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古筝考级第九级和第十级的曲集,收录了《粉红莲》、《茉莉芬芳》、《幸福渠水到俺村》、《秋夜思》、《长相思》、《汉江韵》、《钢水奔流》、《山的遐想》等曲目。
《古筝考级曲集》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系列丛书编委会编。
目录
第九级
技法解析的“留白”艺术:深感不足的理论深度 我一直坚信,高阶的古筝演奏,绝非仅仅是“弹对音符”那么简单,它需要深厚的乐理基础和对传统音乐哲学的理解作为支撑。因此,当我翻到曲目解析部分时,我感到的震撼不是对知识的丰富,而是知识的稀疏。这本书似乎完全默认了使用者已经具备了所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对第九级和第十级曲目中频繁出现的复杂调式转换、特定段落的处理意图,乃至不同流派演奏风格的细微差异,几乎是只字未提。例如,对于那些要求极高的装饰音处理,书中仅用一个简短的符号带过,却没有解释如何通过指甲的力度和角度变化来区分“颤音”和“级进揉弦”带来的情绪差异。这就像一个厨师只给了你食材和成品图,却不告诉你火候的掌控和调味的奥秘。对于渴望从“熟练工”晋升为“艺术家”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种缺失是致命的。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对话”的教材,它能引导我思考“为什么这么弹”,而不是仅仅告诉我“怎么弹”。
评分乐海拾珠,蓦然回首的遗憾 拿到这本期待已久的教材,心情是既兴奋又忐忑的。作为一名深耕古筝多年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致力于寻找那种能真正触及灵魂、又不失系统性的练习曲集。然而,当我翻开这本“古筝考级曲集第三版4第九级—第十级”,我内心的波澜逐渐平复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感。封面上的字体排版虽然工整,但总觉得少了些许艺术的灵动,更像是一份严格的行政文件。我本以为第九级和第十级的曲目会是技法和乐感的巅峰对决,能让人在指尖流淌出江河湖海的壮阔。遗憾的是,我所看到的更多是枯燥的音符堆砌,对于那些如“高山流水”般意境深远的篇章,这本书的处理显得过于保守和刻板,缺乏对传统韵味的深入挖掘和现代演绎的尝试。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对曲目背景的细致解读,对演奏技巧难点进行多角度的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标注“快”、“慢”、“强”、“弱”。特别是对于十级曲目中那些要求极高揉弦和滑音技巧的部分,书中的提示寥寥数语,根本无法满足我这种希望精益求精的演奏者。这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份地图,但地图上没有标注关键的地标和捷径,只有密密麻麻的经纬线,让人无从下手,只能靠自己摸索。
评分指尖上的迷宫:对结构与实用性的审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尚可,但当我开始实际使用时,它的结构设计问题便暴露无遗。考级教材的本质,应该是为学习者搭建一座通往更高阶技术的桥梁,而不是一座难以逾越的迷宫。这本“古筝考级曲集第三版4”在曲目编排上似乎过于追求“大而全”,却忽略了学习的梯度和连贯性。不同曲目之间的风格转换过于突兀,比如上一首还是婉约的江南小调,下一首猛然就切换到气势磅礴的西北乐风,这对于心神需要时间调整的演奏者来说,无疑增加了心理负荷。更令人费解的是,许多关键的指位图示模糊不清,尤其是那些涉及大跨度摇指或复杂轮指的段落,图示的线条仿佛被水晕染过一般,难以辨认。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查阅网络上的教学视频来核对指法,这极大地打断了我的练习节奏。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摩擦力”,让学习者能心无旁骛地沉浸在音乐之中。而这本教材,反而成了我练习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需要绕行的路障,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编辑团队在实际教学应用层面是否进行了足够的内测和打磨。
评分练习的反馈机制: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一本优秀的考级教材,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扮演一个严厉而耐心的陪练角色。它应该能够预见到学习者在不同阶段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自测和练习方案。遗憾的是,这本《古筝考级曲集》在提供自我检验的环节上做得非常薄弱。它只是罗列了曲目,却没有给出清晰的“合格标准自查清单”。比如,如何量化“音色饱满度”?在练习特定颤音段落时,每分钟应达到的准确频率是多少?这些对于自我评估至关重要的数据和标准,在这本书中完全缺失。它更像是一份静态的乐谱集合,而不是一个动态的教学工具。我希望教材能够提供一些建议性的慢速练习示范,或者关键难点的分解练习模块,帮助我反复打磨那些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现在,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旅人,手握着一叠写满文字的羊皮纸,却找不到火种来照亮前方的路。它只是记录了“路在哪里”,却没能教我“如何一步一步地走过去”。
评分市场的喧嚣与经典的沉寂:曲目选择的保守性 在如今这个音乐思潮日新月异的时代,古筝的演奏曲目也在不断地拓展和革新。我购买这本书,是期望看到一套既能满足考级需求,又能引领审美趋势的曲目选编。然而,这本第三版中的曲目选择,似乎过于安于现状,充满了对传统“必考曲目”的照搬,创新和活力略显不足。虽然经典不可或缺,但考级教材理应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适当地引入一些近年来广受好评、展现现代演奏技巧的新作,或者至少在经典曲目中提供一些更具启发性的改编版本。当我看到一些曲目已经连续在多个版本的考级中出现时,不免心生倦怠。演奏者需要新鲜的血液来激发热情,而这种一成不变的曲目列表,仿佛将我们困在了上个世纪的音乐审美之中,错失了与当代音乐语境对话的机会。作为一本面向未来演奏者的教材,它在拓宽视野、激发创造力方面的表现,远低于我的预期,显得有些陈旧和墨守成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