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心理学 9787040171198 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实验心理学 9787040171198 高等教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秀艳,杨治良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认知心理学
  • 行为心理学
  • 研究方法
  • 实验设计
  • 心理测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71198
商品编码:2989390945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基础实验心理学

定价:39.00元

作者:郭秀艳,杨治良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040171198

字数:640000

页码:5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本书内容全面丰富、结构科学合理、问题阐述具体翔实,旨在将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科学方法——介绍给广大读者,从而使其切实领会心理学的实验理论、实验设计和研究案例。全书共分15章,详细论述了实验心理学的由来、基本问题、实验设计、心理物理学、反应时、感知觉、记忆、思维、情绪、个体差异、社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实验仪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广大的心理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心理学研究的广阔视野:其他重要学科的探索与应用 心理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畴远不止于基础实验层面。以下将介绍几部在不同心理学分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作,它们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我们对人类心智的理解,并展示了心理学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 一、 发展心理学:个体一生的心路历程 《发展心理学:从生命起点到永恒》 本书聚焦于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生命终结的整个发展轨迹。它系统梳理了发展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以及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内容详述: 本书的第一个部分深入探讨了胎儿期和婴儿期的发展特征。重点分析了早期感官系统的成熟、依恋关系的建立(如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及其对终生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以及婴儿早期运动技能的发展里程碑。章节中包含了对“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了环境与基因在塑造早期行为模式中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则关注儿童早期和学龄期。认知发展是本部分的核心。除了经典的认知结构分析,还引入了信息加工理论对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解释。社会性发展方面,书籍详细阐述了自我概念的形成、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性别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特别地,书中对“执行功能”(如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和抑制控制)在学龄期早期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供了针对性强的干预策略。 第三部分聚焦于青少年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何映射到心理和情感的剧烈波动,是本部分探讨的重点。书中详细描述了埃里克森定义的“身份认同 vs 角色混乱”的危机,并结合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解释了前额叶皮层尚未完全成熟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此外,书中还专门设章节讨论了当代青少年面临的特殊挑战,如社交媒体使用对自尊和社交比较的影响。 第四部分是关于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发展。成年期部分涵盖了职业选择、亲密关系的维持、以及“中年危机”的重新解读,强调了代际责任和创造力的发展。老年期部分则着眼于认知衰退的个体差异性、智慧的形成以及成功老龄化的心理因素。书中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临终关怀中的心理支持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全书贯穿了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论,强调了生物成熟、环境互动和个体能动性三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 二、 认知神经科学:大脑如何运作 《认知神经科学导论:心智的生物学基础》 本书旨在架设认知心理学理论与现代神经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解释从感觉输入到复杂决策形成过程中,大脑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机制。 内容详述: 本书结构清晰,首先从神经元活动与突触传递的基础知识入手,为后续复杂的认知模型打下生物学基础。它详细介绍了动作电位、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分子机制(如长时程增强 LPT)。 核心章节集中于感知与注意。对视觉系统的处理路径(从 V1 到颞叶和顶叶)进行了详尽的图解分析,特别是对“知觉组织原理”(格式塔原则)在神经回路层面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注意力研究部分,书籍超越了传统的“瓶颈模型”,详细介绍了基于网络的注意力控制系统(如额顶网络),并结合了TMS(经颅磁刺激)和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范例,解释了自上而下(目标导向)和自下而上(刺激驱动)注意力的神经基础。 记忆系统被分为多章进行详述。区分了陈述性记忆(海马体依赖)和非陈述性记忆(基底神经节、小脑依赖)。特别强调了记忆的编码、巩固和提取过程中的时间动态性,以及记忆的可塑性与脆弱性,包括对错误记忆和虚假记忆形成机制的神经影像学证据。 在执行功能与决策方面,本书深入探讨了前额叶皮层(PFC)的独特功能。它将PFC的功能细分为工作记忆的维持、冲突监测和抑制控制,并阐述了腹内侧PFC和眶额叶皮层在情感调节和风险评估中的核心作用。关于决策部分,书中整合了行为经济学(如前景理论)的发现,并试图在神经回路层面解释“损失厌恶”的机制。 最后,本书探讨了语言、情感和意识的神经基础。语言部分介绍了布洛卡区和韦尼克区的功能划分,以及现代模型中对语言网络连接性的强调。情感部分则重点阐述了杏仁核在威胁处理中的作用,以及内侧前额叶皮层在调节情绪反应中的“刹车”机制。 三、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优化人类工作环境 《组织行为学前沿:效率、激励与领导力》 本书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工作场所,致力于提升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组织的效率和福祉。它超越了简单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深入探究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结构性影响。 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奠定了个体层面的理论基础,重点关注动机理论的整合。书籍详细对比了经典的内容型理论(如马斯洛、赫兹伯格)与过程型理论(如期望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并引入了自我决定理论(SDT)来解释内在动机在现代知识型工作中的关键性。关于工作设计部分,书籍详细分析了工作特征模型(JCM)的应用,特别是如何通过任务丰富化和自主权分配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投入度(Engagement)。 第二部分聚焦于群体动力学与团队协作。书中详细考察了群体决策的优缺点,特别是对“群体迷思”(Groupthink)的识别与预防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冲突管理方面,书籍提出了基于“任务冲突”与“关系冲突”二元区分的建设性冲突管理框架。此外,对于虚拟团队和跨文化团队的领导挑战,本书提供了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实操指导。 第三部分的核心是领导力与权力结构。本书摒弃了单一的“好领导者特质”模型,转而侧重于领导行为和情境因素。详细阐述了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如何通过理想化影响、鼓舞性激励等机制实现追随者的超越性绩效。同时也深入分析了权力、影响力与组织政治中的伦理困境。 第四部分关注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变革。在绩效管理方面,书籍强调了360度反馈的有效性及其潜在的偏误,并提出了基于行为锚定评定量表(BARS)的公正评估方法。组织文化和变革管理部分,探讨了库尔特·勒温的“解冻-变革-再冻结”模型在面对技术颠覆时的局限性,并引入了更具适应性的敏捷变革模型。全书强调,有效的组织设计必须是人本主义与系统效率的平衡体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我的,一种沉静而专业的蓝绿色调,搭配着简洁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读物。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摸上去是那种略带磨砂感的,翻阅时不会有廉价的滑腻感,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我个人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底层逻辑。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看似复杂难懂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在压力下会表现得异常冷静,而有的人则会崩溃?为什么有些记忆会如此深刻,而有些事情又转瞬即逝?我对这些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它是否真的能提供清晰的框架和深入的解析,来帮助我理解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谜题,这一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的装帧也显得相当用心,即便不是精装,但也很牢固,感觉能够承受得起经常翻阅的考验,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教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评分

