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编:孙子 孙膑兵法 尉缭子 9787552804669

李敖精编:孙子 孙膑兵法 尉缭子 978755280466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著
图书标签:
  • 兵法
  • 军事
  • 历史
  • 古典
  • 李敖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策略
  • 战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669
商品编码:3001225792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孙子 孙膑兵法 尉缭子

定价:56.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孙子

导读 / 002

计篇 / 003

作战篇 / 025

谋攻篇 / 039

形篇 / 060

势篇 / 072

虚实篇 / 090

军争篇 / 115

九变篇 / 144

行军篇 / 157

地形篇 / 180

九地篇 / 195

火攻篇 / 230

用间篇 / 240

附:孙子本传 / 255

附:竹简本十三篇与今本十三篇相异重要者 / 261

附:逸出今本孙子兵法十三篇之外的残简释文 / 263

孙膑兵法

导读 / 268

凡例 / 269

上编

擒庞涓 / 271

见威王 / 275

威王问 / 278

陈忌问垒 / 284

篡卒 / 288

月战 / 290

八阵 / 292

地葆 / 294

势备 / 296

兵情 / 299

行篡 / 301

杀士 / 303

延气 / 304

官一 / 306

强兵 / 309

下编

十阵 / 311

十问 / 316

略甲 / 319

客主人分 / 321

善?者 / 324

五名五恭 / 326

兵失 / 328

将义 / 330

将德 / 332

将败 / 334

将失 / 335

雄牝城 / 338

五度九夺 / 340

积疏 / 342

奇正 / 344

尉缭子

导读 / 348

天官 / 349

兵谈 / 353

制谈 / 358

战威 / 360

攻权 / 364

守权 / 367

十二陵 / 370

武议 / 372

将理 / 377

原官 / 378

经卒令 / 379

兵令 / 380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兵道溯源,智慧之光:一部凝聚千载谋略精粹的经典读本 自古以来,战争便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绕不开的残酷现实,而与之相伴的,则是层出不穷的军事思想与战略智慧。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兵学著作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与《尉缭子》无疑是三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以深刻的洞察力、精妙的论述和实用的指导意义,穿越时空,至今仍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辉。本书并非简单地将这三部兵家经典罗列,而是经过精心编纂与梳理,力求呈现一部集军事哲学、战略智慧与政治智慧于一体的宏大叙事,引领读者深入探索兵道之本源,领悟古圣先贤的非凡谋略。 《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这部被誉为“兵家之圣”的著作,其作者孙武,春秋末期吴国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寥寥数千言,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其思想的深邃与博大,远非仅限于战场。本书的编纂,将首先带领读者走进孙子那“形而上”的军事哲学境界。 论道与制胜: 《孙子兵法》开篇便强调“道”,即民众与统治者的思想一致,这是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本书将深入剖析“道”在现代社会中的延伸意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统一思想,更包括社会凝聚力、国家向心力以及企业团队的共同愿景。孙子关于“五事七计”的分析,即从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五个方面,通过七种方法来估量敌我双方的优劣,将在此得到细致解读。这不仅是战场上的战前勘察,更是任何重大决策前不可或缺的风险评估与机会分析。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孙子这句千古名言,是其战略思想的核心。本书将着重阐释“知己知彼”的辩证关系,不仅是在军事上的情报收集与自身实力评估,更推广至商业竞争、个人成长等各个领域。如何精准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又如何深刻地洞察对手的战略意图与行动模式,将成为本书解读的重点。 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并非一味地追求杀戮与征服,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通过谋略、威慑、外交等手段,在不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的情况下,达成战略目标。本书将详细解析“伐谋、伐交、伐兵、其城不下”的用兵顺序,揭示孙子如何强调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这对于理解现代国际关系、企业并购、甚至个人谈判都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诡道与虚实: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孙子深谙诡道之妙,通过虚实结合、奇正相生,迷惑敌人,掌握主动。本书将深入探讨孙子关于“虚实”的论断,分析如何通过制造假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来取得优势。这些看似古老的谋略,在现代信息战、心理战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地形与用间: 孙子对地形的重视,以及对间谍活动的精辟论述,也将在本书中得到充分展现。无论是“地形篇”对各种地理环境的分析,还是“用间篇”对不同类型间谍的运用,都体现了孙子对军事行动细节的极致追求。