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蒙学家训必读本)
定价:12.0元
作者:(明)萧良有,贾立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484
字数:13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
蒙学,是我国对传统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是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蒙学广泛来说包含教材、体制、方式,狭义来说,狭义来说就是专指教材,即童蒙读本。
古代儿童的“开蒙”教学一般是在四岁左右,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的读写能力,还有形成良好的日常习惯,以及规范基本道德伦理和掌握基础的传统知识。内容提要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原作者是明代万历时学者萧良有。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
全书通用四言。虽是短句,但上下对偶,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为主,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全书故事包罗万象,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目录
作者介绍
萧良有,明朝汉阳人,字以占,号汉冲。少时有神童之誉。明神宗万历八年进士,历任国子监祭酒、史馆修撰等职。著有《玉堂遗稿》,撰有《龙文鞭影》。
文摘
卷一
一 东
粗①成四字,诲②尔③童蒙④。
【注释】
①粗:粗略,简单。
②诲:教诲。
③尔:你,指代阅读本书的人。
④童蒙:正处在启蒙阶段的儿童。
经书①暇②日,子史③须通。
【注释】
①经书:儒家经典。
②暇:空闲时光。
③子:指诸子百家。史:指各种历史书籍。
重华大孝①,武穆精忠②。
【注释】
①重(chóng)华大孝:典出《孟子·万章上》。舜帝多次被自己的父亲、后母和弟弟谋害,但他在逃生后依然真心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古人认为舜帝是“孝”的典范。重华,舜帝。
②武穆精忠:典出《宋史·岳飞传》。宋高宗召见岳飞,了解到岳飞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深表赞扬,于是亲手写下“精忠岳飞”四个字作为军旗,明令岳飞统领岳家军以及其他军队。武穆,岳飞。
尧眉八彩①,舜目重瞳②。
【注释】
①尧眉八彩:典出《论衡·骨相》。传说尧帝的眉毛有八种颜色。
②舜目重瞳:典出《论衡·骨相》。传说舜帝的眼睛有四个瞳孔。
商王祷雨①,汉祖歌风②。
【注释】
①商王祷雨:典出《淮南子·主术训》。商汤时期,华夏地区连续出现七年大旱,太史认为多次向上天祈雨而无效的原因是祭品不佳,应当以人为祭品。商汤不忍心他人,于是以自己为祭品,在桑林求雨,祈祷结束后天降大雨。因此,古人认为上天是被商汤不忍的仁慈感动而降雨解救旱情。
②汉祖歌风: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后,荣归故里与父老乡亲饮酒。宴会中,他高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人将这首歌命名为《大风歌》。
秀巡河北①,策据江东②。
【注释】
①秀巡河北:典出《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帝刘秀起初拥护更始帝,参加起义军反抗王莽,随后奉命巡查黄河以北地区,在此受到百姓的支持,并以此为根基统一全国,建立东汉政权。
②策据江东:典出《三国志·吴书》。东汉末年,孙策占据江东,死后由其弟孙权继承权力,终建立了东吴政权。
太宗怀鹞①,桓典乘骢②。
【注释】
①太宗怀鹞(yào):典出《隋唐嘉话》。某次唐太宗玩鹞,恰逢魏徵奏事,唐太宗担心魏徵说自己玩物丧志、不理朝政,于是将鹞藏在怀里。魏徵知情后并不点破,而是故意拖延奏事时间,终导致鹞闷死在唐太宗的怀里。
②桓典乘骢(cōng):典出《后汉书·桓典传》。东汉御史桓典不畏权贵,经常上书抨击权势者的恶行。桓典经常骑着一匹骢马,当他外出时城中权贵纷纷避开。
嘉宾赋雪①,圣祖吟虹②。
【注释】
①嘉宾赋雪:典出《雪赋》。西汉文帝之子梁王与众宾客在兔园赏雪时,命司马相如作赋咏雪。
②圣祖吟虹:典出《碧里杂存》。朱元璋微服出巡时,随口作了咏彩虹的两句诗,偶遇的彭友信立刻后续两句,朱元璋大赞其才,次日便召他入朝为官。
邺仙秋水①,宣圣春风②。
【注释】
①邺仙秋水:典出《邺侯外传》。贺知章看到少年李泌,称其眼如秋水般明净,必是宰相之才,后来应验。
②宣圣春风:典出《尚友录》。汉武帝询问东方朔“孔子和颜回谁的道德更为高尚”,东方朔将颜回的道德比喻成让整座山都芬芳的桂树,将孔子的道德比喻成抚慰万物的春风。
恺崇斗富①,浑濬争功②。
【注释】
①恺崇斗富:典出《世说新语·汰侈》。西晋时期王恺和石崇比富,晋武帝赐给王恺一棵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石崇看后故意将其打碎,不待王恺发怒,便扬言还他一棵。后来,石崇的仆人从家中搬出六七棵三四尺高的珊瑚树。
②浑濬(jùn)争功:典出《晋书·王濬传》。西晋时期,在灭吴战争中,王浑先攻打吴军但不敢过江,而王濬则率先过江攻入吴国都城。后来,二人向晋武帝互报对方短处,为自己争功。
王伦使虏①,魏绛和戎②。
【注释】
①王伦使虏:典出《宋史·王伦传》。王伦奉命到金国议和并接回被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不料金国背信弃义,反而将王伦扣留。终,宁死不肯投降的王伦被金人。
②魏绛(jiàng)和戎:典出《左传·襄公四年》。戎族想与晋国议和,而晋国国君认为戎族不可信。魏绛向晋国国君阐述与戎族和睦相处的好处,终促成了议和,换来了和平。
恂留河内①,何守关中②。
【注释】
①恂留河内:典出《后汉书·寇恂传》。刘秀攻下河内郡后继续北上,令寇恂留守河内。寇恂不但镇守有力,还为刘秀军队提供粮草,深得刘秀赞赏。
②何守关中: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刘邦与项羽征战,派萧何辅佐刘盈留守关中,而萧何为刘邦提供补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刘邦一统天下后称赞萧何为“功臣”。
