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 子思子 译注 9787550239159

曾子 子思子 译注 978755023915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春秋曾子,战国孔伋,杨秀礼注 著
图书标签:
  • 先秦哲学
  • 儒家
  • 曾子
  • 子思
  • 译注
  • 经典
  • 思想
  • 文化
  • 国学
  • 论语集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39159
商品编码:3001661913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曾子 子思子 译注

定价:42.00元

作者:(春秋)曾子,(战国)孔伋,杨秀礼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1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曾子》为曾子及其弟子所作,《曾子子思子译注》自秦代以来已亡佚,但《曾子》中的著作言论散见于《说苑》《列子传》等书中,后人对它们加以整理、校刊;我们今天读到的《曾子》虽然不是《曾子》的本来面目,但它的体制完备,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成系统的,我们至少可以窥见原《曾子》的精华部分。《曾子》抓住了儒学的中心内容,对早期儒家中关于政治伦理的内容加以深化,适应了封建宗法社会的需要,作了系统论证。《子思子》为子思及其门徒所作。其书自秦代以来已亡佚了,但相关篇章散见于《阙里志》《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现今流传的《子思子》有南宋汪和清代黄以周的两种重辑本,汪重辑本因入选四库全书而影响较大。由春秋时期曾子和战国时期孔伋合著、杨秀礼译注的《曾子子思子译注》为儒家学派承上启下的经典之作,继承并发扬孔子之思想精髓及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读本。

目录


前言
曾子
内篇
仲尼闲居
明明德第二
外篇
养老第三
周礼第四
有子问第五
丧服第六
晋楚第九
守业第十
三省第十一
忠恕第十二
子思子
内篇
天命
鸢鱼第二
诚明第三
外篇
无忧第四
胡母豹第五
丧服第六
鲁缪公第七
任贤第八
过齐第九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曾子子思子 译注》 ISBN 9787550239159 是一部以先秦儒家重要思想家曾子与子思的思想及其注疏为核心的学术著作。本书并非孤立地呈现古籍原文,而是通过精细的译文、详实的注释以及深入的解读,力图为当代读者打开一扇理解儒家早期思想体系的窗口。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主要围绕曾子和子思这两位对儒家学说发展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人物展开。曾子,名参,是孔子的晚年弟子,以孝悌闻名,被尊为“宗圣”。其思想深邃,尤其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对后世儒学,特别是汉代以来的家国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孝经》相传即为曾子所作,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孝道伦理的强调与阐发。 子思,孔子的孙子,名伋,是儒家学派中承继孔子思想的直接传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出了“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哲学命题,将“中庸”从一种行为准则提升到了本体论的高度。他的《中庸》是儒家“四书”之一,对宋明理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启发,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里程碑。 本书通过对二人重要著作的辑录、整理、翻译与注释,旨在清晰地梳理他们的思想脉络。具体而言,可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曾子思想的梳理与解读: “慎终追远”与孝道伦理: 曾子认为,祭祀祖先,慎重地对待丧事,能够使民风淳朴,道德回归。本书将深入解析“慎终追远”的内涵,不仅是仪式上的遵循,更是情感上的延续和道德上的自觉。关于孝道,曾子将孝的意义扩展到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强调“移孝作忠”的途径。 “民德归厚”的社会实践: 曾子强调统治者应以身作则,推崇简朴、仁厚,从而感化民众,使民风淳朴。本书将探讨其“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政治思想,以及他对于实现社会和谐的深刻思考。 《孝经》的解读与地位: 作为曾子思想的代表作,《孝经》的译注将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剖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等经典论述,阐释其在家庭伦理、社会秩序构建中的核心作用。 子思思想的阐发与精义: “中庸”的哲学内涵: 子思对“中庸”的阐释是本书的核心亮点。他将“中庸”视为一种普遍的规律,既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状态,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本书将通过对《中庸》原文的细致翻译和注释,展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精妙论证,揭示其“诚”的本体论意义。 “诚”的哲学范畴: 子思认为,“诚”是天道的本质,也是人道的追求。本书将深入探讨“诚”的概念,包括“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者,非自欺也,是诚之者也”等论述,解析其在认识论、实践论和伦理学上的重要地位。 “君子之道”的修养路径: 子思描绘了君子“致中和”的修养过程,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方法,以及“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的人生态度。本书将循序渐进地揭示其修养论的丰富内涵。 译注的严谨性与创新性: 译文的精准传达: 译文力求忠实于原文,同时又兼顾现代汉语的流畅与易懂,避免生搬硬套,力求在保持古意的基础上,让当代读者能够理解其深层含义。 注释的详尽与史料考证: 注释部分将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它不仅解释字词的本义、引申义,还会引述历代重要的学说,梳理不同学派的观点,并进行必要的史料考证,帮助读者了解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流变。 解读的深度与学术价值: 除了字面翻译和背景介绍,本书还将包含深入的学术解读。作者将结合自身的研究体悟,对曾子和子思的思想进行提炼和升华,挖掘其在当代社会仍具活力的思想资源,例如在家庭教育、个人品德修养、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启示。 本书的阅读价值与意义: 《曾子子思子 译注》的出版,具有多重阅读价值和学术意义。 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 对于中国哲学史、儒家思想史、古代思想家研究等领域的学者而言,本书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和深入的分析。严谨的译注和独到的解读,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参考。 文化传承的桥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子和子思的思想更是儒家学说的基石。本书通过现代化的语言和学术方法,将这些珍贵的思想遗产传递给当代读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个人修养的智慧启迪: 曾子和子思的思想,尤其在伦理道德、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蕴含着深刻的智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中汲取养分,提升个人品德,增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理解儒家发展演变的关键: 曾子是孔子思想的忠实继承者和重要传播者,子思则是将孔子思想推向哲学高峰的关键人物。通过深入理解他们的思想,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再到宋明理学的发展演变过程,理解儒家思想内部的逻辑联系与创新发展。 潜在的读者群体: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致力于个人品德修养、人生智慧探索的读者。 从事教育、文化传播相关行业的工作者。 希望通过经典学习,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各界人士。 总而言之,《曾子子思子 译注》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和传承性于一体的重要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古籍的解读,更是一次与先哲对话、探索中华文明智慧源流的深度之旅。本书通过精心的编排和详实的注释,力求展现曾子和子思思想的博大精深,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儒家早期思想体系的可靠途径,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来看,这部译注在版本源流的考证上做得相当扎实。在开篇的导读中,它简要地介绍了所依据的底本的可靠性,这对于研究者或者有深入探究意愿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很多古代文献流传过程中版本差异巨大,一个好的译注必须首先解决“我们读的是哪个版本”的问题。此书在这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没有含糊其辞。此外,译者在一些有争议的难句处理上,也展现了批判性的思考,他们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会列举几种主流的观点供读者参考,并给出自己的倾向性判断,这体现了现代学术应有的审慎态度,而不是抱着“我注定论”的姿态来解读经典,令人非常信服。

