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儒家经典必读本)
定价:12.0元
作者:(三国)王肃,整理,杨博,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4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孔子家语》一书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后来王肃对其进行整理,现存十卷。本书内容完整其准确,注意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结合。书中的注释与译文充分吸收了现有的注解成果,综合各家,择善而从,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其严谨性。本书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于研究孔子的思想,具有巨大的价值。
内容提要
《孔子家语》是一部了解和研究孔子的重要著作,是研究孔子的必读之书。如要真正走近孔子,并理解他,则要从《孔子家语》入手。本书稿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答和言谈行事,以及孔子与各诸侯国君的问答。文字严谨,内容充实,译注也很,有助于让读者理解和接受孔子的思想,进一步走进孔子,也有助于推动早期儒学的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孔子家语》一书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后来王肃对其进行整理,现存十卷。王肃为东海郯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的经学大师。他主张微言大意,综合治经,反对郑玄不谈内容的文字训诂学派。
文摘
相鲁
【原文】
孔子初仕,为中都①宰②。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 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 寸之棺,五寸之椁③,因丘陵为坟,不封④、不树。行之一 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定公⑤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 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 定公以为司空⑥,乃别五土之性⑦,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咸得厥所。
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⑧ 焉。谓季桓子⑨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 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⑩,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注释】
①中都: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以西。
②宰:一邑之长官。
③椁:棺木的外面称椁,里面称棺。
④封:聚土以建坟。
⑤定公:鲁国之国君,定公是谥号,名姬宋。
⑥司空:官名。掌管土地管理与工程建设等事务。
⑦五土之性:旧注,“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 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
⑧合诸墓:使得各个陵墓圈到一起。
⑨季桓子:季平子之子。
⑩大司寇:六卿之一,主管刑狱的官职。
【译文】
孔子开始为政时,担任中都地方长官。他制定了养生 送死的礼节,提倡孝敬长者,以年龄之别享有不同食物;帮助弱者,以身体的强弱来分配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起据为己有;器具上不雕刻过多的文饰。安葬死者,用厚四寸的棺木,厚五寸的椁木;依傍丘陵而建坟;禁止聚土而成坟墓,禁止在坟墓旁种植松柏。如此实施一年,西方诸侯国都争相效仿。
鲁定公对孔子说道:“用您推行的制度治理鲁国,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此制度足以治理天下,何况只是鲁国呢!”自此之后第二年,定公任命孔子为司空。孔子根据鲁国土地的性质,将其分门别类,以此在不同的土地上生养不同的物产。这样,万物各得其所,获得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早先之时,季平子将鲁昭公葬在鲁国先君墓地的南面,孔子派人将鲁昭公的陵墓与先君的陵墓合在一起。孔子对季桓子说:“贬损国君却彰显自己的罪过,不合乎礼制。如今将陵墓合到一起,以此来掩饰令尊不守臣子之道的行为。”
而后,孔子由司空被升任为大司寇。虽然修订了法令,却无须使用,不侵扰百姓,秩序井然。
【原文】
定公与齐侯①会于夹谷②,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 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 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③司马④。”定公从之。
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 而登。献酢⑤既毕,齐使莱人⑥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 历阶⑦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 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 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 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
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⑧侏儒⑨戏于前。孔子趋 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 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 惧,有惭色。
