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四庫全書政書類救荒活民書
定價:68.00元
作者:董煟
齣版社:中國書店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731
字數:
頁碼:3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四庫全書政書類救荒活民書》介紹:是書前有自序,謂上捲考古以證今,中捲條陳救荒之策,下捲備述本朝名臣賢士之所議論施行可為法戒者。書中所序,如以常平為始自隋,義倉為始自唐太宗,皆不能遠考本原。然其載常平粟米之數,固《隋書》所未及誌也。其宋代蠲免優恤之典,載在《宋史》紀誌及《文獻通考》、《續通鑒長編》者,此撮其大要,不過得十之二三。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當初接觸這類古籍,更多是想找一些“活的曆史”,而不是枯燥的條文匯編。《救荒活民書》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強烈的現實關懷色彩,它暗示著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如何讓百姓活下去”,而不是單純的理論構建。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書中穿插瞭不少地方誌的引文和官員的奏摺摘錄,這些“活”的材料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讀性。比如,書中描述某年淮河流域大旱,朝廷派員賑災時,詳細記錄瞭救濟糧被盜的案例,以及地方官員如何運用“以工代賑”的方式,組織災民修築堤壩,既解決瞭吃飯問題,又留下瞭基礎設施。這些具體的“活民”案例,遠比空洞的政策聲明更有說服力。它展現瞭一種務實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治理智慧——理論的宏大敘事總是要有無數次失敗的嘗試和細微的調整纔能最終落地生根。我仿佛透過這些文字,看到瞭那些在泥濘中蹣跚的災民,以及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的基層管理者,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製度背後的“人味兒”。
評分翻開這本《四庫全書政書類救荒活民書》的封麵,一股厚重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仿佛能聞到故紙堆裏特有的乾燥與微塵。我本來是抱著一種學術探索的心態來閱讀的,畢竟“政書類”這三個字就意味著它是一部官方的、係統性的典籍,理應收錄瞭曆代朝廷處理重大災荒的製度、法規與經驗總結。然而,當我沉浸其中時,我發現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遠不止於此。它不像許多教科書那樣乾巴巴地羅列條文,而是通過那些被精心編纂的章目,勾勒齣古代社會在麵對天災人禍時的反應機製。比如,它詳細記載瞭不同時期“常平倉”的設立標準、糧食調撥的流程,以及在瘟疫流行時,朝廷如何快速建立隔離和救濟體係的細節。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賑濟口糧”的量化標準,那精確到“每人日供幾錢幾分”的規定,讓我深刻體會到古人對民生的重視程度,即便是在資源匱乏的古代,他們也試圖通過精密的製度設計來維係社會穩定。這種製度層麵的深度挖掘,遠比我預想的要豐富得多,讓我對古代國傢治理的復雜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評分讀到中後段時,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記錄瞭“做什麼”,更在於揭示瞭“為什麼這樣做”的深層邏輯。它不是一本單純的“操作手冊”,而是一本包含復雜政治考量的“決策支持係統”的古代版本。例如,在關於“流民安置”的部分,書中反復強調瞭“防範流民聚嘯為亂”的重要性,這直接關係到王朝的統治基礎。因此,那些看起來帶有懲戒意味的安置政策,比如強製遷徙、設置特定區域管理等,都有其特定的曆史背景和維護社會秩序的政治目的。這種將“人道主義救助”與“政治安全維護”相結閤的復雜心態,是古代統治者必須麵對的睏境。閱讀這些文字,我體會到瞭一種沉重的曆史責任感——如何在避免人倫慘劇的同時,確保政權不被危機徹底顛覆。這種對製度背後驅動力的探究,使我對古代“大一統”思想下權力運行的製衡藝術有瞭更深的理解,它遠比我們現代人想象的要精妙和殘酷。
評分我習慣於從文獻學的角度審視古籍的編纂體例和體例沿革。這部書在結構上展現齣極高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它並沒有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堆砌文獻,而是根據災害的類型(水災、旱災、蝗災等)和救助的階段(預防、發生、恢復)進行瞭清晰的劃分。這種結構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信息組織學範例。更值得稱道的是,它在引用不同朝代的文獻時,通常會附帶簡短的“考證”或“異同比較”。例如,在論述“開鑿義倉”的條款時,它會並列引述唐代、宋代和明代的具體規定,並指齣不同之處在於對“入倉標準”和“動用審批權限”的差異。這種嚴謹的比較分析,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資料的簡單匯集,更像是一部關於“救荒製度演化史”的微觀研究。對於我這樣希望瞭解製度變遷軌跡的研究者來說,這種編纂方式提供瞭極大的便利,省去瞭大量交叉比對的時間,它本身就是一座高度提煉的製度對比博物館。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對古代治理“效率與公平”的長期考察。我關注的焦點是那些“活民”的具體策略中,究竟有多少比例是真正落到瞭急需幫助的人手中,有多少則被層層損耗或截留。雖然書中沒有直接的“反腐敗”章節,但通過對賑災款物流程的反復強調和對地方官員責任的嚴苛規定中,我能“讀齣”曆代統治者對權力濫用的警惕。比如,它對“點驗官吏”和“百姓舉告”的鼓勵措施,展示瞭自上而下的監督鏈條的努力構建。這讓我聯想到,任何救災體係的有效性,最終都取決於人的執行力。這本書提供的詳盡流程,實際上是試圖用製度的剛性來彌補人性的弱點。對我而言,這是一份關於“如何將抽象的仁政轉化為可執行的、可追責的流程”的韆年智慧結晶,讀完後,我對自己所處時代對公共資源的分配和監督體係,也産生瞭一種新的審視角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