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传习录
定价:28.00元
作者:王阳明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26457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专业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同类好书推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product../23563475.html★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product../23841156.html
内容提要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作者介绍
王阳明(1472-1529),原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文摘
序言
最近看的一本书是关于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对古代农业文明决策影响的比较研究。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且具有前瞻性。作者选取了古埃及的尼罗河泛滥、美索不达米亚的灌溉系统崩溃以及玛雅文明的衰落等案例,重点探讨了在面对长期、无法预测的气候波动时,统治阶层如何调整其神权结构、资源分配乃至文字记录方式来应对生存危机。它成功地将气候科学的严谨性与历史学的叙事性完美结合。书中大量的图表和跨学科数据交叉印证,展现了人类文明在面对自然伟力时的脆弱与韧性。这本书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我们今天所做的许多决策,其历史回响可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书写在了那些干涸的河床和废弃的城邦之中。它的论证方式逻辑严密,犹如一个精密运转的历史模型。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一本探讨当代城市规划中“记忆场所”构建的著作中。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不聚焦于宏伟的建筑设计,而是深入挖掘那些被城市发展进程逐渐边缘化的“微小空间”——比如老旧的社区小卖部、被保留下来的某段城墙的残垣,甚至是某个老街坊固定的午后光影。作者用了一种近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式,记录了这些地方如何通过居民的日常互动、口头传说,乃至特定的气味和声音,来构建起集体的身份认同和情感纽带。书中穿插的访谈录尤其动人,那些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故土”难以言喻的眷恋。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每天穿梭其中的城市景观,意识到那些看似无用的、待拆除的角落,可能才是城市灵魂的真正栖息地。它的结构非常松散但意蕴深厚,需要慢慢咀嚼,像品一壶陈年的普洱,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滋味。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籍修复与保护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者以极为细腻的笔触,详细描述了从纸张的酸碱度测试到霉斑的处理,再到装帧工艺的考究。尤其是对于不同历史时期所使用的装订材料和工艺的对比分析,令人叹为观止。比如,书中花了很大篇幅讲解宋代蝴蝶装的精妙之处,以及元明时期在不同地域材料来源的差异,这些细节以前看书时从未留意过。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古籍特有的那种纸张和墨水的混合气味,感受到经年累月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痕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写给珍贵文献的情书,强调了每一页、每一个褶皱背后所承载的历史重量。让我对“阅读”这件事本身,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珍惜。作者的文笔兼具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浪漫,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我近期拜读了一本关于巴尔干半岛民间音乐中的史诗叙事结构的专著。这本书简直是音乐人类学的饕餮盛宴!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乐曲,而是将音乐的旋律模式、调式变化,直接与当地几个世纪以来的战争、迁徙和宗教冲突的历史事件进行一一对应。作者深入分析了特定乐器(比如古老的加斯拉琴)的声音特质如何承载特定的民族情绪——那种悠长而略带沙哑的音色,如何在单一的旋律线上描绘出宏大的历史悲剧感。最精彩的部分是关于“吟游诗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角色转变的研究,从部落英雄的歌颂者,到反抗帝国的无声旗手。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要求读者必须学会“听”历史,而不是仅仅“读”历史。文字描述虽然专业,但由于其主题本身的张力和史诗感,读起来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沸腾。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十九世纪欧洲神秘主义思潮与早期心理学萌芽的书,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思维碰撞。作者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科学理性主义高歌猛进的背景下,知识分子内心深处对“不可知领域”的渴望与探索。书中对炼金术、通灵术乃至早期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的源头追溯,展现出惊人的跨学科功底。它没有简单地将这些现象斥之为迷信,而是将其视为人类试图理解自身复杂性的早期尝试。特别是关于“共时性”概念在那个时期不同思想流派中的早期表现,分析得鞭辟入里。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拨开迷雾看本质”的快感,让人不禁反思,我们今天所依赖的科学体系,其基石上是否也曾深深烙印着这些充满魅力的、近乎神话的想象。语言风格偏向学术思辨,但逻辑链条极其清晰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