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李商隐诗集
定价:32.00元
作者:(唐)李商隐,(清)朱鹤龄 笺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2576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晚唐*杰出的诗人李商隐,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其诗用典较多,故而晦涩迷离,这也成为他的独特风格。今存诗约600首,有《李义山诗集》。此《李商隐诗集》由清代学者朱鹤龄注,是李商隐诗集**部笺释完备的注本。
内容提要
李商隐是晚唐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他的诗歌尤其是《无题》诗在秾艳绮丽的外衣内 ,包裹着愤懑凄苦的内核,因此为人所传诵。当晚 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日渐式微时,李商隐却又 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李商隐诗集》一书收录 的就是他的诗歌作品,由朱鹤龄笺注。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展示了一种极其克制却又极其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在那个时代,诗人常常需要通过典雅的外壳来包裹住内心最真实、也最危险的情感。阅读这些诗篇,就像是在剥洋葱,一层层外壳之下,藏着更核心的痛苦、更炙热的爱恋,或者更深沉的抱负不得伸展的愤懑。我对那些描绘爱情或友情的篇章情有独钟,它们没有如今流行文化中那种直白的呐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含蓄的、带着距离感的美。有时候,一个双关语,一句看似随意的比喻,背后可能就蕴含了千言万语的思念。每一次读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都会产生一种“原来可以这样写”的恍然大悟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颇具匠心,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营造出一种古籍特有的清幽之美,让每一次翻页都成为一种仪式。
评分这本厚厚的文集,光是掂在手里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初翻开时,那些典雅的宋体字在眼前铺陈开来,仿佛一下子就被拉回了那个风云变幻、诗歌鼎盛的年代。我本来对这位晚唐的诗人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名字里带着“商隐”二字,总觉得应该有些缠绵悱恻的哀愁在其中。然而,真正沉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品读,才发现其间的意境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那些描绘山川景色的篇章,气势磅礴,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大画卷,让人仿佛能听到风声在古老的城墙上呼啸而过。而那些写给友人的酬唱之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谊,又让人倍感温暖。尤其是他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无题”诗,初读时只觉扑朔迷离,反复咀嚼后,才品出其中蕴含的难以言说的幽微心事和对世事的无奈,那种隔着千年时空的共鸣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地细腻,捧读起来十分舒适,看得出出版方在整理和校对上是下了大功夫的,为我们这些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保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诗集时,本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唐诗宋词浩如烟海,要真正读懂一位诗人一生的心血,绝非易事。起初的几页确实有些吃力,那些典故和典雅的用词,时不时地需要停下来查阅注释。但渐渐地,我的呼吸开始和诗句的节奏同步起来。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写景的篇章,它们不是简单地描摹自然,而是将诗人内心的情愫投射到了景物之上,使得每一片落叶、每一缕月光都带上了故事性。比如某几首写宫廷生活的诗作,那种繁华落尽后的苍凉感,透过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让人不忍卒读,却又忍不住想探究背后的历史真相。它不像有些诗人的作品那样直抒胸臆,而是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工,用细密得几乎看不见的丝线,编织出一个个复杂而精美的图案。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历史的私密对话,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沉浸感,一旦进入那个语境,外界的喧嚣便全然退却,只剩下诗句本身的力量在涌动。
评分我之前接触的古典诗集大多以豪放或田园为主,这本书无疑为我的阅读版图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它让我深入了解了晚唐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诗人的忧患意识是如此强烈,即便身处逆境,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对美德的坚守。我尤其欣赏那些探讨哲理和时间流逝的篇章,它们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精妙的意象,将“人生几何”的感慨化为可触摸的画面。比如某处对“流光”的描绘,读来令人心头一紧,仿佛亲身经历了韶华易逝的无奈。这本书不仅仅是诗歌的集合,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无常。它需要反复阅读,因为很多精妙之处,初读时会因为背景知识的缺乏而轻易错过,而再次相遇时,往往会发现新的洞见。对于真正想深入研究那个时代文学风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对于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现代人来说,翻开这本书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的节奏缓慢而悠长,迫使你放慢脚步,去体会每一个字的发音和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我发现,阅读的过程与我当时的心境有着奇妙的关联性,晴朗的日子读来,诗中的俊逸之美会格外清晰;而阴郁时翻阅,那些潜藏的悲凉和孤寂感便会占据主导。这种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化学反应的能力,是真正伟大的作品才具备的特质。这本书的注释系统做得非常到位,既不过分详尽以至于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又足以解释那些关键的难点,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有所收获。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艺术是超越时代的,即便时隔千年,那些关于爱、失落、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挣扎,依然能精准地击中我们此刻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