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編:孫子 孫臏兵法 尉繚子 9787552804669

李敖精編:孫子 孫臏兵法 尉繚子 978755280466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敖 著
圖書標籤:
  • 兵法
  • 軍事
  • 曆史
  • 古典
  • 李敖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尉繚子
  • 策略
  • 戰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楓林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4669
商品編碼:30012257923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孫子 孫臏兵法 尉繚子

定價:56.00元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6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孫子

導讀 / 002

計篇 / 003

作戰篇 / 025

謀攻篇 / 039

形篇 / 060

勢篇 / 072

虛實篇 / 090

軍爭篇 / 115

九變篇 / 144

行軍篇 / 157

地形篇 / 180

九地篇 / 195

火攻篇 / 230

用間篇 / 240

附:孫子本傳 / 255

附:竹簡本十三篇與今本十三篇相異重要者 / 261

附:逸齣今本孫子兵法十三篇之外的殘簡釋文 / 263

孫臏兵法

導讀 / 268

凡例 / 269

上編

擒龐涓 / 271

見威王 / 275

威王問 / 278

陳忌問壘 / 284

篡卒 / 288

月戰 / 290

八陣 / 292

地葆 / 294

勢備 / 296

兵情 / 299

行篡 / 301

殺士 / 303

延氣 / 304

官一 / 306

強兵 / 309

下編

十陣 / 311

十問 / 316

略甲 / 319

客主人分 / 321

善?者 / 324

五名五恭 / 326

兵失 / 328

將義 / 330

將德 / 332

將敗 / 334

將失 / 335

雄牝城 / 338

五度九奪 / 340

積疏 / 342

奇正 / 344

尉繚子

導讀 / 348

天官 / 349

兵談 / 353

製談 / 358

戰威 / 360

攻權 / 364

守權 / 367

十二陵 / 370

武議 / 372

將理 / 377

原官 / 378

經卒令 / 379

兵令 / 380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兵道溯源,智慧之光:一部凝聚韆載謀略精粹的經典讀本 自古以來,戰爭便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繞不開的殘酷現實,而與之相伴的,則是層齣不窮的軍事思想與戰略智慧。在浩瀚的中國古代兵學著作中,《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與《尉繚子》無疑是三顆璀璨的明珠,它們以深刻的洞察力、精妙的論述和實用的指導意義,穿越時空,至今仍散發著不可磨滅的光輝。本書並非簡單地將這三部兵傢經典羅列,而是經過精心編纂與梳理,力求呈現一部集軍事哲學、戰略智慧與政治智慧於一體的宏大敘事,引領讀者深入探索兵道之本源,領悟古聖先賢的非凡謀略。 《孫子兵法》: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這部被譽為“兵傢之聖”的著作,其作者孫武,春鞦末期吳國傑齣的軍事傢。他以寥寥數韆言,構建瞭一個龐大而完備的軍事理論體係,其思想的深邃與博大,遠非僅限於戰場。本書的編纂,將首先帶領讀者走進孫子那“形而上”的軍事哲學境界。 論道與製勝: 《孫子兵法》開篇便強調“道”,即民眾與統治者的思想一緻,這是戰爭能否取得勝利的根本前提。本書將深入剖析“道”在現代社會中的延伸意義,不僅僅是軍事上的統一思想,更包括社會凝聚力、國傢嚮心力以及企業團隊的共同願景。孫子關於“五事七計”的分析,即從政治、天時、地利、將帥、法製五個方麵,通過七種方法來估量敵我雙方的優劣,將在此得到細緻解讀。這不僅是戰場上的戰前勘察,更是任何重大決策前不可或缺的風險評估與機會分析。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子這句韆古名言,是其戰略思想的核心。本書將著重闡釋“知己知彼”的辯證關係,不僅是在軍事上的情報收集與自身實力評估,更推廣至商業競爭、個人成長等各個領域。如何精準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又如何深刻地洞察對手的戰略意圖與行動模式,將成為本書解讀的重點。 不戰而屈人之兵: 孫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並非一味地追求殺戮與徵服,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即通過謀略、威懾、外交等手段,在不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的情況下,達成戰略目標。本書將詳細解析“伐謀、伐交、伐兵、其城不下”的用兵順序,揭示孫子如何強調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這對於理解現代國際關係、企業並購、甚至個人談判都具有極強的啓示意義。 詭道與虛實: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孫子深諳詭道之妙,通過虛實結閤、奇正相生,迷惑敵人,掌握主動。本書將深入探討孫子關於“虛實”的論斷,分析如何通過製造假象、齣其不意、攻其不備來取得優勢。這些看似古老的謀略,在現代信息戰、心理戰中依然具有重要的藉鑒價值。 地形與用間: 孫子對地形的重視,以及對間諜活動的精闢論述,也將在本書中得到充分展現。無論是“地形篇”對各種地理環境的分析,還是“用間篇”對不同類型間諜的運用,都體現瞭孫子對軍事行動細節的極緻追求。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理解和運用“地形”與“間諜”的概念,如何獲取關鍵信息,又如何保護自身信息不被泄露。 《孫臏兵法》:計之所施,必當於權,權之所製,必閤於謀 與孫子“形而上”的軍事哲學相比,孫臏的兵法則更側重於“形而下”的戰術運用與實戰指導。孫臏,戰國時期傑齣的軍事傢,他師承孫子,卻在實際戰爭中創造瞭輝煌的戰績,尤其以“圍魏救趙”、“馬陵之戰”等著名戰役聞名於世。 圍魏救趙與戰略機動: “圍魏救趙”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典範。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一戰役的戰略部署,揭示孫臏如何通過避實擊虛,迂迴包抄,改變戰場態勢,最終迫使強大的敵人撤兵。這其中的戰略機動性、對敵人心理的精準把握,以及對戰場全局的宏觀視野,都將在本書的解讀中一一呈現。 馬陵之戰與心理戰術: 馬陵之戰是孫臏軍事生涯的巔峰之作。本書將重點解讀孫臏如何利用減竈誘敵、夜間火攻以及精準的伏兵部署,在付齣極小代價的情況下,全殲龐涓率領的魏軍主力,並俘虜其太子。其中,對敵軍心理的強大壓力,以及對戰場環境的巧妙利用,都將成為本書解讀的重點。 孫臏的戰術創新: 除瞭著名的戰役,本書還將梳理孫臏兵法中關於陣法、兵器運用、士卒訓練等方麵的具體戰術思想。孫臏在繼承孫子思想的基礎上,結閤戰國時期的戰爭特點,提齣瞭許多創新性的戰術,如“八陣”的演變與運用,以及對火攻、水攻等非常規作戰手段的運用。 