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简明心理学
定价:36.00元
作者:王卫红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63819805
字数:396000
页码:3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简明心理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非心理学专业学生选修课的教材;另外,对于广大心理学爱好者来说,这也是一本有趣有益的参考读物。
内容提要
编写《简明心理学》的目的是以简明的语言把心理学中基础、重要的理论、观点、概念加以整合,从知、情、意、行等角度,逐一呈现给读者。《简明心理学》将为你打开心理科学的大门,你将会重新认识神秘的心理学。全书共设4部分、15章,内容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心理的生物基础、心理的环境基础、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和情感、能力、人格、学习、健康,等等。《简明心理学》在全面系统介绍现代心理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力求简明,以便于师生、读者使用阅读,另外,为了提高《简明心理学》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各章还介绍了外的*研究成果、理论观点等等。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卫红,男,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心理学学会秘书长,重庆市市委组织部干部考评专家组成员。先后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师从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先后主编了《心理学通论》、《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儿童心理学》、《民工心理疾病辨识与防治》及《农村心理危机干预手册》等心理学著作;研究成果中《重庆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和应对研究》获重庆市首届“发展研究奖”二等奖,<自杀未遂的生物学病因及大学生、监狱人群的危机干预研究》获重庆市卫生局一等奖。近年来,应邀在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多种调研培训项目。作为重庆心理学学会秘书长和市专家组成员,在各种媒体上经常就有关心理学的问题进行专家解答。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心理学这个领域过于专业和复杂。直到最近偶然翻阅了这本《简明心理学》,我才发现原来理解人的想法和行为,可以如此有趣和接地气。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亲民”风格,很多概念的解释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和你聊天,分享他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书中关于“社会认同”的章节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总是纳闷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某个选择不是最优的,却还是会随波逐流。作者用“从众效应”等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并且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人群中的恐慌反应,或者流行文化的传播。读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很多看似独立的决定,其实都受到了周围环境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还有一个让我茅塞顿开的部分是关于“成瘾行为”的探讨。我过去总觉得有某些不良习惯的人是缺乏意志力,但这本书让我从更深层次理解了成瘾背后的心理机制,比如多巴胺的奖赏机制,以及习惯回路的形成。它并没有简单地评判,而是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视角让我对这些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而不是简单的指责。 书中还探讨了“人际关系”的动态,比如吸引力的来源,以及冲突的产生和解决。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自己在感情和友情中的模式,以及如何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见解。我学会了如何更清晰地识别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有效地向他人表达,同时也理解了别人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动机。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自身和他人行为的困惑。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复杂的理论,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我能够真正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它的内容之充实,讲解之透彻,让我觉得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值了。我从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生活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坦白说,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凑单的“包邮”两个字,压根没对内容抱有多大期望,想着泛泛地了解一下心理学大概是什么样子。结果,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低预期”。它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奥秘,而且每一层都充满了惊喜。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非语言沟通”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嘴巴说的话,可能并不是内心真实的想法。 作者详细分析了眼神、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号的重要性,并且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一个人在撒谎时,眼神可能会闪烁不定,或者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一些小动作。这些细节的描述,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沉默的对话”,只是我之前对此一无所知。这本书让我开始更有意识地去观察别人,也更了解如何去解读这些微妙的信号。 此外,书中关于“压力管理”的章节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一直是个比较容易焦虑的人,经常会因为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感到压力山大。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且易于操作的减压技巧,比如深呼吸、正念冥想,以及一些认知重构的方法。我尝试着去练习这些方法,发现确实能够有效地缓解我的焦虑情绪,让我能够更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更令我欣喜的是,它还探讨了“梦想与成就”之间的关系。书中阐述了如何设定目标,如何保持动力,以及如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前进的并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我们内心的恐惧和犹豫。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它让我变得更加敏锐,更加懂得体察人心,也更加从容自信。它就像一本“心灵地图”,指引我穿越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我真的非常庆幸当初做了这个“凑单”的决定,它让我拥有了一本如此有价值的“心灵指南”。
