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作 者:(战国)荀子著;中华文化讲堂注译
版 次:1
页 数:304
字 数:210千
印刷时间:2017-3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中图分类号:B222.62
编辑
★中国人应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
★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
★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
内容简介
《荀子》不仅仅是对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更兼采了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诸家学说中的思想成分,郭沫若将《荀子》与《孟子》、《庄子》、《韩非子》并列,称为先秦文学的“四大台柱”。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先秦思想家、文学家,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书籍目录
劝学篇
非相篇
非十二子篇
儒效篇
富国篇
天论篇
正论篇
礼论篇
乐论篇
解蔽篇
正名篇
性恶篇
媒体评论
出版说明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与科技超速发展,人们在体验经济繁荣和科技成果的同时,欲望的膨胀和内心的焦虑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质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从经典中获取智慧和慰藉,或许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之所以要读经典,根本在于,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一个爱读经典的人,其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深邃的。而一个被经典浸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思想丰赡、文化深厚的民族。因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能认识其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会失去其未来的生机。而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经典之中。
,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当自提倡重读经典始。然而,读经典之目的,绝不仅在徒增知识而已,应是古人所说的“变化气质”,进一步,是要引*我们进德修业。《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实乃读经典之要旨所在。
基于此理念,我们决定出版此套《谦德国学文库》,“谦德”,即本《周易》谦卦之精神。正如谦卦初六爻所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我们期冀以谦虚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译的方式,让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引导有心的读者,透过扫除古老经典的文字障碍,从而进入经典的智慧之海。
作为一套普及型的国学丛书,我们选择经典,不仅广泛选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也将视野开拓到释、道的各种经典。一些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基本全部收录。同时,有一些不太为人熟知,但有当代价值的经典,我们也选择性收录。整个丛书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基本经典。
在注译工作方面,版本上我们主要以主流学界公认的权*版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丛书的注译既能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今文白话不求字字对应,只在保证文意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使译文更加通俗晓畅,更能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籍的注译,固然是现代读者进入经典的一条方便门径,然而这也仅仅是阅读经典的一个开端。要真正领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我们提倡*好还是研读原本,因为再的白话语译,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文言经典的原有内涵,而这也正是中国经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打开阅读经典的一扇门而已。期望藉由此门,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风采,走上领悟古人思想之路。进而在生活中体证,方能直趋圣贤之境,真得圣贤典籍之大用。
经典,是一代代的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恩泽与财富,是前辈先人的智慧精华。我们在享用这一份财富与恩泽时,更应对古人心存无尽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虽恭敬从事,求备求全,然因学养所限、才力不及,舛误难免,恳请先贤原谅,读者海涵。期望这一套国学经典文库,能够为更多人打开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的大门。同时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让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深入阅读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部经典的魅力所在。作者的文字逻辑之缜密,论证之周全,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他对于“性恶论”的阐述并非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一套完整的社会建构和教化体系的基石。书中对礼义的阐发,从个体修养到国家治理,形成了一个自洽而严密的理论闭环。我特别欣赏他那种务实入世的态度,他不像某些先哲那样沉湎于对理想境界的空泛描绘,而是直面人性的幽暗面,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路径——那就是后天的学习与约束。这种将哲学思考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中汲取到治理自身、管理社会的深刻智慧。每一次重读,都会发现新的层次和新的理解,仿佛与这位古代的智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作为一个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脉络感兴趣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在定位和注释上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简单地将原著堆砌出来,而是融入了大量现代学术界对文本的精校和解读精华。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语词汇,编者都给出了精准且易于理解的白话释义,这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接触这部鸿篇巨著的门槛。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重要的概念辨析处,会穿插一些对不同学派观点的对比分析,这让读者在理解荀子思想的同时,也能建立起对整个先秦思想群像的宏观认知,避免了将某一家思想孤立看待的片面性。这种既尊重原著的“原汁原味”,又提供现代化阅读辅助的平衡策略,实属不易。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研究,它对于提升个人的心性修养也大有裨益。它教会我认识到,人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环境的熏陶和教育的引导才是塑造“人”这个复杂个体的决定性因素。在浮躁的当下社会,很多年轻人容易陷入“天赋论”的迷思,认为成功与否早已注定。而阅读《荀子》,便像是接受了一次强有力的精神洗礼——它坚信人的可塑性,鼓励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化性起务”,去雕琢自身的“材性”,最终成就“君子”的品德。这种积极向上、强调自我负责的哲学内核,对于现代人重建价值体系,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说实话,阅读此类经典,最怕的就是枯燥乏味,仿佛在啃一块没有滋味的硬骨头。但这部《荀子》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充满了辩论的热情和激昂的士气。书中大量的排比句式和极富感染力的反诘,使得即使是严肃的哲学论述,读起来也像是在听一场精彩的法庭辩论,节奏感极强。那些关于“隆礼重法”的论述,其气势磅礴,咄咄逼人,仿佛能穿透纸面,直击人心,让人不得不为之侧耳倾听,认真思考。这种充满力量感的文字表达,无疑是那个“百家争鸣”时代最鲜明的印记之一,它让读者切实体会到,在那个时代,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武器和行动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透着典雅的气质,拿在手里就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纸张的选择也颇为考究,触感温润,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初翻开时,那种墨香与纸张的清新混合在一起的味道,瞬间将我从现代的喧嚣中抽离出来,带入到那个思想激荡的战国时代。尤其是封面题签的字体,遒劲有力,颇有大家风范,让人忍不住对内里的内容产生无限的敬意与期待。它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文物,陈列在书架上都显得熠熠生辉,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的仪式感。对于追求阅读品质和书籍收藏价值的同好来说,光是这份外在的精美,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这体现了出版方在“文库”这个概念上的深刻理解,他们懂得如何通过物质载体来烘托精神内容的重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