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版孙子兵法全面升级:1. 锁线装订, 更牢靠,更适合收藏。
 
2. 配有更多高清精美古色古香的图片。
十年磨一剑!
注音全本 字大如钱
配图精美 图文并茂
开本宏大 版式疏朗
注释精准 校对无讹
书名: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丛书主编:邓启铜
定价:24元
条码:9787564142629
开本:16
印张:14.5
字数:280千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孙子兵法
 计篇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三
 形篇第四
 势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军争篇第七
 九变篇第八
 行军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间篇第十三
 附:孙子列传
 三十六计
 总说
 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
 附: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孙武进见吴王阖闾所贡献的《兵法十三篇》。唐太宗李世民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北宋神宗规定以《孙子》为首的《武经七书》作为武学必读经典。孙武更是被尊为“武圣人”。
 《孙子兵法》是一部战争理论著作,十三篇不足六千言,字字珠玑,内容宏广,特别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敌制胜”等精辟论断被广泛应用于战争领域的战略战术和各种计谋中,更被成功地运用于经济、管理、医学、体育等非战争领域。目前已被翻译成三十馀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国,形成了长久不衰的“孙子热”。
 《三十六计》是一部产生于古代、于1941年在邠州被人發现的兵书,由于全书以《易》的阴阳燮理推演兵法的奇正、刚柔、攻守、进退、主客、虚实等相互转化,并以兵法阐明《易》理。尤其是对物极必反等原理有深刻的认识,《三十六计》的不少计谋是《孙子兵法》的具体应用。另外,大多计名用成语典故,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易于记忆理解和传播。因此有人将它与《孙子兵法》相提并论,认为它是“兵家双壁”;更有人认为它集兵家诡道之大成。实际上《三十六计》已被人们广泛运用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体育等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重要智慧源泉。
邓启铜,1991年获硕士学位,多年从事古文献整理及古汉语、文字研究工作,经其点校、注释的经典品种多达百余种。其点校、注释的传统经典曾被电视台报道,其中的《论语》还登上了《南方都市报》2004年、2005年书总榜。2010年东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第1版)》、2013年推出的《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第2版)》,销售均名列前茅。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质量的编校作品获得了广大国学爱好者的认可,其作品被不少中小学校指定为国学阅读图书,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东南大学版国学经典是在2004年云南大学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与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节目曾隆重!
国学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一、德行:道德情操、孝顺长辈、自强不息、严格进取、团结友爱、修身养性。
二、口才:表达能力,应对能力超人,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迅速。
三、做事:记忆惊人,做事认真,统筹安排,善始善终。
四、文化:功底深厚,充满理想,热爱学习,感动他人。
国学就是培养孩子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等的“基本功”、“童子功”,从小积极上进,追求幸福生活。我们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按各级标准读经典。
 