评分我一直以为心理学是属于实验室和大学课堂里的东西,离我的日常生活很远。但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内容设计得非常巧妙,就像是把我带入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学万花筒”,每一次翻阅都能看到不同的精彩。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决策心理学”的阐述,很多我们日常做的决定,原来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支撑。 作者在解释“选择悖论”的时候,用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当我们面对一堆相似但又略有差异的选项时,反而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最终选择放弃。这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在挑选商品时常常出现的纠结,原来这并非是我的“选择困难症”在作祟,而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普遍现象。书里还提到了“损失厌恶”,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对失去比对获得更敏感,这在我理解自己投资决策的犹豫不决时,给予了很大的启发。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也触及了“童年经历”对成年人性格形成的影响。虽然这部分内容并没有过于深入地探讨,但它点出了童年时期的一些重要发展阶段,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是否源于早期的经历。这种自我觉察,对我而言是全新的体验。 书中还对“动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详细解读了驱动我们行为的内在动力。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为了生活而努力,但读完这一章,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内心深处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比如被认可、被尊重,甚至是实现自己的价值。这让我对自己的生活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动力去追求那些真正能让我感到满足的事情。 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认知上的飞跃。它就像一本“生活说明书”,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这个世界。我以前总觉得心理学很玄乎,但现在我明白,它就藏在我们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行为之中。这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有价值的书籍之一,它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的心理学启蒙之作,当初抱着“满28包邮”的心理学入门的心态买下,没想到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觉得心理学很高深,好像只有那些在大学里深造的专业人士才能真正理解。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易懂,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 就拿“认知偏差”这一章来说,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确认偏差”、“锚定效应”这些词汇,而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比如买东西时总是倾向于关注那些支持自己想法的评价,或者听到某个价格后就觉得它是个“参照点”,之后再遇到的价格都容易与之对比。这些例子太真实了,我读的时候简直拍案而起,连连点头,感觉自己好像一直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心理机制影响着。 它还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产生一些“非理性”的情绪,比如为什么明明知道某件事不值得生气,却还是会情绪失控。书中提到的“情绪唤醒”和“认知评估”的理论,让我明白情绪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事件本身触发,然后我们对事件进行解读,最终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这对于我理解自己的情绪波动,甚至去安抚身边人的情绪,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讲解了“是什么”,还探讨了“如何做”。比如在讲到“沟通技巧”时,它分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像积极倾听、同理心表达等等。我尝试着在和家人朋友的交流中使用这些技巧,惊喜地发现效果显著,之前的很多误会和摩擦似乎都减少了。它让我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间的隔阂,并不是因为感情不好,而是因为沟通的方式不对。 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暖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了心理学的殿堂,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它没有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平等地分享知识,让我觉得心理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也曾对心理学感到好奇,或者想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它绝对物超所值,是你绝对不会后悔的一次阅读体验。
评分刚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因为它的书名很有吸引力,而且恰好在做一个小小的采购活动,想着能凑单就买来看看。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以一种非常“非学院派”的方式,将心理学的精髓展现出来,读起来丝毫不费力,却又能收获满满。我尤其喜欢它对“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分析,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视,却又影响深远的问题。 作者用大量的案例说明,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判断。比如,我们对于某些职业、性别或群体的固有看法,很多时候并非源于真实的了解,而是来自社会文化的熏陶。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一些不自觉的偏见。它鼓励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要去质疑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观念。 另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是关于“学习心理学”。它并没有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心理学家,而是告诉你如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比如,理解“间隔重复”和“联想记忆”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知识。这一点对于我这个喜欢不断学习新东西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尝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的工作中,效果非常明显。 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幸福感”的探讨。它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从多个维度解释了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比如积极情绪、投入感、人际关系等等。这让我明白,幸福并非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调整和努力来实现的。它让我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学着去珍惜和感恩。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充满了一种探索的乐趣。它没有那种沉闷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个循循善诱的朋友,引导你去发现真相。它让我想起了很多我曾经忽略的生活细节,并从新的角度去审视它们。我真的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人类内心世界感到好奇的人,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