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曾子 子思子 译注
定价:42.00元
作者:(春秋)曾子,(战国)孔伋,杨秀礼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1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曾子》为曾子及其弟子所作,《曾子子思子译注》自秦代以来已亡佚,但《曾子》中的著作言论散见于《说苑》《列子传》等书中,后人对它们加以整理、校刊;我们今天读到的《曾子》虽然不是《曾子》的本来面目,但它的体制完备,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成系统的,我们至少可以窥见原《曾子》的精华部分。《曾子》抓住了儒学的中心内容,对早期儒家中关于政治伦理的内容加以深化,适应了封建宗法社会的需要,作了系统论证。《子思子》为子思及其门徒所作。其书自秦代以来已亡佚了,但相关篇章散见于《阙里志》《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现今流传的《子思子》有南宋汪和清代黄以周的两种重辑本,汪重辑本因入选四库全书而影响较大。由春秋时期曾子和战国时期孔伋合著、杨秀礼译注的《曾子子思子译注》为儒家学派承上启下的经典之作,继承并发扬孔子之思想精髓及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读本。
目录
前言
曾子
内篇
仲尼闲居
明明德第二
外篇
养老第三
周礼第四
有子问第五
丧服第六
晋楚第九
守业第十
三省第十一
忠恕第十二
子思子
内篇
天命
鸢鱼第二
诚明第三
外篇
无忧第四
胡母豹第五
丧服第六
鲁缪公第七
任贤第八
过齐第九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来看,这部译注在版本源流的考证上做得相当扎实。在开篇的导读中,它简要地介绍了所依据的底本的可靠性,这对于研究者或者有深入探究意愿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很多古代文献流传过程中版本差异巨大,一个好的译注必须首先解决“我们读的是哪个版本”的问题。此书在这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没有含糊其辞。此外,译者在一些有争议的难句处理上,也展现了批判性的思考,他们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会列举几种主流的观点供读者参考,并给出自己的倾向性判断,这体现了现代学术应有的审慎态度,而不是抱着“我注定论”的姿态来解读经典,令人非常信服。
评分这部译注的注释体系,是真正体现其价值的核心所在。我特意对比了几个版本,发现这里的注释并非简单的字词释义,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史料考据和思想脉络梳理。比如,对于“慎独”或“尽性”这类核心概念的批注,它不仅仅告诉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会追溯到孔子、孟子的相关论述,甚至涉及到汉儒的早期解读,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学术视野。更难得的是,注释的落脚点非常清晰,它始终服务于帮助读者理解曾子和子思子的原意,而不是让注释本身变成另一个主角。我发现自己读得慢了许多,常常是看了一句话,然后回头去看注释,接着又因为注释中的一个引文而去找寻其他相关文本,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个主动探索知识体系的过程,而非被动的接受信息。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深度和乐趣。
评分初读译注部分时,我最大的感受是译者在保持原文“味道”与现代读者理解之间的平衡做得非常到位。很多译注版本为了追求“白话化”,结果把先贤的精妙思想给稀释甚至曲解了。但这里的译文,明显是下了苦功去揣摩原文的语境和哲理深度的。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直白的翻译腔,而是保留了古文那种特有的韵味和逻辑的严谨性,同时又用现代汉语的结构进行梳理,使得那些看似晦涩的句子,在读完译文后豁然开朗。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时,译者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单一的解释,而是会引用其他相关典籍的论述进行旁证,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的维度。这种“带着镣铐跳舞”式的翻译技巧,体现了译者深厚的国学功底,让人感觉到这不是一份应付了事的翻译工作,而是一次对先秦思想的虔诚重构。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编排,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陪伴在侧。这种感受主要来源于其内容的组织结构。在大的章节划分之后,译注会适当地穿插一些小的引言或者总结性的段落,这些小段落的语言风格虽然依然保持着古雅,但其功能却是清晰的导向性。它们像一个个路标,引导着读者的思绪,防止我们在浩瀚的经典中迷失方向。读完一个部分,你不需要费力去回想刚才学到了什么核心思想,因为这种结构化的引导已经将知识点帮你消化和串联好了。对于想要将这些古代智慧融入自己生活实践的普通读者而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比生硬的说教有效得多,它让你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先哲的思考场域中,体味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评分这本《曾子 子思子 译注》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透着雅致的气质,让人在翻开之前就感受到了一种对经典的敬畏。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的纸张,而是带着微微哑光的纹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印刷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清晰易读,对于我们这些想沉下心来啃古籍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要知道,很多古籍的注释版,要么是字体小得像蚂蚁,要么是排版拥挤得让人喘不过气,读起来完全是一种折磨。但这一本不同,它明显是经过了精心编排的,看得出编者在“阅读体验”这个环节下了大功夫。装帧上的一些细节,比如书脊的处理,那种古籍特有的韧性,让你感觉它不是一本薄薄的现代印刷品,而是一部可以世代传承的宝典。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文化重量,这是很多快餐式阅读读物无法比拟的,光是这份用心,就值得点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