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理解和运用“地形”与“间谍”的概念,如何获取关键信息,又如何保护自身信息不被泄露。 《孙膑兵法》:计之所施,必当于权,权之所制,必合于谋 与孙子“形而上”的军事哲学相比,孙膑的兵法则更侧重于“形而下”的战术运用与实战指导。孙膑,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师承孙子,却在实际战争中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尤其以“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等著名战役闻名于世。 围魏救赵与战略机动: “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一战役的战略部署,揭示孙膑如何通过避实击虚,迂回包抄,改变战场态势,最终迫使强大的敌人撤兵。这其中的战略机动性、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战场全局的宏观视野,都将在本书的解读中一一呈现。 马陵之战与心理战术: 马陵之战是孙膑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本书将重点解读孙膑如何利用减灶诱敌、夜间火攻以及精准的伏兵部署,在付出极小代价的情况下,全歼庞涓率领的魏军主力,并俘虏其太子。其中,对敌军心理的强大压力,以及对战场环境的巧妙利用,都将成为本书解读的重点。 孙膑的战术创新: 除了著名的战役,本书还将梳理孙膑兵法中关于阵法、兵器运用、士卒训练等方面的具体战术思想。孙膑在继承孙子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战术,如“八阵”的演变与运用,以及对火攻、水攻等非常规作战手段的运用。 权谋与时势: 孙膑兵法强调“权”与“谋”的结合,以及对“时势”的把握。他认为,再好的计策,也必须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敌我形势进行调整与运用。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变化万千的现代环境中,灵活运用孙膑的思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尉缭子》:论兵,非仁者不能,非智者不能,非勇者不能 《尉缭子》,作为一部重要的先秦兵书,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尉缭。与前两部兵书相比,《尉缭子》更侧重于军事与政治的结合,强调国家治理、军队建设以及战争的根本目的。 兵者,亦政者: 《尉缭子》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家之重器也,所以安民,所以广疆。” 尉缭将军事视为国家安定的重要手段,并将军事与政治紧密相连。本书将深入探讨尉缭关于“内政”、“外交”、“军事”三位一体的治国理念,解析其如何强调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国用与兵用: 尉缭对国家财政的运用(国用)与军事开支(兵用)有着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国家经济的繁荣是支撑强大军队的前提,而强大的军队又能反过来保护国家的经济发展。本书将解读尉缭关于“以农为本”、“发展工商业”等经济思想,以及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投入到军事建设中。 严明的军纪与士卒的训练: 尉缭高度重视军队的纪律建设和士卒的训练。他强调“严明赏罚”、“令行禁止”,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本书将详细分析尉缭关于军队编制、训练方法、以及如何激发士卒斗志的论述,并探讨这些思想在现代军队管理与团队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战争的目的与和平的追求: 尽管《尉缭子》是一部兵书,但尉缭并非好战之人。他反复强调“兵者,非所以好战也,所以止戈也。” 尉缭认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长久的和平,避免更大的冲突。本书将解析尉缭关于如何通过强大的实力来震慑敌人,从而维护国家和平的思想,以及其对战争的伦理思考。 编纂的价值与现代启示 本书并非简单地将这三部兵书的内容进行堆砌,而是通过精心的编纂、细致的解读和深入的阐释,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兵道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每一篇内容都力求深入浅出,既保留了古籍的原文精华,又结合现代的语境进行解读,使之更具可读性与实用性。 本书的编纂,旨在通过对《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这三部经典兵书的深度挖掘,为读者提供一个认识战争、理解战略、思考决策的全新视角。无论您是军事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还是希望在商业竞争、人际交往、个人规划中寻求智慧指导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启发。 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博弈,还是企业层面的市场竞争,亦或是个人层面的成长挑战,都离不开深邃的战略眼光与精妙的谋略运用。本书所蕴含的千年智慧,将帮助您洞察事物本质,把握时代脉搏,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制胜之道,实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境界,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受益终身的智慧宝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市面上所有号称“兵法智慧”的书都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因为很多都是碎片化的、被过度简化的“心灵鸡汤”。然而,这本汇集了三部重量级经典的合集,明显是走在另一个层级上的。它没有刻意去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而是忠实地呈现了古代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我特别关注了“孙膑”的部分,相较于《孙子》的宏大叙事,孙膑的战略更注重地形的利用和局部的歼灭战术,那种具体、可操作性强的部分,对于我们理解战役层面的执行力非常有帮助。