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 |
| 作者/主编: | 徐元勇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39643557 |
| 出版年份: | 2012年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63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29.00元 |
| 实际重量: | 279 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徐元勇编著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古代音乐文献知识举要;古代音乐史料举要;古代音乐家考释;古代乐器考释等。本书要依据文献存在的方便为主;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选取每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譬如,收秦青不收古代乐器的收录标准,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只收入能够找到文献记载的乐器,当然也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古代音乐机构记载十分详细,加上这些机构中的乐官的记载,若不加选择必会十分臃肿复杂,因此,本书只是选用了几个代表性的条目。音乐场所多收录民间音乐方面的词汇。古代音乐种类也尽量选取了基本、具有代表性的条目。
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其索引和注释的详尽程度,充分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习惯于在阅读时随时查阅原始文献或相关研究,一本优秀的学术参考书,其注释部分往往是衡量其价值的关键标准之一。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引用的文献涵盖了从出土文物报告到历代正史、笔记等多种一手和二手资料,标注得清晰明了,便于读者进行交叉验证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每一次当我试图追溯某个观点或引文的出处时,都能轻松地找到可靠的来源指示,这为我的后续研究省去了大量时间,极大地提升了资料使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和学术资料打交道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封面材质摸上去既有质感又不失厚重感,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应付之作。字体选择和排版布局也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书籍的尊重,清晰易读,即使是面对那些拗口的古代乐理术语,也能让人保持专注,不会因为排版混乱而感到心烦意乱。尤其是那些乐谱的复刻部分,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线条的清晰度和墨色的还原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这对于我们研究古代音乐的学者来说至关重要。能看出出版社在装帧和印刷环节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样的用心,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必然是经过精心打磨和考量的,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和敬畏。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流于表面的概述性著作,而是真正深入到了历史脉络的肌理之中。比如,它对不同朝代礼乐制度的变迁,对宫廷雅乐与民间乐舞的相互影响,都有着非常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复杂史料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旁征博引却又条理分明的叙事能力。很多我原本以为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的乐器演变史,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更深层次的佐证和新的解读视角,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系统化的思想构建,引导读者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每一个音乐现象背后的文化驱动力。
评分真正优秀的研究备览,应该能够成为一个学科的“地图”和“指南针”。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正是如此。它不仅梳理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空白地带和未来可能深入的方向。读完某些章节后,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某些尚未解决的音乐史谜团的探究热情和遗憾。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激发了我个人强烈的求知欲和研究冲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终点,更像是为下一代研究者铺设了一条清晰的跑道,让人在敬佩前辈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对投身于这个古老而迷人的领域充满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被厚重理论压得喘不过气的学习者,我发现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有些专业著作,内容扎实却语言晦涩,读起来如同啃硬骨头,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备览,在保持了极高学术标准的同时,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用一种更具引导性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概念。他擅长用类比和对比的手法,将那些抽象的古代音乐理论具体化,让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较快地抓住核心要义。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使得我们能够更顺畅、更高效地吸收知识,而不是被术语绊倒在起跑线上。对于考研党来说,这种高效吸收的体验是无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