最近对大脑的运作机制非常着迷,尤其是在情绪和决策这两个方面。我看过一些科普读物,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和深入。我希望这本《基础实验心理学》能够提供一个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某些情况下会做出冲动的决定,或者为什么我们的情绪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剧烈影响。我对此非常好奇,尤其是那些关于情绪调节和认知偏差的章节。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最优化的选择的,以及是否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心理规律可以被揭示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一些经典的实验案例,来生动地展现这些理论。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前沿的研究进展,看看心理学领域最新的发现是什么,对我们理解人类自身会有怎样的启发。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能否真正帮助我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心理学认知框架,而不是停留在碎片化的知识点上。

评分

我一直对学习和记忆的过程非常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学习能力强,遗忘速度慢,而有些人则不然。我希望这本《基础实验心理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学习理论、记忆编码、储存和提取的科学解释。我一直认为,理解了这些机制,或许就能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那些关于不同类型记忆(如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等)的形成和衰退的机制。是否会有关于如何增强记忆力或者提高学习效率的实验证据支持的建议,这一点我尤其关注。我也会对书中关于遗忘曲线以及影响遗忘因素的讨论感到兴趣,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避免遗忘的策略。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个关于大脑如何学习和记忆的全新视角,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导。

评分

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基础实验心理学》,完全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推荐。当时我正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提升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的资料,无意中看到有人提到了这本书,说是对理解认知过程非常有帮助。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量化和实证的学科抱有特殊的偏许,实验心理学恰恰满足了这一点。我喜欢那些有严谨的实验设计、清晰的数据分析和可重复性验证的科学研究。想象一下,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能够揭示出人类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如何做出决策,或者如何形成记忆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魅力的事情。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实验方法论的介绍,比如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心理学实验,如何避免偏差,以及如何解释实验结果。我深信,掌握了这些基础的方法,不仅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甚至还能将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工作中的项目管理或者个人决策上。这种追求客观和严谨的态度,正是这本教材所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和社交心理学的知识,希望能在这本《基础实验心理学》中找到一些关于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态度的理论基础。我一直对为什么人们在群体中会表现出与独处时不同的行为感到好奇,比如从众效应、群体极化等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影响人际互动和群体决策的因素。我也会关注书中关于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的讨论,希望能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这些社会心理现象的根源,并找到化解之道。同时,我也对人际吸引、沟通和冲突解决等方面的心理学理论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获得一些有益的指导,以改善我的人际关系。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人类的社会性,并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这一点是我非常期待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