乐伎的描绘,探讨了乐舞的世俗化和礼仪化趋势,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异域”音乐审美的接纳度差异。 第五部分:乐舞遗存的区域差异与技术传播路径 本书深入对比了塔里木盆地南北两道及河西走廊沿线不同绿洲的乐舞特征。通过对比高昌(交河故城)和楼兰遗址的发现,作者指出,不同地理环境和政治实体对音乐文化的吸收和改造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例如,高昌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而于阗则保留了更多印度化元素。本部分还首次将出土的乐器残片进行碳十四测年,以更精确地确定关键乐器(如唐代中亚风格的羯鼓)的传入时间点,从而描绘出音乐技术传播的精确“时间轴”。 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 最后,作者对西域乐舞的中古历史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其对唐代燕乐的奠基性作用,以及对宋元以后俗乐形态的深远影响。本书认为,西域音乐遗产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与再创造的典范,其考古学研究为理解中华音乐史的“胡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证据。展望部分,作者呼吁加强对现存残破乐器和壁画材料的现代科技保护与分析,以期揭示更多失传的音色与演奏技法。 本书特色: 考古优先: 以出土文物和图像资料为核心,辅以文献校勘。 跨学科整合: 融合了考古学、音乐学、民族学和材料科学的方法。 细致的器物分析: 对琵琶、箜篌、筚篥等关键乐器的形制演变进行了严谨的分类和断代。 宏大的历史视野: 贯穿了从史前至宋元的漫长历史,展现了丝绸之路作为文化动脉的活力。 适合读者: 音乐史研究者、考古学专业学生、文化史爱好者,以及所有对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其索引和注释的详尽程度,充分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习惯于在阅读时随时查阅原始文献或相关研究,一本优秀的学术参考书,其注释部分往往是衡量其价值的关键标准之一。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引用的文献涵盖了从出土文物报告到历代正史、笔记等多种一手和二手资料,标注得清晰明了,便于读者进行交叉验证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每一次当我试图追溯某个观点或引文的出处时,都能轻松地找到可靠的来源指示,这为我的后续研究省去了大量时间,极大地提升了资料使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和学术资料打交道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封面材质摸上去既有质感又不失厚重感,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应付之作。字体选择和排版布局也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书籍的尊重,清晰易读,即使是面对那些拗口的古代乐理术语,也能让人保持专注,不会因为排版混乱而感到心烦意乱。尤其是那些乐谱的复刻部分,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线条的清晰度和墨色的还原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这对于我们研究古代音乐的学者来说至关重要。能看出出版社在装帧和印刷环节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样的用心,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必然是经过精心打磨和考量的,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和敬畏。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流于表面的概述性著作,而是真正深入到了历史脉络的肌理之中。比如,它对不同朝代礼乐制度的变迁,对宫廷雅乐与民间乐舞的相互影响,都有着非常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复杂史料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旁征博引却又条理分明的叙事能力。很多我原本以为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的乐器演变史,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更深层次的佐证和新的解读视角,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系统化的思想构建,引导读者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每一个音乐现象背后的文化驱动力。

评分

真正优秀的研究备览,应该能够成为一个学科的“地图”和“指南针”。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正是如此。它不仅梳理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空白地带和未来可能深入的方向。读完某些章节后,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某些尚未解决的音乐史谜团的探究热情和遗憾。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激发了我个人强烈的求知欲和研究冲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终点,更像是为下一代研究者铺设了一条清晰的跑道,让人在敬佩前辈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对投身于这个古老而迷人的领域充满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被厚重理论压得喘不过气的学习者,我发现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有些专业著作,内容扎实却语言晦涩,读起来如同啃硬骨头,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备览,在保持了极高学术标准的同时,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用一种更具引导性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概念。他擅长用类比和对比的手法,将那些抽象的古代音乐理论具体化,让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较快地抓住核心要义。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使得我们能够更顺畅、更高效地吸收知识,而不是被术语绊倒在起跑线上。对于考研党来说,这种高效吸收的体验是无价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