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 舞蹈技能教学。形体训练、唱游和集体舞三章。下篇: 舞蹈基础知识及作品欣赏。生命的律动-舞蹈概说、时光中的印迹-中外舞蹈发展的历程、自娱性民间舞-生活中的舞蹈、走进大剧院-中外舞蹈作品欣赏 和 舞蹈欣赏小常识五章。作者简介 李晓激: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副主任、讲师,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副团长,舞蹈教育硕士,上海舞蹈家协会会员。 吴立群: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公共艺术教研部主任,讲师。 刘均逸: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音乐课程和教学研究。
我是一个已经跳了几年舞的业余爱好者,一直苦于自己的基本功总是停滞不前,总感觉动作的连接和发力点把握得不够到位。直到我接触到这套丛书中的“基功训练教学教程”部分,我才发现自己过去犯了多少想当然的错误。这本书对于肌肉群的激活、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拉伸和强化,简直是手把手地教导。里面的体位校正图示清晰到令人发指,每一个细微的角度变化都用大图和特写标注了出来,让我这个常年对着镜子自我修正的人,一下子找到了盲点。我开始按照书中的“每日强化序列”进行训练,坚持了两周,我的柔韧性和核心力量都有了质的飞跃,以前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高难度动作,现在也变得触手可及了。这套教程的严谨性和专业性,完全可以媲美专业院校的内部教材,对于想精进技艺的进阶学习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我喜欢收藏一些关于艺术哲学的书籍,原本对舞蹈教材的兴趣不大,但朋友强烈推荐我看看这套书的“舞蹈普及教育丛书”部分。我发现它在探讨舞蹈与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时,写得非常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站立”或“如何旋转”的技术层面,而是上升到了“舞蹈是什么”和“舞蹈的意义”的哲学思辨。书中关于身体与情感表达的连接论述,对我个人的艺术感悟都有极大的启发。它提醒我们,技术是载体,而思想和情感才是舞蹈的灵魂。这本书在平衡技术指导的实用性和艺术探讨的深度上做得无可挑剔,读起来既有知识的充实感,又有精神上的滋养,这在技术性教材中是极其难得的。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偶尔翻阅,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灵感和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舞蹈初学者的福音,里面的基础知识讲得太透彻了!我以前总觉得舞蹈理论枯燥乏味,但这本书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概念都拆解开来,让我这个完全的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特别是对“韵律”和“动态平衡”的阐述,简直是茅塞顿开,让我对舞蹈的内在逻辑有了全新的认识。光是理解了这些理论,我的身体控制能力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不再是机械地模仿动作,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动。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不少舞蹈史上的小故事和名家轶闻,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绝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非常好,循序渐进,每学完一个章节,都会有相应的自我检测小练习,非常适合自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系统学习舞蹈,但又苦于没有好入门材料的朋友们,它绝对是你踏入舞蹈世界的第一块坚实垫脚石。
评分我是一位舞蹈工作室的负责人,一直在寻找一套既能用于指导新晋教师培训,又能作为学员长期参考的学习资料。这套书完美契合了我的需求。首先,它的理论基础部分(如“舞蹈理论教程”)结构严谨,术语规范,完全可以作为标准化的理论教学蓝本。其次,它对“基功训练”的拆解细致入微,每一项练习都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和潜在风险提示,这对于保障学员的训练安全至关重要。我们现在已经把这套书作为我们所有新员工上岗前的必读书目。它的优势在于其系统性,不像市面上很多教材那样东拼西凑,而是围绕“普及”这一核心目标,构建了一个完整、闭环的知识体系。如果说市面上的书是散落的珍珠,那这套书就是串起了珍珠的精美项链,让知识的价值得以最大化体现。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套书之前,对“普及教育丛书”这个名头有点不以为意,觉得无非就是些浅尝辄止的入门内容。结果大跌眼镜!它对“普及”的理解非常高屋建瓴,它不是降低了难度,而是用最扎实的内容去普及高标准的审美和训练方法。特别是它在不同舞蹈流派的介绍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关键信息点提炼得极其到位,让我对现代舞、古典舞乃至民间舞的差异和共通性有了宏观的把握。这对于培养一个全面的舞蹈视野至关重要,避免了我们陷入单一风格的局限。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教学设计”方面给出的框架,即使我不是专业老师,也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如何进行阶段性的目标设定。这套书不仅教你怎么跳,更教你怎么“学”和怎么“教”,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