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研究这部书在资料梳理上的细致程度,尤其是那些针对特定器物铭文的归类方法,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不同于以往一些粗略的汇编,这本书似乎建立了一套更为精细且逻辑严密的分类系统,这对于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特别关注了它对那些铭文内容相似但形制迥异的青铜器是如何进行区分和定位的,那套标准的建立,明显是建立在对海量一手资料的反复比对和审视之上的,其学术上的严谨性可见一斑。这种深入到微观层面的考订,使得任何想要探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或特定族属的文化面貌的学者,都能在这个框架内找到可靠的参照点。它不仅仅是一本资料集,更像是一套规范了研究方法的工具书。
评分从学术史的角度来审视,这部著作的出现,无疑是对过去几十年间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一次重要总结和提升。它填补了现有某些领域资料整合上的空白,为后来的研究者搭建了一个坚实的新起点。我注意到,书中某些章节对于某些长期存在争议的器物铭文断代问题,采用了非常审慎的论证路径,并未急于给出绝对化的结论,而是将各种主流观点并列,辅以最新的证据进行对比分析。这种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体现了作者群体深厚的学术良知和对历史真相的敬畏之心。阅读此书,不仅是在获取知识,更像是在参与一场由诸多先贤搭建起来的、严谨而富有张力的学术对话,其启发性意义深远。
评分这部书的价值,从其对考古报告的引用和整合的深度来看,是无可估量的。现代考古发掘资料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如何将新出土的、可能颠覆原有认知的材料纳入到一个成熟的研究体系中,是衡量一部大型汇编著作生命力的关键。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在收录和标注上,对于新材料的处理显得尤为审慎和及时。它不仅记录了已有的成熟结论,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标示出了哪些资料是基于旧有发掘报告,哪些是基于最新的田野报告,这种透明度极大地增强了资料的可信度和后续研究的可追溯性。对于任何严肃的历史研究者而言,这种对‘证据链’的重视,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要来得实在和宝贵。
评分说实话,初次接触这类专业性极强的工具书,我内心是有些许畏惧的,生怕晦涩的术语和密集的图表会让我望而却步。然而,这部作品的叙述方式却出乎意料地具有引导性。它似乎懂得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一个门外汉走进那个古老的文字世界。虽然核心内容必然是专业且高度聚焦的,但在前序的导读部分,或者说在对特定器组进行介绍时,作者总能用一种非常清晰的脉络去勾勒出背景信息,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器物历史背景和使用场景的基本认知。这种‘寓教于学’的设计,使得即便是抱着了解历史文化目的的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不会感到迷失在纯粹的字形分析中。
评分这部著作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古朴的气息,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分量。纸张的选择似乎也经过了精心的考量,触感细腻,既能很好地承载那些精细的图版和拓片,又不至于显得过于僵硬。封面设计简约却又不失格调,那种留白的处理方式,仿佛在向我们暗示着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对内容的严谨性抱持着极高的期待。内页的排版布局也相当考究,字体的大小、行距的疏密,都透露出编纂者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能够将如此庞杂的资料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在视觉上做到如此优雅的呈现,这绝非易事,体现了出版方在古籍整理出版领域的深厚功力。总的来说,从物理层面上看,这本书已经达到了收藏级的标准,是一件值得置于书架中央的珍品。
评分《商周金文总著录表》主要内容:我国是世界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国青铜文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青铜器上大量铸刻铭文(通称“金文”),到目前为止,已知先秦有铭文的青铜器有一万余件,无铭文的青铜器大概十倍于这个数字。学术研究当以目录为先,金文研究也不例外,王国维治金文,先作《宋代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两表作于1914年5月和8月,后皆收入《王忠殷公遗书》)。在《宋表.序言》中,他为《著录表》所定原则是“器以类聚,名从主人”,“惟《博古》所图钱镜,《啸堂》所集古印”不取。这些原则规定了《著录表》的排列次序、有铭铜器的定名办法以及收器的范围。《国朝表》的《略例》云:“此表所据诸家之书,以摹原器拓本者为限,其仅录释文或虽摹原文而变其行款大小者,皆不采录”,“其伪器及疑似之器则别附于后”,进一步规定了收器取舍的原则。《国朝表》收器4295件,除去汉以后器726件和伪及疑伪之器402件,实得先秦有铭青铜器3167件。