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生與死的戰鬥:與施受虐的對抗
定價:58.00元
作者:哈利特·巴塞基,保拉·艾爾曼,南希·古德曼
齣版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92259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我們贊美生命時,生命如同一個美人,
人生的悲劇就是
每個人都要麵對變成骷髏的這個現實。
敢於麵對者就成瞭強者,
不願意者就上演種種生死虐戀,
在情緒上將一個未來的死亡,搬運到當下上演。
內容提要
《生與死的戰鬥:與施受虐的對抗》是一本心理谘詢和治療領域的專業書籍,描述的是心理分析師和來訪者之間治療的互動情況,探索瞭影響日常生活的施虐和受虐兩個頗具爭議而又令人睏惑的心理病理。案例中,來訪者有在他們自身的親密關係中體會痛苦的需要,並且會在任何試圖接近他們的人的身上引發這樣的痛苦,這就是書中所涉及的受虐與施虐的主題所指。這類情感阻礙瞭人們在人際關係中找到慰藉。
從大的視角上,它采用當代的精神分析工具檢視瞭生死之間的邊界。在這個過程中,分析師和來訪者日常的互動空間變成瞭研究失敗、犧牲和絕望等痛苦體驗之演化變遷的ZUI佳地點。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生與死的戰鬥:與施受虐的對抗》展現瞭敏銳而富有經驗的分析師是如何幫助此類來訪者的,並由此為讀者提供瞭治療此類心理病理患者的模式。參加案例討論的各位作者則提供瞭不同的理論視角,幫助讀者去理解案例報告中發生瞭什麼,以及如何推廣案例治療的成果。
目錄
導論
章 臨床領域中的施受虐........................................ 003
第二章 施受虐內部相互交錯的力量及發展變化 ....................... 017
部分 保拉·艾爾曼提齣的案例及案例討論
第三章 與戴安的工作及遊戲中的施受虐 ............................. 031
第四章 對戴安案例的討論(一) .................................... 047
第五章 對戴安案例的討論(二) ..................................... 064
第六章 戴安對抗現實:僵局中的潛意識幻想?
對戴安案例的論 ............................................080
第二部分 南希·古德曼提齣的案例及案例討論
第七章 和B先生穿越“傷害的愛”的航行 .............................. 097
第八章 對B先生案例的討論(一) .................................... 113
第九章 對B先生案例的討論(二) .....................................124
第十章 對B先生案例的討論(三) .....................................138
第三部分 安德裏亞·格林曼提齣的案例及案例討論
第十一章 為空虛、為殺戮而食:
一個貪食癥女性的施受虐 ................................. 155
第十二章 對瑪利亞案例的討論(一) ................................. 175
第十三章 對瑪利亞案例的討論(二) ................................ 193
第十四章 創傷、原始超我和施受虐:對瑪利亞案例的討論 ............... 209
第四部分 理查德·瑞馳巴特提齣的案例及案例討論
第十五章 A先生的原始超我:施虐復仇幻想、激發及隨後的受虐懊悔....... 227
第十六章 對A先生案例的討論(一) .................................. 244
第十七章 對A先生案例的討論(二) .................................. 252
第十八章 施受虐和攻擊性——臨床理論:
對A先生案例的討論........................................269
作者介紹
哈利特·巴塞基(Harriet I. Basseches)
哲學博士,曾擔任獨立精神分析協會聯盟(CIPS)主席。
美國職業心理學委員會(ABPP)成員,國際精神分析協會(FIPA)會員,當代弗洛伊德學會(CFS)和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培訓與督導分析師,CFS終身教員。
保拉·艾爾曼(Paula L. Ellman)
哲學博士,華盛頓大學職業心理學中心臨床心理學副教授。
美國職業心理學委員會(ABPP)成員,國際精神分析協會(FIPA)會員,當代弗洛伊德學會(CFS)和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培訓與督導分析師,CFS終身教員、華盛頓項目主管。
南希·古德曼(Nancy R. Goodman)
哲學博士,國際精神分析協會(FIPA)會員,當代弗洛伊德學會(CFS)華盛頓項目和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培訓與督導分析師。CIPS“活現研討小組”主持人,CFS終身教員。
文摘
序言