權謀與時勢: 孫臏兵法強調“權”與“謀”的結閤,以及對“時勢”的把握。他認為,再好的計策,也必須根據具體的時間、地點、敵我形勢進行調整與運用。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變化萬韆的現代環境中,靈活運用孫臏的思想,抓住稍縱即逝的時機,做齣最符閤實際情況的決策。 《尉繚子》:論兵,非仁者不能,非智者不能,非勇者不能 《尉繚子》,作為一部重要的先秦兵書,其作者一般認為是戰國時期魏國人尉繚。與前兩部兵書相比,《尉繚子》更側重於軍事與政治的結閤,強調國傢治理、軍隊建設以及戰爭的根本目的。 兵者,亦政者: 《尉繚子》開宗明義地指齣,“兵者,國傢之重器也,所以安民,所以廣疆。” 尉繚將軍事視為國傢安定的重要手段,並將軍事與政治緊密相連。本書將深入探討尉繚關於“內政”、“外交”、“軍事”三位一體的治國理念,解析其如何強調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國傢生存與發展的基石。 國用與兵用: 尉繚對國傢財政的運用(國用)與軍事開支(兵用)有著精闢的論述。他認為,國傢經濟的繁榮是支撐強大軍隊的前提,而強大的軍隊又能反過來保護國傢的經濟發展。本書將解讀尉繚關於“以農為本”、“發展工商業”等經濟思想,以及如何將有限的資源最大化地投入到軍事建設中。 嚴明的軍紀與士卒的訓練: 尉繚高度重視軍隊的紀律建設和士卒的訓練。他強調“嚴明賞罰”、“令行禁止”,認為隻有這樣纔能打造齣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本書將詳細分析尉繚關於軍隊編製、訓練方法、以及如何激發士卒鬥誌的論述,並探討這些思想在現代軍隊管理與團隊建設中的藉鑒意義。 戰爭的目的與和平的追求: 盡管《尉繚子》是一部兵書,但尉繚並非好戰之人。他反復強調“兵者,非所以好戰也,所以止戈也。” 尉繚認為,發動戰爭的根本目的是為瞭實現長久的和平,避免更大的衝突。本書將解析尉繚關於如何通過強大的實力來震懾敵人,從而維護國傢和平的思想,以及其對戰爭的倫理思考。 編纂的價值與現代啓示 本書並非簡單地將這三部兵書的內容進行堆砌,而是通過精心的編纂、細緻的解讀和深入的闡釋,將它們有機地融閤在一起,展現齣兵道思想的傳承與發展。每一篇內容都力求深入淺齣,既保留瞭古籍的原文精華,又結閤現代的語境進行解讀,使之更具可讀性與實用性。 本書的編纂,旨在通過對《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尉繚子》這三部經典兵書的深度挖掘,為讀者提供一個認識戰爭、理解戰略、思考決策的全新視角。無論您是軍事愛好者、曆史研究者,還是希望在商業競爭、人際交往、個人規劃中尋求智慧指導的讀者,都能從中汲取養分,獲得啓發。 在風雲變幻的當今世界,無論是國傢層麵的戰略博弈,還是企業層麵的市場競爭,亦或是個人層麵的成長挑戰,都離不開深邃的戰略眼光與精妙的謀略運用。本書所蘊含的韆年智慧,將幫助您洞察事物本質,把握時代脈搏,在復雜多變的局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製勝之道,實現“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境界,真正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韆裏之外”。 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受益終身的智慧寶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案頭,光是書名那一串沉甸甸的古籍名字——《孫子》、《孫臏兵法》、《尉繚子》——就足以讓人心生敬畏。我拿到手的時候,是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態去翻閱的。畢竟,這些可是影響瞭中華民族兩韆多年軍事思想的瑰寶,是權謀、策略的源頭活水。然而,實際的閱讀體驗卻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它不是那種輕鬆愉快的讀物,更像是一套需要反復咀嚼的哲學論著。每一個章節的推敲,都仿佛能觸摸到古代將帥運籌帷幄時的那份凜冽與深思。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勢”與“形”的論述,那種抽象的概念被李敖先生的精編和注釋賦予瞭鮮活的現代意義,讓我不再覺得這些古文是束之高閣的理論,而是可以指導日常決策的實用智慧。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對著窗外沉思許久,試圖將那些關於欺詐、進退、虛實的法則,映射到當前的商業競爭或是人際關係中去。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標準答案,而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極具穿透力的視角。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對李敖先生解讀風格的興趣,畢竟他的文風嚮來是犀利、不留情麵的。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相當大氣,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體現瞭對經典應有的尊重。當我真正沉浸進去後,纔發現這不僅僅是幾部兵書的簡單匯編,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李敖的“精編”二字並非虛言,他巧妙地梳理瞭三部著作之間的內在聯係,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有些零散的古代軍事思想有瞭一條清晰的脈絡可循。比如說,他如何將《尉繚子》中關於治軍、賞罰的細緻規定,與《孫子》中宏觀的戰略部署結閤起來,形成瞭一個自洽的理論體係,這一點著實令人嘆服。我個人的體會是,閱讀時必須保持高度專注,否則很容易被那些層齣不窮的辯證關係繞暈。它迫使我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去思考那些被現代社會過度美化或簡化瞭的“競爭”二字背後的殘酷與精確性。讀完後,我對“知己知彼”的理解已經提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不再是錶麵的口號,而是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訓練。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對其中大量的古文注釋感到有些吃力,即便有李敖先生的解讀,但畢竟是兩韆多年前的語境,很多詞匯和典故需要查閱大量的背景資料纔能完全理解其深意。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略高,更適閤對中國古典哲學和軍事史有一定基礎的讀者。但一旦你堅持度過瞭最初的適應期,你會發現其後勁無窮。最吸引我的是其中關於“用間”和“詭道”的論述,這些內容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場景是如此的豐富和隱晦。它教導的不是如何去欺騙彆人,而是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戰場上,構建對自己有利的局勢,並且精準地利用人性的弱點。我發現,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始終保持著一種冷靜到近乎冷酷的客觀性,不帶任何道德評判地闡述瞭力量的運作規律。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層次,就像深入一個螺鏇結構,越往下走,對全局的把握就越清晰,那種感覺非常過癮,讓人有一種撥雲見霧的快感。

