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 9787532579846

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 978753257984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国维,陈永正 注评 著
图书标签:
  • 王国维
  • 人间词话
  • 宋词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
  • 文化
  • 艺术
  • 名著
  • 中华文化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9846
商品编码:3002256843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

定价:24.00元

作者:王国维,陈永正 注评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32579846

字数:204000

页码:22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近代*负盛名的文学批 评论*之一。其论词的核心是“境界”说,提出“词 以境界为上”。王国维本人又是其词学理论的创作实 践者,其词作中浸透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观,饱 含对宇宙、人生扣问的哲学况味,于清末词坛独树一 帜。
《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是《人间词话》的注评 本,由陈永正注评。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国维 (1877—1927),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谥忠悫。浙江嘉兴海宁人,清末秀才,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学者,国学大师,甲骨四堂之一,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成就卓*。他精通英文、德文、日文,是运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人。主要*作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红楼梦评论》《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

文摘


序言



穿越时空,品味千古韵律——《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 王国维,这位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以其深邃的学识和卓越的洞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人间词话》,更是他思想光芒的一次集中闪耀,它不仅是对词体艺术的精辟论述,更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深刻提炼。如今,当《人间词话》与王国维的词作集结于一堂,便构成了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珍宝——《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这本书,如同一扇穿越时空的门扉,将我们引入一个既有理性思辨的深度,又有感性艺术的温度的世界。 一、 词的灵魂:品读王国维的词风词韵 《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并非仅仅是一本词选,它更是一场与王国维心灵对话的邀约。通过收录王国维精心打磨的词作,我们得以窥见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国维的词,并非一味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更注重情感的真挚与意境的营造。他的词作,常常在寥寥数语中,勾勒出深远的人生况味,蕴含着哲人的思考。他的词,时而如山峦叠嶂,气势磅礴,表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关怀;时而又如溪流潺潺,细腻婉约,抒发个体生命中的离合悲欢。 例如,在他的《蝶恋花·海棠》中,“海棠不解英雄泪,昨夜西风,又催愁绪。”寥寥数语,便将词人的孤寂与愁绪,与自然景物的凄美巧妙地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凄清而感人的画面。这种在看似平常的景物中,发掘出深刻的生命体验,是王国维词作的显著特点。 再如,《浣溪沙·晚泊孤山》中的“月明桥在,月明白,孤山路转,月下自愁。” 短短几句,却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带着一丝凄凉的意境。月光下的孤山,桥的隐现,都成为词人内心孤独感的载体。这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王国维的词作,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情感上,都具有极高的感染力。 他的词,很少有雕琢的痕迹,却处处流露出天然的韵味。他善于从古人的名句中汲取灵感,却又能化为己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以我为主”的创作态度,使得他的词作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将这些精美的词作汇集一处,配以严谨的校注,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词句的含义,体味其精妙之处。通过阅读这些词作,我们不仅能欣赏到词本身的艺术之美,更能从中感受到王国维作为一位伟大学者的情怀与智慧。 二、 词的理论:解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在中国美学史乃至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丰碑。这本书以精炼的语言,提出了许多极具原创性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研究和创作。 《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在于“境界”说。王国维认为,词的最高艺术境界,在于“主观之感情”与“客观之物象”的融合,即“意与境浑”。他强调,优秀的词作,应该能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来传达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共通的体验和感受。 他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论断,更是将人生哲理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振聋发聩。这三种境界,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沉郁顿挫,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愁苦缠绵,再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寂探索,最终升华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追求。这不仅是对词人创作历程的概括,更是对人生求索之路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无数人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勇攀高峰。 《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还对词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比兴、象征、烘托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对词的格律、用典,也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论述,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指导性,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词学艺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将《人间词话》的理论与王国维的词作相结合。读者在阅读《人间词话》时,可以参照王国维的词作,去印证和理解他所提出的各种理论。例如,当他谈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时,可以回顾他词作中那些充满情感的写景之笔,体会景物如何承载着词人的情感;当他论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时,也能在他的词作中找到相应的例证。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人间词话》的阐释更加生动、透彻。 三、 文化价值:一本集大成的思想与艺术之书 《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词的书,它更是王国维一生学术思想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书中,我们不仅能品味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更能感受到王国维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碰撞下所形成的独特思考。他对词学的研究,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同时,他的《人间词话》中蕴含的哲学思辨,也展现了他与时俱进的学术视野。 这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它将一位伟大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智慧与情感,以最直接、最真挚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史、美学史的学者来说,它是一手资料的宝库;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它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提升审美情趣的绝佳机会。 《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的装帧设计,也常常体现出一种典雅、厚重的风格,与书的内容相得益彰。它不仅是一件阅读品,更是一件可以珍藏的文化艺术品。 四、 结语:与王国维一同踏上“境界”的探索之旅 翻开《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就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门。在这里,你可以跟随王国维的笔触,去感受词的万千气象,去体味人生的跌宕起伏。你可以在他的词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在《人间词话》的理论中,获得心灵的启迪。 这是一场关于词的盛宴,也是一场关于人生的深刻对话。无论你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充满热爱,还是对人生哲学有所探求,这本书都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将带领你一同踏上王国维所描绘的“境界”的探索之旅,在字里行间,感受生命之美,领悟智慧之光。 《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一本值得你细细品读、反复回味,并珍藏的经典之作。它将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更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的学者,更深刻地思考生命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气质是清冽而疏远的,它拒绝向大众的粗浅趣味靠拢,保持着一种高贵的姿态。我欣赏它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比如,他写雨,不是笼统的“大雨滂沱”,而是精确到雨点打在不同材质上的声响,或是雨后空气中弥漫的特殊气味。这种极度写实的描摹,反而更烘托出内心的不真实感和抽离感。我对比了其他几本同类选集,发现此本在注释的详略上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必要的背景介绍,又不会过度解读,把解读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想象和构建。这种“留白”的艺术,正是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每一次翻开,我都会被其中一些极富画面感的动词和形容词所吸引,它们仿佛自带光芒,能瞬间点亮枯燥的阅读体验。这本书像是冬日里的一炉炭火,虽不炙热,却足以暖透寒凉的夜晚,让人在纷扰的尘世中,找到一处可以安放诗意灵魂的角落。它带来的宁静,比任何喧闹的娱乐都来得持久和深刻。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涤荡,而非简单的阅读过程。我习惯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黄的台灯,慢慢品味这些文字。这位词人的境界,高在“不滞于物”,他能将世俗的痛苦提炼成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考。比如,他描写羁旅之苦,不只是抱怨风霜雨雪,而是将这种外在的困顿,内化为对自我存在意义的追问。我发现,他的用典也十分自然,绝无生硬的堆砌,仿佛那些典故本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信手拈来,皆成文章。有一篇作品中关于“镜中花”的意象反复出现,我琢磨了许久,那不仅仅是对虚幻美景的描摹,更像是在审视自己一生所追逐的那些目标,最终发现,许多不过是镜花水月,徒留一声叹息。这种深沉的自省,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欣赏,上升到了人生哲学的层面。它提醒着每一个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留出空间,去面对和整理自己内心深处的“荒芜之地”。

