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日娜译著的《俄罗斯鄂温克音乐文化》一书, 对西伯利亚和远东鄂温克人的音乐创作进行了系统全 面的描述和分析,并对为数不多的乐谱范例进行了概 括和总结。该书对研究中国满一通古斯民族传统音乐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通过《俄罗斯鄂温克音乐文化》这部书,可以感 受到,中俄鄂温克族的音乐创作,既有共同特点,也 有不同之处。俄罗斯鄂温克人的音乐,在某些方面注 入了俄罗斯文化的元素,也借助了当地土著人的音乐 特点,如楚科奇、阿留申、爱斯基摩、奥洛奇人的音 乐特色。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了传统,同时, 又创新了当代特色。
乌日娜,鄂温克族,女高音歌唱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硕士学位,鄂温克民歌传承人,蒙草·生态环保大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协会会员,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内蒙古文学艺术界特殊贡献人才,代表作《白骆驼》、《吉祥三宝》。
第一章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创作概述
第一节 鄂温克族的民间音乐创作
第二节 现代说唱艺人和歌手
第二章 民间歌曲创作的体裁特征
第一节 猎人和养鹿人的劳动歌曲
第二节 圆圈舞曲
第三节 日常生活歌曲
第四节 童话故事、神话传说、萨满仪式中的曲调
第五节 抒情歌曲和戏谑歌曲
第六节 关于新生活的歌曲
第三章 风格的变化及旋律形式
第四章 鄂温克族民间歌曲和故事
第五章 鄂温克族人的乐器
第一节 库尔
第二节 拨弦乐器
第三节 音质特色
第四节 口弦琴
第五节 孔卡卧尔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东方文化的大门,虽然我期待的民族乐器讲解并没有那么多,但作者对于风俗习惯的描绘简直是栩栩如生,每一个场景仿佛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和听到远方传来的悠扬歌声。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手工技艺的细致描述,那些精美的刺绣和独特的服饰图案,不仅仅是美的展示,更是一种历史的沉淀。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了解知识,更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文化浸润。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趣,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叙述,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小故事将复杂的文化背景串联起来,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去探索更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片文化领域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被吸引,并且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去深入了解。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图片质量和排版设计简直是业界良心!虽然内容本身已经足够引人入胜,但那些高质量的、色彩饱满的摄影作品,真正让这本书提升到了艺术品的级别。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学术的严肃读物,但大量的视觉材料穿插其中,极大地缓解了文字带来的阅读压力。那些展示传统生活场景的照片,光影的处理、人物的神态捕捉都达到了专业水准,让人感觉像是直接置身于那个时空中。尤其是几张关于自然风光的航拍图,那种磅礴的气势与人文元素的和谐共存,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人与环境之间奇妙的互动关系。这本书的装帧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细腻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化传承的尊重,绝对值得收藏,拿在手里把玩一番都是一种享受。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对表象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其社会结构和哲学思想的根基。我原以为会读到更多关于传统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技巧的介绍,但事实是,作者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探寻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思维模式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这种宏大的叙事视角,虽然在某些地方显得有些晦涩,需要反复阅读才能领会其精妙之处,但一旦理解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挑战了我原有的认知框架,让我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对于那些喜欢深度思考和学术探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丰厚的礼物,它提供了足够的材料和论据,去构建一个关于世界文化图景的复杂模型。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它像一条蜿蜒的小溪,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总能恰到好处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我发现自己很容易被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所打动,那些鲜活的个体故事,比任何宏大的历史叙述都要来得真切和震撼。比如,书中那位老艺人与他心爱乐器之间的深厚情感,那种跨越时代的坚守,让我几度红了眼眶。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历史符号转化成了有温度的人类经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自由奔放,时而充满诗意,时而又带着一种质朴的幽默感,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惊喜。它没有刻意去粉饰太平,而是坦诚地展现了生活中的艰辛与美好,这种真实感是任何修饰都无法替代的,让人读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系统化,它不像一般介绍性的读物那样零散,而是有清晰的逻辑脉络,层层递进地将一个复杂的文化体系剖析开来。虽然我本意是想找一些关于特定乐器音阶构造的资料,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文化生态学视角,让我明白任何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其生存的土壤之中。作者在论述中大量引用的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使得观点极具说服力和可靠性,这对于一个追求严谨性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每一次翻阅,似乎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关联点,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知识的“母体”,提供了出发和延展思考的无数可能路径,我确定会把它列入我常年翻阅的参考书单之中,其价值随着阅读的深入只会不断增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