王氏的两《表》为金文着录表创通了体例,积累了基础数据,得到研读金文诸学者的认可,郭沫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序》中说:“处理数据之方法,则以得力于王国维氏之著书者为最多;其《金文著录表》与《说文谐声谱》二书,余于述作时实未尝须臾离也。”目录前言凡例商周金文总着录表一、钟铸二、铙三、铎四、铃五、句(金羽隹)、钲铖六、鼓座七、鬲八、(鬳瓦)九、匕十、鼎十一、簋十二、盨十三、簠十四、敦十五、豆十六、卣十七、尊十八、觯十九、觚二十三、盉二十四、壶二十五、罍二十六、方彝二十七、勺二十八、瓿二十九、瓿三十、(缶霝)三十一、瓶三十二、罐三十三、缶三十四、盘三十五、匜三十六、鉴三十七、盂、盏盂三十八、盆三十九、量器四十、衡器四十一、杂器四十二、类别不明之器四十三、戈戟四十四、矛四十五、剑、铍四十六、杂兵四十七、车马器四十八、符节本书引用书刊及简称表《殷周金文集成》校记后记 3序言我国是世界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国青铜文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青铜器上大量铸刻铭文(通称“金文”),到目前为止,已知先秦有铭文的青铜器有一万余件,无铭文的青铜器大概十倍于这个数字。学术研究当以目录为先,金文研究也不例外,王国维治金文,先作《宋代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两表作于1914年5月和8月,后皆收入《王忠殷公遗书》)。在《宋表.序言》中,他为《著录表》所定原则是“器以类聚,名从主人”,“惟《博古》所图钱镜,《啸堂》所集古印”不取。这些原则规定了《著录表》的排列次序、有铭铜器的定名办法以及收器的范围。《国朝表》的《略例》云:“此表所据诸家之书,以摹原器拓本者为限,其仅录释文或虽摹原文而变其行款大小者,皆不采录”,“其伪器及疑似之器则别附于后”,进一步规定了收器取舍的原则。《国朝表》收器4295件,除去汉以后器726件和伪及疑伪之器402件,实得先秦有铭青铜器3167件。王氏的两《表》为金文着录表创通了体例,积累了基础数据,得到研读金文诸学者的认可,郭沫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序》中说:“处理数据之方法,则以得力于王国维氏之著书者为最多;其《金文著录表》与《说文谐声谱》二书,余于述作时实未尝须臾离也。”在《国朝表》成书后十七年(1931),罗振玉命其子罗福颐增补修订该表,于]933年编成《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墨绿堂石印本),收集的先秦有铭青铜器增至4279件。后罗振玉得郁华阁全套拓本,加上自家所藏,于1937年编辑出版了《三代吉金文存》一书,收器增至4835件。其后,罗福颐又整理清官藏器,编辑了《内府藏器著录表》(墨缘堂石印本,1933年),对乾隆年间皇室编辑的《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四书作了初步清理。容庚于1928年对王国维《宋表》逐器加以审定,重编了《宋代金文著录表》(《北平北海图书馆月刊》第一卷第五号)。1929年他又对乾隆年间的四种铜器书所收诸器的真伪存佚加以审定,编成《西清金文真伪存佚表》(《燕京学报》第五期)。容庚多年来校补案头的《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并将该校补稿传于其弟子孙稚雏,孙以容庚的校补稿为基础,收集了后世出土的金文资料,国外部分参考了陈梦家的《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等书,于1981年编辑了《金文著录简目》一书。收器编7312号。 后记《商周金文总著录表》是在王国维《宋代金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罗福颐《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录表》、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殷周金文集成.说明》、刘雨、卢岩《近出殷周金文集录.说明》的基础上编辑而成,共收进了到二十世纪末为止的古今中外先秦金文资料13329件。本书的编撰工作是在刘雨主持下进行的,参加具体工作的有沈丁、卢岩、王文亮三位,初稿由沈丁完成。
评分《商周金文总著录表》主要内容:我国是世界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国青铜文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青铜器上大量铸刻铭文(通称“金文”),到目前为止,已知先秦有铭文的青铜器有一万余件,无铭文的青铜器大概十倍于这个数字。学术研究当以目录为先,金文研究也不例外,王国维治金文,先作《宋代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两表作于1914年5月和8月,后皆收入《王忠殷公遗书》)。在《宋表.序言》中,他为《著录表》所定原则是“器以类聚,名从主人”,“惟《博古》所图钱镜,《啸堂》所集古印”不取。这些原则规定了《著录表》的排列次序、有铭铜器的定名办法以及收器的范围。《国朝表》的《略例》云:“此表所据诸家之书,以摹原器拓本者为限,其仅录释文或虽摹原文而变其行款大小者,皆不采录”,“其伪器及疑似之器则别附于后”,进一步规定了收器取舍的原则。《国朝表》收器4295件,除去汉以后器726件和伪及疑伪之器402件,实得先秦有铭青铜器3167件。王氏的两《表》为金文着录表创通了体例,积累了基础数据,得到研读金文诸学者的认可,郭沫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序》中说:“处理数据之方法,则以得力于王国维氏之著书者为最多;其《金文著录表》与《说文谐声谱》二书,余于述作时实未尝须臾离也。”