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双语译丛:论语(上下册) 9787540343644

民国双语译丛:论语(上下册) 978754034364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辜鸿铭 注译 著
图书标签:
  • 论语
  • 儒家经典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双语
  • 翻译
  • 民国
  • 文化史
  • 思想史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40343644
商品编码:3001228087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民国双语译丛:论语(上下册)

定价:69元

作者:辜鸿铭 注译

出版社: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40343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得到广泛认可的世界通行本

☆ 李大钊、林语堂、胡适、毛姆等中外名家力荐

☆辜鸿铭亲授英文儒学课

☆ 带读者走进儒学阅读的另一种语境

内容提要


《民国双语译丛》包括由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大学 中庸》两种,辜鸿铭的儒学英译语言精练,词意精达,并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辜鸿铭对儒学的翻译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近代讲解儒学的经典。这个版本也成为风靡欧美、通行世界的儒学英译读本。

目录


作者介绍


辜鸿铭(1857.7.18-1928.4.30),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文摘


序言



《民国双语译丛:论语(上下册)》是一套旨在重塑经典、连接古今的学术出版项目,以民国时期精良的双语译介传统为基石,重新梳理、注释与出版中国古典学术的瑰宝。本丛书精选民国时期学人所译、所评的经典著作,力求在保持原作精神的同时,融入现代学术的视角与方法,为当代读者提供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窗口。 丛书缘起与学术价值 民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方面,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大量的经典被重新翻译、注解,并以新的方式介绍给国人乃至世界。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学识渊博、融汇中西的学者,他们对中国古籍的解读,往往兼具深厚的国学功底与敏锐的现代意识,其译著和研究成果,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民国双语译丛》正是着眼于挖掘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学术遗产。本丛书的出版,旨在: 1. 重温民国学人风采: 汇集民国时期德高望重的学者对经典文本的解读,让读者领略那个时代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与深邃的思想洞察。 2. 促进双语理解: 丛书中的许多译本,其核心价值在于其双语性。民国学者在翻译中国古籍时,往往会参照西方相关学说,或用英文、法文等进行注释,这为我们理解中国思想的国际传播与比较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3. 创新经典解读: 在保留民国译本精华的基础上,本丛书将采用现代出版工艺与学术规范,对原文、译文、注释进行审慎的校勘与增补,使其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认知需求。 4. 搭建学术桥梁: 丛书的出版,不仅服务于普通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是为从事中国古典学、历史学、哲学、文学以及比较文化研究的学者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论语》卷的定位与意义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核心经典,是中国思想史乃至东亚文化圈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个人修养、社会伦理、政治治理等方方面面,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民国时期,《论语》的翻译与研究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涌现出众多影响深远的译本和注疏。 本套《论语》在《民国双语译丛》中的定位,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展开: 精选民国优秀译本: 经过审慎的学术考量,我们将选取一部或数部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学术价值最高的《论语》双语译本作为主体内容。这些译本的选取,将注重译者在原文理解上的精准度、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以及其注解的深度与启发性。 双语对照的价值: 强调译本的双语特点,将原文与对应的译文(如英文)并列,便于读者进行细致比对,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语言的精妙之处以及西方学术语境下对《论语》的理解与阐释。这种双语对照,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视角下对同一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民国学人的智慧结晶: 深入挖掘民国译者在翻译《论语》时所展现出的学术视野,例如他们如何处理《论语》中晦涩的词汇、典故,如何解释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以及他们可能借鉴或批判的西方哲学思想。这些解读,本身就是一段宝贵的思想史。 批判性继承与创新: 在保留民国译本原貌的同时,我们将邀请当代资深学者对译本进行审校,必要时补充简要的现代学术注释,或提供背景知识的介绍。这种做法旨在解决民国译本可能存在的时代局限性,同时又不失其原有的学术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民国时期的智慧得以延续,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 结构与内容规划: 原文精校: 采用最权威的《论语》版本作为底本,进行细致的校勘,确保原文的准确无误。 民国译本呈现: 忠实呈现选定的民国双语译本,尽可能保留其原有的版式、排印风格,以彰显其历史风貌。 双语对照: 并列原文与译文,例如中文原文与英文译文,提供清晰的对照阅读体验。 民国译者注释: 保留民国译者所作的注释,并对其进行适度的整理和说明。 当代学术补白(审慎添加): 由当代学者撰写少量必要性的背景介绍、术语解释或对译文的辅助说明,旨在帮助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民国译本的语境和思想。这部分内容将严格控制数量,以不影响民国译本的主体地位为原则。 