经为根,史为本,
 
子为枝,集为叶。
 
下面,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国学一级标准
 1、
2、
3、
4、
5、
6、神童诗
7、
8、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国学一级小测试:
1、三字经:99%的知道“人之初,性本善”。50%以下的人还知道“性相近,习相远”。从“苟不教”以下就没多少人知道了,能背到后“戒之哉,宜勉力”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三字经》学会常识
2、百家姓:句是“赵钱孙李”还是“陈李张黄何”?这是北方半文盲和广东半文盲的区别吧。——《百家姓》学会宗亲
3、千字文:有文化的书法家肯定知道。至于里面的意思嘛……——《千字文》学会识字
4、弟子规:也很不熟,甚至分不清它和《三字经》有什么不同。 ——《弟子规》学会规矩
5、千家诗:宋人、明人也写诗?一说诗,好像只有《唐诗三百首》!以为唐诗之后只有宋词、元曲、明文章了!可怜。朱熹、苏轼、王安石……——《千家诗》学会古诗
6、神童诗
7、声律启蒙:都不熟,所以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声律启蒙》学会预感
8、笠翁对韵:更不熟,还是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笠翁对韵》学会韵律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都知道呢?恭喜你,比呆头学得好多了!
国学二级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国学二级小测试
1、论语:书名比较熟悉。内容只停留在学校语文课本里提到的段落。——《论语》学会生活
2、老子:没有把《老子》与《道德经》划上等号。几乎成了粗口。——《老子》学会谦虚
3、大学:很陌生。没有印象四书之一是《大学》。“四书”也不知道,总是和“四大名著”相混。——《大学》学会学习
4、中庸:基本上是负面印象,以为是“各打五十大板”,不分是非。——《中庸》学会发展
 5、孝经:并不熟悉,往往把它与鲁迅批判的《二十四孝》混为一谈。——《孝经》学会孝道
6、增广贤文:没怎么听说,但书里面的句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一听到就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一样。——《增广贤文》学会口才
7、五字鉴:咦,原来中国有史诗啊!不用狂记《上下五千年》这么吃力!或者猛看《××朝那些事儿》!减负减负。——《五字鉴》学会历史
8、龙文鞭影:相当不熟。所以学习效率不高。老牛拉破车一样。——《龙文鞭影》学会速记
 9、唐诗三百首:只是绝句几首,其它基本不知。——《唐诗三百首》学会文采
10、幼学琼林:几乎没印象。所以相当幼稚,没有奋斗目标。——《幼学琼林》学会总结
11、山海经:愤青们所不知道的思想武器,要不他们肯定人手一本。并上街狂呼“民族主义”口号:“天下者,我们的天下”!“走千里,走万里,还在你的怀抱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海经》学会神话传说
12、菜根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学会做事
恭喜你,进步了!
国学三级标准
1、
2、
3、
4、
5、
6、列子
7、
8、
9、
10、
11、六祖坛经
国学三级小测试
1、孟子:熟悉的句子相当少。思想不甚了了。——《孟子》学会做人
2、诗经:相当陌生。难道是始皇帝阴魂不散?——《诗经》学会文化
3、孙子兵法:基本上没看过“火攻”篇和“用间”篇。——《孙子兵法》学会军事
4、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知道的,其它的就一概不清楚了。哦,还知道美人计、空城计。——《三十六计》学会谋略
5、庄子:好像于丹有庄子心得?相当不熟。——《庄子》学会理想
6、列子:《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这些经典寓言故事竟然都来自于此。——《列子》学会故事
7、宋词三百首:苏轼、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岳飞……这名人不要太多——《宋词三百首》学会文采
8、元曲三百首:元曲只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吗?——《元曲三百首》学会文采
9、易经:风水?看相?算卦?根本就没意识到它有什么教育意义。也不了解韩国。——《易经》学会哲学
10、尚书:天下无读书人?做官的才知道有六部尚书吧。看古装戏经常听到×部尚书×大人,不明觉厉。——《尚书》学会档案
11、六祖坛经:去过一些佛教禅宗寺庙的人可能对六祖惠能有点印象,什么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之类。——《六祖坛经》学会佛教
欢迎对号入座。恭喜你,又进步了!
国学四级标准
 1、
2、
3、古文观止
4、六朝文絜
5、春秋左传
6、春秋公羊传
7、春秋榖梁传
8、
9、
10、
11、黄帝内经(未出)
国学四级小测试
1、楚辞:“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听过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歌,还勉强能跟屈原、离骚联系上一点点。——《楚辞》学会抒情
2、尔雅:词典?字典?对了,工具书而已。据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成功密诀就是:把整本《新华字典》都背下来了。信不信由你。青海曲朗多多的孩子们也是如此。有新闻照片为证:一本翻到不能再破烂的工具书。他们好象也没有别的课外书。——《尔雅》说文解字学会识字组词造句
3、古文观止:比《唐诗三百首》更陌生。语言老师不提的话,恐怕连书名都不知道。——《古文观止》学会作文
4、六朝文絜:骈体文的高峰时期“黯然销魂者”,不仅仅是离别,还有在《文絜》中寻绎遥远的、活色生香的六朝。——《六朝文絜》学会骈文
567、春秋三传:《左传》熟,《公羊传》次之,《榖梁传》不熟。还是受中学语文课本的影响。从文学角度,自然《左传》更详细,更优美,更生动细致。但如果讲大道理,还是讲“大一统”的《公羊传》更受欢迎。而《榖梁传》讲的是温情脉脉的人情世故,礼义教化。可见世态炎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学会道德人情世故
8910、礼记、周礼、仪礼:号称“三礼”,《礼记》熟,《周礼》次之,《仪礼》不熟。《礼记》的《大学》、《中庸》已另立为“四书”中的内容。而《礼运》、《学记》是因为列入中学语文课本“天下为公”、“虽有佳肴”等篇而被大家熟悉。至于《周礼》,大概只靠《三字经》里的“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这一句来“存在”了。《仪礼》?早就几乎无传人了。连《影响中国的100本书》里都被“拿下”。——《礼记》、《周礼》《仪礼》学会政治法律制度
11、黄帝内经(未出)
 
