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写在简帛上的文明:长江流域的简牍和帛书》内容介绍了20世纪下半期以来,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跨学科合作,田野考古与科学研究互动,探赜索隐与争鸣辩论并进,把我们对于国史的认识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演进,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到发展。以往历史教科书上的许多知识、定论和成说,都在以惊人的频率被改写、修正和刷新。特别是推翻了从司马迁时代就已经根深蒂固了的“中原中心论”历史观,证伪了从传统“夷、夏”观衍生而来的有关中华文明的种种成说和定论,于是有了长江文明和地域史研究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内页插图
目录
一 楚人的信仰之谜——子弹库楚帛书/001
二 匪夷所思的发现——慈利楚简/013
三 出自东宫的秘籍——郭店楚简/020
四 失而复归的典籍——上博楚简/064
五 楚国的司法内幕——包山楚简/119
六 秦人的法律生活——睡虎地秦简/133
七 惊现人世的筮书——王家台秦简/153
八 秦边陲的生活实录——里耶秦简/163
九 西汉贵族的珍藏——马王堆帛书/171
十 汉人的知识世界——张家山汉简/192
十一 说不尽的遗憾——阜阳汉简/210
十二 东吴的社会人生——长沙吴简/220
精彩书摘
在《尊德义》篇里,有一些语句是见于传世文献的。如简文有“刑不逮于君子,礼不逮于小人”,在传世文献中作“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见于《礼记·曲礼上》,汉初的贾谊所作的《新书》中也有类似的话,“故古者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在这里,君子与大夫意相同。小人与庶人无别:逮就是及的意思,因此,这三种叙述实际上是一样的。简文与《新书》所引,出自礼书,而《礼记·曲礼上》所引明言“曲礼日”,可见此语当出于为《礼》做传的《曲礼》。而今人多以为《礼记》是汉人所作,其实多系先秦作品。如《孟子》中就多有援引《礼记》的地方。从这些引文来看,《礼记》中的《曲礼》、《玉藻》、《祭统》、《礼器》的成书早于《孟子》,简文和贾谊说也都来自《曲礼》。
又如,《论语·泰伯》中有一句话易引起争议,“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通常认为孔子所说“不可使知之”有愚民的意味。现在《尊德义》简中也有这句话。这为我们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提供了新的可能。简文说。“尊仁、亲忠、敬庄、归礼,行矣而无违。养心于慈良,忠信日益而不自知也。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据廖名春先生分析。“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与“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意思接近。而“民可导也”意思从“民可使道之”出。“而不可强也”意思从“而不可使知之”出。“而不可强也”的“强”就是对“不可使知之”的“知”的解释。这里的“知”非本字。当为“折”字之借。王引之云:““楔而舍之,朽木不知”。“知”字宋、元本及明程荣本并同。自沈泰本始改“知”为“折”,而朱本、卢本、孔本皆从之。家大人日:作“知”者原本作“折”者,后人依《苟子》改之也。《晋书。虞溥传》“剥而舍之,朽木不知”所引,即《大戴礼》文。《晏子。杂》篇“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冲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知冲”即“折冲”。是“知”与“折”古字通,故《荀子》作“折”,《大戴》作“知”。”“折”的本义是以斧断木,引申则有以强力阻止、挫败、折服、制伏之意。《书·吕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折民”即“制民”,折就是制,就是用强力制伏、压伏。因此,简文“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当读作:“民可使导之,而不可使折之。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是说老百姓可以让人引导他们,而不能让人用暴力去阻止、折服他们:老百姓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导”是引导,“折”是以强力阻止、挫败、折服、制伏,其义正好相反。由于“强”与“折”义近。故简文以“强”释“折”。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论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由”当读为“迪”,“迪”,导也。
前言/序言
写在简帛上的文明:长江流域的简牍和帛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