初見這本書的書名——"生與死的戰鬥:與施受虐的對抗",我便被其強烈的吸引力所捕獲。它不像是一些平鋪直敘的標題,而是飽含著一種深邃的哲思和戲劇性的張力。我喜歡那些能夠引發我思考的書,尤其是當它們觸及到人類生存最本質的睏境時。我想象中的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情節敘述,而是會深入到人性最幽暗的角落,去挖掘那些關於權力、欲望、以及個體在群體壓迫下的掙紮。"施受虐"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復雜性,它暗示著一種不平等的權力關係,以及在這關係中個體所承受的痛苦與反抗。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不落俗套的方式,來展現這種對抗的殘酷與復雜,或許是通過鮮活的人物塑造,或許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敘事手法。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對作者能否在字裏行間構建一個既真實又具有警示意義的世界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生與死的戰鬥:與施受虐的對抗",光是聽起來就有一種史詩般的厚重感。我通常不會在閱讀前去瞭解具體的情節,更享受的是在閱讀過程中,隨著作者的筆觸,一點點地進入書中構建的世界,去體會人物的命運。書名本身就點明瞭故事的核心衝突,一種關乎生存與尊嚴的極緻對抗。我很好奇作者會以怎樣的方式來呈現這種“戰鬥”,它是否是血腥的、激烈的,又或者是一種更加隱晦、更加心理化的較量?“施受虐”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沉重和敏感,它暗示著人與人之間復雜而扭麯的關係。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地剖析這種關係背後的心理機製和社會根源,而不是簡單地停留在錶麵的道德評判。我想象中的這本書,一定不會是輕鬆愉快的讀物,它可能會觸及人性中最脆弱、最黑暗的部分,但同時,也可能會展現齣人類在絕境中爆發齣的驚人勇氣和求生欲望。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畫麵,仿佛一部濃墨重彩的史詩正在徐徐展開。"生與死的戰鬥"這幾個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不可逆轉的決絕,而"與施受虐的對抗"則進一步將這種對抗拉到瞭一個更加具體、更加尖銳的層麵。我不是一個喜歡劇透的人,所以對於書中的具體情節,我並沒有任何預設。我更傾嚮於讓作者的文字引導我進入那個世界,去感受人物的呼吸,去體會他們的絕望與希望。我想象中,這本書的基調可能會是壓抑而又充滿力量的,它可能不會迴避人性的陰暗麵,但一定會展現齣人在逆境中迸發齣的求生本能和對尊嚴的呐喊。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塑造那些在極端環境下扭麯或升華的人物形象的,他們之間的互動又會産生怎樣的火花?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對那些被壓迫者如何反抗,以及那些施壓者內心深處的動機充滿瞭探究的欲望。這無疑是一本需要讀者全身心投入,去思考、去感悟的書。
評分“生與死的戰鬥:與施受虐的對抗”——僅僅是書名,就足夠讓人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壓迫感和悲壯感。我並非那種急於知道故事結局或主要情節的讀者,反而更享受的是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文字一點點地在腦海中勾勒齣世界、人物和事件。這個書名直接拋齣瞭一個核心矛盾,即生命本身所麵臨的終極考驗,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個體所遭遇的、來自於他人的操控與反抗。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深刻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去探索人性的邊界,去審視那些在極端環境下,權力如何扭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被壓迫者如何尋找掙紮與齣路。我對作者如何刻畫“施受虐”這一概念尤為好奇,它是否涉及心理上的操縱,還是更直接的權力壓製?無論如何,我預感這會是一次對人類生存睏境和內心掙紮的深刻洞察,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其言外之意的作品。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張力,"生與死的戰鬥:與施受虐的對抗",光是這個標題就足以勾起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心。我並非是那種習慣於在閱讀前就急於瞭解情節走嚮的人,相反,我更享受那種在書頁翻動間,逐漸揭開迷霧,一點點拼湊齣故事全貌的過程。這本書的書名就暗示著一種深刻的、關於人性的掙紮,或許是關於權力、控製與被控製的復雜關係。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人物內心深處的暗流湧動,以及他們如何在生存與被剝奪之間進行殊死搏鬥。我想象中的故事,可能不僅僅是錶麵的事件衝突,更在於人物在極端環境下,精神世界的崩潰與重建。這種類型的題材,往往能夠觸及到我們最原始的恐懼和最深沉的渴望,展現齣人性的脆弱與堅韌。我特彆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施受虐”這個敏感且沉重的主題,是直麵血淋淋的現實,還是通過隱喻和象徵來呈現?無論如何,我預感這將是一次充滿挑戰但又不失震撼的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