【注释】
①齐侯:齐国国君。
②夹谷:即今山东莱芜境内的夹谷山。
③左右:正副。
④司马:掌管军事的官职。
⑤献酢(zuò):主宾相互敬酒。
⑥莱人:少数民族莱国,在齐国之东。
⑦历阶:一步一级地登台阶。
⑧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⑨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杂技艺人。
【译文】
鲁定公与齐景公在夹谷会盟,孔子主持礼仪。在此 之前,孔子对鲁定公说:“我听说有文事时必须以武力为 后盾,有武事时也要有和平的外交准备。古时诸侯离开疆 土,必须与相应的官员同时出行。因此,我请求您带上征 服司马。”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
抵达会盟的地方时,盟会的高台已经筑就,且设置了 三级台阶,以通往高台。定公与景公施以会遇之礼,相互 作揖谦让着登上高台。敬酒之后,齐国一方派莱人手持兵 器擂鼓,以此向鲁定公。孔子快速登上台阶,保护定 公退避,并厉声说道:“鲁国的士兵们,拿起武器战斗。 我们两国的国君在此友好会盟,夷狄边远之人竟然手持兵 器行暴。这不是齐国号令诸侯的方法。边远异国不得 图谋中原,夷狄之族不得侵扰华夏,俘虏不得干扰会盟。 军队不能威逼友好。这样的行为于神明而言不祥,于道德 而言不义,于为人而言失礼。齐侯不会那样做吧?” 孔子这一番言论让齐景公感到羞愧,齐景公于是挥手让莱 人军队撤下。
一会儿之后,齐人演奏宫廷音乐,俳优与侏儒表演杂 技。孔子快步上前,站于中间的台阶上说道:“戏弄侮辱 诸侯国君的人,其罪当斩。请右司马立即对他们行刑。” 因而,诛杀了侏儒,断了他们的手脚。齐景公内心惧 怕,脸上有愧疚之色。
【原文】
将盟,齐人加载书①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 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②对曰:“而 不返我汶阳③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
齐侯将设享礼,孔子谓梁丘据④曰:“齐鲁之故,吾 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且牺象⑤ 不出门,嘉乐⑥不野合⑦。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 是用秕稗⑧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 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
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 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于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⑨及 汶阳之田。
【注释】
①载书:即盟书,诸侯会盟时所订的誓约文件。
②兹无还:鲁国的大夫。
③汶阳:鲁国汶水之北,在今泰山东南麓莱芜市境内。
④梁丘据:齐国的大夫。
⑤牺象:饰有鸟形、鸟羽或象骨的酒器。
⑥嘉乐:钟鼓之乐。
⑦野合:在旷野演奏音乐。
⑧秕稗(bǐ bài):旧注,“秕,穀不成者。稗,草之 似穀者”。
⑨四邑:旧注,“郓、 、龟、阴”。
序言
前言
孔子思想之沉博,品行之高尚,几千年来一直影响 着世人。他以生命以哲学宏思,以高大的形象和宏博的 人格,施惠于当世,也感染着后代的人们。他以礼修身 养性,以德从政启君,以恕宽厚待人。如今翻看泛黄的古 籍,字里行间依然散着圣人的教诲,潜心研读,亦可以从 中得到行己立身、自处于世的启示。所谓“一支妙笔,战 胜七雄五霸;几卷诗礼,流传亿万斯年”便是如此。
如今人们多熟知《论语》,将其作为研究孔子为人、 思想的重要典籍,这无可厚非。但是,《孔子家语》的价 值也不应被忽略。它记载了孔子与弟子以及公卿大夫的思 想言行,内容丰富而隽永,精深而宏大,被称为是“孔子 研究书”。它有比《论语》更完整精细的场景,记载 的事情更全面,记载的时间更早。如若想要更深刻地了解 孔子的为人与思想,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施政措 施、文化百态,在熟知《论语》的同时,也更应熟知《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又称《孔氏家语》,简称《家语》。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另有《孔安国序》 《后孔安国序》《王肃序》这三篇序。其内容究竟在何时 写成,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王柏所作《家语考》,先 指出此书是伪作之书,清人姚际恒所作《古今伪书考》、 范家相所作《家语证伪》、孙志祖所作《家语疏证》,以 及诸多学者皆认为此书是伪书。尽管如此,此书仍以强 韧的生命力在岁月之河中流传,即表明它不可被忽视的 价值。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总觉得对近代史的理解总是断断续续,缺乏一个连贯的、能抓住核心矛盾的视角。《激荡的百年: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转型》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没有被传统的线性叙事所束缚,而是用全球化的视野,将中国近代的变革置于世界格局的大背景下去审视。他深入分析了技术变革、资本流动和地缘政治是如何共同作用,塑造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特别是关于近代工业化进程的描述,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引进了什么技术”,而是探讨了文化、制度与技术之间如何相互拉扯和适应的过程。文字的张力十足,尤其在描述那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时,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思辨性,他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开放式的,促使读者自己去思考“如果当时换一个选择,结果会如何”。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提供了一种更具批判性、更少教条的近代史阅读体验,非常推荐给所有想“知其所以然”的读者。