哟哟!切克闹!到这里你已经达到高柴生的水平了!
国学五级标准(学霸级)
1、
2、战国策
3、
4、荀子
5、古诗源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国学五级测试(学霸级)
1、国语
2、战国策
3、武经七书
4、荀子:也就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劝学》篇的段落被大家所熟悉,性恶论?好象知道跟孟子的“性善论”正相反。关于对认知能力的培养,赏罚严明的政治纲领,开源节流的经济措施等都知之甚少。——《荀子》学会论辩推理
5、古诗源:唐朝以前的古诗,除了《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以外,好像也不记得什么了。《观沧海》、《龟虽寿》、《七步诗》?老曹家总算对文学有贡献了。——《古诗源》学会欣赏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学霸 “就这么产生了!
End_Of_Item_Desc End_Of_Item_Desc
关于这套书的“全套”概念,我持保留态度。市面上诸如此类的国学读物汗牛充栋,真正能称得上“全本无删减”的,往往在选材和解读上有着极高的门槛。然而,从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来看,它似乎更倾向于“取悦”年轻读者,而非尊重原著的严肃性。我总感觉,为了迎合“儿童青少版通用”的定位,作者在内容的选择和侧重上做了大量的妥协和稀释。那些涉及军事斗争的残酷性、权术的复杂性,那些需要历史背景支撑的深刻理解,都被处理得轻描淡写,仿佛孙子兵法只是一本关于“如何取得胜利的小窍门集锦”。这种“净化版”的呈现,虽然保证了内容上的“安全”,却也牺牲了其作为兵法经典所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它给了读者一个漂亮的框架,却没能提供坚实的骨架,读完之后,除了记住几个计谋的名字,似乎并未在思维层面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评分这本号称“国学经典”的读物,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原以为能从中窥见古人智慧的精髓,奈何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教育感”。装帧上倒是煞费苦心,那线装的样式,试图营造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然而内页的排版,却显得过于拥挤和刻意。那些所谓的“注音”,与其说是帮助理解,不如说是分散了阅读的注意力。每一个字下面都标注着拼音,仿佛生怕读者一不小心就读错了音调,这种过度保护式的设计,反而削弱了文本本身的韵味和力量。更别提那配图,色彩过于鲜艳,画风也偏向现代的卡通化,与“孙子兵法”这种厚重的历史题材,产生了极大的视觉冲突。读起来,就像是在吃一顿精美的西餐,却配上了乡土的歌谣,格格不入,让人难以沉浸其中,去体会那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庙堂中的权谋韬略。它更像是一本精心包装的“速食”文化产品,而非一本值得细嚼慢咽的学术著作,让人不禁怀疑,如此浅尝辄止的呈现方式,真的能让孩子们领会到“三十六计”背后深藏的辩证法和战略思维吗?
评分说实话,我期待的是那种能让人手不释卷、沉思良久的体验,但这次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被强行拉着走的知识游学。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似乎完全服务于“教材”的设定,而不是读者的自主探索。它把那些原本需要读者自己去揣摩、去领悟的计谋,用一种近乎填鸭式的方式强行塞入。每一计的解释都非常直白,没有留下任何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例如,对于“瞒天过海”的剖析,现代的解释冗长而啰嗦,反而稀释了原著中那种一语中的的精妙。我尝试着遮住下面的解释,自己去体会那几个字背后的深意,但很快就被那些密密麻麻的辅助性文字拉回了现实。这种“大字注音版”的设计,或许是照顾了初识文字的群体,但对于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它剥夺了读者与经典直接对话的权利,仿佛作者认为,没有他(她)的详细注释,我们的大脑就无法独立运转,这无疑是对经典原著精神的一种消解和矮化。
评分这份宣传中提到的“正版”标签,在实际阅读体验中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市场上的书籍质量参差不齐,但一本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其“正”不仅在于版权,更在于其精神内核的忠实传递。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过度美化和包装”,试图用一种现代营销的套路,来兜售几千年前的智慧。线装的书籍,本应带着一种沉淀下来的历史感和仪式感,但配合着那些略显廉价的纸张和油墨,那种高贵的“国学”气质大打折扣。每次翻页,都有种担心它会散架的焦虑,这使得我无法放松心情去进行深度阅读。它更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道具,看上去华丽,却经不起反复的把玩和推敲。对于想要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真正敬畏之心的家长来说,这种“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着内容上的空洞和浮躁。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让我感到稍微满意的地方,或许就是它在“入门”层面所做的努力。对于一个对《孙子兵法》完全陌生的孩子来说,这本带有大量配图和拼音的读物,确实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提供了一个“触碰”经典的角度。但是,这种入门的代价是高昂的。它提供的是一个被过度简化的“标签式”认知,而非对战略思想的真正理解。它像是一道预制菜,虽然方便快捷,但营养均衡和口味层次感都远远比不上自己精心烹制的家常菜。我希望孩子们能接触到更原汁原味、更有挑战性的文本,让他们在与古人智慧的“搏斗”中成长,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经过重重滤镜处理过的“友好版”国学。总而言之,这更像是一份给孩子的“兵法概念普及册”,而非值得珍藏和研习的“国学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