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集 9787532576357

李商隐诗集 978753257635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李商隐,清朱鹤龄 笺注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唐诗
  • 李商隐
  • 古典文学
  • 中国古典诗词
  • 文学
  • 文化
  • 艺术
  • 诗集
  • 唐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6357
商品编码:3002244045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商隐诗集

定价:32.00元

作者:(唐)李商隐,(清)朱鹤龄 笺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2576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晚唐*杰出的诗人李商隐,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其诗用典较多,故而晦涩迷离,这也成为他的独特风格。今存诗约600首,有《李义山诗集》。此《李商隐诗集》由清代学者朱鹤龄注,是李商隐诗集**部笺释完备的注本。

内容提要


李商隐是晚唐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他的诗歌尤其是《无题》诗在秾艳绮丽的外衣内 ,包裹着愤懑凄苦的内核,因此为人所传诵。当晚 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日渐式微时,李商隐却又 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李商隐诗集》一书收录 的就是他的诗歌作品,由朱鹤龄笺注。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文摘


序言



《唐诗风华录:一个时代的绝唱》 卷首语: 风烟万里,诗意千寻。大唐盛世,文采璀璨,群星熠熠。无数锦绣篇章,如璀璨星辰,点缀着中国文学史的天幕。其中,唐朝以其开放包容的气象,孕育了最辉煌的诗歌时代,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拍案叫绝的传世之作。而在这星河之中,有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如同一抹浓墨,饱含着深情与忧伤,他的诗句如同暗夜中的烛光,明明灭灭,却照亮了无数迷茫的心灵。他,就是我们今天这部《唐诗风华录》所要致敬的一位重要诗人。 本书特色: 《唐诗风华录》并非一家之言,而是汇聚了多位资深古典文学研究者,经过数载潜心钻研,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唐诗世界。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时代洞察力与人文关怀。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文本解读,更注重将诗歌置于其所处的历史语境中,探究诗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世界与时代风貌的交融。 内容概述: 第一卷:盛世余音——开元、天宝的恢弘序曲 我们从唐诗的黄金时代——开元、天宝年间拉开序幕。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歌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品读到盛唐气象的壮丽诗篇,更能感受到诗人笔下的家国情怀与人生理想。我们将深入探讨诸如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山水,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浪漫奔放,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关怀,以及高适、岑参笔下的边塞风光与金戈铁马。本书将通过精选的诗作,并结合史料考证,细致分析这些诗篇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将探究盛唐诗人是如何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宏大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用诗歌记录下那个时代的辉煌与不安。 第二卷:乱世悲歌——安史之乱后的低语 安史之乱,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大唐王朝,也深刻地改变了唐诗的面貌。这一时期的诗歌,少了盛唐的豪情万丈,多了几分忧国伤时、民生多艰的沉郁。本书将聚焦于安史之乱前后涌现的优秀诗人及其作品。我们将品味杜甫在战乱中的颠沛流离与民胞物与的悲悯情怀,感受元稹、白居易等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针砭时弊的勇气。通过这些诗歌,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一个繁华帝国在动荡年代的挣扎与转型,以及诗人们在困境中依然闪烁的人性光辉。我们还将探讨,在社会动荡中,诗歌如何成为人们宣泄情感、寄托希望的载体。 第三卷:中晚唐的余晖与转折 随着大唐王朝步入中晚期,政治的腐败、藩镇的割据,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歌创作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本卷将重点介绍中晚唐时期涌现出的重要诗人,他们或以奇特的想象、怪诞的意象,或以细腻的情感、曲折的心理描写,在唐诗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我们将品读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对诗歌的影响,欣赏刘禹锡的“斜晖脉脉水悠悠”的闲适,感受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奇绝鬼才,以及晚唐诗人笔下纤巧哀婉的情感世界。本书将力图展现,在王朝的余晖中,诗人们如何以独特的视角,捕捉时代的脉搏,抒发个人的情怀。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诗人如何突破前人的藩篱,为唐诗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第四卷:诗心独照——诗人的人生悲欢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映照。本卷将视角从宏大的时代背景转向诗人的个体生命。我们将通过对诗人的人生经历、情感波折的细致梳理,来理解其诗歌创作的内在驱动力。我们将探讨诗人在政治失意、离乡背井、爱情失落时的心路历程,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在他们的笔下转化为动人的诗篇。本书将力图揭示,诗歌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源于诗人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情感积淀。我们将深入挖掘诗人内心的孤独、渴望、无奈与坚持,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如何在诗歌的世界里获得精神的慰藉与超越。 第五卷:意境的深邃——唐诗的艺术密码 唐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更在于其艺术的精湛。本卷将着重分析唐诗的艺术特色,包括意境的营造、语言的锤炼、格律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巧妙。我们将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用典”等方面,深入剖析唐诗为何能够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本书将引导读者如何去欣赏唐诗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何去体会诗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绝妙之处。我们将运用大量的实例,详细阐释各种诗歌表现手法,帮助读者提升鉴赏能力,真正走进唐诗的艺术殿堂。 第六卷:余韵悠长——唐诗的文化传承 唐诗的光辉,穿越千年,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本卷将探讨唐诗对后世文学、文化乃至思想观念的深远影响。我们将追溯唐诗如何启发了宋词的婉约与豪放,如何影响了元曲的跌宕起伏,又如何在近现代文学中得到新的传承与发展。本书旨在强调唐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永恒的魅力与不朽的价值。我们将探讨唐诗的哪些方面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它的哪些精神力量仍然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 结语: 《唐诗风华录》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诗意之旅,是一次与伟大的灵魂对话的契机。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让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唐诗的博大精深,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并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片刻的心灵宁静与艺术的慰藉。愿这本《唐诗风华录》,能成为您品读盛唐诗歌,感悟人生百态的一本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展示了一种极其克制却又极其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在那个时代,诗人常常需要通过典雅的外壳来包裹住内心最真实、也最危险的情感。阅读这些诗篇,就像是在剥洋葱,一层层外壳之下,藏着更核心的痛苦、更炙热的爱恋,或者更深沉的抱负不得伸展的愤懑。我对那些描绘爱情或友情的篇章情有独钟,它们没有如今流行文化中那种直白的呐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含蓄的、带着距离感的美。有时候,一个双关语,一句看似随意的比喻,背后可能就蕴含了千言万语的思念。每一次读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都会产生一种“原来可以这样写”的恍然大悟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颇具匠心,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营造出一种古籍特有的清幽之美,让每一次翻页都成为一种仪式。

