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共6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旧五代史(共6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薛居正 编
图书标签:
  • 二十四史
  • 旧五代史
  • 历史
  • 点校本
  • 古代史
  • 中国历史
  • 史学
  • 六朝
  • 五代史
  • 修订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9985
商品编码:30016669638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旧五代史(共6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 作者:(宋)薛居正
  • 定价:280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ISBN号:978710111998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8-01
  • 印刷时间:2016-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404
  • 字数:1370千字

编辑推荐语

薛居正撰的《旧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的辑佚书,以纪传体形式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十三年的历史。 与通行近四十年的点校本《旧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订,增校了当年限于客观条件未能利用的台北“**图书馆”藏孔荭谷旧藏钞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邵晋涵旧藏钞本;较全面网罗了宋元明文献存录五代实录或《旧五代史》的遗文,以资参校,尤其是系统而**地梳理比对了《册府元龟》近万则五代文献,收获颇丰;对出土墓志也有充分掌握和适当利用。与原点校本相比,修订本无论是对资料占有的广度还是对文献认识的深度,都大幅进步。修订本校勘记的数量约是原点校本的三倍,标点调整约2000馀处。此外新增6幅彩色书影,新增5篇序跋,并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参考文献。

目录

第一册
卷一 梁書一
太祖朱温本紀一
卷二 梁書二
太祖本紀二
卷三 梁書三
太祖本紀三
卷四 梁書四
太祖本纪四
卷五 梁書五
太祖本紀五
卷六 梁書六
太祖本紀六
卷七 梁書七
太祖本纪七
卷八 梁書八
末帝朱友貞本紀上
卷九 梁書九
末帝本紀中
卷十 梁書十
……


《旧五代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篇幅浩瀚,内容精深,历来为史学界所重视。本书作为一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的一册,以其严谨的校勘、精准的标点和详实的注释,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可靠版本。 本书所涵盖的历史时期,即五代(公元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过渡阶段。在此之前,唐朝统一全国,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日趋严重,黄巢起义更是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907年,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标志着唐朝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五代十国。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相继在北方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而“十国”则是在南方及北方其他地区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本书《旧五代史》主要聚焦于五代这五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它们如同走马灯一般,在短短的五十余年间,轮番登台,又迅速谢幕。这五十余年的历史,充斥着政治斗争的残酷、军事冲突的频繁、民族矛盾的尖锐以及社会经济的动荡。 《旧五代史》的内容,从根本上说是对这段乱世的忠实记录。它详细记载了这五个朝代自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 后梁(907年—923年)是五代第一个朝代,由朱温建立。朱温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因军功卓著,被封为梁王,并逐步掌握了唐朝大权。本书将详尽描述朱温如何篡位称帝,以及后梁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对外战争以及最终被后唐所灭的过程。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到,后梁的建立并非基于稳固的统治基础,其统治者多为武将出身,行事残暴,对内对外都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政策,这注定了其政权的短暂。 后唐(923年—936年)是第二个朝代,由沙陀族首领李存勖建立。李存勖是唐末名将李克用的儿子,继承了其父的军事力量,最终灭掉了后梁。本书将深入剖析后唐政权的建立、发展以及衰败。特别是李存勖本人从英明果断的军事家转变为沉溺于享乐的君主,以及其后继者,如明宗李嗣源的励精图治,和后来的颓废腐败,都将在书中得到细致的描绘。后唐政权的特点在于其军事上的强大,但内部政治的复杂和后期的腐朽,也为其灭亡埋下了伏笔。 后晋(936年—947年)是由石敬瑭建立。石敬瑭原为后唐将领,因不满后唐皇帝的猜忌,起兵反叛,并向契丹(辽)求援,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最终建立了后晋。本书将详细记述石敬瑭如何通过与契丹的勾结而夺取天下,以及后晋政权在契丹的强大军事压力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石敬瑭的“儿皇帝”行为,以及其后继者在内忧外患下的挣扎,都反映了当时北方政权在民族关系上的脆弱性。 后汉(947年—951年)是建立时间最短的朝代,由刘知远建立。刘知远也是沙陀族人,曾任后晋将领。后晋被契丹所灭后,刘知远趁机起兵,建立了后汉。本书将聚焦于后汉政权的短暂存在,其内部的权力交替,以及最终被后周所取代的历程。后汉政权虽然短暂,但其建立者刘知远仍然试图恢复中原秩序,只是其政治基础和军事实力都未能支撑其长久统治。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最后一个朝代,由郭威建立。郭威原为后汉将领,因不满后汉隐帝刘承祐的残暴统治,发动政变,建立了后周。本书将详尽记载郭威如何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以及后来的世宗柴荣,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如何南征北战,试图统一北方。后周是五代时期军事力量最强、政治相对稳定、并且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朝代。然而,由于柴荣英年早逝,后周的统一大业最终未能完成,而是被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所终结。 除了上述五个朝代的兴衰史,《旧五代史》还包含了大量的其他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 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帝王将相、文臣武将、权臣宦官、甚至是一些重要的僧侣、道士、方士等人物的传记。这些传记不仅记录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通过他们的经历,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生态、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例如,对于朱温、李存勖、石敬瑭、郭威、柴荣等开国君主的刻画,对于冯道这样在多个朝代任职的“不倒翁”的记载,都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政治制度与权力斗争: 五代时期,权力结构极不稳定,政变频发。本书详细记录了各朝代的政治运作、官制变化、权力集团的形成与倾轧。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深入了解封建王朝内部的权力游戏,以及统治者如何巩固或争夺权力。 军事冲突与战争: 五代是战争频繁的时期,北方各政权之间的内斗,以及与南方十国的拉锯战,还有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本书对历次重要的战役、军事策略、兵器装备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描述,为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社会经济状况: 尽管处于分裂动荡之中,但本书也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例如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商业贸易、赋税制度等方面的信息。虽然篇幅可能不如政治军事部分详尽,但这些内容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民生状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与思想: 在战乱之中,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本书可能涉及当时的一些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思想的片断,虽然不是其核心内容,但也能提供一些侧面信息。例如,对当时一些著名文人的记载,对佛教、道教在乱世中的传播的描述。 民族关系: 五代时期,北方政权与契丹(辽)、回纥、党项等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民族矛盾与融合并存。本书对这些民族的活动、与中原政权的关系、以及对当时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有详实的记录。例如,契丹对后晋的干预,对后汉的灭亡,以及对后周的影响,都构成了那个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作为“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的一册,其价值不仅在于内容的完整,更在于其修订的严谨性。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是对历代传世史书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学术整理,旨在纠正原有的讹误、疏漏,使史书更加接近原本面貌。 校勘严谨: 该修订本在编纂过程中,广泛搜集了历代传世的《旧五代史》版本,对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进行细致的校勘,去伪存真,力求使文本更加精确。 标点准确: 经过严谨的标点,使得句读清晰,便于读者理解文意,避免产生歧义。 注释精详: 针对原文中生僻的字词、典故、人名、地名、官制等,都进行了详实的注释,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更深入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体例规范: 采用科学规范的史学体例,如目录、凡例、正文、注释等,使全书结构清晰,便于查阅和使用。 通过阅读这套《旧五代史》,读者将有机会穿越时空,亲历中国历史上那个短暂却又充满戏剧性的五代时期。你可以看到王朝的兴衰更迭,体验乱世中的权力博弈,感受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与必然性。这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面映照人性和时代的镜子,引人深思。对于中国古代史研究者、爱好者,乃至任何对历史抱有好奇心的人来说,这套《旧五代史》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它将带你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现场,感受那段波涛汹涌、英雄辈出的岁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典雅而不失庄重,采用的纸张手感厚实,字迹清晰,排版考究。作为一位对历史文献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我尤其看重这种细节。初次翻阅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就让我知道自己没有选错。点校本的优点在于它在保持了原文风貌的同时,对一些易混淆或存疑的文字进行了校订,使得阅读的准确性大大提高。特别是对于研究五代十国这段复杂历史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一个可靠的底本至关重要。这六册的厚度摆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干货满满”的踏实感,让人忍不住想要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去探索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其中人物的挣扎与权谋的较量。每一次翻开,都像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