目录前言凡例商周金文总着录表一、钟铸二、铙三、铎四、铃五、句(金羽隹)、钲铖六、鼓座七、鬲八、(鬳瓦)九、匕十、鼎十一、簋十二、盨十三、簠十四、敦十五、豆十六、卣十七、尊十八、觯十九、觚二十三、盉二十四、壶二十五、罍二十六、方彝二十七、勺二十八、瓿二十九、瓿三十、(缶霝)三十一、瓶三十二、罐三十三、缶三十四、盘三十五、匜三十六、鉴三十七、盂、盏盂三十八、盆三十九、量器四十、衡器四十一、杂器四十二、类别不明之器四十三、戈戟四十四、矛四十五、剑、铍四十六、杂兵四十七、车马器四十八、符节本书引用书刊及简称表《殷周金文集成》校记后记 3序言我国是世界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国青铜文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青铜器上大量铸刻铭文(通称“金文”),到目前为止,已知先秦有铭文的青铜器有一万余件,无铭文的青铜器大概十倍于这个数字。学术研究当以目录为先,金文研究也不例外,王国维治金文,先作《宋代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两表作于1914年5月和8月,后皆收入《王忠殷公遗书》)。在《宋表.序言》中,他为《著录表》所定原则是“器以类聚,名从主人”,“惟《博古》所图钱镜,《啸堂》所集古印”不取。这些原则规定了《著录表》的排列次序、有铭铜器的定名办法以及收器的范围。《国朝表》的《略例》云:“此表所据诸家之书,以摹原器拓本者为限,其仅录释文或虽摹原文而变其行款大小者,皆不采录”,“其伪器及疑似之器则别附于后”,进一步规定了收器取舍的原则。《国朝表》收器4295件,除去汉以后器726件和伪及疑伪之器402件,实得先秦有铭青铜器3167件。王氏的两《表》为金文着录表创通了体例,积累了基础数据,得到研读金文诸学者的认可,郭沫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序》中说:“处理数据之方法,则以得力于王国维氏之著书者为最多;其《金文著录表》与《说文谐声谱》二书,余于述作时实未尝须臾离也。”在《国朝表》成书后十七年(1931),罗振玉命其子罗福颐增补修订该表,于]933年编成《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墨绿堂石印本),收集的先秦有铭青铜器增至4279件。后罗振玉得郁华阁全套拓本,加上自家所藏,于1937年编辑出版了《三代吉金文存》一书,收器增至4835件。其后,罗福颐又整理清官藏器,编辑了《内府藏器著录表》(墨缘堂石印本,1933年),对乾隆年间皇室编辑的《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四书作了初步清理。容庚于1928年对王国维《宋表》逐器加以审定,重编了《宋代金文著录表》(《北平北海图书馆月刊》第一卷第五号)。1929年他又对乾隆年间的四种铜器书所收诸器的真伪存佚加以审定,编成《西清金文真伪存佚表》(《燕京学报》第五期)。容庚多年来校补案头的《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并将该校补稿传于其弟子孙稚雏,孙以容庚的校补稿为基础,收集了后世出土的金文资料,国外部分参考了陈梦家的《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等书,于1981年编辑了《金文著录简目》一书。收器编7312号。 后记《商周金文总著录表》是在王国维《宋代金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罗福颐《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录表》、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殷周金文集成.说明》、刘雨、卢岩《近出殷周金文集录.说明》的基础上编辑而成,共收进了到二十世纪末为止的古今中外先秦金文资料13329件。本书的编撰工作是在刘雨主持下进行的,参加具体工作的有沈丁、卢岩、王文亮三位,初稿由沈丁完成。
评分这一本书非常全面,而且订正殷周金文集成中的好多错误。
评分向书的作者致敬,在这么浮躁的年代依然坚持这些“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另外赶上活动很划算,这样的工具书很有必要在搞活动的时候买
评分好
评分学术研究当以目录为先,金文研究也不例外,王国维治金文,先作《宋代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两表作于1914年5月和8月,后皆收入《王忠殷公遗书》)。在《宋表.序言》中,他为《著录表》所定原则是“器以类聚,名从主人”,“惟《博古》所图钱镜,《啸堂》所集古印”不取。这些原则规定了《著录表》的排列次序、有铭铜器的定名办法以及收器的范围。《国朝表》的《略例》云:“此表所据诸家之书,以摹原器拓本者为限,其仅录释文或虽摹原文而变其行款大小者,皆不采录”,“其伪器及疑似之器则别附于后”,进一步规定了收器取舍的原则。《国朝表》收器4295件,除去汉以后器726件和伪及疑伪之器402件,实得先秦有铭青铜器3167件。王氏的两《表》为金文着录表创通了体例,积累了基础数据,得到研读金文诸学者的认可,郭沫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序》中说:“处理数据之方法,则以得力于王国维氏之著书者为最多;其《金文著录表》与《说文谐声谱》二书,余于述作时实未尝须臾离也。”
评分有用的工具书,再有重要器名索引就好了
评分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
评分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