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元史纪事本末(历代纪事本末)
定价:39.00元
作者:【明】陈邦瞻 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011094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元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主要取材于《元史》, 明朝官修的《续通鉴纲目》和薛应旗的《宋元通鉴》, 将元朝的重大事件编为二十七目(篇) , 约十万字。本书保存了元朝的许多典章制度, 对元史记载有详有略,突出历法、科学和水利,并对红巾军起义立专目记述。
内容提要
《元史纪事本末》二十七篇,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是陈邦瞻继《宋史纪事本末》而编写的另一部心事件为中心的史书。其中《律令之定》一篇为臧懋循补撰。本书对于元代政治、经济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与明代有关联的问题,能扼要明确地加以介绍。此外还全文收录了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这是我国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明)陈邦瞻(1557-1623),字德远,号匡左,江西高安荷岭镇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历南京吏部郎中,出为浙江参政。进福建按察使,迁右布政使。改补河南,分理彰德诸府。
文摘
序言
我对这套书的结构和编排深感佩服。它不像传统史书那样按时间线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更为精妙的“纪事本末体”,将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纲领,再进行细致入微的展开。这种叙事结构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比如,当你关注某个重大决策的始末时,作者会清晰地为你勾勒出前因后果,让你对历史事件的脉络了然于胸。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史料时的那种严谨态度,注释详尽且考据扎实,每一次的论断都有据可依。对于我这种对史料细节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的体现,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反思和学习。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在很多其他史书中,人物往往被简化为“好”或“坏”,但在本书中,即便是那些在历史上褒贬不一的人物,也被赋予了多维度的形象。作者不加过多主观评判,而是通过大量史料的对比和呈现,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思考。这种尊重历史真相的态度,非常难能可贵。书中对权力更迭、民族融合等宏大主题的探讨,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广阔的胸襟。它让我对那个充满冲突与创新的时代有了更为全面和立体的认知,远非教科书式的描述可以比拟。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汇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后世研究成果,经过作者系统的梳理和重构,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叙事框架。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人士而言,它无疑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关键历史节点上引入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的部分,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它教会了我如何看待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既定的结论。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经得起反复推敲的史学巨著,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是值得收藏和细品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初翻几页,就被作者那种抽丝剥茧般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他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像是带着读者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去感受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书中的细节刻画得入木三分,比如对元朝初期复杂政治斗争的描写,那种步步为营、暗流涌动的氛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去想象当时的情景,思考作者的用意。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超我阅读其他同类史书的感受。文字的运用上,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流畅,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是一种享受。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提供了极佳的切入点和深厚的知识储备。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称赞,它将传统文化的庄重感与现代出版的实用性完美结合。纸张的质地和字体的大小都经过了深思熟虑,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它的装帧本身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我通常会将一些重要的章节标记出来,方便日后查阅,发现这套书的版式设计非常适合做笔记和研读。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历史著作,不仅内容要精湛,载体也应与其内容相匹配。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物料带来的美好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