评分《西方艺术史:从古典到现代》这本书,对我这个艺术门外汉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救命稻草。我以前看艺术史的书,要么是图册太少,要么就是文字过于学术化,看到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只能干巴巴地知道个名字和创作年代,实在没法深入。但这一本完全不同,它的叙事方式极其像讲故事,而且是那种引人入胜的史诗故事。作者将艺术史的发展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社会思潮紧密结合起来,让你明白为什么文艺复兴要回到古典,为什么印象派会挑战既有的学院派。比如,他讲到巴洛克艺术的戏剧性时,会提到当时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背景,立刻就明白了那种宏大叙事和强烈情感是为了唤醒信仰。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插图质量非常高,而且排版清晰,很多关键作品都有细致的局部放大和讲解,让你能清晰地看到笔触的变化、光影的运用。读完后,我再去看博物馆的画作,眼神完全不一样了,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看出一些结构和意图了。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审美边界,让我意识到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最直观的投射。
评分这本《中国哲学史纲要》绝对是文科生的福音,也是我对中国古代思想脉络梳理的一次酣畅淋漓的体验。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一步步走过先秦诸子的争鸣,感受百家争鸣的激昂。他对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流派的阐述,做到了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特别是对不同学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分析,让人豁然开朗,明白了为什么后来的思想会是这样一种融合的状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历史进程时,总是能将哲学思想置于具体的时代背景之下,让你清晰地看到,这些思想是如何回应当时的社会需求和政治困境的。比如他讲到法家如何在战国乱世中应运而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理工具,这比单纯地背诵“性恶论”或“性善论”要深刻得多。全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从早期的神话传说和朴素的宇宙观讲起,逐步过渡到形而上学的探讨,逻辑层层递进,毫不拖泥带水。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中国文化精神”有了更扎实、更立体的理解,绝非浮光掠影。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新鲜的观点,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宏观的、易于理解的框架,让我们能够站得更高去审视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这本《唐宋词精选赏析集》,简直是爱不释手,每天晚上都要伴着它入眠。这本书的选篇眼光极其独到,没有那种人尽皆知的“烂大街”的作品,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冷门却意境深远的佳作。更让我称赞的是它的赏析部分。不同于那种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这里的解读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共鸣。比如解析柳永的词,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凡是柳永”的标签上,而是深入挖掘了那种在市井烟火中流淌的、带着淡淡忧伤的深情,让人读来仿佛能闻到宋代酒楼里传来的丝竹声。对于苏轼豪放词的讲解,也摒弃了“狂放不羁”的简单概括,而是着重分析了词人如何在政治失意中,将山川景物化为内心的自由王国,那种旷达背后的坚韧,读来令人振奋。对于宋词那种特有的婉约和含蓄之美,作者的文字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如同春日里的细雨,润物无声却又滋养心田。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真的降低了欣赏古典诗词的门槛,让一个对格律和典故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迅速进入到词人营造的意境之中,体会到文字超越时空的魅力。
评分我最近开始尝试学习心理学,买了这本《人性的弱点与力量:洞察日常行为背后的动机》,原本没抱太大期望,以为又是那些老生常谈的成功学口号的变体。没想到,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和接地气。它没有过多纠缠于复杂的精神分析理论,而是聚焦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人际交往困境和自我认知偏差。作者用大量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比如“为什么我们在熟悉的人面前更容易爆发”、“为什么我们总是对遥不可及的目标充满热情”。读到关于“确认偏误”的那一章时,我简直拍案叫绝,因为它精准地解释了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倾向于只看自己想看的内容的心理机制,让人忍不住反思自己的信息茧房。这本书的叙事语言非常平实,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辈在进行深入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和包容。它没有试图“治愈”我们,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工具,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