评分

这本厚厚的文集,光是掂在手里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初翻开时,那些典雅的宋体字在眼前铺陈开来,仿佛一下子就被拉回了那个风云变幻、诗歌鼎盛的年代。我本来对这位晚唐的诗人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名字里带着“商隐”二字,总觉得应该有些缠绵悱恻的哀愁在其中。然而,真正沉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品读,才发现其间的意境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那些描绘山川景色的篇章,气势磅礴,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大画卷,让人仿佛能听到风声在古老的城墙上呼啸而过。而那些写给友人的酬唱之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谊,又让人倍感温暖。尤其是他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无题”诗,初读时只觉扑朔迷离,反复咀嚼后,才品出其中蕴含的难以言说的幽微心事和对世事的无奈,那种隔着千年时空的共鸣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地细腻,捧读起来十分舒适,看得出出版方在整理和校对上是下了大功夫的,为我们这些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保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诗集时,本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唐诗宋词浩如烟海,要真正读懂一位诗人一生的心血,绝非易事。起初的几页确实有些吃力,那些典故和典雅的用词,时不时地需要停下来查阅注释。但渐渐地,我的呼吸开始和诗句的节奏同步起来。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写景的篇章,它们不是简单地描摹自然,而是将诗人内心的情愫投射到了景物之上,使得每一片落叶、每一缕月光都带上了故事性。比如某几首写宫廷生活的诗作,那种繁华落尽后的苍凉感,透过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让人不忍卒读,却又忍不住想探究背后的历史真相。它不像有些诗人的作品那样直抒胸臆,而是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工,用细密得几乎看不见的丝线,编织出一个个复杂而精美的图案。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历史的私密对话,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沉浸感,一旦进入那个语境,外界的喧嚣便全然退却,只剩下诗句本身的力量在涌动。

评分

我之前接触的古典诗集大多以豪放或田园为主,这本书无疑为我的阅读版图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它让我深入了解了晚唐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诗人的忧患意识是如此强烈,即便身处逆境,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对美德的坚守。我尤其欣赏那些探讨哲理和时间流逝的篇章,它们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精妙的意象,将“人生几何”的感慨化为可触摸的画面。比如某处对“流光”的描绘,读来令人心头一紧,仿佛亲身经历了韶华易逝的无奈。这本书不仅仅是诗歌的集合,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无常。它需要反复阅读,因为很多精妙之处,初读时会因为背景知识的缺乏而轻易错过,而再次相遇时,往往会发现新的洞见。对于真正想深入研究那个时代文学风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对于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现代人来说,翻开这本书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的节奏缓慢而悠长,迫使你放慢脚步,去体会每一个字的发音和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我发现,阅读的过程与我当时的心境有着奇妙的关联性,晴朗的日子读来,诗中的俊逸之美会格外清晰;而阴郁时翻阅,那些潜藏的悲凉和孤寂感便会占据主导。这种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化学反应的能力,是真正伟大的作品才具备的特质。这本书的注释系统做得非常到位,既不过分详尽以至于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又足以解释那些关键的难点,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有所收获。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艺术是超越时代的,即便时隔千年,那些关于爱、失落、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挣扎,依然能精准地击中我们此刻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