导读与附录: 可能包含一篇关于该民国译本的学术导读,介绍译者的生平、译本的特点、学术价值,以及与《论语》研究相关的附录(如重要学者年表、相关史料概述等),进一步丰富丛书的学术内涵。 《论语》的永恒价值与本套丛书的意义 《论语》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不仅是古代中国的思想史文献,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核心思想,如“仁”、“礼”、“忠”、“恕”、“孝”、“悌”等,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在当下,重新审视和解读《论语》,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入理解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并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贡献中国智慧。另一方面,面对现代社会中的种种挑战,如人际关系的疏离、道德的困境、价值观的多元冲突,《论语》中所蕴含的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社会和谐秩序、政治伦理的深刻洞见,依然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解决方案。 本套《民国双语译丛:论语》的出版,正是基于对《论语》经典价值的认同,以及对民国学术遗产的珍视。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精心策划的出版项目,能够: 重新连接当代读者与《论语》: 以更具学术深度和历史厚度的视角,引导读者走进《论语》的世界,感受其思想的魅力。 促进跨文化对话: 通过双语译介,帮助更多非中文读者理解《论语》的精髓,同时也促使中文读者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反思《论语》的现代意义。 传承与创新并举: 在尊重历史、传承民国学人学术精神的同时,注入当代学术活力,使这批经典的民国译本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为学界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珍贵的学术资源。 这套《论语》的出版,是《民国双语译丛》系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对一部伟大经典的致敬,更是对一段辉煌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力求在学术的海洋中,为读者呈献一枚饱含历史温度与思想深度的珍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虽然略高于市面上的一些普及本,但其物有所值。这套书的价值,远超乎纸张和印刷成本本身,它凝结的是数代学者对经典不懈的探索精神。我注意到,它在某些段落的处理上,对比了我收藏的其他版本,体现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更贴近原意的翻译方向,这对于真正想要深入研究原典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而且,它似乎在注释中引入了一些相对冷门的考据材料,这极大地丰富了对上下文背景的理解,让那些晦涩难懂的章节豁然开朗。对于严肃的国学爱好者而言,这种深度的挖掘和呈现,是市场上难以寻觅的亮点,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镇馆之宝”。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品味与典雅的完美结合。拿到手里,首先被它那复古又不失精致的封面所吸引。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舒服,带着一种旧时光的厚重感,仿佛轻轻一翻,就能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尤其是内页的排版,简直是艺术品。字体选择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细节之处流露出对传统的尊重。译者在处理那些古奥的词句时,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注释详尽而又不冗余,让初学者也能轻松领略先贤的智慧。这种对外在形式的极致追求,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场视觉和触觉的盛宴。这样的书籍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彰显,让人由衷赞叹出版方的用心良苦。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讲,这套书带来的沉浸感是极强的。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学术化的冷峻笔调,而是用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情境。阅读时,我仿佛能听到夫子与弟子们在杏坛之下探讨政务民生的场景,那种朴素而真挚的求道精神扑面而来。文字的流畅度极佳,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儒家经典的读者,也不会感到阅读上的滞涩感。对于希望向子女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但又担心过于艰涩的家长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入门范本。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兼顾了大众的可读性,这种平衡的艺术,着实令人佩服。

评分

这套书的问世,可以说是对当下快餐式阅读文化的一种有力回击。它要求读者慢下来,静下心来,去品味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智慧。我发现自己每次翻开它,都会被其中某个不经意的词句点亮思维的火花。它不仅仅是一套关于古代思想的译本,更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的一次跨越千年的真诚交流。精装的品质保障了它的耐用性,意味着我可以将它作为陪伴我几十年人生的精神食粮。购买它,不是一次简单的消费,而是一项对自我精神世界的长期投资,它所蕴含的文化重量和审美品味,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思想与现代读者的桥梁。原著的精髓,那种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思考,在译文中得到了精准而又生动的重现。作者对“仁”与“礼”的阐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日常行为中的具体准则。我尤其欣赏译者在关键哲学概念处理上的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度地进行现代化的“解读”,而是力求还原孔子原有的语境和温度。这种尊重经典的治学态度,使得书中的智慧具有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它并非仅仅是历史资料的堆砌,而是能指导我反思当下人际关系、个人道德选择的实用哲学手册,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值得反复咀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