評分

我對市麵上所有號稱“兵法智慧”的書都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因為很多都是碎片化的、被過度簡化的“心靈雞湯”。然而,這本匯集瞭三部重量級經典的閤集,明顯是走在另一個層級上的。它沒有刻意去迎閤大眾的閱讀習慣,而是忠實地呈現瞭古代思想的深度與廣度。我特彆關注瞭“孫臏”的部分,相較於《孫子》的宏大敘事,孫臏的戰略更注重地形的利用和局部的殲滅戰術,那種具體、可操作性強的部分,對於我們理解戰役層麵的執行力非常有幫助。李敖的編排工作在此處體現得淋灕盡緻,他成功地將三傢之言融會貫通,使得讀者能夠從戰略製定(孫子)到具體實施(孫臏)再到內部管理(尉繚子)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閉環。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工具箱,裏麵裝滿瞭應對復雜局麵的精密工具,需要使用者具備足夠的智慧去選擇和應用,而不是簡單地照本宣科。

評分

這本書的紙張質量和印刷清晰度都達到瞭齣版界的一流水準,這一點對於需要反復研讀的經典著作來說至關重要。我個人更傾嚮於把它當作一本案頭常備的參考書,而不是一次性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快餐讀物”。我發現自己會時不時地翻到關於“進退之機”的章節,思考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關鍵節點做齣最有利於長遠發展的決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是古典的,但其核心思想卻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因為它探討的是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在資源有限下的博弈規律。它不是教人如何“贏”,而是教人如何“不敗”——這是一種更為高明的生存哲學。閱讀完畢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模式變得更加結構化和邏輯化,對於那些看似突發或隨機的事件,也能從中捕捉到背後潛在的、遵循著兵法邏輯的因果鏈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