曾除丁谓①,皓折贾充②。
【注释】
①曾除丁谓:典出《宋史·丁谓传》。北宋时期,宰相丁谓在宋真宗死后与内侍雷允勾结窃取真宗财物。当时,官员迫于丁谓权势不敢进言,后王曾查明真相,才罢免了丁谓。
②皓折贾充:典出《资治通鉴·晋纪》。晋灭吴后,吴王孙皓被迫朝见晋武帝时,西晋大臣贾充嘲讽他说:“听说东吴有挖眼和剥脸皮的刑罚,犯了什么罪要处以这样的刑罚?”孙皓不卑不亢地回答:“臣子谋逆刺主者。”贾充一时语塞,因为世人都知道贾充曹魏君主的劣迹。
田骄贫贱①,赵别雌雄②。
【注释】
①田骄贫贱:典出《史记·魏世家》。战国时期,学者田子方对魏太子不够尊敬。魏太子问他什么样的人可以骄傲对待别人,田子方回答说是贫穷的人,因为只有贫穷的人不担心失去什么,反而是贵族担心失去地位,而富人担心失去金钱。
②赵别雌雄:典出《后汉书·赵温传》。东汉赵温感慨:“大丈夫不应居于人下,而应奋发图强。”终辞官回家。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①。
【注释】
①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典出《世说新语·赏誉》。王戎和裴楷年少时一起拜会大臣钟会,事后他人询问钟会对二人的评价,钟会说道:“裴楷内心清明而外表通达,王戎深懂礼法而行事简约。”
子尼名士①,少逸神童②。
【注释】
①子尼名士:典出《晋书·蔡谟传》。王澄途经蔡克的家乡时,被告知当地有蔡子尼和江应元两个名士。
②少逸神童:典出《诗话总龟·幼敏门》。刘少逸十一岁时在老师带领下,拜访了当时的名士王禹偁和罗处约,并快速答出二人所出难题,二人因而联名向朝廷举荐,刘少逸由此被誉为“神童”。
巨伯高谊①,许叔阴功②。
【注释】
①巨伯高谊:典出《世说新语·德行》。东汉时期,荀巨伯不忍抛弃自己生病的好友,眼见大军攻城却不逃跑。终,攻城的将领被其行为感动,决定撤兵。
②许叔阴功:典出《独醒杂志》。南宋名医许叔微因救人无数,梦到神人告诉他将赐给他大官作为奖赏,之后果然应验。
代雨李靖①,止雹王崇②。
【注释】
①代雨李靖:典出《续玄怪录》。唐朝李靖做官之前,曾遇到龙宫奇事。当时,他借住山中民家,被告知此处为龙宫,需请李靖代为降雨。女主人给他一匹马和一瓶水,告诉他骑马随意奔跑,听到马嘶鸣则滴下一滴水,就可降下雨水。李靖看到自己的村子久经干旱,于是滴了过多的水,终导致洪灾。
②止雹王崇:典出《魏书·孝感传》。北魏时期,王崇以孝行感动天地,在一次雹灾中,冰雹砸坏了许多庄稼,只有王崇家的庄稼得以保全。
序言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原作者是明万历年间学者萧良有,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龙文,是古代的一种良马,这种马见到鞭子的影子就会急速奔跑,本书书名体现了作者对少年儿童的寄望,希望每一个青少年从看这本书开始,走上成为“宝马良驹”的道路。
萧良有(1549—?),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人,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明万历八年(1508)会试,进翰林院任修撰之职,后任国子监祭酒,声极一时。国子监是封建时代国家高学府,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萧良有以祭酒之职亲自撰写蒙书,足见那时人们对蒙学教育的重视程度。除本书外,他的其他著作收录于《王堂遗稿》中。
本书通用四言,皆为短句,且上下对偶,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为主要内容,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全书故事包罗万象,从《庄子》至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均成为其故事出处,历史上许多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逸闻趣事,都被辑录于其中,并包含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以及各类自然知识,文字简练扼要,故事梗概简明,称得上是一本“典故大全”。
《龙文鞭影》在众多儿童启蒙典籍中,是掌故、知识类蒙书的代表。与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比,它在知识性和趣味性上更强,而与“四书五经”等典籍相比又较为易懂,可谓是蒙书中承上启下的经典书籍。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龙文鞭影》成为当代青少年阅读的良好选择,在了解中国历史人物、典故、风俗的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后,本书注解用词精练,言简意赅,以表达思想观念为本,对于每一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未能翔实写尽,建议读者在阅读中遇到感兴趣的地方时自地查阅相关资料,掌握更详细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在同一系列中,我接触到的另一本是《易经的奥秘》。与其他几本侧重于伦理或政治哲学的书籍不同,《易经》更偏向于宇宙的变动规律和象数思维。这本书的挑战性在于,它要求读者跳出线性的因果思维,去接受事物在特定时刻会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或转折之中。作者在解析卦象时,非常注重“时位”的概念,强调了情境的重要性——同一个行为在不同的时间点,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我曾困惑于某些卦象的解释,感觉非常晦涩难懂,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爻辞与具体的生活场景(比如事业的起伏、人际关系的走向)进行对接,这使得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起来。它教会我,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与其焦虑地试图控制一切,不如学会识别和顺应“时势”的变化,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最佳立足点。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制作得也很精良,有助于理解复杂的卦序和阴阳变化,是一本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深意的宝典。