我个人认为,这套修订本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史料的精细梳理。在阅读过程中,我留意到很多原本在旧版中处理得比较模糊的地方,在新版中都得到了清晰的界定和注释。这对于我们理解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和军事动态起到了极大的帮助。比如,对于一些关键人物的生平描述,修订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精力去交叉印证不同史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可信。对于初次接触这个时期的读者而言,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平稳的切入点,避免了被纷繁的史料所淹没。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既专业又平易近人的姿态,引导读者走进历史深处,感受历史的脉搏,这种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体现了编纂团队的深厚功力。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套书对于理解宋朝的建立和北宋初期的统治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代是南北割据到最终统一的关键过渡期,很多宋代的制度和思想渊源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这套书的修订本,尤其在梳理这些复杂脉络时,提供了非常清晰的逻辑线索。我尤其关注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更迭细节,每一朝的兴衰都似乎蕴含着深刻的教训。它不仅叙述了“发生了什么”,更让人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层层递进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规律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乱世”与“治世”转换的绝佳窗口,远超我预期的收获。

评分

说实话,过去我对五代史的印象往往是“混乱”和“短暂”,总觉得这段历史缺乏中原王朝的纲常伦理,读起来容易感到乏味。然而,这套书成功地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年代记录,更是一部充满戏剧张力的历史长卷。通过细致的文字,你能清晰地看到各个藩镇之间如何合纵连横,帝位更迭的速度之快,简直令人瞠目结舌。阅读的体验就像是观看一场快节奏的权力游戏,每一个转折都出乎意料。我特别喜欢它在记述军事行动和地方变动时的那种叙事节奏,既有史书的宏大叙事,又不失地方志的生动细节,让人在惊叹于历史的无常之余,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士人阶层的生存智慧和无奈。

评分

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内容本身,它的装帧设计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我将它放置在书架上,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立刻让整个书房的氛围都变得沉静下来。内页的印刷质量一流,即便是长时间的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查阅史料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结实耐用,即便需要频繁翻动查找特定章节,也无需担心书页脱落。可以说,从外在的质感到内在的文字,这套书都展现出了一种对历史经典的尊重和敬畏。它不只是一套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艺术品,每一次触摸都能感受到匠人的心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