评分

坦率地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抱着一丝审视的态度的。毕竟,流传下来的经典太多,要从中淘出真正有“骨气”的作品,实在不易。然而,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却透露出一种不事张扬的雅致,让人愿意静下心来。内页的用纸质感极佳,墨色深沉,读起来十分舒适,对眼睛非常友好,这点对于我这种常年伏案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内容上,我尤其欣赏编者在选篇上的克制与精准。它没有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庞杂,而是精选了那些最能体现这位大家独特风格的作品。那些关于“别离”的咏叹,不是泛泛而谈的伤感,而是带着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的抗争。我注意到,其中有几首小令,篇幅虽短,意境却极其开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大江东去、白云苍狗的壮阔图景。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处理,需要极高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读完后,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想要放下一切,去寻访那些词中所描绘的古迹,去体会那种“别梦依稀咒逝川”的真切。这本书,无疑是一扇通往古典审美高地的窗户,值得反复摩挲。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许多“词选”读起来都像流水账,作者与读者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但这本书里的文字,却有一种奇异的穿透力,仿佛词人就坐在我对面,低声诉说着他的心事。我尤其对其中几首风格略有变化的篇章感兴趣,能清晰地看出其创作心境的演变轨迹。早期的作品,或许还带着一股少年人特有的愤懑与不平,用词相对激越;而晚期的作品,则转为一种“看淡”的豁达,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后的平静,是经历了漫长生命历练才能达到的高度。这种层次感,使得这本书的价值得以倍增。我甚至尝试着将一些句子背诵下来,那拗口的韵律和精妙的结构,在反复吟诵中,竟能产生一种音乐般的美感。这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共振频率。读完一章,我常常需要停下来,闭上眼,让那些词句在脑海中自行消散、重组,才能平复那种被强烈情感冲击后的悸动。这本书,无疑是值得珍藏的文本。

评分

这本词集,初翻之下,便被那股萧索、沉郁的气息牢牢攫住,仿佛置身于一个烟雨迷蒙的江南古镇,耳畔回响着千年前的挽歌。我素来偏爱那些能直抵人心深处的文字,而非那些矫揉造作的辞藻堆砌。这位词人的笔触,如同一把锋利而又温润的刻刀,在时光的木板上,镌刻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他的情怀,不似李后主那般一味哀婉凄恻,也不同于苏轼那般旷达豪迈,而是在一种近乎冷峻的清醒中,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读到那些关于“去国离家”的句子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那种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真正安放灵魂的漂泊感。尤其是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作,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机锋,一片落叶、一弯新月,都成了寄托万千心绪的载体。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高妙绝伦,让人在品味山水之美的同时,也不禁为词人那份深藏不露的喟叹而动容。全书的韵味,需要慢慢咀嚼,不可浮躁,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老友重逢,总能发掘出昨日未曾察觉的真性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