评分

这部译注的注释体系,是真正体现其价值的核心所在。我特意对比了几个版本,发现这里的注释并非简单的字词释义,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史料考据和思想脉络梳理。比如,对于“慎独”或“尽性”这类核心概念的批注,它不仅仅告诉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会追溯到孔子、孟子的相关论述,甚至涉及到汉儒的早期解读,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学术视野。更难得的是,注释的落脚点非常清晰,它始终服务于帮助读者理解曾子和子思子的原意,而不是让注释本身变成另一个主角。我发现自己读得慢了许多,常常是看了一句话,然后回头去看注释,接着又因为注释中的一个引文而去找寻其他相关文本,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个主动探索知识体系的过程,而非被动的接受信息。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深度和乐趣。

评分

初读译注部分时,我最大的感受是译者在保持原文“味道”与现代读者理解之间的平衡做得非常到位。很多译注版本为了追求“白话化”,结果把先贤的精妙思想给稀释甚至曲解了。但这里的译文,明显是下了苦功去揣摩原文的语境和哲理深度的。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直白的翻译腔,而是保留了古文那种特有的韵味和逻辑的严谨性,同时又用现代汉语的结构进行梳理,使得那些看似晦涩的句子,在读完译文后豁然开朗。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时,译者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单一的解释,而是会引用其他相关典籍的论述进行旁证,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的维度。这种“带着镣铐跳舞”式的翻译技巧,体现了译者深厚的国学功底,让人感觉到这不是一份应付了事的翻译工作,而是一次对先秦思想的虔诚重构。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编排,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陪伴在侧。这种感受主要来源于其内容的组织结构。在大的章节划分之后,译注会适当地穿插一些小的引言或者总结性的段落,这些小段落的语言风格虽然依然保持着古雅,但其功能却是清晰的导向性。它们像一个个路标,引导着读者的思绪,防止我们在浩瀚的经典中迷失方向。读完一个部分,你不需要费力去回想刚才学到了什么核心思想,因为这种结构化的引导已经将知识点帮你消化和串联好了。对于想要将这些古代智慧融入自己生活实践的普通读者而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比生硬的说教有效得多,它让你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先哲的思考场域中,体味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评分

这本《曾子 子思子 译注》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透着雅致的气质,让人在翻开之前就感受到了一种对经典的敬畏。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的纸张,而是带着微微哑光的纹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印刷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清晰易读,对于我们这些想沉下心来啃古籍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要知道,很多古籍的注释版,要么是字体小得像蚂蚁,要么是排版拥挤得让人喘不过气,读起来完全是一种折磨。但这一本不同,它明显是经过了精心编排的,看得出编者在“阅读体验”这个环节下了大功夫。装帧上的一些细节,比如书脊的处理,那种古籍特有的韧性,让你感觉它不是一本薄薄的现代印刷品,而是一部可以世代传承的宝典。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文化重量,这是很多快餐式阅读读物无法比拟的,光是这份用心,就值得点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