评分我最近还读了《论语启蒙读本》,这是一本针对年轻读者的版本。相较于厚重的原著,这本书的编排显得尤为用心。它没有将孔子的言论简单地罗列堆砌,而是根据主题,将不同章节的语录进行了整合,比如“仁爱篇”、“学习篇”、“君子之道篇”。这种结构上的梳理,极大地帮助了初学者建立起一个有层次的知识框架。比如,当谈到“仁”的时候,书中会把孔子对不同弟子的不同教诲都集中展示出来,让我们看到“仁”的丰富性和针对性,而不是一个僵硬的定义。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温故而知新”时所做的延伸思考,它不仅限于知识的学习,更延伸到了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对过往经验的反思和总结,是建立未来信任和理解的基础。这本书的语言翻译得非常地道且充满活力,读起来毫无压力,仿佛孔夫子就在身边,以一种和蔼的长者姿态,循循善诱。它成功地拉近了我们与两千多年前先贤思想的距离,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入门向导。
评分我手里还留着另一本是《道德经的智慧》。相较于前者的儒家体系,《道德经》无疑提供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视角——道家。这本书的装帧和字体设计,就带着一种古朴的禅意,让人在翻阅时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那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水”的隐喻的阐述。老子将水视为至柔至刚的象征,它总是处于低洼之处,却能滴水穿石,这种看似退让实则最有力量的哲学,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尤其显得珍贵。很多时候,我们在竞争中被教导要积极进取,要占据高地,但《道德经》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往往来自于顺应自然规律,来自于不争。书中对“道”的描绘,那种“不可说、不可名”的神秘感,也被作者处理得相当到位,既不故弄玄虚,也不流于浅薄的解释,而是引导读者去体会那种冥冥中主宰万物的规律性。读完这本,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平和了许多,学会了在处理问题时,多一份从容和留白,少一些非要争个对错的执念。它更像是一本心灵的调味料,让你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中,品出那份清淡而持久的回甘。
评分另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孙子兵法全译》。坦白说,起初我只是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去看的,毕竟“兵法”听起来离我的日常生活似乎很遥远。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绝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打仗,而是将军事策略提炼成了一种极具普适性的生存哲学和竞争策略。书中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解读,放在现代商业竞争、团队合作乃至个人职业规划中,都是金玉良言。我尤其关注了关于“虚实”和“奇正”的章节。作者的注释非常精妙,他把“奇”和“正”不再仅仅理解为战术上的出奇制胜,而是扩展到了思维模式上:如何在既定的规则(正)下,找到创新的突破口(奇)。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感很强,简洁有力,正如兵法本身的要求一样。读完它,我不再害怕面对复杂的局面,反而觉得能从中找到清晰的逻辑脉络,学会如何预判对手的行动,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布局。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攻击,而是如何更好地防守和布局,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
评分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系列中的另一本,我最近读完的是《大学精义》。说实话,初次捧起这本书,我对它的期待值其实是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国学经典精粹”这种字眼,如今市场上不乏滥竽充数的作品。但《大学精义》这本书,在导读和注释上,展现出一种难得的扎实和尊重原著的态度。它没有过度地进行现代化的解读,而是努力还原儒家先贤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的深刻洞察。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格物致知”时的那段论述,它没有陷入玄学的泥潭,而是强调了一种实践性的求知过程,强调从对具体事物的探究中积累智慧,这对于当下许多人急功近利、追求速成的浮躁心态,无疑是一剂清凉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思考书中的每一个关键词,比如“诚意”、“正心”,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在层层剥开后,才发现其内涵的丰富与深刻。作者在保持原文古朴之美的同时,又用清晰的白话进行辅助,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比较顺畅地领会其精髓,而不是被晦涩的文言文拒之门外。总体而言,这是一次对传统智慧的系统性梳理,让人感觉脚步踏实,心中有所依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