李敖的编排工作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成功地将三家之言融会贯通,使得读者能够从战略制定(孙子)到具体实施(孙膑)再到内部管理(尉缭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应对复杂局面的精密工具,需要使用者具备足够的智慧去选择和应用,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对其中大量的古文注释感到有些吃力,即便有李敖先生的解读,但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语境,很多词汇和典故需要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才能完全理解其深意。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略高,更适合对中国古典哲学和军事史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但一旦你坚持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你会发现其后劲无穷。最吸引我的是其中关于“用间”和“诡道”的论述,这些内容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场景是如此的丰富和隐晦。它教导的不是如何去欺骗别人,而是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战场上,构建对自己有利的局势,并且精准地利用人性的弱点。我发现,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客观性,不带任何道德评判地阐述了力量的运作规律。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就像深入一个螺旋结构,越往下走,对全局的把握就越清晰,那种感觉非常过瘾,让人有一种拨云见雾的快感。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案头,光是书名那一串沉甸甸的古籍名字——《孙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就足以让人心生敬畏。我拿到手的时候,是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这些可是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军事思想的瑰宝,是权谋、策略的源头活水。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却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是那种轻松愉快的读物,更像是一套需要反复咀嚼的哲学论著。每一个章节的推敲,都仿佛能触摸到古代将帅运筹帷幄时的那份凛冽与深思。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势”与“形”的论述,那种抽象的概念被李敖先生的精编和注释赋予了鲜活的现代意义,让我不再觉得这些古文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可以指导日常决策的实用智慧。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对着窗外沉思许久,试图将那些关于欺诈、进退、虚实的法则,映射到当前的商业竞争或是人际关系中去。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极具穿透力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印刷清晰度都达到了出版界的一流水准,这一点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来说至关重要。我个人更倾向于把它当作一本案头常备的参考书,而不是一次性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我发现自己会时不时地翻到关于“进退之机”的章节,思考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关键节点做出最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决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是古典的,但其核心思想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因为它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在资源有限下的博弈规律。它不是教人如何“赢”,而是教人如何“不败”——这是一种更为高明的生存哲学。阅读完毕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加结构化和逻辑化,对于那些看似突发或随机的事件,也能从中捕捉到背后潜在的、遵循着兵法逻辑的因果链条。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李敖先生解读风格的兴趣,毕竟他的文风向来是犀利、不留情面的。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相当大气,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体现了对经典应有的尊重。当我真正沉浸进去后,才发现这不仅仅是几部兵书的简单汇编,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李敖的“精编”二字并非虚言,他巧妙地梳理了三部著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有些零散的古代军事思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可循。比如说,他如何将《尉缭子》中关于治军、赏罚的细致规定,与《孙子》中宏观的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自洽的理论体系,这一点着实令人叹服。我个人的体会是,阅读时必须保持高度专注,否则很容易被那些层出不穷的辩证关系绕晕。它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思考那些被现代社会过度美化或简化了的“竞争”二字背后的残酷与精确性。读完后,我对“知己知彼”的理解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不再是表面的口号,而是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训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